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寧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構想及其當代價值*
——基于《論戰斗唯物主義的意義》的文本解讀

2023-02-06 20:18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唯物主義列寧恩格斯

徐 琛

列寧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在1922年撰寫的《論戰斗唯物主義的意義》(以下簡稱《意義》)一文中,列寧提出“戰斗唯物主義”的戰略構想,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系統擘畫。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1],各種斗爭更加深層隱蔽,各種挑戰更加艱巨繁重。對此,有必要縱深挖掘“戰斗唯物主義”的科學意蘊,深刻領會其中的思想啟發,更好地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行穩致遠。

一、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戰斗唯物主義”的生成邏輯

基于對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的領悟,以及對其在新的時代形勢下所遭受的挑戰的思索,列寧實現了研究視域的轉換與更迭,最終形成“戰斗唯物主義”這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構想。

(一)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的多重論域

意識形態作為一項綜合性范疇,自其為特拉西創制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諸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之中。馬克思恩格斯對這一范疇的運用同樣具有多重的意義指向,需要在不同語境下具體分析。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專門使用意識形態范疇,并對其內涵展開系統闡釋。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三種意義。

一是哲學批判意義,側重于將意識形態理解為一種需要給予堅決批判的虛幻觀念,針對的是德國哲學的形而上學傳統以及作為其當下繼承者的青年黑格爾派。馬克思恩格斯諷刺地冠以他們“意識形態家”的稱呼,不認同他們只是與“影子”“抽象的詞句”所做的堂吉訶德式的斗爭。在此種意義上使用的意識形態范疇直接與《形態》的寫作目的相呼應,具有鮮明的現實意蘊。

二是科學門類意義,側重于將意識形態理解為一種相較于實證科學的觀念科學。這種理解實際上與創始者特拉西的想法基本一致,也是馬克思在《形態》之前所面對的主要認知。一方面,馬克思的父親在大學期間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誰研究過拿破侖的歷史和他對意識形態這一荒謬之辭的理解,誰就會心安理得地為拿破侖的垮臺和普魯士的勝利而歡呼”[2]545,直截了當地表達對于拿破侖歪曲和否定特拉西意識形態概念的不滿。這是目前可及史料中直接與馬克思相關的意識形態概念的最初登場,加之當事人的身份因素,可以推斷其對于馬克思具有較大的啟蒙和引導意義。另一方面,在撰寫《形態》前,馬克思曾有意識地關注特拉西的作品,“他在1844年至1845年流亡巴黎期間曾經閱讀并摘錄了德斯蒂·德·特拉西的一些著作。正是緊接著這一時期以后,馬克思、恩格斯撰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長篇著作”[3]。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形態》會出現對意識形態的第二種理解,“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是人類史,因為幾乎整個意識形態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意識形態本身只不過是這一歷史的一個方面”[4]153。在此直接體現的就是對特拉西的繼承和延續:意識形態不是如拿破侖所說是一種神秘、不值一提的虛假科學,而是一種相較于實證科學的觀念科學,是對科學門類的完善和充實,“馬克思不同于拿破侖而與意識形態家一樣,是神秘化傾向的堅定的敵人,在他的意識形態理論的中心,復興了一個同情意識形態家的主題”[5]67。

三是唯物史觀意義,側重于將意識形態置放于新世界觀的社會結構理論中進行觀照,即樹立于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觀念上層建筑。通過創造性地加入社會實踐因素,馬克思恩格斯尋覓到意識形態的現實根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4]161;深刻揭示意識形態長期被遮蔽和掩蓋的階級屬性,“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4]178;明確指出意識形態在社會歷史中的相對獨立性和能動反作用,“分工只是從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分離的時候起才真正成為分工……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4]162。由此,馬克思恩格斯借助唯物史觀的科學論域,顛覆了以往一切以意識的形態理論的虛假性和局限性,賦予了意識形態嶄新面貌和科學的釋義。

盡管在《形態》之后,馬克思恩格斯對意識形態的唯物史觀意義使用更多,但其他兩種意義也都構成完整理解和深入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不可回避的環節。如果武斷地將其排除或擱置,則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嚴謹學術態度的背離,亦是對唯物史觀科學性的抹殺?!暗今R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變的、現成的、永遠適用的定義”,是完全錯誤的思維方法,任何概念范疇都“不能被限定在僵硬的定義中,而是要在它們的歷史的或邏輯的形成過程中來加以闡明”[6]17。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清晰而準確地辨別不同語境下意識形態的具體意向?或者說,對于后繼的研究者,是否存在由于語言譯介、文化差異、主觀理解等因素,而造成對意識形態概念的模糊與混淆?客觀的回答是,這種可能確實存在,并且在第二國際時期尤為嚴重。

(二) 第二國際與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

第二國際時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重要階段,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發生巨大顛簸的時期??梢杂谩胺只迸c“危機”兩個主題詞進行概括。

關于“分化”。第二國際中后期,“精神領袖”恩格斯離世,資本主義也已進入壟斷時期。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引領和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成為第二國際理論家的重大任務。由此,他們提出了莫衷一是、紛繁復雜的理論主張,卻又沒有一個如恩格斯那樣的“精神領袖”,加之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的滲透,從而直接導致第二國際發生派系分化,形成左派、中派和右派。

關于“危機”。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右派和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中派,認為資產階級已在世界范圍內建立穩固政權,不贊成繼續宣揚暴力革命和階級對立,主張依靠議會斗爭、和平改良來漸進實現社會主義?!皬囊庾R形態理論的角度看,伯恩施坦等人所倡導的改良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修繕與補綴,它不僅不利于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所吸收,反而在無產階級中培育了一種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精神的抵觸”[7],遮蔽了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和革命性,消解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實質,并且借助極強的言語偽裝和主導者的身份霸權迅速網羅了一大批信眾,導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嚴重危機。以盧森堡、拉法格為代表的左派進行了堅決的批判和抵制,但由于過分局限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詞句,并且主要側重于從純粹學理的角度進行闡釋和傳播,因而無法解決迫在眉睫的意識形態問題,第二國際最終走向變質直至解體。

(三) “破”而后“立”:列寧的視域轉換與“戰斗唯物主義”的孕育形成

在親歷第二國際的思想混亂后,列寧敏銳察覺到其中更為關鍵的意識形態問題,由此展開思考探索,并最終借由理論視域的根本轉換,形成了“戰斗唯物主義”的戰略構想。

為了更好地理解列寧的理論視域轉換,需要首先厘清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視域。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觀意義上理解的意識形態概念已經具有明顯的階級涵義,但這種涵義更多地停留于否定和批判,旨在揭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虛假性和欺騙性。即是說,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的主要視域是“破”,通過賦予意識形態以科學的現實基礎,破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神圣性、唯一性的形而上學認知?!鞍疡R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理解為否定性的概念,可以說是抓住了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的根本傾向”[5]96。

基于“破”視域理解的意識形態,其批判效應是振聾發聵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徹底完善?!榜R克思、恩格斯對意識形態的批判,是一種包含了建構性的否定……他們的意識形態學說是否定性和建構性的統一”[8]3,即既要對對立的意識形態給予堅決的批判和否定,也要著眼于構建社會主義自身的科學意識形態。挖掘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中的建構性涵義,實現研究視域由“破”向“立”的轉換,是由列寧最終完成的。

列寧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唯物史觀意義的意識形態具有兩種基本屬性。一是現實基礎性。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現實的物質生產關系的反映,“思想的社會關系不過是物質的社會關系的上層建筑”[9]121。二是階級性?!叭魏螘r候也不可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意識形態”[10]326-327。但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進一步說明意識形態更為特殊而重要的第三種屬性——科學性,旋即也沒有闡明科學的(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應該具有何種形式與內涵?!榜R恩雖然并沒有直接提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或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概念,也并不承認自身理論是一種意識形態,但是在馬恩唯物史觀的建構和意識形態成為唯物史觀中的一個中性范疇之后,意識形態就具有了對其他社會的指導意義?!盵11]在此基礎上,列寧強調,要“積極地同一切鞏固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企圖作斗爭”,認識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淵源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久遠得多,它經過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擁有的傳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10]328,將理論重心轉移到如何探索、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實現研究視域由“破”向“立”的根本轉變。此后,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闡發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思想主張,最終凝練為“戰斗唯物主義”的戰略構想,實現了對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的守正創新。

二、 “戰斗唯物主義”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特質呈現

列寧以“戰斗唯物主義”為中心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諸多特質進行了剖析,由此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進行戰略擘畫。

(一) 人民性:以廣泛的戰斗聯盟支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通過闡述“戰斗唯物主義”指涉的四位一體戰斗聯盟,列寧透徹梳理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人民性特質,明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體趨向。

第一,堅持同“非共產黨員”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聯盟。列寧指出,在布爾什維克中存在一種片面傾向,認為僅僅依靠共產黨員就足夠,忽視對黨外先進人士的團結與動員。這是對唯物史觀的嚴重背離,“如果共產黨員(以及所有成功地開始了大革命的革命家)以為單靠革命家的手就能完成革命事業,那將是他們最大最危險的錯誤之一”[12]646。列寧強調,“非共產黨員”在很多時候反而具有更扎實的能力和更豐富的經驗,諸如普列漢諾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他們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代表“俄國先進社會思想中的主要思潮具有堅實的唯物主義傳統”[12]646,必須充分發揮他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強大推動作用。

第二,堅持同“現代自然科學家”的聯盟。列寧認為,自然科學家是極其特殊的群體。一方面,由于研究對象是客觀的物質世界,他們在思維邏輯上具有天然的唯物主義傾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敢于捍衛和宣傳唯物主義,反對盛行于所謂‘有教養社會’的唯心主義和懷疑論的時髦的哲學傾向”[12]651。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大多數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所以其唯物主義傾向是自發而非自覺的,極易受反動意識形態的影響而發生偏移,造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巨大損失。因此,列寧強調,“要注意自然科學領域最新的革命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并吸收自然科學家參加哲學雜志所進行的這一工作,不解決這個任務,戰斗唯物主義決不可能是戰斗的,也決不可能是唯物主義”[12]651。

第三,堅持同“最落后的群眾”的聯盟。列寧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善于喚起最落后的群眾”[12]649。但是,在布爾什維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執政經驗,另一方面由于“真正俄羅斯式的(盡管是蘇維埃式的)官僚主義這種一般環境的壓抑”[12]648,沒有很好地結合他們的需求特點,“告訴他們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用各種辦法接近他們,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喚醒他們的宗教迷夢,用種種方法從各方面使他們振作起來”[12]649。列寧強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必須加強對普通群眾的宣傳教育,否則就容易失去民心、人亡政息,“這是證明在革命時代奪取政權要比正確地運用這個政權容易得多的許多例子之一”[12]648。

第四,堅持同“資產階級中的進步分子”的聯盟。列寧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秉持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創造性地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要同資產階級中的進步分子結成聯盟”[12]650的主張。列寧認為,相較于布爾什維克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中的缺陷,如“文字枯燥無味,幾乎完全沒有選擇合適的事實來加以說明,而僅僅是轉述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2]649,一些進步的資產階級學者則是“潑辣的、生動的、有才華的”[12]649。因此,借鑒和利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中的合理要素,是更好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途徑。同時列寧也警示,在這一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當這些進步分子變成反動的時候,就要堅決地揭露他們”[12]650,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始終風清氣正、海晏河清。

(二) 黨性: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總的領導

列寧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的領導地位,“黨的任務則是對所有國家機關的工作進行總的領導”[13]273。具體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方面,就是“必須發展嚴格的黨性”[10]672。列寧以“戰斗唯物主義”為中心闡述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黨性特質,明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力量。

第一,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各類宣傳媒介的領導。列寧指出,“出版社和發行所、書店和閱覽室、圖書館和各種書報營業所”等各類宣傳媒介,是意識形態斗爭十分激烈的領域,必須將黨性原則貫穿其中,使它們“都應當成為黨的機構,向黨報告工作情況”[14]94。在《意義》中,列寧將這種貫徹黨性的宣傳媒介統一指認為“戰斗唯物主義刊物”[12]647。只有確保無產階級政黨對各類宣傳媒介的領導,才能切實肩負起“堅定不移地揭露和追擊當今一切‘僧侶主義的有學位的奴仆’”[12]647-648的任務,蕩滌意識形態領域迷霧,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實效。

第二,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發展和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列寧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必須不斷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發展,“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做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10]274。發展和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任務,只能由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和推進,如此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質,“愈來愈證明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12]652,從而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第三,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保持黨和國家機關純潔性的領導。列寧認為,由于無產階級政黨尚未發展到十分成熟的程度,“經常把某些不十分徹底的、不完全是純粹馬克思主義的、不十分正確的分子或流派吸收到自己黨內來”,因此必須“經常地定期‘清洗’自己的黨”,否則“就不可避免地會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然后在物質上瓦解”[10]665。并且這種黨內的不純潔性會蔓延至各類國家機關中,形成“不少人甚至拿我們國家的錢,在我們國家機關里擔任教育青少年的職務”[12]654-655的現象。因此,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決、有效地領導和推進自我凈化工作,確保黨及其領導下的國家機關始終保持高度的純潔性,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三) 現實性: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意識形態一經產生,就相對獨立地發揮著對現實的促進或阻礙作用,表現出顯著的現實意義。對此,列寧以“戰斗唯物主義”加以概括,“在這里,‘戰斗唯物主義’不是特定形態的唯物主義,而是指任何一種形態的唯物主義都應具有的性質、品格和精神”[15]282,廓清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應秉持的現實觀照性。

第一,針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現實缺位,加強灌輸教育。列寧認為:“億萬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和手工業者)只有通過純粹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這條直路,才能擺脫愚昧狀態?!盵12]649但布爾什維克在這方面卻表現出諸多缺陷,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鞏固和建設。列寧在《意義》中以“戰斗唯物主義”為標的,強調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和實踐品格,利用報紙、雜志等媒介渠道,借鑒各個階級的一切有益內容,“用各種文字出版的一切有關文獻,把這方面一切多少有些價值的東西翻譯出來,或者至少摘要介紹”[12]648,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全方位灌輸和全天候教育,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由缺位轉向在場。

第二,針對反動意識形態的大肆蔓延,加強批判駁斥。當時的俄國,封建殘余和宗教神學思想依然頑固,資產階級反動思潮蓄意滲透,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又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反叛式解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的現實挑戰十分嚴峻。為此,列寧提出“戰斗唯物主義”這一極富實踐意蘊和革命精神的構想,強調一切理論工作者及宣傳機構必須更加自覺地肩負起批判和駁斥反動意識形態的責任,特別是要善于結合其“在國家政治、一般經濟、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對于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的依賴”[12]647,深入揭露其存在和衍生的現實根基,肅清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負面影響。

第三,針對復雜變動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辯證意蘊的拓展剖析。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的繼承,是在領悟其中蘊含的科學實質和內在邏輯——唯物辯證法——的基礎上實現的。列寧“始終將理論研究與革命實踐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他將唯物主義辯證法運用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斗爭與塑造中”[16]。在晚年,列寧深感黨和國家新一代理論工作者在思維上的僵化和局限,缺乏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新情況下的辯證解讀。因此,在《意義》中,列寧以“戰斗唯物主義”為指向,警示黨和國家的理論工作者加強對辯證法的學習和理解,“研究馬克思在他的《資本論》及各種歷史和政治著作中實際運用的辯證法”[12]652,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應對愈益復雜的現實挑戰的能力與定力。

三、 “戰斗唯物主義”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價值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1],錨定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總體方向和目標要求?!皯鸲肺ㄎ镏髁x”作為列寧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構想,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一) 發揚“戰斗唯物主義”的人民性,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

列寧之所以使用“戰斗”這一極具斗爭色彩的修飾詞來界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目的就在于凝聚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斗爭意志,“掀起一個追求光明和知識的洶涌澎湃的高潮”[17]334。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必須以“戰斗唯物主義”的人民性為依托,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第一,深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利益觀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同于其他意識形態之處在于,其觀照視野實現了由“少數人的利益”向“多數人的利益”的轉移。只有在深切考量人民利益的基礎上,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鍛造形成“戰斗唯物主義”這一科學的意識形態形式?!皬母旧险f,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沒有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空談理想信念,空談黨的領導,空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空談思想道德建設,最終意識形態工作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盵18]5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深刻領會已經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變化的社會主要矛盾,著力將人民的全新利益訴求納入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之中,及時將其上升為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以對人民立場的堅守來不斷淬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

第二,改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牽涉廣泛的理論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傳播困境。必須從外在表達入手,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更加通俗易懂、富有特色的形式呈現。例如,可以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賦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同革命文化相結合,賦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深厚的歷史特色;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賦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壯闊的時代特色,等等。以此進一步提升人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涵實質的深入理解,更好地凝聚人民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覺認同。

第三,升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境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秉持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體現出超越于一切意識形態的崇高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經典作家和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相關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表達,并以此為樞軸深入闡發“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等一系列全新話語內容,實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境界的全面躍升。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始終秉持人民立場,不斷探索、提煉與總結更能深刻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境界的“人民話語”[19],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染力、影響力、號召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聚民心、解民情、匯民意的顯著優勢。

(二) 發揚“戰斗唯物主義”的黨性,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

列寧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否則就會陷入群龍無首、迷失方向的危險境地,“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堅持領導權思想”[20]112-113。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深刻貫徹“戰斗唯物主義”的黨性原則,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始終代表黨的意志,發揮對各項事業的強大引領力。

第一,堅持黨的理論創新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有機結合?!袄碚摰纳υ谟趧撔??!盵21]509就本體實質而言,意識形態不外乎是一種特殊的理論形式,因而內在具有避于僵化的主動訴求。必須將理論創新作為黨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有序結合、有效結合。既要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宏觀導向貫穿于黨在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理論創新的全過程,確保黨的理論創新始終堅守嚴格的意識形態底線;又要以黨的理論創新為根基,充分實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內容涵義上的拓展更新,持續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注入鮮活的思想因子,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

第二,完善黨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工作責任制。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不是空洞虛幻的,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訴諸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通過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好黨對意識形態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一方面,要清晰界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做到任務到人、職權到人、責任到人,堅決避免落入事前松懈、事中忽視、事后推諉的意識形態工作“陷阱”。另一方面,要強化意識形態問責力度,對意識形態風險的相關責任主體進行徹底追責、嚴肅問責,以強大震懾效應推動黨的各級組織切實履行好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

第三,構建黨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大宣傳格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一項牽涉廣泛的系統工程,不能僅僅依靠黨的專職宣傳部門的“單打獨斗”。必須“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22]156,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方齊抓共管的大宣傳格局,團結全黨上下、各界群眾和社會組織共同投身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過程中,以主體力量的廣泛參與鑄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的強大引領力。

(三) 發揚“戰斗唯物主義”的現實性,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應變力

列寧始終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態度來觀照和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翱陀^地運用的靈活性,即反映物質過程的全面性及其統一性的靈活性,就是辯證法,就是世界的永恒發展的正確反映?!盵23]91這也構成了“戰斗唯物主義”的獨特理論內核。當前,“兩個大局”交相疊加,意識形態風險呈現出傳統形式與新興樣態融合共振的局面,并且極易同其他領域“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24]82。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深刻體悟“戰斗唯物主義”的現實性指向,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應變力,接續開創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新局面。

第一,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蓬勃展開,素來就被視作“最大變量”的網絡,由于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技術等一系列全新要素的加持,獲得了更加廣泛而深刻的發展。但伴之而來的則是在意識形態治理過程中更加凸顯的“雙刃劍”效應。一方面,在諸多新要素支持下,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手段更加多樣、技術更加先進、工具更加精細、平臺更加完善、效果更加顯著,具有“技術向善”的積極治理傾向。另一方面,無論是網絡本身,還是依附于網絡的各種新要素,都需要依托并服務于一定的主體,這就內在潛存著為資本邏輯和政治霸權所壟斷的風險,一種致力于打造“技術利維坦”的消極治理傾向由是產生。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對于不斷涌現和更新換代的網絡新技術、新要素,要辯證審視其意識形態治理價值,及時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條例,從準入門檻、運行流程、權限范圍、責任風險、監測預警等各個角度構建完善的規范體系,確保最大程度發揮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正向激勵和推動作用。

第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衡量標準,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議題,必須“堅定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1],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各類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抵御、防范和化解能力。一方面,要強化頂層設計,健全等級標準劃定機制、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工作責任問責機制等體制機制,切實提升識變、應變、防變能力,打好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有把握之戰。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意識形態話語權,打造一系列標識性的話語概念,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突破西方話語霸權,粉碎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鉗制、束縛與固化,通過話語建構實現“主動出擊”,增強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優勢能力。

第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相較于外因而言,內因才是起根本性、決定性的方面。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1],“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25]312,積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深厚底氣和強大定力。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蹄疾步穩、扎扎實實走好人民幸福、國家強盛的根本道路,以道路自信引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鑄魂育人、啟智潤心,發揮科學理論凝聚共識、鼓舞人心的感召作用,以理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動構建完善各方面的制度體制機制,集中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以制度自信支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厚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以文化自信淬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猜你喜歡
唯物主義列寧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唯物主義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與“再生”
實踐唯物主義的三重辯護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哲學唯物主義不必擁抱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新唯物主義”與馬克思哲學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