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學

  • 如實相印
    中,這是弘一法師印學思想的寫照。弘一法師將篆刻作為佛法弘揚與修身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圖案法”作書作印,提出“弘一體”印風,體現出弘一法師“如如實相印,法法顯其真”的佛教藝術精神,追求單純而寧靜、天真而沖逸的篆刻風格,成為佛教篆刻藝術的典范。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印學思想,分為在俗期和在僧期兩個階段。在俗期,篆刻起步較早,不擬滯于一家一派,其風格涉獵多變,篆刻作品形式多類;在僧期,篆刻藝術無論從印文內容、字體,還是印材、規格都深刻彰顯出深厚佛教藝術精神,同時將篆刻

    中國篆刻 2023年10期2023-11-03

  • 從“以篆入印”主題展看當代篆刻創作風向
    人的創作熱情還是印學研究,較之前代都異?;钴S,尤其是展覽體制的形成和推廣,大大推進了當代印人篆刻研創的熱情。再加之現代考古學科興起后,大量科學出土的文字材料,為我們在清人“印外求印”印學理論的基礎上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各種新的可能。但當代篆刻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如急功近利、偏重形式等。西泠印社近期組織的“以篆入印”主題展,則是在當今大環境下值得關注的一個特別的篆刻展覽。這個展覽重舉“印從書出”理論大旗,到底有何積極意義,還是值得討論一下的。一、印學理論的發展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3年6期2023-07-19

  • 徐上達《印法參同》簡析
    卷闡述古來篆書及印學知識;十六卷介紹篆刻鈕式;以下各卷載古來篆刻為譜—第七卷《參互類》、第八卷《摹古類》、第九卷《撮要類》、第十卷《章法類》、第十一卷《字法類》、第十二卷《筆法類》、第十三卷《刀法類》、第十四卷《總論類》及第三十八卷《印信篆刻》中的一則。是書論印尤注重于技法,體察精微,闡述明白,授人以法,曉之以理,不乏精當的見地和辯證的論說,堪稱晚明印學昌盛期一部有代表性的學術巨著②。徐上達通過技法論闡發的篆刻美學觀主要見于《喻言類》《摹古類》《撮要類》《

    中華書畫家 2023年5期2023-05-23

  • 《近代印人傳序》手稿
    創新風格。表現在印學方面,更其顯著。明代蘇宣《印略自序》說:“……游云間則有顧氏,槜李則有項氏,出秦漢以下八代印學縱觀之,而知世不相沿,人自為政。如詩,非石法魏晉也,而非復魏晉;書,非石法鐘王也,而非復鐘王。始于摹擬,終于變化,變者逾變,化者逾化,而所謂摹擬者逾工巧焉?!钡拇_,各個時代的詩歌、書翰、印章,皆有各個時代的風貌。而一個時代之中,各個人又有各個人的風貌。其間有只知摹古,作品無個性,黃庭堅所譏為“隨人學人終后人”者,雖亦有傳習繼承之功,終究不是文藝

    中國篆刻 2022年11期2023-01-06

  • 談談印學形成的幾個階段
    藝術,自然談不到印學。趙孟印古時候,有些封建帝王為了重視國璽,命令當時的文學大臣書寫璽文,如后唐莊宗命令馮道書寫璽文,宋英宗命令歐陽修書寫璽文,刻者是誰,史無明文。馮道、歐陽修只會篆,不會刻。而刻的人只會刻,不會篆。今天講印學史,自然數不到他們。趙氏子昂會篆會刻的印學家,應該首推北宋的米芾。過去講印學史的,或者認為明代文彭、何震是印學的開山祖師,或者認為元初趙孟是第一位印學家。趙孟精篆書,擅長印學,特別是細筆朱文印,姿態優美,為后世所推重,稱之為“圓朱文”

    老年教育 2022年9期2022-11-15

  • 民國印學研究概述
    訓中心內容提要:印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與書法、美術等多種文藝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系。民國時期是我國傳統學術研究逐步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印學研究也開始逐步復蘇,并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為印學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分析、探討民國印學的研究背景、研究特點,并簡要闡明其對現代印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夠為現代印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引言一、民國印學研究的時代背景縱觀印學研究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印學的研究離不開時代背景的支撐,尤其是文學

    書畫世界 2022年8期2022-10-17

  • 趙孟《印史·序》中“復古”印學觀略論
    現存最能體現趙孟印學思想的著作。筆者以《印史·序》為核心進行了梳理,其中的復古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崇古雅質樸的秦漢印章,確立了印以漢為宗的審美觀;二是選擇以小篆文字入印,從而逐漸形成圓朱文這一新的表現形式。這兩個方面的印學主張,對扭轉元代初期唐宋影響下的九疊篆印風,改變衰微的印壇風氣起到了積極作用。趙孟“復古”印學觀的提出,也確立了元代文人印的整體風格走向,特別是其所創圓朱文印對明清兩代圓朱文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一、《印史·序》與提倡秦漢印“古雅”

    書畫世界 2022年4期2022-06-01

  • 沙孟海先生《印學形成的幾個階段》手稿
    藝術,自然談不到印學(那時有所謂“相印法”,用法術來占吉兇,純是迷信東西,與印學無涉)。中世紀有些封建帝王為了重視國璽,命令當時文學大臣書寫璽文,如后唐莊宗命令馮道書寫璽文,宋英宗命令歐陽修書寫璽文,……刻者是誰,史無明文。馮道、歐陽修只會篆,不會刻??痰娜酥粫?,不會篆。今天講印學史,當然數不到他們。會篆會刻的印學家,應該首先推北宋的米芾。過去講印學史的,或者認為明代文彭、何震是印學的開山祖師?;蛘哒J為元初趙孟頫是第一位印學家。趙孟頫精篆書,擅長印學,特

    中國篆刻 2022年5期2022-05-21

  • 世界眼光中的印學視野
    “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出發的西泠印社不僅在海內外金石書畫界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傳承的文化、堅守的信仰、不絕的風骨聞名于世,增加著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西泠印社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國性印學社團,不僅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還以篆刻書畫創作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藝術收藏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印學研究中心”。日前,作為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的陳振濂教授,就西泠印社新時代創新思維、如何走向世界、打造國

    文化交流 2022年4期2022-04-27

  • 鄧石如“印從書出”淺議
    )“印從書出”的印學思想,啟發了晚清印人的“印外求印”①,鄧石如之后名家迭起,在繼承“鄧派”的基礎上繼續創新與發展,例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等。吳讓之(1799-1870)早年從鄧石如弟子包世臣學習書法,被后世公認為鄧石如的再傳弟子。②吳讓之將篆書的書寫體驗運用到篆刻實踐中。吳昌碩在《吳讓之印存跋》中提及:“讓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漢印探討極深,故刀法圓轉,無纖曼之習,氣象駿邁,質而不滯。余嘗語人,學完白不若取徑于讓翁,職是故也?!雹畚哄a曾在

    中華書畫家 2022年3期2022-04-06

  •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印傳東漢今猶在
    “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性印學、書畫研究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印學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鑒賞、考古、文史的大家,印社由此聲譽日隆。每年的春秋兩季,印社會組織社員聚會,舉辦藝術展覽、學術研討、創作筆會和鑒賞交流活動。在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的現代環境下,西泠印社依然生動完好地保存著具有傳統人文氣質的組織文化形態。印傳東漢今猶在,社結西泠久且長。劉江是人類非物

    文化交流 2021年9期2021-12-08

  • 中國印學研究的“經緯網” ——讀《中國印學理論體系》
    教授所著的《中國印學理論體系》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書凝結了作者數十年的心血和智慧,首次在印學領域構建出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和結構研究,其意義重大。其宏觀上將歷代印學觀念縱向梳理,微觀上進行橫向考釋,為我們提供了學術研究新的思考視角,無疑是印學理論研究的又一座里程碑?!吨袊?span class="hl">印學理論體系》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初稿為作者在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從師于叢文俊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博士論文的“下編”,其博士論文題目為《中國古代印論的理論淵源與框架結構研

    書法賞評 2021年2期2021-12-06

  • 古代印論中的動靜觀
    動、靜。4在徐官印學思想里,動與靜是相互對立的兩個概念,但一件成功的作品里是應該讓兩者相融合統一的,這個時期的印論已經有一定的高度,并不是單一地以其評價優劣?!皠印迸c“靜”的對立,就如哲學中矛盾分析法,從統一中看到對立,從對立中看到統一,將動與靜視為一件作品里應共同具備的因素。他所持的觀點也是對立統一的。又有:屈曲有動意,象水流行也。5徐官在這句話中凸顯動的重要性,動意是“流行”的條件,水流無息,是運動的至高境界,這也是藝術中所追求的美感。在甘旸《印章集說

    藝術品鑒 2021年12期2021-12-03

  • 魯迅與西泠印社
    上,先生在書法、印學、平面設計、書籍裝幀、收藏和藝術鑒賞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先生曾與周作人合著有《蛻龕印存序》,五百余字道出印學起源及歷史,并將篆刻列為一門藝術。目前有證可考的魯迅遺印至少有58方。先生不僅喜愛印章、印學,收藏印石,還將自己對篆刻藝術的研究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他給北京大學設計的圓形篆字?;毡M顯印學之功力,為自己的出版書籍設計的封面也深受印學之影響。擁有超高藝術審美的魯迅,極其看重其自用印,除自刻印章外,還請頂級名家為自己刻印。如《魯迅日記》

    中華書畫家 2021年3期2021-12-01

  • 古今沒有無學問的大書家
    與西泠印社同仁讀印學時說:“印學是一門比較冷僻的學問,搞不熱鬧,所以用書畫來配合,這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印社,書畫應當配合印學來搞?!标懢S釗也曾以肺腑之言囑咐學生:“不能光埋頭寫字刻印,首先要緊的是道德學問,少了這個就立不住。古今沒有無學問的大書家?!钡降资裁床拍茏屛覀兛康米??那該是我們的印學、印文、邊款、書法,我們的畫,都需一一具有相稱的文化內涵。責任編輯? ?梁樂欣

    紅豆 2021年7期2021-08-31

  • 入圍蘭亭獎的斷想
    :“現階段上對于印學的研究,盡管一直有人在陸續地做,但相當時期內始終是一個很不景氣的領域?!彼卧詠碜瘫徽J可的根本上是一種“游于藝”的自娛價值,作為學術、學科的意識缺乏深厚的歷史傳統。這與新時期以來創作的蓬勃發展和群體的擴張是不大適應的。一些前輩也認為不少基礎環節還是空白,傳統的印史結論很多方面需要改寫,他們也已經在做。同時也要看到,當代其他關聯性學科的發展為璽印篆刻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多學科的介入可以使中國書學、印學的研究真正進入一個學術化發展的

    上海采風月刊 2021年3期2021-07-20

  • 中國印學全面而權威的工具書
    學術性和權威性的印學工具書。作為中國印論研究的里程碑著作,本書是治印學者最好的入門參考書,也是當代篆刻家不可或缺的案頭讀物。同時,該書還是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出版項目,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曾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吨袊≌擃惥帯罚ㄐ抻啺妫┮粫占挠≌撡Y料完備而豐富,在此基礎上,重視考證學術源流,辨明著作真偽,每一章最前面有《提要》,說明分類的目的和編者的印學觀點,以及資料的價值。本書分

    收藏家 2021年1期2021-05-20

  • 關于“印學秦漢”的理論傳統
    1000)一、“印學秦漢”理論之始學印以秦漢為宗的觀念開始于宋元時期,當時尚未對此明確定論,只是當時社會的復古審美趨向使然。元代趙孟頫在《印史序》中有載:“一日,過程儀父,示余《寶章集古》二編,則古印文也,皆以印印紙,可信不誣,因假以歸,采其尤古雅者,凡募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證之文,集為《印史》,漢魏而下典型質樸之意,可仿佛見之矣?!?這是趙孟頫對漢印質樸之美的認可。同時,他對當時人們追求過于強烈的外形之弊大加反對:“其異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無二三焉。

    大眾文藝 2020年1期2021-01-27

  • 從元代印學著述的發展看印章審美觀的建立
    的萌生期”,元代印學著述中所蘊藏的印學理論在中國印學史上的地位顯得尤為突出,是 “印章審美意識形成的源頭”。元代印學著述的發展首要之功勞當歸于趙孟頫、吾丘衍二人,在篆刻印章風靡之勢不可擋之時,趙、吾二人于其印學著述中明確地提出與宣揚 “漢印審美觀”,為元代印學著述打開了格局,而后影響至元代中晚期集古印譜之風、印人喜元朱文漢白文之風,更是引得眾多的文人士大夫們,撰文序跋力證雄辯崇漢之印的美學價值,絲毫不掩飾對印章 “復古” 風尚的追捧,有文章、序跋、贊言、論

    流行色 2020年3期2021-01-04

  • 后學轉精 以專馭通—讀《明清印學論叢》有感
    ◇ 劉昕“印學”的內涵廣泛,不僅包括篆刻技法、流派的研究,還包括印史和印論等諸多方面內容。朱天曙教授專選明清時期的印學進行研究,其核心內容包括解讀印論、鉤沉印史和聚焦印人三個方面。解讀印論周應愿《印說》是明代中期的一部關于印章的重要品評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最系統、最完整的一部經典印論?!吨軕浮从≌f〉研究》一文詳細考訂了周應愿的家世、生平和交游,同時對《印說》的名稱、體例、著錄、刪本、鈔本等相關內容進行探討。此文最突出的貢獻在于條分縷析地總結了《印說

    中國書畫 2020年8期2020-12-01

  • 溯源嶺南印學
    南越古國研究嶺南印學,從現有實物印章入手,最早是1983年南越王墓出土的11方文字印章。那是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的陵墓。印章多為“摹印篆”,雖印面多帶有田字和日字界格的秦制式,如“文帝行璽”,但據考證,皆為當年南越國自制。趙昧于公元前137年漢建元四年即位,制“文帝行璽”印。這批印章便是目前能看到的2000多年前嶺南印章的實物,制作精美,藝術水平已相當之高,對研究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特別是嶺南印學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拔簳x以后,嶺南地區流傳的印章為數不多

    收藏·拍賣 2020年10期2020-10-20

  • 南方印社印結同道,方寸藏菁
    有邀約海內外重要印學社團齊集杭州,舉辦‘國際印社聯展一項。余正提議我們成立一個廣東全省性的印學組織,一來團結印學同道,二來與西泠印社對接,參與2013年‘印匯天下國際印社聯展等活動,來日共同推動印學的傳承與發展。我們經過商議,于2012年開始籌備成立工作,由周國城牽頭,召集了我與梁曉莊、沈永泰、李平等人,多次一起商討成立印社相關事宜,我們五位印社發起人均為西泠印社社員。記得第一次會議是在廣東南方電視臺召開的,那時候就定下了南方印社的宗旨:團結廣東印人,研究

    收藏·拍賣 2020年10期2020-10-20

  • 漢上印風源流與格局淺論
    域特色。因而作為印學文化,探討漢上印風不僅具有回望歷史、溯源梳流,正視自身、探討規律,而且具有立足自身,在兼收并蓄基礎上摸索創新、展望未來的意義。一、漢上印風溯源1.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漢上印風的文化之源無疑可以上溯至先秦時期的荊楚文化。屈原《離騷》說:“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背?、楚水、楚云夢澤、長江、漢江等造就了以《楚辭》為代表的浪漫楚文化。楚國金文、楚璽、楚篆、楚簡帛亦以其婉約、圓轉、犀利、清勁、秀逸、恣意浪漫、奇詭綺麗而標異矗立于華夏文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0年6期2020-08-03

  • “民國范式”之一:對西方印章的認識
    的認識,這是構成印學研究中“民國范式”的重要內容之一。如吳貫因《東西印章之歷史及其意義之變遷》,最初是1919年4月5日在自由演談會上所發表的演講稿,由記者索得并刊登在當月11日至14日的《晨報》上。此文在1926年3月刊載于《留京潮州學會年刊》第二期;1929年12月名稱改為《東西印章歷史及其品性之變遷》并發表于《東北大學周刊(六周年紀念增刊)》。此文價值在于記錄了西方印章的歷史:“其在北非洲及西亞細亞,印章之起源甚古。當埃及猶太亞述Assyria等盛時

    書畫世界 2020年1期2020-03-20

  • 學有所思
    書出,以書人印”印學思想的研究;一方面著力于古璽、漢印、明清流派印以及篆隸書的實踐訓練。三年來,我閱讀了大量篆刻藝術相關的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古代印論、書論、文字學等專著:例如吾丘衍《學古編》、周亮工《印人傳》、包世臣《藝舟雙楫》、孫過庭《書譜序》、沙孟?!?span class="hl">印學史》、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黃?!吨袊糯≌撌贰返?。三年來,我的學習和研究基本按照如下兩條線索進行:嘗試在新時代語境里,重新理解和闡釋歷代經典篆刻名作,初步構建融印史、印論、印譜、美學,以及書論

    中華書畫家 2019年4期2019-09-12

  • 文含今情質會古意
    了進一步擴大嶺南印學理論與篆刻藝術在海內外的影響,充分挖掘和展示嶺南印人事跡和印學精神,嶺南印社將在廣州市舉辦“第三屆嶺南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頒發首屆中國印學“頌契成果獎”“新士勵學獎”,頌揚學術成果,獎掖后起之秀。春節剛過,曲斌社長召集研討會組委會成員在文德路的千秋堂商榷此事,席間與嶺南印社副社長黎向群先生交流,談及皖籍篆刻藝術大師黃牧甫從南昌來到廣東鬻藝,授徒傳技,嶺南篆刻之風氣為之一變,嶺南印人逐漸形成群體,地域風格初步形成。黎向群先生隨后遞上了

    書畫世界 2019年7期2019-09-09

  • 鄧之誠《骨董瑣記》的印學史料價值述略
    ,提供了很多以往印學專著所忽視的史料,就印學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娟P ?鍵 ?詞】鄧之誠;《骨董瑣記》;篆刻;印學;史料【作者單位】肖佳憶,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局袌D分類號】G23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2.024鄧之誠(1887—1960),字文如,號明齋、五石齋,江蘇江寧人,我國著名的史學大家。民國時期,鄧先生執教于北平燕京大學,學術聲譽聞名遐邇。海外史學宗

    出版廣角 2019年12期2019-08-13

  • 悲庵“印外求印”思想小議
    之謙,號悲庵。其印學取法廣獵博涉,以“印外求印”的思想開創性的發展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以書入印”的創作思想,開拓了印壇新境,并投身于實踐。進而對晚清印學發展以及近代篆刻藝術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關鍵詞:悲庵;印外求印一、“印外求印”思想形成之背景概述清朝晚期,國家乃為多事之秋,內憂外患。國家性質逐漸發生改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奇變時期。任何一門藝術皆為當時一定歷史背景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思想的產物,社會政治經濟的突變必然影響文化之變,篆刻藝術亦是如此。

    北方文學 2019年18期2019-07-25

  • 印隨法生 印外求印
    響。為了搭建研究印學的平臺,1979年春,李滋煊與篆刻界同人發起并成立了終南印社,填補了西安印壇的空白,并加強了與海內外印學社團的交流。印社成立之初,李滋煊被推舉為首任社長。他身先士卒,身體力行。當年他尚未退休,印社日常事務和活動全靠業余時間來協調安排。1979年,西安舉辦了終南印社第一次篆刻書畫展,首開全國舉辦篆刻書畫展之風。李滋煊十分重視終南印社在培育印學人才和為印學的傳承和發展創造條件方面的探索。他在《印社成立以來的發展和活動狀況》一文中,細列四條學

    書畫世界 2019年4期2019-06-12

  • 陳錬《秋水園印譜》及其篆刻藝術研究
    一個重要篆刻家和印學理論家。其成書的《秋水園印譜》包括篆刻和理論方面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篆刻學習價值。文章以所見陳錬存世印譜中的《秋水園印譜》進行深入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一是對《秋水園印譜》版本和流傳進行梳理,二是對《秋水園印譜》中的篆刻藝術進行探析,三是對《秋說園印譜》中所包含的印學理論進行研究,從而全面地對陳錬《秋水園印譜》進行了解。關鍵詞:《秋水園印譜》;陳錬;印學陳錬(1730-175),字在專,號西庵,齋名為秋水園、屬云樓。福建日安縣人,后流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2期2019-05-08

  • 體驗杭州 感受中國杭州市旅委邀請您來“學手藝”
    圍繞中醫、制扇、印學、官窯、杭繡五大非遺文化,特別推出了“我在杭州學手藝”主題旅游產品,包括廣興堂中醫文化、王星記制扇、西泠印社印學、南宋官窯制窯、萬事利絲綢文化等體驗產品,力邀國內外游客和市民聆聽杭州故事,體驗指尖上的杭州。旅游產品體驗活動從8月持續到12月,每月一期,每期名額15個,通過關注“杭州社會資源國際旅游訪問點”微信公眾號預約報名,由訪問點中的國家級非遺傳人、業界大師親自傳授拉花、纂刻等國家級非遺技術。

    杭州 2018年32期2018-09-07

  • 章中至寶燈光凍印石亮相杭州
    月28日,由中國印學博物館、杭州青田印石藝術館主辦的“國寶燈光凍印石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開展,共展出青田石雕研究院院長夏可承收藏的近百年來出礦的珍品燈光凍印石百余方?!斑@次展覽展出的燈光凍印石,夏可承得之絕非易事?!敝麜ㄗ碳覐埜凑f,“在我刻過的印材里,青田燈光凍是刀感最佳、最讓人得心應手?!睙艄鈨鲇∈?,素有“印石之祖”美譽,系中華“印石三寶”之一。大收藏家吳湖帆先生曾感慨:世傳燈光凍為石章中至寶。燈光凍稀罕難得,坊間流傳“田黃易得,燈光難求”之語。

    文化交流 2018年8期2018-08-06

  • 刀筆耕耘育藝才 ——對話著名書法篆刻家呂金柱
    巧的是,我遇到了印學前輩畢茂霖先生。那時他被錯劃為右派到玉環做工,后來靠做油漆一路慢慢回金華,當時暫借住離我家不遠的地方,就這樣和家父成了一起釣魚的漁友。但那時畢先生已經很長時間不敢刻印了,之前他把自己的印全部偷偷丟到錢塘江了。直到改革開放后,我才有機會拜畢先生為師,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治印和書法,也慢慢知道畢茂霖先生是篆刻大家、是著有經典《篆刻學》的鄧散木的高足。先生讓我轉益多師,于是結識了師伯余任天,并拜陳堯山、葉一葦、陳左夫等先生為師。這期間,一個偶然

    杭州 2018年13期2018-05-18

  • 讀“印”有感
    借詩學之興替而論印學之沿革,其謂:“此道與聲詩同。宋、元無詩,至明而詩始可繼唐。唐、宋、元無印章,至明而印章始可繼漢?!笔侵^詩歌與篆刻之歷史涵化一脈相承。今有春水先生作詩,良靜為之篆刻,藝文流變,古今同契,其不類乎?如上所言明人印章“始可繼漢”,乃因漢代印學一如晉代書學,開宗立派,后世所范。故清人周銘在為周亮工《賴古堂印譜》 作序時曾謂:“論書法必宗鍾、王,論印法必宗秦、漢。學書者不宗鍾、王,非佻則野;學印者不宗秦、漢,非俗則誣?!绷检o既變秦漢古法,兼融清

    藏天下 2018年4期2018-01-27

  • 楊永衛雞肖形印選
    印社副秘書長、《印學研究》編委?,F供職于山東魯中能源集團公司。入展中國書協、西泠印社主辦的全國七屆篆刻展、首屆“張芝獎”“三蘇獎”“沙孟海杯”“長江杯”,獲西泠印社第七、八屆篆刻展、第四屆煤礦藝術節全國煤礦職工書法展覽一等獎、首屆“周亮工篆刻獎”全國篆刻大賽優秀獎。作品及創作心得散見于《書法》《西泠印社》《篆刻》《青少年書法》《中國印林》《印學研究》《中國篆刻·鋼筆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等專業報刊。

    陽光 2017年5期2017-05-04

  • 明清印章款識中的印學流派思想
    明清印章款識中的印學流派思想陳國成,劉傳林,王燕禎(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錦州121013)印章款識作為篆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表現在印章款識本身的藝術性上,還表現在印章款識中所包含的大量的印學文獻上。這些印學文獻包含了大量的印學流派思想,對這些思想的提煉與研究對于完善印學理論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的研究多從款識技法、款識審美等方面闡述,而對款識中印學流派思想的研究尚未見到。印章款識;印學;流派思想明清兩代是印學發展史上重要的階段,文人的大量參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11-21

  • 中國印學博物館
    □ 金日明中國印學博物館□ 金日明趙樸初題“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位于杭州孤山南麓、西泠橋畔。漫步西泠橋頭,放眼東望,花紅柳綠掩映之中,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建筑,重檐翹角,臺樓環廊。正門西側矗立著一尊高4.2米的漢白玉龍鈕巨印,邊款鐫刻著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趙樸初題寫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博物館主體原為“杜莊”(杜月笙別墅),1998年8月正式動土改建。由正門步入大廳,迎面是一扇花崗巖浮雕玄關,上面鐫刻著“中國印學”等數枚印章,濃縮了印學三千年的歷史

    中華書畫家 2016年2期2016-11-04

  • 陶印創作手記
    理出一條關于中國印學與當代創作兩個方面的新路徑。六百年的文人篆刻史,是以發現了花乳石為契機的。文人們使用了易于奏刀的花乳石,才得以自書自刻、自娛自樂、自暢其懷,把一門偏于實用的技藝,從印工們的手中解放出來,逐漸變成一門所謂純粹的文人篆刻藝術。文人篆刻流派的演進史,簡言之,就是不斷地一方面從古典印章藝術的傳統長河里導引一泓源頭活水,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反對前代流派積習的風格更迭史。一個流派的開創者導引的這一泓水,被一大群追隨者們愈來愈程式化的積習耗得干涸了,那么

    中華書畫家 2016年10期2016-10-26

  • “五百年來一天衡”駁議
    在當代篆刻創作與印學研究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并在當代印學傳播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段灏倌陙硪惶旌狻繁緸橐黄u論短文,撰文者的溢美之詞或有過之,而“駁議”一文也正是當下學界的急需。韓先生看到此文后也作了簡短的回應,表達了他歡迎批評的聲音,體現了韓先生的大度(韓先生的回應附于文后)。學界需要批評的聲音,更需要我們有接受批評的心態。閑來看微信朋友圈,讀到一則標題只有七字的帖文《五百年來一天衡》,不由打了個哆嗦。發布帖文的“天衡藝術講壇”微信號系由韓天衡提議建立,

    大觀(書畫家) 2016年6期2016-06-06

  • 集印為史,朱白古今 ——印章至篆刻的歷史流變之小概
    印章”“篆刻”“印學”的一門藝術?!坝∥幕币辉~雖為后起,在概念的界定上卻涉及面極廣,可包括以“印章”“篆刻”“印學”為中心,并由此進行衍生,進而發展出與之相關的諸多社會文化以及藝術現象。以歷史的角度而言,印文化的發展亦隨著歷史的脈絡進行流變。宋元時期,文人篆刻興起,印文化由此從印章發展至篆刻。先秦至唐代,印章的尚且屬于匠人的制作層面,實用性質強,但是又略顯匠氣,其核心作用并不在于印章本身而在于其承載的客體意義。到了宋元至清末,隨著文人士大夫介入,印章亦從

    大眾文藝 2016年16期2016-03-11

  • 龐說篆刻(六)百年西泠
    印社之議,以研究印學為宗旨”。這就是現當代篆刻史上的重大事件——西泠印社的創立。一百多年過去了,跨越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的西泠印社,承繼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六任社長,薪火相傳,百年不衰,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中國文人素有結社雅集的傳統,歷來詩社、文社、書畫社等種類繁多。西泠印社出現之前,印人的活動基本以個體為主,或是依附于書畫界,雖也有個別結社,但未見明確宗旨、社規,對后世影響不大。西泠印社創辦之初,即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

    少兒美術·書法版 2016年7期2016-01-24

  • 余正的篆刻藝術及印學研究
    余正的篆刻藝術及印學研究/[北京]唐吟方談起浙江印壇,余正是個無法回避的人物。以他在篆刻創作上的綜合實力及多方面才能,單憑一手工穩嚴謹的浙派印風,足成名家。作為專業印人,他長期在西泠印社從事篆刻創作,師承名師韓登安,研習浙派印風,印章以結構精嚴端方、氣格寬柔和惠著稱。在創作上,他力主繼承有變,故在傳統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融納,結合自己的個性、審美情趣于其中,加意加精,并付諸創作實踐。創作得浙派印學精髓,將工整細膩而又富于變化的創作風格發揮至極致。被認為是當代

    名作欣賞 2011年19期2011-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