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辦學學術話語課程體系建設與研究?

2023-01-30 02:48李枚珍
外語與翻譯 2022年4期
關鍵詞:學術英語教學語言

李枚珍

海南大學

高東波

中南大學

【提 要】英語教學是中外合作辦學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文章以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游學院為例,以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論為指導,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構建學術話語能力培養的主要教學路徑。研究表明,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學術話語能力培養為核心、以過程性學習評價為手段,以多層次、多元化的課外語言文化活動為輔助的學術話語能力培養體系有針對性地解決了教育國際化中遇到的“學生語篇能力差,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跨文化適應性弱”等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英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從而促進了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1 引言

高等教育國際化既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作為高等教育規模最大的主權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體現(劉亞西、計國君2022:66-73)?!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明確指出,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學交流與合作,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截至2021年底,經教育部批準或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達2447個,其中本科以上機構和項目1295個1。中外合作辦學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途徑。要培養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英語學習是關鍵。課程建設和學習過程是國內外學術英語研究持續關注的主題(姜峰2022;李韜、趙雯2019)。

2017年,經教育部批準,本文第一作者所在學校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開展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成立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游學院(簡稱國際旅游學院),開設酒店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和行政管理三個專業。國際旅游致力于國際化人才培養,重視英語教學,通過引進國外優質資源和先進教育理念,經過不斷的改革實踐,形成了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學術話語能力培養為核心、以過程性學習評價為手段,以多層次、多元化的課外語言文化活動為輔助的學術話語課程體系。本文根據需求分析理論,通過對項目不同年級學生和老師及相關負責人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從培養目標、英語課程設置、師生對項目英語學習的認知、英語師資、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問題等方面調查分析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的需求、師生對英語教學的滿意度,分析現有英語課程體系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為中外合作辦學提供科學可行的學術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理論框架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實現的系統(胡弼成2008:1-5)。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付諸于實踐的主要橋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受教育者所能呈現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崔穎2009:88-90)。因此,中外合作辦學的學術話語課程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所能呈現的語言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決定了學生接下來是否能很好地開展以英語為媒介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學術交流。

需求分析指在課程設置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深入調查分析學生的主客觀需求,從而確定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Hutchinson&Waters1987:40)。深入細致的需求分析是進行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設計的基礎,也是教師開展教學、選擇教材、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的依據??茖W合理的課程設置必須基于正確的需求分析。Hutchinson和Waters將“需求”分為目標需求(targetneeds)和學習需求(learningneeds),并針對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分析,Hutchinson和Waters(1987:62)提出了“5W+1H”框架(即What、Why、When、Where、Who和How)以對現狀和環境進行分析,強調由于語言學習者是人,而不是機器,因此需求分析務必從學習者和語言使用兩方面出發,仔細分析學習者如何能獲得目標需求中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梢钥闯?,目標需求代表未來工作/學習環境的需求,它從語言使用的角度指出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學習需求代表學習者的需求。需求分析的關鍵就是要找出學習者現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與未來社會及他們的預期之間的差距(覃新宇2010:140-142)。

2.2 問卷設計和訪談提綱

本調查目的主要了解:1)學生對學術英語的需求程度;2)學生在全英文專業課學習中存在的困難;3)學生對學院目前學術英語教學的滿意度。問卷制作以Hutchinson&Waters(1987)的“5W+1H”框架為基礎,并參考蔡基剛(2012)的需求問卷,共20道題,分設開放性選擇與非開放性選擇,計量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從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兩方面調查學生的語言水平、學習興趣、學習目標、學習期待以及對項目語言教學課程、師資、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設施及支持服務體系的滿意度。最后2道開放式題,供學生對語言教學提出建議和意見。研究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

本研究還對英語語言教師、專業教師和項目語言教學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主要了解老師對項目英語教學的認知和理念、老師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師生的相互適應性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等。

2.3 調查對象和數據收集

本問卷調查對象為國際旅游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2020年11月通過問卷星(https://www.wjx.cn/newwjx/manage/myquestionnaires.aspx)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82份,其中大一新生236份,大二大三學生(統稱為高年級學生)146份。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本研究還采訪了各年級學生代表共10名、語言老師7名、專業課老師3人和語言課程負責人1人,多方面了解語言老師的教學理念,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的認知、師生的需求和對目前國際旅游學院學生語言能力的評價及對語言教學的建議和意見。

3 結果與討論

3.1 目標需求分析

目標需求指目標情境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Hutchinson&Waters1987:55)。任何教學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否則教學就會變成“為教學而教學”的盲目行為。嚴謹且有指導的需求分析是設計良好并有效的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的核心(Westerfield2010)。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英語教學是為了“滿足學生用英語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需要”(蔡基剛2022:84-91)的學術英語教學。調查發現,不管是大一新生,還是高年級學生,當問及“目前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標”時,排在前二的是“為全英文專業課程做準備和“為獲得課程學分”,說明學生非常清楚國際旅游學院的“雙學位”項目特征和語言課的教學目標(表1和表2)。為了讓新生盡快了解并適應大學的學術英語教學,國際旅游學院通過入學教育和講座等多種渠道宣講項目的特色和學術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逐步開始的雙語或全英文專業課學習也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掌握學術英語技能的緊迫性。

表1 大一新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標

表2 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標

3.2 學習需求分析

學習需求指學習者的現有語言水平、學習條件、學習觀念和動機以及對下一階段學習的要求和期待等(Hutchinson&Waters1987:60),是我們要達到目標的方式。課程設置不能只依靠目標,還需考慮學習情境下的需求、潛力和現有條件等。結合Hutchinson和Waters的學習需求分析框架,下面將從學習者學習動機、自我語言水平認知、教學內容、教學材料、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環境設施等方面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從而為中外合作辦學的語言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3.2.1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最關鍵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可分為融入型(integrative)和工具型(instrumental)動 機(Gardner&Lambert1959:266-272)。如果學習者對外語學習或第二語言交際或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則屬于融入型動機;如果學習者是為了某種實用目的,則屬于工具型動機。Dornyei(2005:51-56)認為融入型動機是語言學習的諸多影響因素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它直接決定著學習者的努力程度。

調查顯示,75.75%的大一新生和71.23%的高年級學生表示對英語學習有很大的興趣(圖1和圖2)。同時,68.22%的大一新生和63.7%的高年級學生認為“學院應增加英語教學課時,以便為專業課程學習做好準備”。以下是開放性題目和訪談中的一些記錄:

圖1 大一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圖2 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希望一直開設雅思課程,因為有些同學打算出國留學,需要再考雅思。

——我覺得應該多設置一些教授專業英語詞匯的課程。

——增加英語課時,希望增加英語交流環節。

大一新生和高年級都有學生希望增設雅思課程或大二后繼續開設英語課程,以便能更好地進行專業課學習或雅思考試拿高分,為出國做準備。這與周燕、高一虹等(2009:113-118)的研究調查結果相符,即學生在指向英語語言文化的“內在興趣”動機增強的同時,以提高成績和出國等工具型動機有所增強。

3.2.2 自我語言水平認知

本研究設計了4個模塊調查學生的自我語言水平認知:

第一,對于全英文專業課程學習(EMI),盡管有小許差異,大一和高年級學生最擔心的前三個選項是“閱讀原版教材”“學術寫作”和“口頭陳述匯報和討論”。具體而言,91.91%(非常同意+同意)的大一新生最擔心學術論文寫作,其次是口頭陳述和閱讀;而高年級學生最擔心的是閱讀學術文章,占比達88.35%(非常同意+同意),其次是學術論文寫作和口頭陳述(表3和表4),結合師生的訪談發現,學生多數認為,專業課學習中閱讀材料專業術語較多,概念抽象,比較難懂;口頭陳述和學術寫作中難以用英語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表3 大一新生EMI中的語言問題

表4 高年級學生EMI中的語言問題

第二,學生最想提高的學術英語能力: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聽說和寫作占比都超過90%,其中大一新生和高年級學生都認為口語表達是他們最想提高的能力,占比分別為97.03%和99.32%(表5和表6)。這和開放型題目和學生訪談收集到的數據一致。學生普遍反應高中學習忽視口語的訓練,而現有的大學課堂活動中有大量的小組討論和個人陳述,要求學生用學術英語在班上或組內陳述個人的專業見解,這既體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思辨性思維能力的展現。學生希望能用流暢的英語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兩組學生都將“閱讀理解”排到第四,占比在90%以下??缥幕浑H技能均排在了最后,與前一題的調查結果一致。根據訪談,學生專業課多采用過程性評價體系,每門課程學生通常需要完成2—3篇階段性的1500—2500字不等的學術論文。生成符合特定學科的連貫性文本的能力是學生的弱項。專業課老師也反應,學生在論文結構、文獻引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表5 大一新生最想提高的英語技能

表6 高年級學生最想提高的英語技能

第三,65.25%的大一新生和58.22%的高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不滿意,均排列第一。同時,大一新生和高年級學生均有超過26%回答不確定(見表7)。這可能是因為高中英語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內容、目標、方式等差異較大,學生認知出現偏差的原因。中外合作辦學的英語教學強調學術英語技能,所有課程采用過程性學習評價,突出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這與學生高中的應試英語學習和大學通用英語學習相差較大??赡芤酝揽勘痴b單詞、掌握語法就能得高分的學生會對自己的語言水平產生懷疑。學生需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不過,中國學生謙虛、有時不夠自信等因素可能影響此題的選擇。

表7 學生對自己語言水平的滿意度

第四,研究設計了三個問題調查學生對外籍教師的授課方式和課程要求了解的必要性和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盡管9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了解外籍教師的授課方式和課程要求很重要”,但當問及學生的了解程度時,32.2%的大一新生認為了解,但仍有44.49%的學生表示不確定,高年級學生由于已經開始全英文專業課學習,49.32%的學生認為了解外籍教師的授課方式和課程要求,但仍有36.3%的學生表示不確定。調查結果還顯示,當問及是否“經常和國外留學的同學或高年級同學聯系以獲得英語學習經驗或了解外籍教師專業課程的情況”時,總平均接近半數的同學回答“否”,說明學生的跨文化學術適應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加強。

3.2.3 教學內容

根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英語教學目的,項目的英語教學內容應該是訓練學生聽全英文專業課和講座的能力,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以及參與學術討論、陳述匯報的能力(Alexander,Argen&Speneer2008)。但調查發現,就教學重點問題,大一新生認為應該以雅思訓練為主,其次是學術英語、專業詞匯和語法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訓練。高年級學生從高到低的排序是學術英語、專業詞匯和語法、雅思訓練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訓練(表8和表9)。結合前面的“教學目標”數據,盡管學生明確地認為英語教學主要是為大二開始的全英文專業課程學習做準備,但涉及教學內容時仍舊希望以雅思訓練為主。學生訪談和開放式題目收集的數據也顯示,不少同學也希望“增加雅思課程”,認為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讓他們目標明確,能在雅思考試中拿高分,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表8 大一新生認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表9 高年級學生認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事實上,國際旅游學院2017年成立之初,也像很多國內其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樣,語言課程設置以通過雅思6.0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都以雅思考試為導向。經過一年的教學,盡管學生雅思通過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學院很快發現學生在后期的全英文專業課學習中困難重重,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與外籍老師溝通出現障礙,課程論文寫作更是一籌莫展。2019年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語言教學改革。將過去以雅思考試為導向的雅思教學改為以語言應用為導向的學術英語教學,增加了跨文化交際課程,并從外方引進學術英語寫作、公共演講和線上語言課程EUGA。學生報名參加外方為期8周的的EUGA課程,考核合格后成績可替換雅思等考試,使師生從應試教學的焦慮中解放出來,深入系統地進行學術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

其實不管是學術型雅思,還是外方的EUGA課程以及國際旅游學院的系列學術英語課程,其課程或試題設計都旨在考查或提高學生全英文專業課學習中或出國留學所需的學術英語技能,并不相互矛盾。學院摒棄過去以雅思考試為導向的雅思教學,改為以語言應用為導向的學術英語教學,從根源上解決了雅思培訓帶來的弊端。2017級到2020級學生的四級通過率就是很好的證明。學院沒有開設大學英語,更沒有進行任何的大學英語四六級培訓,但2017級到2020級學生的四級通過率逐年提高,平均通過率為95.5%。結合學生的需求,建議在開學初和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們進行學術英語課程體系設置的入學教育,同時,基礎英語聽說和讀寫教學內容可結合雅思訓練材料或題型考核學生的學術英語技能。學院可以定期組織雅思模擬考試,既能檢驗學術英語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強化同學們的學習動機,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3.2.4 教學材料

調查得知,學生們對語言課程的教學材料滿意度都不高,尤其是學術英語寫作和公共演講課程的教材,僅39.04%和50%的學生滿意,33.56%和34.25%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在定性數據中部分學生希望課程能有固定的教材,以便復習考試。學術英語寫作和公共演講均為2019年從外方引進的課程,學術英語寫作最開始采用的是外方的教材,經過第一輪教學,課程組發現盡管教材內容豐富,但理論知識部分論述過于簡單,閱讀材料的選擇從內容、難易程度和長度等方面都不符合實際需求,所以在第二次教學中課程組集體備課,補充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閱讀材料。公共演講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由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自行決定。此外,研究發現,外籍老師上課一般都沒有固定的教材,往往根據教學大綱和實際需要,確定教學材料,或提前發給學生預習或課堂講解、小組討論等,有的老師不習慣使用PPT講課。這對習慣聽老師一言堂,考試前背誦指定課文知識點的學生是一大挑戰,但在適應新環境中學生們能接觸該領域最新前沿知識,批判性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5 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首先,對于不同語言課程的教師授課方式,學生的滿意度并不高,平均約74%的學生表示滿意。國際旅游學院語言教學共10個班,通常一門課由多位老師授課,所有課程均倡導過程性學習評價,學生平時作業比較多,形式多樣,有小論文、文獻閱讀、小組討論、課堂陳述等。盡管每門課都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但不同老師在教學水平和方式等方面不盡相同。結合定性訪談數據和每學期期末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價統計數據來看,學生們對老師的評價有高有低,老師們的得分從70—95分不等,分數差距較大。尤其是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主要要求學生完成3篇不同類型的論文寫作,學生反應老師評分標準不一,有的班級老師給分較高,有些太低。課程組需制定統一的作文評分標準并嚴格執行,或者評閱學生作文時召集課程組會議,老師們對學生論文評分達成一致共識。課程團隊建設和師資培訓有待加強。2020年以來,國際旅游學院組織語言教師參加學術英語教學線上線下培訓4次,鼓勵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并不定期邀請專家講座;同時確定了課程組組長,同頭課老師定期召開教學碰頭會,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反饋討論解決方案,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

其次,對于“有問題能否順利地向老師尋求幫助”,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英語聽說和讀寫課能順利地找到老師尋求幫助,比例分別為82.2%和83.47%,但公共演講課程占比偏低,僅56.16%,還有28.77%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國際旅游學院要求課程老師每周必須設置不少于2小時的答疑時間,同時對學生的郵件需及時回復。此調查結果表明,部分老師和學生的聯系溝通有待加強。

第三,平均71%的學生表示能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訪談數據顯示,學生“希望語言課程能涵蓋專業詞匯術語”,“老師上課方法能靈活多樣”,“多給學生訓練口語的機會”。這個結果非常有趣,在和專業課老師和語言老師的訪談中,中外老師均表示比較困難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外籍老師課堂上不習慣點名回答問題,希望同學們能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學生謙讓害羞的特點還是會讓課堂有些尷尬,有的時候會出現兩極分化,上課回答問題的永遠是比較積極敢于表達自己的學生。這需要老師和學生都作出一些改變。訪談的一位教師反應其實很多時候學生的觀點非常好,但他們不夠自信。他表示非常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會特意給課堂討論賦分,規定學生只有完成了一定數量的發言才可以得到這個獎勵分數,筆者了解到有些外籍老師也在考核中采用了獎勵機制。因此重視培養學生的學術自信心和學術情懷,也是國際化人才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2.6 教學效果

對于目前課程開設的效果,筆者研究設計了兩個問題。47.88%的大一新生和32.19%的高年級學生很滿意學院目前開設的系列英語課程,但同時分別有28.81%和34.25%的學生表示不確定。這一結果和后一題的調查結果大致相同。共約50%的學生認為“學院開設的系列英語課程能幫助我很好地過渡到全英文專業課程學習”,但同時也有32%的學生對此不確定(表10和表11)。這與收集到的學生對“不同語言課程的教師授課方式”的滿意度結果相似,學生對學院開設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不高。結合與學生的訪談數據,發現原因在于有的學生還未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師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以及教學管理有待加強。不過專業課老師們普遍認為學術英語課程設置比較合理,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寫作能力逐年有顯著的提高,能較好地適應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習,但同學之間差距較大,學生作業中抄襲和引文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學生的學術規范有待加強。

表10 學生對英語課程體系的滿意度

表11 學生認為英語課程體系對EMI學習的幫助作用

學術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張荔2021:63-70)。學術抄襲的原因很多且復雜。有學者將學術論文中的抄襲現象歸結于學術欺詐,是一種失德行為(East2010),認為需要通過懲罰機制才能得以有效地制止(Mehregan2021);也有學者認為論文抄襲原因是偷懶、外語學習者語言能力弱、缺乏學術寫作經驗等原因造成的(Divan,Biological&Seabourne 2015),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學術誠信制度、開展學術誠信教育等方法得以解決(Leask2006;Flowerdew&Li2007;王崇恩、馬鑫淼2021)。學院高度重視學術誠信教育。2017年國際旅游學院成立之初就引入合作方的入學教育課,學術誠信為重點教學內容之一;2019年引入的外方課程學術英語寫作I/II重點講解如何引用文獻等學術規范知識;2020年,學院將學術誠信納入所有課程的教學大綱內容,并購買了國際通用的英文查重軟件turnitin,從制度和教育兩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和學術素養。

學術英語教學主要集中在大學前三個學期。經過不斷的改革探索,課程體系以英語聽說I/II和英語讀寫I/II為基礎,以學術英語寫作I/II和公共演講為核心,以跨文化交際、世界文化體驗、外方引進的入學教育和語言課程EUGA等跨文化學術交際能力培養為重要組成部分,以過程性學習評價為手段,多樣化語言活動和比賽為輔助平臺(圖3),旨在培養學生的學術語言能力和學術素養。英語聽說和英語讀寫兩門系列課程在第一和第二學期同時開設,教學內容包括通用英語(GE)和學術英語聽說讀寫(EAP)技能;第二和第三學期陸續增設學術英語寫作I/II、公共演講和跨文化交際,主要訓練學生的高階語言交際能力、語篇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術素養。這種分層式的課程設置既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學習,也使學生從大一的雙語公共課逐步無縫對接到大二開始的全英專業課學習。

圖3 中外合作辦學學術話語課程體系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截至目前,國際旅游學院本科生參加國際會議(線上線下)并作主旨發言10余次,參與發表國際期刊論文9篇(SSCI源刊5篇),被國際會議錄用1篇。2019級旅游管理李同學的論文在2021年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旅游學術會議之一的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年會上入圍最佳論文獎之一(共3篇),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本科生;該學生論文“Climate Adaptation Plann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s in Coastal Tourism Destinations:A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被全球旅游管理類權威學術期刊《旅游管理》 (TourismManagement)無修改全文接收發表。學生能用英語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對話學科共同體,構建學術身份(姜峰2021),有力證明了學術話語能力培養體系的成效。

3.2.7 環境設施

為了營造沉浸式的外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2018年底,國際旅游學院成立了學術支持中心(AcademicSupporCenter,ASC),主要負責舉辦各類與語言文化相關的課外活動和比賽,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上的幫助。調查顯示,超過44%的學生不確定ASC對他們語言學習幫助很大,可以看出,ASC并沒有充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際上,ASC成立之后,由于人手不足,ASC老師主要負責協助語言外教上課和EUGA課程協助,并沒有開設其它活動。2020年疫情影響更是影響活動的進行。2021年以來,ASC逐步走上正軌,舉辦了多層次多元化的語言活動(圖4),讓同學們能隨時隨地與外籍老師溝通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旅游學院還特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語言學習困難的學生展開一對一的幫扶。除此之外,國際旅游學院還組織學生參加“國才杯”英語演講和閱讀寫作比賽。據統計,學生參加全國性英語類比賽獲獎47人次,其中獲國家級獎項25人次,省級獎項18人次。2017級、2018級、2019級和2020級學生語言通過率均在97%及以上。

圖4 學術支持中心(ASC)語言輔助活動一覽表

另外,2020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學生和外籍老師無法返回校園,國際旅游學院引進歐美高校廣泛使用的canvas教學平臺,老師通過canvas上傳資料、發布通知、布置作業、設置測驗、論文查重、答疑,學生通過canvas回看視頻課件復習,與老師溝通,按時上傳作業等,為過程性學習評價提供了設施保障,督導也可隨時進入線上課堂平臺聽課。中英文版隨意切換的canvas教學平臺不僅解決了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更為師生創建了一個公共平臺,使教學管理更規范科學,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單宇、張振華2011)。

4 結語

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質量關系著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宋娜娜2012:45-48)。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學術話語能力培養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學業英語使用的需求,還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球化視野、跨文化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等學術素養(王春巖2019:56-63)。本文以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游學院為例,以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論為框架,通過師生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從學習者學習動機、自我語言水平認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材料、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環境設施等方面,以學生的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為出發點,討論國際化人才學術話語課程體系建設,希望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英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提供良好的借鑒,從而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需要指出的是,鑒于需求的復雜性,需求分析并不是一勞永逸,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檢查評估學習者語言使用的需求情況(Trimble1978),從而設置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注釋:

1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https://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公布的數據整理而來。

猜你喜歡
學術英語教學語言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語言是刀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我有我語言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