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璽封泥考釋三則*

2023-02-05 03:17
漢字漢語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楚簡封泥戰國

魯 超 杰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提 要 新蔡出土的戰國楚封泥中有一個久未得到確識的字,對讀戰國楚簡和傳抄古文,此字應釋為“”,在封泥中讀作“關”。同時,本文對《中國封泥大系》闕釋的“□池弄印”進行了補釋,認為闕釋之字是“御”字。另外,本文認為《匋璽室藏古璽印選》所收“東就之璽”是戰國楚國里中長官所用之印。

1.戰國楚封泥“關”字補說

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河南新蔡故城陸續出土了一批戰國時期的楚國封泥,從封泥內容看,多與市場交易有關。其中有如下一方封泥:

2018 年出版的《中國封泥大系》第00111、00114、00116 號(任紅雨編著,2018:10)也收錄了這幾方封泥,釋文作“門關販”,將“門”下一字釋為“關”。從該書釋文體例看,一般只嚴格按照字形釋字,基本不破讀,所以大概作者認為封泥右側下方的是“關”字。不過,“關”字在戰國秦漢文字中多見,從未見有作此類字形,徑直將此字釋為“關”,恐怕并不確切。另外,《中國封泥大系》第00081-00083 號(任紅雨編著,2018:7-8)單獨收有戰國“關販”封泥,“關”字寫法與上引封泥中的寫法并不相類。目前,似未見有學者對上揭封泥中的右側字形進行探討。

今案,從印面布局以及“門”與其下字形的穿插關系看,封泥右側應只有一個字,此字從“門”從“埢”,應是“”字,讀作“關”。先來看《鑒印山房藏古封泥菁華》(許雄志編,2011:21-22)所收這幾方封泥的清晰圖版。

對比三方封泥可以發現,第三方封泥中右側一字的寫法是一種省寫,第一方封泥中的該字是完整寫法,此字從門,門內字形下部從土,中間從廾,廾上兩橫畫兩側分別有一斜筆,或與兩橫畫保持一定距離作第一種字形,或與兩橫畫相連作第二種字形。該字考釋的難點即在如何分析門字內部的字形。

其實,類似字形也見于另一批出土的戰國封泥。1983 年,河北靈壽古城遺址曾出土如下一枚戰國中山國封泥:

吳振武(1989)指出,左邊一字與《汗簡》中“完”的古文相同,封泥應釋作“信完”。其說可從。試對比傳抄古文中“完”的寫法:

可以發現,前揭封泥中的字形與“完”的古文寫法十分接近,唯一不同的是上面多了一個“十”字形。李家浩(1983;2002:197)曾指出,“完”的這類古文寫法,其實是借“埢”為“完”,字形中的(可隸定為“”)即“卷”所從的聲符,其與“朕”的聲符“”(《說文》作“灷”)并非一字。李先生此說是十分重要的,它為后來辨析和釋讀楚簡中從和從灷的兩類字奠定了基礎,屬見母元部音,灷屬定母侵部音,以它們為聲符的兩類字古音有別。

不過,何琳儀(1998:1003)、李春桃(2016:331)已指出,從一些傳抄古文和楚文字資料來看,和灷兩類偏旁有混用的現象。吳振武(1992)很早就發現了這一點,他解釋說:“古文字中形近偏旁有時相混是較常見的,這在春秋戰國時期尤為劇烈?!苯陙硇乱姷某單淖种幸嘤胁簧俸蜑纼深惼曰煊玫睦?,學者多有論及(雷晉豪,2012;蘇建洲等,2013:805-806;趙思木,2017:501-509;孟躍龍,2019),比如:

乘著個性解放的春風她離開了家庭走進了校園,在與傳統的家庭倫理抗爭一番之后,她選擇了逃離這沉重的家庭環境,為了自由。內心的責任感,與生俱來的母性讓其回歸家庭,而最終卻無家可歸。這一系列的遭遇讓我們看到一位女性在追求其自身解放的過程中的曲折與艱難。女性是脆弱的,一場悲劇往往會觸發其內心負罪意識。從曾樹生的自我追求路程可以窺見女性解放道路的漫長與曲折。

綜合來看,前引楚國封泥中的那個字,“門”內部的字形可分析為從“土”、從“ ”的異體寫法,可看作“埢”的異體字。整體來看,這個字應該釋為“”,在封泥中讀為“關”?!啊睆摹熬怼钡寐?,“卷”和“關”都是見母元部字,古音十分接近?!肚f子·人間世》《荀子·解蔽》《荀子·宥坐》有“關龍逢”,《潛夫論·志氏姓》:“關,又作豢?!保ǜ吆嘧胫?、董治安整理,1989:193),“關龍”復姓,即古書中的“豢龍”氏,“豢”從卷得聲。在楚文字系統中,多假借“”來表示“患”,“”字從心聲,而楚文字中“關”字多寫作“”,所從聲符與“患”同,“患”的古文即從“關”聲(張富海,2007:144;李春桃,2016:321),可見“患”“”“關”關系之密切。所以,“卷”和“關”相通應該沒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從安大簡《關雎》來看,“關”有一個異體寫法作“”(黃德寬、徐在國主編,2019:69),此一寫法亦見于秦封泥(郝慧,2020:115)?,F在來看,封泥中的“”字,可能是“關”的另一種異體寫法?!熬怼薄按薄啊惫乓艟鶎僭?,“”雖是來母字,但何景成(2008)已指出,上古音中來母與見母關系密切,比如從見母“兼”得聲的“廉”“濂”“鐮”在古音中均屬來母字,再比如《詩·鄘風·墻有茨》“中冓之言”之“冓”,安大簡中作“”(黃德寬、徐在國主編,2019:48),“”從“彔”得聲,“彔”是來母字,“冓”則是見母字。所以,從“門”從“埢”(或“串”或“?”)的字與“關”音近,均表示用作“關”的異體字是可以理解的。同時,“”和“”的出現,也有助于我們深化對戰國時期楚文字用字習慣的理解。

綜上,這方封泥應該讀作“關販”。關,在古代的主要職能是防衛,同時兼有征收貨稅的職能?!吨芏Y·地官·司關》云:“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聯門市。司貨賄之出入者,掌其治禁與其征廛?!编嵭ⅲ骸罢麾苷?,貨賄之稅與所止邸舍也?!薄爸谓笔侵笝z核出入關的人員與貨物,“征”就是指征收“貨賄之稅”,即貨物在過關時上繳的過關稅。所以,封泥“關販”應是關吏所用之官印,商販攜帶貨物經過關卡,經關吏檢查后向官府交納過關稅,然后由關吏在貨物上鈐蓋“關販”印,作為通行和納稅的憑證。

值得說明的是,古代的市、門、關常常相互聯系,聯官而治,即前引《周禮》所謂“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聯門市”。清代學者惠士奇對此有所闡發,他說:“自外入者征于關,關移之門,門移之市,所謂征于關者勿征于市也。自內出者征于市,市移之門,門移之關,所謂征于市者勿征于關也?!必浳镌谶^關時交納過關稅后,經過城門、進入市場時是可以免稅通過的,反之亦然。戰國官印中有“龍市出璽”(《盛世璽印錄·續貳》03)、“市出璽”(《盛世璽印錄·續貳》 04)、“南門出璽”(《璽匯》 0168)、“勿正關璽”(《璽匯》0295),陸德富(2018:214-218)指出這些璽印所體現的就是《周禮》中所謂的“司關聯門市之法”。

在新蔡故城所出的這一批封泥中,有“東門販”“北門販”等幾方封泥,陸德富(2018:214-219)指出,這里的“門”指的是新蔡縣城的城門,這幾方印記大概就表示貨物在通過城門時已接受過有關部門的檢查,并已交納了過門之稅?!瓣P販”封泥與其同出,正體現了古代門、關聯官而治的特點,大概交納了過關稅的貨物在通過新蔡城門時是可以免稅通過的。

2.秦封泥“御弄池印”補釋

《中國封泥大系》第04908 號中收錄了如下一方秦代封泥:

原釋文作“□池弄印”(任紅雨編著,2018:410)。右上一字不識。今案,此字疑是“御”字。從印面看,它與一般寫法的“御”的區別主要有兩點:一是“午”的上半部斜筆與豎筆并不相連,與一般寫法的“午”略有出入,這可能是印面殘泐的緣故,也有可能是“午”的特殊寫法,秦骃玉版和里耶秦簡8-461 號木牘中“秦”字所從的“午”旁皆有如是寫法:

二是將“卩”寫在了“午”的下側。這可能是出于印面布局的考慮,使其與下方的“池”字一樣,成左右結構的偏旁布局。這種因特殊需要臨時改變偏旁位置的寫法,在戰國文字中也是有例可尋的,孫合肥(2020:365-429)對此有專門的研究,如:

以上所舉,大抵均屬于臨時改變偏旁位置的寫法。

封泥中此類寫法的“御”又見于楚簡和齊陶文,試看如下字形:

對照來看,封泥此字與楚簡和齊陶文中“御”的寫法是大致相同的。秦文字中也有類似相近寫法的“御”字,可舉四例如下(見表1):

表1 秦文字“御”

“卩”都被寫在了“午”的下側。

所以,這方封泥應讀作“御弄池印”。陳曉捷、周曉陸(2005)指出,御弄是專門負責管理皇帝游戲娛樂事務的機構,秦封泥中尚有“御弄府印”(《中國封泥大系》04205)。御弄池大概即御弄管理下的陂池。

3.“東就之璽”釋解

《匋璽室藏古璽印選》第002號收錄了如下一方戰國楚璽:

原釋文作“東□之璽”(尾崎蒼石、和田廣幸編著,2019:1),右下一字不識。李桂森、劉洪濤(2022)對比戰國楚系文字中的相關寫法,指出印文中的第二個字應釋為“(就)”,并認為“東就”是官署名,具體待考。

作為職官名的“東就”在傳世文獻中未見記載,不過,里耶秦簡中有如下零星記載值得重視。比如,8-1328 號簡記載“朔朔日,田官守敬、佐壬、稟人娙出稟居貲士五(伍)江陵東就娤”,簡8-1014 云“□出貣居貲士五(伍)巫南就路五月乙亥以盡辛巳七日食”,簡8-1083 云“士五(伍)巫南就曰路娶貲錢二千六百”,簡8-1450云“冗佐八歲上造陽陵西就曰駋,廿五年二月辛巳初視事上衍”(陳偉主編,2012:311、262、275、329)。里耶秦簡中形容某人籍貫常采用“縣名+里名”的形式,因此《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陳偉主編,2012:125)指出,簡文中的“東就”“南就”“西就”為里名。李靜(2018)還指出,簡文中的“就”可讀為“僦”。

戰國秦漢時期,國家常常雇傭民眾參與物資運輸事務,古書稱為“僦”?!墩f文》:“僦,賃也?!薄稘h書·鄭當時傳》:“當時為大司農,任人賓客僦?!鳖亷煿抛ⅲ骸百种^受雇賃而載運也?!薄稘h書·食貨志》:“弘羊以諸官各自市相爭,物以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睅煿抛ⅲ骸百?,雇也,言所輸賦物不足償其余雇傭之費也?!笨梢姟百帧笔且环N雇傭載運的行業。而在古代,一些里名之由來,常跟里中居民所從事之行業有關,如戰國齊陶文中常見“陶里”之名稱,如“大陶里”“中陶里”“東陶里”(《古陶文匯編》3·63、3·109、3·118),這些里都是制陶手工業者的居住地,可見里之得名,或與居住其中之民眾的職業相關。齊陶文中還有“漆彫里”(《古陶文匯編》 3·625、3·626),裘錫圭(1978)指出,這是漆彫氏聚居的一個里,而漆雕氏之得名,則與其職掌漆器制作的某道工序有關(陸德富,2017)。

因此,僦里的情況很有可能也是如此,其得名或跟里中民眾受雇傭從事載運行業相關。與之類似的還有“委粟里”。據《漢書·元后傳》,漢代魏郡元城有“委粟里”,其文曰:“翁孺既免,而與東平陵終氏為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里,為三老,魏郡人德之?!睉胰獫h簡中效谷縣下轄諸里中亦有“委粟里”(白軍鵬,2018:13),出土唐代墓志中洛陽地區有“委粟鄉”(陳長安主編,1991:165)。古代黃河下游還有“委粟津”,《水經注》:“河水又東北徑委粟津”,津是古代的渡口,“委粟津”之得名,可能就跟漕運委輸有關。懸泉漢簡VT1309 ④:26 中還有一則記載頗值得留意:“元康二年閏月戊戌朔己酉,懸泉廄佐弘敢言之。爰書:廄御委粟里孫倚相告曰:所葆養傳馬一匹?!保◤埧∶?,2008;2014:476)委粟里孫倚的身份是廄御,“葆養傳馬”是其平時工作的內容之一??梢?,居于委粟里中之民眾,其日常所從事的工作可能與物資傳送事務相關,這與居于陶里之民眾多參與手工業生產這一情況相似?!百掷铩币嗫勺魅缡怯^。

值得注意的是,上引里耶秦簡中“東就”“南就”所屬之縣“江陵”“巫縣”在戰國時皆位于楚境之內,晏昌貴、鐘煒(2006)又指出,“西就”所屬之“陽陵”前身是見于包山楚簡的楚國陽陵,在今河南許昌市西北。因此,里耶秦簡所記“某就”之里,或是戰國楚制之遺留,而上引戰國“東就之璽”從文字風格看恰是楚璽,適可與之合觀。從行款上看,“東就之璽”也與楚之里印相似,如“郛里之璽”(《璽匯》0180)、“楮里之璽”(《璽匯》0181)。并且,在戰國秦漢文獻中,兩字以上地名常省去其后的行政單位名稱(如縣、鄉、里)這一現象也并不罕見。因此,綜言之,這方戰國楚“東就(僦)之璽”可能是當時里中長官所用之印。

猜你喜歡
楚簡封泥戰國
戰國封泥
秦封泥選
新莽封泥選
東漢封泥選
戰國討債傳奇——圍魏救趙
戰國少年孟軻
戰國少年孟軻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楚簡制作技藝
楚簡“ ”即“免”的字形依據淺析
楚簡二則校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