?

我國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實證分析

2023-01-30 14:26曹立杰楊德利
海洋經濟 2022年5期
關鍵詞:遠洋漁業水產品實力

曹立杰 楊德利

上海海洋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200135

遠洋漁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是海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海洋強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遠洋漁業的發展對保障我國優質水產品供應,保障國家食糧安全,促進國與國之間漁業合作,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我國遠洋漁業跨越式發展成效顯著,但是發展環境依然嚴峻復雜。沿海國家的資源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使得國家間合作成本不斷提高。為了適應新的變化,傳統的遠洋漁業發展方式亟須改變。我國遠洋漁業“十三五”規劃的出臺,深度剖析了我國遠洋漁業面臨的挑戰,為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關鍵轉型期,更是我國邁向遠洋漁業強國的重要機遇期?!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因此,提升遠洋漁業核心競爭力,對推進陸海統籌協調發展,維護我國海洋權益,都具有重大作用。

我國具有遠洋漁業產能的11個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廣西,這些地區為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推進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重要地區。一方面,遠洋漁業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遠洋漁船規模、裝備水平、捕撈加工能力、科研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遠洋漁業捕撈對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豐富市場水產品種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國遠洋漁業發展還面臨很大的挑戰,存在遠洋漁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業鏈較短、科技支撐能力偏低和國內市場開發不充分等問題。我國具有遠洋漁業產能省份的發展關系到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我國11個主要遠洋漁業省份的遠洋漁業競爭力現狀,找出各省份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 文獻綜述

1.1 遠洋漁業

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對遠洋漁業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我國遠洋漁業的概念、發展情況、經營情況等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探索。遠洋漁業是由機械化程度較高,助漁、導航儀器設備比較先進完善,續航能力較強的大型加工母船(具有冷凍、冷藏、水產品加工、綜合利用等設備)和若干捕撈子船、加油船、運輸船組成的捕撈船隊。遠洋漁業的發展取決于本國的經濟實力、工業化程度和海洋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國內外市場、消費水平等因素。遠洋漁業可以分為過洋性遠洋漁業和大洋性遠洋漁業。過洋性遠洋漁業主要是指我國在其他國家管轄海域范圍內進行海洋捕撈的一系列生產活動,大洋性遠洋漁業是指我國在除其他國家專屬經濟區之外的公海進行海洋捕撈的一系列生產活動。葛慧等利用SWOT-PEST模型分析了江蘇省遠洋漁業發展現狀,從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系統分析了江蘇省遠洋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得出相關結論[2]。向歡歡等以定海遠洋漁業特色小鎮為研究對象,通過RMP分析法全面分析其旅游資源、旅游市場和旅游產品,進而提出了漁業小鎮深度旅游開發的實施路徑[3]。樂家華等從遠洋漁業生產狀況、捕撈船隊以及銷售流通3個方面分析了中國遠洋漁業的發展現狀,認為中國遠洋漁業已進入以資本輸出、積極開發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為特征的新階段,但還存在著企業總體實力不強、技術基礎支撐滯后、遠洋勞力嚴重短缺、消費市場拓展艱難等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4]。梁鴿峰等通過SWOT-PEST矩陣模型對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的內外環境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存在遠洋漁業產業發展體系銜接不緊密、企業力量比較分散、科技支撐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5]。秦宏等通過分析我國遠洋漁業的產業特性,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產業體系、政府、國際要素和機會等角度來構建鉆石模型,分析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提出了建議[6]。

1.2 遠洋漁業競爭力

目前國內對于遠洋漁業競爭力的研究比較欠缺。高小玲等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結合遠洋漁業的產業特性,構建了遠洋漁業國際競爭力概念框架及其影響因素理論模型,然后通過多元回歸分析了74家遠洋漁業企業的橫截面數據,深入解剖了影響我國遠洋漁業國際競爭力維度的影響因素[7]。姚麗娜等認為通過借鑒產業競爭力模型,從生產能力、貿易與加工能力、可持續增長能力、要素稟賦及外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我國遠洋漁業競爭力影響因素,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沿海9個省份的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分析[8]。黃欣通過鉆石模型理論分析了我國遠洋漁業國際競爭力的多種競爭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國遠洋漁業國際競爭力的相關對策[9]。

2 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構建我國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是為了更好地分析當前我國主要捕撈省份遠洋漁業發展現狀,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各省遠洋漁業的發展進程。因此,指標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完整性。所選取的指標要能夠覆蓋遠洋漁業競爭力中各要素的狀態。

(2)科學性。所選取的指標能夠反映遠洋漁業競爭力的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

(3)可量化性。所選取的遠洋漁業競爭力指標要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2.2 指標體系的構建

遠洋漁業競爭力是指在遠洋漁業方面,通過相關國家或區域的基礎實力、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支撐而實現的經濟持續增長的能力。經濟實力是遠洋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正是經濟方面投入,遠洋漁業才有能力得以繼續發展;科技實力是遠洋漁業發展取得顯著性提升的必要條件,沒有科技的進步,遠洋漁業無法取得突破性發展;經濟效益是遠洋漁業發展的動力,經濟效益水平是遠洋漁業競爭力強弱的最直觀體現。

因此,本文從遠洋漁業現有的研究文獻、遠洋漁業的定義及影響因素出發,從遠洋漁業基礎支持實力、遠洋漁業經濟支持能力、遠洋漁業科技支持能力

3 個方面建立遠洋漁業競爭力指標體系。

遠洋漁業基礎支持能力是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基礎,是一國遠洋漁業發展擁有的經濟實力的體現,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反映遠洋漁業基礎支持能力:一方面是遠洋漁業所需的相關人力、物力和財力能夠支持去到別國海域捕撈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遠洋漁業捕撈成果能夠反過來鞏固基礎支持的資源能力。選取的指標包括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海洋捕撈漁業專業從業人員、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遠洋漁業人均產量、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和運回國內量比重。

遠洋漁業經濟效益是遠洋漁業發展的動力所在,經濟效益是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最直觀的體現,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反映遠洋漁業經濟效益:其一是遠洋漁業對水產品市場需求、捕撈漁民收入和遠洋漁業自身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其二是作為遠洋漁業進一步發展間接反映的相關產業的發展。選取的指標包括遠洋漁業總產值增長率、漁業工業和建筑業增長率、漁業流通和服務業增長率、水產品出口額增長率和漁民人均純收入。

遠洋漁業科技支持是遠洋漁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必不可少的技術能力,科技實力是遠洋漁業發展取得顯著提升的必要條件,科學技術方面的投入將對我國遠洋漁業實力的提升起到關鍵性作用。本文反映遠洋漁業科技支持能力選取的指標主要包括:漁業科研機構數量、水產技術推廣經費、科研機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和漁民技術培訓期數。

本文遠洋漁業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構建,從遠洋漁業基礎支持、遠洋漁業經濟效益、遠洋漁業科技支持三個維度對其進行測度。本文構建的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分別為目標層、要素層和指標層。指標層有15個評價指標。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3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3.1 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中國漁業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及11個省份的地區統計年鑒(2016-2020年)。

3.2 研究方法

目前對于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方法有3種:第一種是主觀賦值法,主要由評估者根據經驗主觀判斷得到,如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第二種是客觀賦值法,主要是根據原始數據之間的關系來確定權重,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第三種是組合賦權法,主要是對主客觀賦權方法的結果進行組合,如乘法合成、線性加權等。

本文采用的方法是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值法,主要是根據各指標觀測值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具體計算步驟如下[10]:

①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本文主要采取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指標間的量綱和正負取向的差別。

其中:yij是標準化后的數據矩陣,xij是原始數據矩陣,max(xij)表示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min(xij)表示第j項指標的最小值。

其中:ej表示指標的熵值,K=1/lnm,m為參與評價的數量,

其中:Wij表示指標的權重,n表示評價指標的數量。

④得分計算:

其中:Yi為具體指標層得分,Wij表示指標的權重。

其中:Xi為準則層得分,Wi為指標權重。

其中:Si為目標層得分,Qi為指標權重。

4 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測算及分析

本文根據上述熵值法計算原理,對2015-2019年遠洋漁業捕撈11個省份的遠洋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處理,根據計算結果對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2015-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測評結果

表3 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測評結果

4.1 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總體水平分析

2015-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測量排名情況如圖1所示。

從上面的圖1中可以看出:第一,從排名來看,排名前四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遠洋漁業競爭力較強,排名后四名的省份分別是河北、上海、天津和北京,遠洋漁業競爭力相對較差;第二,從排名變化情況來看,山東省由2018年的第四名變為2019年的第三名,浙江省由2018年的第三名變為2019年的第四名,其他省份2015-2019年的排名情況基本保持不變,表明11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發展趨勢變化情況都相對比較穩定。

圖1 2015-2019年11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排名情況

2015年到2019年,我國具有遠洋漁業產能的11省份中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穩居前四位的是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其中廣東省和福建省分別 穩 居 第 一 和第二。2015年到2017年、2019年,山東省和浙江省分別是第三和第四,但是在2018年,山東省排名第四,浙江省排名第三。從要素層權重結果來看,基礎支持實力權重排名一直位于第一,表明基礎支持實力是最重要的影響要素。2015-2019年廣東省和福建省遠洋漁業基礎支持實力競爭力分別都位列第一和第二。到2020年底廣東省遠洋漁船將達到270艘,比“十二五”末增加45%,同時,近年來廣東省更新改造遠洋漁船達到57艘,船齡10年以內的遠洋漁船占比達到84%,五年內廣東省遠洋漁業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福建省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全省有遠洋漁業企業30家,建立了9個境外遠洋漁業基地。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消息,到2018年,山東具有農業農村部遠洋漁業企業資格的企業達到41家,投入專業遠洋漁船484艘,實現產量44.2萬噸,產值57.82億元,為推進海洋強省建設作出了貢獻。2012年以來,浙江省獲得中央財政補助14.11億元,浙江省對284艘遠洋漁船進行了更新改造,浙江省級財政先后投入遠洋漁業專項資金1.54億元,引導社會投入遠洋漁業達6.1億元,對遠洋漁業全力打造產業高地。

4.2 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分析

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綜合排名由高到低分別是廣東省、福建省、山東省、浙江省、遼寧省、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北省、上海市、天津市和北京市。2019年要素層排名由高到低分別是基礎支持實力、經濟產出效益和發展支持實力。其中基礎支持實力,各指標層權重排名由高到低分別是遠洋漁業人均產量、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水產品加工企業數、海洋捕撈漁業專業從業人員、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和運回國內量比重。在基礎支持實力方面,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和山東省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廣東省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排名都比較靠前,海洋捕撈專業從業人員最多,達到了186 200人。福建省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排名第三,為476艘,海洋捕撈專業從業人員排名第二,為167 734人,水產品加工企業數排名第三,為1 179個,遠洋漁業人均產量、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排名都比較靠前。浙江省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排名第一,為674艘,海洋捕撈專業從業人員排名第三,為125 274人,水產品加工企業數排名第一,為1 902個,遠洋漁業產量運回國內量比重排名第一,但是浙江省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排名比較靠后,為負增長。山東省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排名第二,為487艘,水產品加工企業數排名第二,為1 688個,但是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為負增長。在遠洋漁業經濟產出效益要素層面,指標權重由高到低分別為漁業流通和服務業增長率、遠洋漁業總產值增長率、漁業工業和建筑業增長率、水產品出口額增長率和漁民人均純收入。

圖2 2019年11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綜合得分情況

4.3 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和要素層排名對比分析

從圖3中可以看出,2019年11個省份遠洋漁業綜合得分與要素層得分排名對比情況。

圖3 2019年11省份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得分和要素層得分排名情況

從各省綜合競爭力排名與要素層排名對比來看,天津市、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等省份綜合競爭力排名與某一要素層排名相差較大。

天津市綜合競爭力與基礎支持實力和發展支持實力排名靠近,比較靠后,但是經濟產出效益排名第四,比較靠前,天津市漁民人均純收入排名第一,為27 996.42元/人。遼寧省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五,但是經濟產出效益和發展支持實力排名比較靠后,分別為第九和第十。在經濟產出效益方面,遼寧省遠洋漁業總產值增長率和水產品出口額增長率呈現負增長,而且漁民人均純收入排名比較靠后,與第一名相比差10 269.67元/人;在發展支持實力方面,漁業科研機構數量較少,排名第八,科技活動投入較少,排名第十,漁民技術培訓期數為68,排名也比較靠后。上海市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九,比較靠后,其中基礎支持實力與綜合競爭力排名一樣,發展支持實力排名居于中間,為第六,主要是科研機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比較高,為63%,排名第三。但是,上海市經濟產出效益較高,排名第三,上海市遠洋漁業產值增長率和水產品出口額增長率排名都比較靠前,分別為第二和第一。江蘇省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六,處于中間位置,其中經濟產出效益和發展支持實力排名都比較靠前,分別為第二和第一,在經濟產出效益方面,江蘇省漁民人均純收入排名第二,為28 745.03萬/人;在發展支持實力方面,江蘇省漁業科研機構數量、科技活動收入和漁民技術培訓期數排名都比較靠前,分別為第三、第二和第一。但是江蘇省基礎支持實力排名排名第六,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遠洋漁業人均產量排名比較靠后,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呈現負增長。浙江省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四,其中基礎支持實力和經濟產出效益排名比較靠前,分別為第三和第一。在基礎支持實力方面,浙江省遠洋漁船年末擁有量排名第一,為674艘,水產品加工企業數排名第一,為1 901家企業,運回國內量比重排名第一,但是遠洋漁業產量增長率為負增長;在經濟產出效益方面,漁民人均純收入排名第一,為29 852.62元/人;在發展支持實力方面排名第五,漁業科研機構數量和科技活動收入排名比較靠后。福建省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二,但是從要素層排名來,經濟產出效益和發展支持實力排名分別為第六和第七。在經濟產出效益方面,水產品出口額出現負增長;在發展支持實力方面,科研活動收入和漁民技術培訓期數排名比較靠后。廣東省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基礎支持實力和發展支持實力排名比較靠前,分別為第一和第二,但是經濟產出效益比較靠后,為第八,水產品出口額出現負增長。

5 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我國具有遠洋漁業產能的11個省份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對11個省份2015-2019年的遠洋漁業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分析,研究遠洋漁業發展水平情況和制約因素,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從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水平排名來看,排名前四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排名后四名的省份分別是河北、上海、天津和北京。第二,從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水平排名變化情況來看,山東省由2018年的第四名變為2019年的第三名,浙江省由2018年的第三名變為2019年的第四名,其他省份2015-2019年的排名情況基本保持不變。第三,從要素層權重結果來看,基礎支持實力權重排名一直位于第一,表明基礎支持實力是最重要的影響要素,其中遠洋漁業人均產量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遠洋漁業人均產量的提高受捕撈產量和捕撈人員兩個因素的影響,捕撈產量的提高受到捕撈漁船硬件設施的影響,所以最關鍵的還是通過提高科技投入,通過科技使捕撈產量達到質和量的提升。

遠洋漁業的發展的動力來自經濟效益,但是其發展離不開基礎支持和科技支持,這三者對于遠洋漁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密不可分。從地區來看,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等地遠洋漁業綜合競爭力較強,相關企業應發揮地區優勢和現存實力優勢,相關政府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該地區遠洋漁業的發展,進而推進遠洋漁業整體產業體系的發展。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遠洋漁業競爭力較弱,應該因地制宜,發揮該地區競爭優勢,揚長避短以提升遠洋漁業競爭力。如上海、北京等優越區位,為國內經濟與金融中心,自然匯集大批高端技術人才,可以發揮人才儲備優勢,推進人力資本發展,致力于成為遠洋漁業科技研發機構的堅實后盾,推進中國遠洋漁業向前沿化、成熟化、智能現代化、國際一流化方向發展。而河北、天津等地遠洋漁業發展起步較晚,可統籌兼顧,穩步前進。針對遠洋漁業競爭力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通過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來完善遠洋漁業捕撈漁船的硬件設施,如冷凍、冷藏、水產品加工、綜合利用等設備,以加強基礎支持能力建設,通過設備升級改造,硬件能力的增強,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遠洋漁業產量達到質和量的提升。

第二,通過加強對遠洋漁業整個行業的協調管理,完善遠洋漁業企業全方位多領域的經營管理模式,完善遠洋漁業產業鏈的建設,促進遠洋漁業海上運輸、冷藏以及魚貨銷售等一體化服務建設,促進遠洋漁業海上人員的中轉、物資的補給、海上加油等配套服務完善,使遠洋漁業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增值,提高漁民的收入水平和遠洋漁業經濟效益水平。

猜你喜歡
遠洋漁業水產品實力
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冰島2020年水產品捕撈量102.1萬噸
多數水產品價格小幅下跌
遠洋漁業發展35周年專題座談會在京召開
中國船級社頒發首張《遠洋漁業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符合證明》
實力搶鏡
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
王曉晨:逆襲靠實力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場上拼實力,場下拼表情,就這么拼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