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暴雨內澇災害脆弱性研究綜述

2023-02-04 11:31楊群濤張書亮
水資源保護 2023年1期
關鍵詞:災體內澇脆弱性

姚 蕊,楊群濤,張書亮

(1.南京師范大學虛擬地理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23; 2.江蘇省地理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3; 3.安徽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是指由于城市排水能力低于強降雨及連續性降雨余量,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造成嚴重損失的城市災害,具有雨強大、歷時短、災害點空間散布、損失的連鎖性和突變性特征[1-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表明,世界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市內澇災害頻率和強度將會顯著增加[4],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化建設的雙重影響下,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問題,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健康[5-6]?!胺瓯┯瓯貪场币呀洺蔀橹袊S多城市的真實寫照,近些年,北京、廣州、南京、鄭州等大中城市相繼發生暴雨內澇災害事件,給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嚴峻考驗。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是致災因子危險性和承災體脆弱性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一般難以通過改變致災因子危險性(災害強度及其發生的概率等)來降低災害風險,而減小脆弱性是降低災害風險、提高抗災能力的有效手段,當前已成為城市發展和水災害研究等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洪澇災情評估、洪澇預警、強化公眾的洪澇風險意識等方面[7-8]。

脆弱性一詞來源于拉丁文“vulnerare”,是“可能受傷”之意[9],早期多用于自然災害領域,并逐漸擴展至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10]。脆弱性研究在詮釋“人-地”復雜系統作用機制、探索人類活動的生態與環境效應中發揮著顯著作用。近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多方面、多層次的相關研究,在脆弱性概念內涵、評估框架、計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0-12]?;诓煌尿寗訖C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框架,如風險-災害模型(risk-hazard,RH)[13]、地方災害模型(hazards of place,HOP)[14]、人類-環境耦合系統分析模型(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11]、基于暴露-敏感-適應的脆弱性評價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15]等。目前學者們對脆弱性的系統性和復雜性達成了共識,無論是承災個體、群體、系統或區域,脆弱性的影響因素都應多方位、多領域、多角度考慮,將各學科信息和概念集合才能解決脆弱性的復雜性。但由于研究視角和關注問題不同,學者們對脆弱性概念認知仍存在較大差別[9]。

城市暴雨內澇災害脆弱性(以下簡稱“內澇脆弱性”)是傳統脆弱性概念在城市災害研究領域中的延伸和拓展,其注重災害對城市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強調了人在災害過程中的影響與作用,可度量城市在暴雨內澇災害驅動下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是連接城市暴雨內澇模擬為主的自然災害過程模型和以災害風險評估為代表的風險決策模型的重要橋梁[16-17]??v觀內澇脆弱性的研究,涉及城市、區域、流域、社區、建筑物等多個空間尺度,研究尺度由中宏觀向微觀聚焦[18]。GIS、RS及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內澇脆弱性的研究帶來了新機遇[2,19],隨著內澇影響范圍內建筑物、道路、人口分布等數據精度的提高,脆弱性分析呈現精細化和動態化的發展趨勢。作為城市防災減災和災害風險管理中的一種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視角,學者們對內澇脆弱性概念內涵、尺度和計算單元界定、定量測度方法、時空模擬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的爭議和分歧,尚未形成統一的研究范式?;诖?,本文對內澇脆弱性研究進行系統總結和梳理,圍繞“認知-測度-模擬”的主線進行述評,揭示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加深對內澇脆弱性的理解,以期完善內澇脆弱性的研究內容和實踐應用體系。

1 內澇脆弱性認知

1.1 內澇脆弱性概念

早期內澇脆弱性研究關注的熱點是自然脆弱性,取決于災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范圍,強調在特定災害強度下房屋、關鍵基礎設施等建筑物的物理損毀或損失率大小[20]。但脆弱性并不孤立于城市系統而存在,與城市的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資源和管理息息相關。暴雨內澇的時空變化及影響區域、承災體的時空分布都與脆弱性動態演變密切相關,因此內澇脆弱性的理解需要從3個方面把握:①承災體,即遭受暴雨內澇災害損害的對象;②致災因子,即引起傷害和損失的原因,暴雨內澇作為致災因子,其暴雨內澇強度、歷時與影響范圍等直接影響災害的嚴重程度;③承災體和致災因子兩者之間的關系,致災因子作用的對象是承災體,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脆弱性增加或者減小,是改變脆弱性的驅動因素,最終通過承災體面對災害的敏感性以及應對能力表現出來[9]。因此,結合相關學者對脆弱性的定義,本文認為內澇脆弱性是城市復合系統及內部承災體暴露于暴雨內澇災害區域而遭受的不利影響程度,是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等人文要素驅動下的暴露度、敏感性和適應能力的綜合表征。

雖然當前對內澇脆弱性組成要素的表述存在爭議,但是研究者普遍認為內澇脆弱性是由暴露度、敏感性和適應能力三要素構成的[9,15](圖1)。內澇的影響范圍和特點、暴露于淹沒范圍的承災體及空間位置等是影響暴露度的重要因素,承災體暴露度越高,其所受到災害影響的損害程度越大。敏感性是由承災體自身性質決定的,表征承災體抵御致災因子的能力,強調承災體由于內部屬性的差異而易遭受內澇災害的影響,即對于同等程度的暴雨內澇災害,淹沒范圍內敏感性高的承災體遭受的損害更大[21],例如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敏感性要大于其他人群。暴露度和敏感性共同決定內澇災害的損失和潛在影響,是脆弱性的被動(消極)部分,即脆弱性隨著二者的增加而增加。適應能力則是承災體為降低脆弱性、增強對內澇威脅的響應能力而進行的調整[22]。內澇災害發生過程中,適應能力重點強調承災體對災害風險的認知、調整和風險管理,是減輕受災害影響的能力和從災害中恢復的能力,而如何識別適應能力及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因素對其的影響是最受爭議的問題。同時,社會和環境驅動力互饋作用決定了敏感性和暴露度的程度,不同的政治文化水平和社會經濟條件直接影響著暴露單元的適應能力[23]。適應能力是脆弱性的主動(積極)部分,脆弱性隨著適應能力的增加而減小。隨著對脆弱性研究的深入,由重視物理脆弱性逐漸發展到以人為中心,注重人在脆弱性形成及減小脆弱性中的作用,把人的主動適應性作為脆弱性模擬計算的核心問題[18]。

圖1 內澇脆弱性模擬框架Fig.1 Simulation framework of urban rainstorm waterlogg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1.2 內澇脆弱性尺度與計算單元

脆弱性尺度研究一般包括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內澇脆弱性具有明顯的空間尺度依賴性,不同空間尺度上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征。內澇脆弱性研究包括建筑物、社區、街道、城市、區域等不同層級的空間尺度,目前較多的城市災害脆弱性研究是基于城市尺度或區域層面開展的,重在強調城市或區域的整體社會發展水平[18,24-25],有利于宏觀上測度城市和區域的整體脆弱性變化,為宏觀戰略規劃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宏觀的內澇脆弱性研究忽略了城市內部脆弱性差異,難以滿足城市精準防災減災的需求,未來亟須開展街道、社區、建筑物精細化尺度的脆弱性研究,從而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在進行內澇脆弱性研究時需明確決定脆弱性模擬計算精度的最小空間單位,即脆弱性單元[7,26-27]。而當前較多的城市災害脆弱性研究主要以規則格網或行政邊界為脆弱性單元進行空間分割,前者沒有充分考慮城市復雜的下墊面條件,而后者不能反映脆弱性單元內部承災體的空間分布差異,造成城市內部的某些高脆弱區被忽略。由于現有研究較少結合暴雨內澇過程,導致自然要素需要向人文要素的空間認知妥協,沒有構建一個綜合的精細化研究單元,以至于模擬結果僅僅適用于宏觀的規劃與決策。

在內澇脆弱性模擬過程中,時間尺度形成了不同的脆弱性窗口,通過連續觀測的空間對比,揭示時空變化下的內澇脆弱性增加或減小趨勢。時間尺度決定著暴雨內澇災害對一個城市造成的損害和影響程度,在不同時間尺度上,影響內澇脆弱性變化的主要因素通常也是不同的。對于一次暴雨內澇災害事件的短時間尺度來說,內澇脆弱性往往是由內澇的淹沒特征與承災體特點決定的。隨著內澇災害的不斷演變,以人口為代表的承災體根據已有的災害風險意識,進行實時災害信息傳遞、減災政策引導等不同程度的避災行動,使得內澇脆弱性也隨之動態演變。短時間尺度內澇脆弱性主要關注的是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風險[16],而長時間尺度內澇脆弱性則與氣候變化和城市發展等人類活動有關,更多地關注地域綜合體可持續發展問題,強調承災體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變化、社會經濟長期發展的動態響應[28]。當前的內澇脆弱性研究大多關注某一空間尺度的靜態脆弱性,內澇脆弱性時空變化及其驅動因素的耦合機制研究還比較薄弱。

諸多學者對內澇脆弱性的多尺度特征達成了共識,Turner等[11]提出的SUST脆弱性分析框架強調了外界擾動的多尺度特性,揭示了脆弱性多尺度間的轉換過程和產生根源的地方特性,對探討暴雨內澇災害脆弱性的動態特征和多尺度耦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劉耀龍[29]開展“溫州市-平陽縣-水頭鎮”三級行政區劃尺度災害風險評價研究,并構建多尺度自然災害風險表達范式和方法體系,把政府、企業、社區以及個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協調應對災害風險。當前內澇脆弱性研究包含行政單元[29]、土地利用單元[30]、匯水單元[31]等尺度層級,在發生內澇災害時,由于支撐數據、綜合調控手段、救災對象和區域等差異性,城市各管理和災害調控部門會在不同尺度層級上進行決策與救災應急。Kienberger等[27]提出了“三維脆弱性”評估框架,揭示脆弱性在不同尺度層次上的復雜、動態過程,明確在什么地方(where)、什么是脆弱的(what)以及脆弱到什么程度(how),為決策者制定合理的減災策略提供依據。然而不同尺度脆弱性表征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尺度之間脆弱性影響因素相互聯系與反饋,明晰脆弱性的尺度效應,不同尺度之間建立尺度關聯也是當前研究的難點[32]。

2 內澇脆弱性測度方法

內澇脆弱性的概念內涵和組成要素、尺度和脆弱性單元構成了內澇脆弱性研究體系的基礎理論認知部分,如何定量測度內澇脆弱性是研究體系的技術方法部分。內澇脆弱性具有時空動態差異性,其定量測度是十分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主要的測度方法有指標體系法和脆弱性曲線法。

2.1 指標體系法

指標體系法是根據研究區域和內澇災害的特征選取恰當的指標構建指標體系,然后利用一定的數理分析方法得到表征脆弱性大小的脆弱性指數,步驟一般分為構建指標體系、標準化、加權和聚合4部分。該方法適用范圍較廣,從大尺度的國際計劃到小尺度社區脆弱性研究均適用。合理的指標體系是準確測度脆弱性的基礎,指標的選擇可以通過歸納或演繹的方法獲得。目前學者們通過構建指標體系開展了暴雨內澇災害的物理、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制度、風險感知等維度的單方面或綜合脆弱性測度[33-36],根據研究維度的不同,提出了很多脆弱性指數,主要是通過加減法及乘除法2種方式構建,其中乘法相對于加減法更能有效地反映指標之間的協同作用關系[37]?;诩訙p法的內澇脆弱性指數[24-25,36,38]計算公式為

F=I1+I2-I3

(1)

其中

式中:F為內澇脆弱性指數;I1為暴露度;I2為敏感性;I3為適應能力或恢復力;wj為因子j的權重;Pj為因子j的得分。

基于微觀的家庭尺度的內澇脆弱性評估方法[35]為

F=I4+I5+I6

(2)

式中:I4為財產損失指數;I5為身心傷害敏感性指數;I6為洪水恢復力指數。

也有學者針對人口和經濟等承災體的內澇脆弱性[39]提出計算公式:

(3)

(4)

式中:FH、FM分別為人口脆弱性和經濟脆弱性;y為傷亡人數;xpop為淹沒區人口;z為損失價值;xpro淹沒區財產;x1、x2、…、xn為選取的因子值;ai、bi均為線性回歸系數。

基于乘除法的脆弱性指數[33,40]計算公式為

(5)

(6)

式中:I7為缺乏應對能力;β1、β2、β3為脆弱性組成部分的權重。

指標體系法操作簡單,其中最關鍵的是各指標權重的確定,當前常用的賦權方法包括專家打分法、熵權法、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準則分析方法、隨機森林等。指標體系法最大的問題是規范化,雖然已有研究分別基于宏觀和微觀不同角度開展,但由于部分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差,在實際應用中難以操作;指標的聚合從簡單的求和到復雜的統計方法,再到多準則分析方法發展。脆弱性結果受到指標因子的選取、分類、權重、閾值的設置和聚類方法、空間尺度等的影響,指標與內澇脆弱性之間復雜的非線性關系給計算精度帶來了重大挑戰?,F有研究成果中,通常采用指標敏感性分析來評估脆弱性指數的穩健性,缺乏對所選取指標因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解釋,存在目標定位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指標權重受人為因素影響等問題,是當前內澇脆弱性研究實踐應用中的瓶頸。

2.2 內澇脆弱性曲線

脆弱性曲線又稱災損(率)曲線(函數),用來衡量不同災種的災變強度與承災體相應損失(率)之間的關系,該方法數據采集規范客觀,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高,比較典型的應用是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開發的HAZUS-MH軟件,構建了多災種的承災體脆弱性曲線[41-43]。國內的內澇脆弱性曲線研究起步較晚,目前沒有建立普適的災損數據庫,用于曲線擬合的數據有歷史災害數據庫、實地調研、保險數據等。根據數據的來源,內澇脆弱性曲線的構建方法主要有基于災情數據、已有脆弱性曲線的修正重構、系統調查、模型模擬等。城市暴雨內澇災害與積水空間分布、水深變化及積水持續時長等都密切相關,其中水深-災損(率)曲線應用最為廣泛[43]。近年來,部分學者針對土地利用類型、房屋建筑和內部財產等承災體內澇脆弱性曲線進行了探討,為后來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基礎,如董姝娜等[44]利用3S技術提取洪水淹沒范圍,實地調查獲取水深和損失率數據,采用回歸分析構建內澇脆弱性曲線。由實地調查的暴雨內澇災損數據擬合得到的內澇脆弱性曲線,評估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高,但是此方式適用范圍較小,對于大范圍災害事件災損調查,仍存在工作強度和難度較大的局限。通過修正現有脆弱性曲線的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獨立構建脆弱性曲線的工作量,也便于同類脆弱性曲線之間的比較,但這種方法會增加評估結果的不確定性[43,45]。已有部分學者嘗試通過引入隨機事件模擬方法來量化不確定性,減少不確定性對脆弱性測度結果的影響[46]。與指標法的脆弱性測度相比,內澇脆弱性曲線法只反映洪水深度與災害損失之間的關系,更偏向承災體暴露于自然災害的損失程度,結果也更為精確,但對歷史災情數據依賴性較高。

3 內澇脆弱性時空模擬

當前基于定量測度的內澇脆弱性研究大多是在某一時間截面上的不同區域橫向比較,內澇脆弱性的時空動態模擬研究仍比較薄弱。內澇災害的演進過程、承災體的地理位置及空間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反饋是內澇脆弱性模擬的關鍵因子,以下從耦合內澇淹沒過程的情景模擬、多尺度動態模擬以及適應性調控3個方面來闡述內澇脆弱性的時空模擬發展及存在的問題。

3.1 耦合內澇淹沒模型的內澇脆弱性多情景模擬

城市暴雨內澇淹沒范圍、淹沒深度等致災因子特征是影響承災體受災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內澇脆弱性動態模擬的關鍵因子。已有部分學者開展內澇脆弱性研究時,設定災害初始條件,模擬推演災害的發展過程,并將承災體圖層疊置于災害情景中,直觀、精確地反映了承災體的受災范圍、個數等受災情況及空間分布特征。尹占娥等[47]基于GIS編制了不同重現期情景的淹沒深度圖,實地調查了研究區暴雨內澇災害的災損率數據,確定研究區的內澇脆弱性等級劃分,并編制了基于不同重現期情景的上海浦東脆弱性圖。石勇[48]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住宅,用合成法構造城市水災中內部財產的脆弱性曲線,并以上海市龍華鎮為例,基于DEM、遙感圖像及模擬的水災情景,得到龍華鎮3種潮水水位時居民住宅內部財產的脆弱性分布圖。當前研究可以動態地反映暴雨內澇災害變化,特別是針對極端災害事件情景下,可以預測建筑物受災、家庭財產和經濟損失等情況。長期以來,在城市內澇模擬研究中形成了諸多的內澇模型,根據計算方法不同,主要分為水文模型、水動力學模型和簡化模型3種類型[49]。隨著高分遙感、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暴雨內澇研究精細化建模和驗證提供了海量實時準確的數據基礎。但現有內澇脆弱性研究大多是基于簡化城市內澇模型,內澇模擬的精度決定了淹沒范圍內的承災體信息及整個內澇脆弱性模擬結果的可靠性,耦合考慮建筑物、城市微地形等精細化內澇過程模擬的內澇脆弱性研究還比較薄弱。

3.2 內澇脆弱性多尺度動態模擬

內澇脆弱性在宏觀時間尺度下的動態演變,即研究城市不同發展時期的脆弱性分布與變化[50-51],難以深入探究城市暴雨內澇過程和承災體的響應機制。隨著當前城市精準防災減災的需要,災害脆弱性研究從宏觀戰略層面的區域整體評估向空間異質化、精細化趨勢發展[18],部分學者嘗試開展了社區、建筑物、家庭等城市精細化尺度的脆弱性研究。Yang等[52]耦合城市內澇模型與脆弱性計算模型,分析了不同災害情景下的社區脆弱性。權瑞松[45]開展了建筑物尺度的暴雨內澇脆弱性分析,得到不同災害情景下的建筑結構災損率與室內財產災損率。Solín等[35]以家庭為調查對象,根據面對內澇災害家庭的暴露程度、財產損失、災害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影響及家庭受災恢復能力等方面調查數據分析減小脆弱性的可能性。內澇脆弱性的動態特征不僅取決于內澇演進過程,還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內澇過程響應的動態響應的影響。因此,在暴雨內澇災害過程中,考慮了以人口、交通為代表的承災體動態變化是實現脆弱性動態模擬的關鍵,對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有重要作用,可為精準防災減災提供有效信息[53]。Dawson等[54]耦合智能體模型與水動力模型,模擬不同風暴潮條件、防御情景、洪水預警時間和疏散策略下的人口脆弱性。Terti等[16]基于耦合災害時空模型與人類行為提出了一個面向突發性洪水災害的動態社會脆弱性概念模型。根據年齡、性別、就業狀況、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建立不同類型的智能體,基于日常情景與災害情景下的活動模式,顧及居民出行、交通的城市內澇災害承災體的暴露度、脆弱性時空動態模擬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17,55-56]。

3.3 顧及適應性調控的內澇脆弱性研究

承災體的適應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個人通過各個決策過程來影響洪水風險預測等。利益相關者的風險認知(如以前的洪水經歷)和采取的預防洪水風險措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適應能力,對于減輕內澇災害影響至關重要。人類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承災體,而人的行為和風險感知難以量化,在傳統的脆弱性研究時往往被忽略,如何量化人的風險認知對降低風險的影響是定量風險評估的挑戰之一[57]。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時空演變與承災體的動態響應共同決定著脆弱性的動態特征,風險感知是人類動態響應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脆弱性動態模擬不僅需要考慮災害與承災體的動態變化,同時還要兼顧兩者的互饋作用[16]。政府的預警、緊急疏散撤離及減災措施等組織行為,以及人們根據災害風險認知推遲行程或取消出行計劃等都會影響人口的動態分布,因此亟須加強研究人的災害風險認知增強社會和人群的恢復力和適應能力,從而降低內澇脆弱性。智能體模型在模擬人口位置的基礎上,可以模擬人口與致災因子、孕災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其將成為內澇脆弱性中人類的風險感知以及適應性調控研究的有效手段[17,54]。未來可以嘗試利用智能體模型實時模擬面對洪水災害威脅時,探索個人、家庭、社區、政府等的響應行為對脆弱性的互饋關系,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災減災策略。

4 研究展望

內澇脆弱性是涉及多科學的綜合現象,研究內容逐漸由單一化、簡單化向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發展,由靜態的、單向的轉向動態的、相互反饋的脆弱性研究。在城市精準防災減災的現實需求下,內澇脆弱性研究的發展趨勢包括:

a.夯實內澇脆弱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是自然水循環和人類社會耦合的復雜系統,內澇脆弱性分析重在強調承災體如何調整和應對災害的動態過程,盡管許多學者強調了加強脆弱性的動態變化研究,但影響內澇脆弱性時空變化的因素眾多,各個組成部分的時空變化過程、尺度效應及內澇脆弱性的驅動機制研究仍較薄弱。顧及承災體交通出行、社會經濟、風險感知、應急疏散等行為,深入挖掘內澇與承災體之間的空間特征關聯模式,才能動態揭示城市面對暴雨內澇災害的脆弱程度。未來研究要從城市復雜系統視角挖掘脆弱性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夯實內澇脆弱性研究的理論基礎,拓展內澇脆弱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b.優化大數據驅動下的內澇脆弱性定量測度方法。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風險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支撐。當前海量、多維的災害大數據日益涌現,內澇脆弱性研究也從以社會經濟統計數據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多源數據為中心的方式。數據時空尺度互不相融,格式標準互不統一,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也是未來內澇脆弱性及風險管理的重要研究內容。當前的內澇脆弱性模擬較少顧及承災體的災害響應行為,在大數據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深入刻畫承災體對災害的適應性調控決策優化脆弱性定量測度也是亟須加強研究的方向。

c.提高內澇脆弱性動態模擬精度。內澇脆弱性模擬一直是城市災害風險管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其中獲得高精度的致災因子演變特征是內澇脆弱性動態模擬的第一步,其模擬精度直接關系到淹沒范圍內的承災體位置及數量,影響整個綜合脆弱性模擬的可靠性,發展適應于內澇脆弱性的高精度內澇模型,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另外,數據的時空分辨率也一直是制約內澇脆弱性模擬精度和時效性的關鍵,特別是人口、交通軌跡等數據。傳統基于行政單元的統計數據難以滿足實時動態的脆弱性分析,人口熱力圖、包含人的風險意識及公眾情緒的互聯網等動態大數據彌補了傳統靜態數據的不足。未來基于高精度內澇模型及動態大數據提高內澇脆弱性的模擬精度,將真正為城市防災減災及發展規劃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據。

猜你喜歡
災體內澇脆弱性
我國海洋生態災害承災體脆弱性評估
承災體調查總體情況介紹
煤礦電網脆弱性評估
殺毒軟件中指令虛擬機的脆弱性分析
國外應對城市內澇的智慧:從“馴服”到“巧用”
基于攻擊圖的工控系統脆弱性量化方法
潮州市湘橋區洪澇災害承災體易損性及其變化
潖江蓄洪區洪災承災體脆弱性分析*
基于電流介數的電力系統脆弱性評估
城市內澇的形成與預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