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往圣繼絕學

2023-02-02 15:51陳振濂
中國書法 2023年12期
關鍵詞:印學金石學西泠

陳振濂

西泠印社百年社慶以來重要學術活動如金石學、印學、書學與印學、國際印學論壇、國際印學峰會等方面學術研究的展開:西泠印社建社一百二十年,尤其是百年社慶以來二十年間的學術活動非常豐富多彩。我們原來對西泠印社的定位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學』,新中國成立以后,保存金石的功能基本移交給了博物館及文物管理委員會,西泠印社保留下來的就是『研究印學』。

當然,『研究印學』在當時也是一個很先進的理念,因為大部分印社是研究篆刻實踐。自從沙孟海先生擔任西泠印社社長以后,提出要打造『國際印學研究中心』,所以我們對于『研究印學』這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雙軌并行發展的;但相對而言比較重視理論的研究,包括篆刻學、古璽印學、書學,還有畫學的研究。目前看來,西泠印社能夠在這二十年里立于不敗之地,為大家尊重和關注,其關鍵就在于它站在印學的制高點上。前期西泠印社的印學學術研討會是五年舉辦一次,當時的出版條件及整個的學術氛圍、學術人才的培養和積累都不夠,所以當時的學術水平在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有限的。但在百年社慶以后,西泠印社印學理論研究研討會的頻率從五年一次變成一年一次,在最早的幾年里甚至是一年兩三次。這種頻率的加速伴隨著國家文化政策的改革開放,大量喜歡或者從事印學研究的人,忽然找到了西泠印社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發表的平臺。我認為,當代印學研究的蓬勃發展與西泠印社貫徹沙孟海先生打造『國際印學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非常吻合的,且從中獲益匪淺。沙孟海先生本身是個學者,在書法學、篆刻學以及幾乎所有與之相關的學術領域都有所涉及,而且都有比較好的成果。這就使得西泠印社在這些年里,其篆刻實踐鶴立雞群,印學研究更是獨樹一幟。對于以前的各位社長前輩來說,今天西泠印社的發展,尤其是對學術方面的重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特色、非常具體且唯一的發展特征。

西泠印社百年社慶以后開始有『孤山證印』國際印學峰會,每年或者幾年一度舉行的國際印學研討會,以及印學專題研討會,這三個架構差不多就構成了西泠印學這二十年來的發展脈絡,這三個架構的層次也成為這二十年來重要學術活動的思想引領和專業拓展。我認為,這是西泠印社二十年來的重要學術活動,是我們給這二十年的發展交出了一份答卷,這份答卷在目前看來是盡了最大努力的。

其后,學術研究的內容又有所拓展。比如百年社慶以后,我們針對一九0四年西泠印社創社時的『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及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增加的『兼及書畫』這三個宗旨,又做了一個前后的銜接,使其既有傳統的來源,同時在新的發展時代又有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新的思想和闡釋。

關于『保存金石』,西泠印社在百年社慶以后特別提出要『重振金石學』?!罕4娼鹗缓汀褐卣窠鹗瘜W』的區別其實很大?!罕4娼鹗皇顷P于博物館及文物收藏、鑒定的學問,是以實物的交易或移置的方式為代表,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金石文物走向市場、走向交易這一行為,在國家的文物法里一開始是被禁止的。我記得當年沙孟海先生說,西泠印社『保存金石』這項功能已經移交給了博物館及文物管理委員會,我們今后所能做的就是『研究印學』了。但篆刻和金石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當時就特別強調,既然印石的實物屬于文物,不能在民間私下交易與收藏,我們就開始做關于金石的學問,這也是『保存金石』的一種方式,于是就有了『重振金石學』這一理念。當然,這個理念的提出還有一個背景。民國以來,在新學科的架構之下,『金石學』這一學問已經消亡了,其中文字的部分進入古文字學,碑帖的部分進入書法的碑帖之學,器物的部分就進入了現在的考古學及古器物學,文字的敘述就進入了現在的古文字學及古文獻學?!航鹗瘜W』就此被分解到各個學科里面去了。

這樣一來,鑒于『金石學』其本身作為一個『學』來說已經消亡了,但是它的內容在其他的學科里都有體現,在這種情況下,西泠印社應該怎樣做到『保存金石』?于是,我們就把『金石學』這一概念重新提出來。通過不斷地實踐,做到了幾個方面內容。

第一個是關于碑帖傳拓和鐫刻技術的復原。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碑、帖都可以用印刷來完成傳播,所以傳拓的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雖然沒有消亡,但在不斷衰落。我們當時恢復的第一個研究就是碑帖的傳拓和鐫刻技術。

第二個是研究已經失傳的青銅器全形拓。全形拓其實是在清代中期以后才慢慢開始發展起來的,這一技藝于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前半葉在上海興旺過一段時間,但后來因為時勢的關系又逐漸消亡了。所以我們又把青銅器全形拓(立體拓或者叫器物拓)技藝傳承下來。

第三個是碑帖的題跋。當時特別提出了碑帖的題跋要有『五功』,即要有五種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說,碑帖的題跋需要五個不同的規則,以供人遵守。

第四個是器物拓的傳播。譬如說硯銘、墨錠、玉器及文房都可以做器物拓。有個比較好的實踐是和山東的淄硯進行合作,做了硯銘及其他文房用具的一些拓本。當然,漢代的磚瓦以及小型的畫像磚等都包含其中。

第五個是『大眾金石學』。這其實是倡導、推動金石學以加厚其社會基礎。按照金石學的眼光來看,所有東西都可以拓,即『世間萬物皆可拓』『世間無物不可拓』。比如椅背的雕花、床角的刻紋、陶瓷水缸上紋樣以及窗紋、門楣等,所有生活中遇到的,甚至一個竹編都可以拓。在當時也辦過一個展覽,讓喜歡金石學與金石傳拓的人,都通過『重振金石學』找到自己的空間。我認為,這是關于『保存金石』,從保存金石文物到研究金石學所涉及的各個范圍的發展。

再來說印學。原有的印學是指向明清篆刻,因為古璽印都屬于收藏品。當然篆刻里也有一些研究古璽、金文的內容。我們現在以印學為核心,進行了比較充分地展開。比如從印學研究進入印學的使用,像是篆刻的器具以及印譜的制作等,就是印學的第一個展開。第二個展開是對印學做一個學術上的拓展。原本的印學因為是一種技藝的傳授,所以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師父會什么就教學生什么,即傳統意義上的『專攻一家』。以這樣的方式,在師父和徒弟之間代代相傳。當然,西泠印社這幾十年來,在印學方面做了非常大的突破。每一次印社舉辦的印學評展,展覽的征稿要求都會有『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鹤赃x動作』就是將自己印章最得意、最用心的一面展示出來;『規定動作』,比如刻出封泥、唐宋官印、元朱文、古璽印等一路風格的作品,每一年都出一個考題。一開始大家也會覺得有點糾結,因為某一個人可能刻元朱文刻得很好,讓他刻古璽印一路就不一定擅長,或者遇到爛銅印、將軍印等『規定動作』,會完全適應不了。因此剛開始的時候,西泠印社在做的這項工作讓一部分篆刻家覺得很難適應,但是十年過去,回過頭來宏觀地去看,就會發現西泠印社作為百年名社的引領作用,非常清晰地體現出來。

今天篆刻界的百花齊放,其實和西泠印社在百年社慶以后每一期篆刻征稿中的『規定項目』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形式,就是逼著篆刻家不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進行篆刻實踐,還要去嘗試一些自己不大熟悉的,甚至是從來沒關注過的風格。這樣的話,一個宏觀的印學流派史和技法史,就被清晰地梳理出來了。這以后,浙派、鄧石如皖派、黃牧甫金文或者吳昌碩石鼓文,還有古璽、巨?。ɡ玉R?。?,甚至還有多字?。ㄒ环接≌率畟€字以上),都成為西泠印社當時考試的題目。通過每一年不同的考題,逼得篆刻家不再把篆刻簡單看作是某一個很窄的領域的技藝傳承,而把它看作是一個浩瀚的古印和篆刻世界的一種分布。每一個領域我們都得去了解它,不一定是最擅長,但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們得知道篆刻有這么多的類型,而不只有我們擅長的類型。這個舉措對于后來的篆刻家,包括今天的印壇,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赡軇傞_始有些篆刻家跟不上,但沒關系,他后面慢慢就會有所體會,例如他原來只是刻鄧石如風格的,忽然給他一方漢代的將軍印,讓他來試試看,一開始會覺得很陌生、不適應,但是他會慢慢開始覺得,其實印學實踐的世界非常大,之前我們是自己沒有用眼睛去看這個世界,現在我們開始關注了,并且開始鉆研了。這個是印學的,當然可能是篆刻實踐這個部分的。

還有書學和印學之間的關系,西泠印社的國際印學峰會和論壇,也開始有一些新的舉措。比如說,當時西泠印社想要有所創新,設立了一個創新的目標,叫作世界印章史。當時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中國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而篆刻都是古文字,它走出去也沒人看得懂。所以西泠印社在舉辦國際印學峰會和印學論壇的時候,特別強調『世界性語言』,第一個是圖像語言,第二個是外國文字的語言。這些文字、語言其實在中國古代的印章史里面都有體現,圖像語言如漢代的肖形印以及圖形印等;至于非漢字的印章,如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西夏印,元代蒙古八思巴文印,一直到清代滿文印等。但過去我們覺得它是一個非常小的分支,不重視,現在站在世界印章史的角度來看,這些印章有其獨特的意義。所以我們現在在做阿拉伯、古波斯、古希臘等圖形和文字印章創作實踐。這個方面其實是從研究開始的,我們在二0一六年曾經辦過一場關于『圖形印與非漢字系統印章』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第一次接受挑戰。到二0一八年,我們又辦了一個『世界圖紋與印記』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兩個研討會對于我們來說,其中的拓展和創新并不是拍拍腦袋瓜,而是有學理支撐的。這兩個研討會配套出版有一千多頁、分上下兩冊的論文集,我們有信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一直到今天,我們策劃的『一帶一路』和迎亞運風采的篆刻展,很多都是用圖形元素來表現。所以,就金石學、印學和篆刻實踐來說,『重振金石學』是恢復學理傳統,然后列出了五個拓展領域和分支領域;印學是篆刻傳統的實踐,實踐的部分其實就是十年來每次出一個新課題,像去年舉辦的『以篆入印——鄧石如、吳讓之、徐三庚、趙之謙當代印風創作研究主題展』,梳理鄧石如、徐三庚、趙之謙印風這一條脈絡。這其實都屬于一種引領,不是篆刻家會什么就提交什么,而是西泠印社作為百年名社,起到一個非常大的引領作用。所以在傳統的風格方面,我們已經有這樣一些方面的推進。

然后是國際印學論壇和印學峰會,它們其實要強調的是『國際』。其時正逢國家的『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走出去』這樣的戰略和政策,所以我們就開始嘗試開展『圖形印與非漢字系統印章』『世界圖紋與印記』的研討會。它是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世界印章史的角度來談中國文化自信,談中國文化走出去,而且是以印章的形式。所以,又有今年九月份西泠印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合作。用長遠的眼光來看,西泠印社所要表達的東西雖然是小眾的,但也是有世界性的。如果我們都是用古文字刻印的話,其世界性就很有限,大部分人都看不懂。

所以西泠印社這二十年的活動,我把它理解為,第一個是『重振金石學』;第二個是對印學實踐的引領,包括時代風格和流派技法;第三個是在國際印學方面的拓展,包括世界印章史、圖形印和非漢字系統印章、世界圖紋印記以及『一帶一路』等幾個區塊的劃分。印社舉辦的研討會里面也有很多一流的文章,通過每一年秋季雅集時舉辦的大型國際研討會,基本上形成了一批以教授、碩博士為標桿的印學研究新興力量。當然,西泠印社在學術論文評獎入社這一塊也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制度進行配合。

現在,以西泠印社為核心的印學理論研究隊伍已經形成,而且他們的水平并不亞于其他人文學科或者藝術學科。當然,我們還是要記住沙孟海先生提到的『國際印學研究中心』,其中『國際』二字,我們過去的理解就是請幾個外國學者帶著論文來參會。但現在一想,以『世界圖紋印記』研討會為例,『國際』不是因為與會學者的『國際身份』,也不是一篇論文的『國際性』,而是指學者要走出去,要主動去尋找『國際』的新含義。同時,在印學實踐方面,創作的印面內容都必須是『國際』的,既要有中國傳統的核心,也要有國際的輻射面。在這方面,饒宗頤社長也特別提出要『播芳六合』『東學西漸』,中國的學問要往西方走,向西方推出。這些內容其實都是我們這幾十年來改革開放所做出的創新和拓展,都是一些精神上的指引。因為西泠印社這些老先生長久地對于未來的洞察,我們才有機會來做這些事。

當然,除了印學實踐與重要學術活動之外,西泠印社的組織架構,在其中也有非常多的配合,包括活動費用的支持,對新社員吸收的組織體制改革,以及每一年的社務活動等??梢哉f,沒有這樣的組織配合,很難在短短二十年里做這么四面出擊式的改革。因為組織配合得非常融洽,所以這些活動都能推進。

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就開始把很多的探索指向『大印學』?!捍笥W』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學科交叉』,一個是『文明交融』。當然,對于傳統篆刻,我們也還是在持續地推進?!捍笥W』主要對這個學科頂層做一些設計,所以印學里面會有金石學。原先印學是『金石學』里很小的一部分,但現在用『大印學』的方式,『大印學』如果作為頂層設計,就會把金石學作為『大印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兩者的組合關系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只要在學理上有足夠的支撐,那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創新,而且是在尊重傳統基礎上的創新。

所以,這幾個方面如果能夠連起來,可以說西泠印社既有篆刻實踐、理論研究,也有對觀念的厘清。

西泠印社重要展覽活動的開展:目前西泠印社的展覽活動其實是非常密集的,包括好幾個系列展。因為有孤山這樣的一個印學圣地,所以除了大型的展覽以外,還有很多各層次的展覽。比如春秋兩季雅集的大型展覽,全國各地印社到孤山舉辦展覽,還有各個印學的地域團隊和人才集群到西泠印社來辦展覽等。當然也有很多個展、收藏展,以及西泠印社與其他的相關機構所舉辦的聯展。這些展覽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學術性最強的應該是每一年秋季雅集的大展。當然春季雅集的展覽也有很多,像去年舉辦的『以篆入印』展,今年在寧波的春季雅集,舉辦了涵蓋已故的寧波籍和當代的寧波籍社員的『西泠印社寧波籍社員作品展』。西泠印社每年都會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展覽。除此之外,還會有其他類型的展覽,比如今年九月在黑龍江舉行的『黑龍江籍社員作品展』,接下來在西安也會有一個四省社員的聯展,還有如山東濟寧訪碑的活動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西泠印社橫向和各個專業機構,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關系。所以,展覽在目前看來是西泠印社最活躍的一個部分。

盡管如此,西泠印社還是不斷在琢磨、研究如何提升展覽的學術高度,包括這次在寧波舉辦的『一帶一路』圖形印系列名家作品展。展覽雖然遍地開花,但展覽的學術含量更是西泠印社這樣的百年名社所格外重視的,甚至要作為主要目標來研究。每一次展覽能不能被記入歷史,就像過去十年,西泠印社的篆刻評展向全國征稿,征稿每年出一個題目,十年下來,整個印學史的各種的樣式、風格、技法、流派,被全部梳理了一遍,這在印學史里是可以作為一個標志被提及的。那么今后,展覽無非有兩個要求,一個是『廣』,一個是『高』?!簭V』是我們有全國的機制,篆刻評展等各種各樣的專題展;『高』是我們在展覽方面還需要有一些新舉措。

這段時間因為『大印學』的發展及『一帶一路』『迎亞運』等契機,西泠印社在展覽上其實已經有比較大的突破。展現給世人的,第一部分是有關亞運會的傳統篆刻創作,內容包括十九屆亞運會的口號,每一個運動項目的口號,每一屆亞運會的基本理念和口號;第二部分就是圖形印,以參與亞運會的四十五個國家(地區)的文化為基準進行的印章創作,在寧波『一帶一路』專題展,則是以一百五十二個國家和三十二個國際組織的文化基準來進行創作。

這是西泠印社這段時間在展覽方面的創新,當然今后可能還會有更多新的嘗試。以前西泠印社有很多重要展覽,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如『中國歷代印譜特展』『金石學發展與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另外浙江在倡導宋韻文化,于是就有了『宋代金石學與印學特展』,更早的還有關于印章收藏史的展覽等。當代的創作型展覽是一個脈絡,學術研究型展覽又是一個脈絡,把這幾個脈絡結合起來,其實就能看得出西泠印社的展覽、創作、比賽、評展整體的架構。

西泠印社近三十來國際交流與拓展活動的展開:過去,西泠印社的國際交流是點對點的,比如說我們派一個代表團,通過外事辦公室出訪希臘、意大利。這是西泠印社在那個時代的一種交流方式,但是現在的國際交流僅僅靠這種出訪恐怕范圍太小,所以我們開始倡導國際交流,亞運會就是我們抓住的一個機遇。

在國際交流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先解決理念問題,即『文明交融』。中國要有文化自信,但也要平等對待其他所有的文明,要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待文化交流。所以西泠印社在國際交流方面,有非常多原有的傳統做法,也有現在比較新的做法。

中間還有一個拓展活動,即西泠印社與中國香港集古齋聯合創辦的香港『西泠學堂』,這個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關,西泠學堂的啟動、開班以及后面由香港『西泠學堂』延伸到其他國家及地區,像日本、韓國,以及中國澳門、臺灣等。之所以會以香港『西泠學堂』為拓展,是因為它是饒宗頤社長和國家方面的領導人一起配合促成的一件事。饒宗頤先生登高一呼,使西泠學堂的國際拓展提高了水準。西泠學堂自二0一八年開班以來,每年在香港分春秋兩季招生,開設國畫、書法、篆刻三門課程,并且每年定期組織一次到杭州西泠印社的游學活動。西泠印社與集古齋的合作,具有重要的開創性與實踐探索意義。

此外還有『百年西泠·中國印』海外系列展覽,進一步擴大了西泠印社對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廣度與力度。

西泠印社教育培訓和社會公益的展開:西泠印社開展了很多社會公益活動,如中國印學博物館『印之愛』的公益活動,在十多年以前就開始了。最近五六年,最興旺的是由西泠印社社員自發興起的『西泠公益行』,就我所知,他們已經去到四川、青海、陜西、甘肅、貴州等地區,到目前為止有十余場?!何縻龉嫘小坏目少F之處在于西泠印社只是發出了號召,分布在各省的西泠印社社員作為本地的文化名人,都自愿來參加西泠的公益活動。公益的概念,就是沒有報酬,純粹向社會付出的。但是這個部分完全不是西泠印社的社委會、黨委要求,而是社員自發自覺地到西部文化不是太發達的地方去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或者是去西安、甘肅,針對碑刻與簡牘進行學習交流。所以,『西泠公益行』在目前看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講求社會效益的活動,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活動是由我們的社員自發組織的。

教育培訓方面,目前西泠印社也不斷用新的課題來進行教育培訓,多年來培養了很多的篆刻家。當然教育培訓與社會公益的背后,還有西泠印社社委會、書畫篆刻院之間的配套活動。所以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設有文物處、信息處、社團處、創研處等處室,其實這些處室本身是個機關,但是機關后面運作的平臺,其實就是這么多的項目活動,項目多了,活動就辦起來了。在社會公益和教育培訓方面,今后還可以有更多的意義提升,包括在理論上證明其可行性。

目前看來,展覽和學術研討會是西泠印社的雙軌。展覽很多地方都在做,無非西泠印社是引領者,并且在西泠印社新的理念之下,展覽會有更多的突破。除了展覽以外,西泠印社一定要有學術研究的支撐,而在目前的專業團體里面,西泠印社的印學研究和金石學研究,可能是支撐力最強、人才最多的。

所以如果把這些方面理順,那么我們大概就能找到一個西泠印社的發展路徑。另外,西泠印社社刊《西泠藝叢》,它不光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同時還是一個學術研究、交流的平臺。我記得去年我們整理過一次社刊的專題,一期、兩期可能沒感覺,但很多期全部放在一起一看,還是洋洋大觀。的確是二十年來沒有虛度年華,還是做了一些非常精彩的專題,而且有些是別人都沒做過的專題。所以在這個方面,從西泠印社所做的這么多事情,就能夠看得出它具有唯一性。

現在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推廣,大家對金石學、碑帖學、印學,包括書法學、中國畫學、詩詞學越來越感興趣。這個大環境的背后,最終決定社團的高度和含金量的,其實關鍵還是在于社團有什么樣的思想支撐、學術支撐。西泠印社成就較高的原因是有思想引領,而且一旦有思想引領,它不是先做實踐,而是先從理論上證明這件事的可行性,有學理支撐以后再來做實踐,那就能從容不迫、神定氣閑,每一件事情在還沒啟動的時候就可以做到非常有把握,知道應該怎么樣往下走。這二十年來西泠印社的發展,其實就是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

如果把這些內容再結合到西泠印社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中,包括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任社長,以及更早的四位創始人,就能看出今天西泠印社的全貌。當然除了四位創始人和七任社長以外,還有一些西泠印社當年的中堅力量,如陳伯衡、高絡園、唐醉石、韓登安、葛昌楹、張魯庵等,他們作為西泠印社的前輩,需要我們好好維護,甚至推仰,《西泠藝叢》社刊也都做過他們的專題。如果把這些展示出來,就能看到西泠印社一百二十年的圖卷,它是有血有肉、骨骼豐滿的。西泠印社作為百年名社,其實是一個非常完善的學術集體,它有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其功能更是要為這個時代的篆刻、印學、金石學樹立標桿、建立高度、塑造品牌。它要作為引領,指明未來的方向,我覺得這一點目前的西泠印社已經做到了。它是在前面的引領者,而不是在現階段的自我滿足。

西泠印社始終在一個未知世界里等著你、啟發你、帶領你。這種引領對西泠印社來說,最近的概念就是『大印學』。篆刻家還在沉迷于自己的技巧的時候,西泠印社已經開始做世界印章史研究、文明交融、學科交叉等一系列事情。這些事情完成以后,就使得西泠印社在目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今后一段時間里面,可能也很難有其他人像我們做得這么專業、有高度。單獨一個活動可能別人也做得不差,但是綜合來看,西泠印社其思想觀念的引領和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強有力的社委會的各個處室的工作,有編輯部的工作,還有幾個機構互相之間的支撐,才能夠把西泠印社做到目前大家來看是『高山仰止』的地位。我們現在看西泠印社四個創始人,再到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先生他們這一代,直至饒宗頤先生,都是『高山仰止』,也希望后繼從事篆刻的中青年看西泠印社也是『高山仰止』——其實目前已經是這種情況。大家都認為孤山是圣地,都認為西泠印社令人『高山仰止』,這點其實是今天西泠印社興旺發達的一個標志。

當然西泠印社的功能就是『為往圣繼絕學』,金石學、金石傳拓、印學、古璽印學、明清篆刻以及世界印章史,其實對我們來說,都是『絕學』,不『繼』它就沒了。當然我們一『繼』,衍生出很多學術的大框架。所以對今天以及今后的西泠印社來說,『為往圣繼絕學』始終是我們的一個標桿,包括文物收藏,西泠印社還是在努力地按照自己的軌道走?!豪^絕學』中的很多『學』是消失了,比如『金石學』,所以西泠印社要把已經在中國的學科目錄里面消亡的『金石學』重新恢復起來,并把一個非常龐大巍峨的、燦爛的金石學世界打造起來。我覺得這是西泠印社的『為往圣繼絕學』,還包括青銅器全形拓的恢復,以及篆刻評展中的規定動作,這都是『絕學』。理論研究的『一帶一路』還不是『絕學』,那是原來沒有的『學』,是重新創造的『學』。

本文為作者訪談整理而成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猜你喜歡
印學金石學西泠
乾嘉學派隸書創作風格及影響研究
拉開距離作評判
吳越名城·陌上花開
——西泠六子偕友8人書法藝術展
民國印學研究概述
中國印學研究的“經緯網”
——讀《中國印學理論體系》
古代印論中的動靜觀
安徽省圖書館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詩草》考略
金石學是碑學發展的重要節點
陳錬《秋水園印譜》及其篆刻藝術研究
《西泠印社》風云百年 西泠不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