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生態治理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

2023-02-02 21:22
現代農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農村

趙 楠

(蘭州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生態振興關系著我國農村產業、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進入新時代,堅持以鄉村生態振興為切入點,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分析我國農村生態面臨的治理困境,進一步找出治理鄉村生態問題的應對策略,為鄉村持續發展和鄉村生態發展謀出路,進而全面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

1 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生態治理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1]。新時代,全方面推進鄉村生態治理,是關系到農民生產、生活及發展前途的關鍵一步,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農村生態振興不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需要,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既豐富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經驗,又能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對進一步建設美麗鄉村和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需要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的解決,正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大步邁進。黨的十八大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助推農村生產生活高質量發展。在新的起點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離不開農村與農民,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必須以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只有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才有實現的現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盵2]建設“美麗鄉村”不是追求“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站在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立場,真真切切為民生考慮,承載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新使命。因此,要找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問題的契合點,才能推動農村生態振興高質量發展進而助推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由此可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我國經濟、民生等的發展。實現農村生態振興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2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

鄉村振興致力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和鄉村生態振興二者既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又具有目標一致性。一方面,鄉村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鄉村興。農村的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解決好制約農村發展的生態問題,鄉村振興才有快速推進的可能;另一方面,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推進農村繁榮昌盛和農業經濟快速增長。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3]。其中“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們的基本生活和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已經得到保障,在此基礎上,人們不僅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對優美的生態環境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鄉村的繁榮昌盛絕不僅僅是表現在讓鄉村富起來,而更要讓鄉村美起來,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因此,要以環境宜居為重點、以綠色農業為導向、以自然生態為支撐,為農民創造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打造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2 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生態治理的現實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農村生態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當前我國農村生態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現實問題和潛在的治理困境,比如農村生態治理的精神引領相對薄弱、農村污染源多樣且治理困難、法律制度不健全、農村地區資源投入比例失調等,這些問題已然極大地影響鄉村振興實踐的前進步伐。

2.1 精神引領相對薄弱

恩格斯認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盵4]在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社會環境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我國農村,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是振興鄉村生態的前提和關鍵。由于青壯年大多數外出打工,老人、婦女、兒童受到條件的限制,其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下,整體素質較低,加之村民們缺少科學理論的指導,在農村生態治理方面缺乏客觀、理性、科學的認識,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處理一系列生產生活問題,對綠色低碳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

2.2 農村污染源多樣,治理困難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面積龐大,雖然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生產生活方式不盡相同,但農村污染源卻相同。農村污染源主要包括農業生產污染、工業生產污染及農民生產污染3 個方面。首先,農民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業塑料以及各種畜禽污染物,這雖然會幫助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會污染環境,損害居民的身體健康。其次,工業生產污染最主要是“三廢”物質的大量排放,給土壤、大氣、水源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污染。最后,廣大農民作為農村生態治理的中堅力量,其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主體的重要地位,仍存在就地燃燒秸稈、日用品垃圾、包裝廢棄物并且隨意排放生活污水等行為,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三者相互作用給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困難。

2.3 法律制度不夠健全

鄉村生態治理相關法律制度缺失?!敖】涤行?、內容豐富的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5]。鄉村生態文明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雖然已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進行了約束,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對于各個縣、鄉鎮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并且,由于各地區所處地理位置不同,籠統的法律法規對于特定地區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單一化的治理模式也不利于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此外,各級地方政府銜接不緊密,監督效率低下,容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和多頭管理現象,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生態環境得不到常規化治理,出現生態問題時很難及時解決,農民的生命健康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2.4 農村地區資源投入比例失調

首先從人才資源來看,我國涉農人才數量不足[6]。由于受地域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等的限制,農村無法吸引高水平人才,也很難長期聘請專業的生態治理專家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對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其次從資金投入方面看,農村環境污染的科學技術投入較少,治理成果不顯著。最后,當地企業不愿投入治理資金購置處理污染物的設備,而是將工業污水、不可降解塑料等污染直接投放到農村當地的土壤、河流當中,造成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導致農村環境治理達不到預期目標。

3 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生態治理的應對策略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眾多、關系復雜,在其具體實踐中也存在著許多嚴峻且復雜的難題。因而,必須強化農村生態治理的精神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培養農民的環保意識,優化生態治理的企業生產方式,強化基層政府的農村生態責任,有效解決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問題。

3.1 強化農村生態治理的精神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7]。要始終以“兩山”理論為根本抓手,喚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始終牢記“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8]。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其作為宣傳教育的堅強后盾,堅持黨總攬農村生態治理全局,堅持引領有效銜接生態扶貧和鄉村生態振興,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組織模式優勢,引領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新風尚,培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理念,為振興鄉村生態做出新貢獻[9]。

3.2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

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原則?;鶎狱h組織領導鄉村生態振興是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選擇,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生活和農民生活的“主心骨”,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而鄉村振興治理成效也反過來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應充分吸收“五級書記抓貧困”的脫貧攻堅成功經驗,大力推進“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將村民反映最多、最迫切的需求深入到鄉村生態治理問題中,讓村民全方位多領域地參與其中。

3.3 培養農民的環保意識

農民作為農村生態治理的主力軍,其是否具備生態意識是決定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的關鍵。廣大農民由于不了解相關的農業生產知識,只是按照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土壤、水源等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村干部、基層工作者應帶頭樹立生態保護意識,以身作則帶領農民系統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新媒體、電視和廣播等手段在農村傳播農業環保知識。此外,也可通過開展環保宣講等活動,讓廣大農民樹立“主人翁”意識,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鄉村生態振興中,切實發揮農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的作用,增強其對農村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參與感和認同感。

3.4 優化企業生產方式

企業應強化綠色發展理念。近年來,一些無良企業甚至在農村建立起工廠,在生產中無視對環境的污染,將其產生的污染物隨意排放在農村的土地里,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者和農村生態治理的重要主體,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嚴格遵循國家“三廢”排放規定,淘汰高污染產業,引進節能減排治污技術,以實現“三廢”的有效循環利用和有毒物質的排解清理。企業應引入綠色技術,轉變發展方式,主動承擔農村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

3.5 加強頂層設計

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農村生態治理方針、政策是農村生態治理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應根據具體的農村生態情況完善相應的生態保護制度,對于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可以制定黨政干部一對一幫扶政策,并建立相應的考核獎懲制度,保證環境治理的有效性。此外,政府部門應完善和改進監督體系,避免監管內容重復、監督區域重疊的現象出現,采取獎勵與監督相結合的策略來開展環境治理工作,充分調動政府工作人員和農民的積極性,推進農村生態治理高效運行。地方政府還可將生態環境治理納入基層干部的考核中,使其與工資績效和崗位晉升掛鉤,以此督促其創新工作方法與模式,進而實現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比翼雙飛[10]。

3.6 做好引進人才和資金設備投入

(1)政府作為多元治理主體的主導力量,應在做好人才引進和投入資金設備上發力。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梢缘礁咝:推笫聵I單位聘請人才到農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鼓勵大學生、企業家等社會人才參與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為優秀社會精英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生態知識培訓。此外,以鄉情鄉愁為樞紐,吸引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和優質企業家回歸故鄉、建設家鄉。(2)企業作為農村生態治理的主體力量之一,要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保障生態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彌補鄉村生態建設短板。此外還需配備專業的財務和管理人員,合理規劃和使用資金,做到??顚S?。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