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 構建數字生態

2023-02-06 21:11盛朝迅
中國發展觀察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業鏈生態企業

盛朝迅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蛾P于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也提出,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和數字產業集群。

什么是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如何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的內涵和主要特征

目前,對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這一概念并無權威界定,但有不少與之接近的概念,如產業鏈“鏈主”企業、技術創新網絡核心企業、產業鏈主導企業、產業鏈領航企業、世界級創新企業等。相較而言,產業鏈“鏈主”企業概念與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比較接近,主要是指在產業鏈中占據優勢地位,對整個產業鏈或者供應鏈中大部分企業的資源配置有較強影響力的核心企業。與人們熟悉的龍頭企業不同,“鏈主”企業大都處于產業鏈下游,更貼近終端消費者或能夠提供生產性服務,同時又在品牌影響力、研發能力、營銷手段等方面具有超強實力。也有人認為,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是“平臺+生態”的構筑者,“平臺”包括技術平臺、資源平臺和服務平臺,“生態”包括商業聯盟、產業聯盟、開源社區、開發者。在信息技術時代,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著眼于共建數字化轉型共同體,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寬帶等新技術上高強度投入,打造一個開放、彈性、安全、靈活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架構平臺,進而構筑合作共贏的新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筆者認為,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是指在一個產業生態或產業鏈條上具有主導能力和控制力的企業,這種主導能力體現為行業標準的話語權、產品技術的主導權、終端市場的控制權、關鍵資源的整合權、產業生態的構筑權、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權、行業利益的分配權。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一般為行業標桿或龍頭企業,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市場反應快、品牌影響大、經濟效益好、可持續發展能力突出,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核心技術的研發者、終端市場的控制者、關鍵資源的整合者、產業生態的構筑者、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和行業利益的分配者。

具體而言,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具有五方面特征。

一是創新引領,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合作網絡,研發投入強度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技術先進,擁有核心技術和較強的創新能力,是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開拓者。

二是聚焦主業,專注核心能力的深化拓展,或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裝備等某一方面做專做精,具有較強的專業化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國內細分領域名列前茅,在全球市場有一席之地或地位領先,在產業鏈上不可或缺。

三是管理水平高,經營理念先進,企業文化氛圍好,注重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升級,具有持續的經營能力,能夠在動態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生存,實現整個產業鏈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不斷進行動態調整的連續發展。

四是擁有全球視野,堅定實施國際化戰略,注重開拓海外市場或強化國際技術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全球市場、要素和產業鏈整合能力強。

五是注重口碑和品牌塑造,促進效率提升,勞動生產率高、全要素生產率高、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好、品牌影響大、盈利能力強、競爭力強,是引領制造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標桿。

主要發達國家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的做法與啟示

(一)主要做法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控制是系統級別的控制,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因此,主要發達國家不遺余力地培育跨國龍頭企業、冠軍企業和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涌現出蘋果、沃爾瑪、波音、豐田等一大批優質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通過尖端的技術研發、完善的產業生態打造和卓越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整合全球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全面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和持久發展能力。

比如,美國主要通過培育世界級創新企業增強對產業生態的主導力。從創新生態的構成來看,創新生態系統主體構成主要包括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互補商、政府和用戶,均是與核心企業相關的密切聯系且持續互動的創新主體。從創新機制來看,創新生態各主體主要通過合作研發、外包制造、應用服務等進行業務合作。其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主要通過底層技術、核心標準、規則體系、軟件服務框架等橫向和縱向創新系統在創新主體和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網絡,發揮治理創新生態系統、建立協作關系和價值管理等作用,是創新生態系統的戰略中心和領導者,能夠確保整個創新生態系統按照自己的意圖發展,并使其全球業務快速擴張的最終收益和整個行業的話語權能夠始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日本和韓國主要通過支持大企業大財團發展來打造核心競爭力。日本和韓國深知,作為后發國家和本國市場容量有限的國家,必須集中精力打造“旗艦”企業,努力抱團發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分一杯羹。目前,三菱、三井、三和、住友、第一勸銀、富士六大財團控制著日本支柱性產業,把控日本60%以上的總資產、60%以上的銷售額、55%以上的總資本、約20%的就業人員,在日本52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多家都隸屬于六大財團。韓國情況亦如此,三星、LG、現代都是典型代表。

德國和法國則通過隱形冠軍群和支持企業合并重組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擁有數量眾多且在專業領域獨樹一幟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是德國制造業獲得良好口碑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但德國認為,不能僅僅滿足于“隱形冠軍”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面向未來更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擁有大量的資本才能完成重大項目并在國際競爭中與大型競爭對手較量。因此,德國明確提出,必須在適當的情況下重審和修改德國與歐洲的競爭法,促進德國和歐洲的公司合并,以便德國與歐洲的公司能以較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法國也緊隨德國步伐,認為應當大幅修改歐盟現行的競爭規則,利用區域市場加快培育工業冠軍企業。

(二)四點啟示

通過對國際經驗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四點啟示。

第一,從基礎技術起步。產業基礎和基礎技術一般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前端或中間投入品的生產環節,屬于產業發展的底層架構,但掌控著整個行業的關鍵知識和技能,是決定產業競爭力和控制力的關鍵所在,在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因此,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一定是掌握著關鍵核心技術,把控著行業發展的“命門”,是整個產業鏈最關鍵的環節。

第二,搶占新賽道。搶占新賽道是美國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的主要做法之一。目前美國很多領軍企業也正是電子信息、互聯網、新能源等20 世紀90 年代以來互聯網革命的產物。一代科技革命塑造一代新興產業,隨之誕生一批領軍企業和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范圍內5G、人工智能、物聯網、生命科學、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快速興起,重大技術創新及其應用醞釀爆發,將引發產業體系深刻變革。中央明確提出,要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第三,國際化發展。很多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從誕生之初,其公司架構或業務遠景目標就是要推動業務模式的跨國復制和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時刻以創新改變世界、造福世界和創造新時代為己任,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開辟新的領域,或者擁有獨門絕技,自然成為規則的塑造者,賽場、賽道的建設者和賽規的制定者,能夠決定訂單的分配和產業鏈的遷移,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仍然擁有很強的話語權或控制權。

第四,重視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國內國際法律法規的配套,軟硬基礎設施的建設,著力營造要素完備、公平競爭、寬容失敗的創新生態,并從開放市場準入、創新資源供給、優化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鏈主”企業全方位支持,為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的五個著力點

生態是群落、是結構,數字生態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企業,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有豐富多樣的中小企業;不僅有同類型的企業,也有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僅有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從事不同環節生產銷售服務的企業,還有與之配套的公共服務、研發、金融、人才、培訓、中介、政府等各類機構,共同形成良好的數字生態。這其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結合對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內涵特征的理解,有關發達國家的做法和啟示,以及我國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建議我國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要把握以下五個著力點。

第一,促進生態互聯互通。目前,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是“互聯不通”的,各大平臺企業為爭奪流量,通過模仿復制,在社交、搜索、電商、支付、生活服務等領域重復布局并形成獨立封閉生態。同質競爭耗費大量人力、資金和社會資源,企業陷入以廣告收入為主導的單一模式,縱向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創新受到極大限制。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開放是互聯網的本質,也是創新的基石。從長遠來看,互聯互通符合所有互聯網企業的根本利益。因此,構建完善產業生態首先要開放,互聯互通才能創造更多價值。

第二,強化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外經驗表明,有利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是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的土壤,華為等領軍企業都誕生在國內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較好的地區和產業鏈配套較為完善、產業生態條件較好的地區。為此,一方面要加快構建有利于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成長的制度環境,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激發競爭活力,強化企業產權和創新成果保護,支持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持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大適應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5G、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等基礎設施支撐,提升鐵路、公路等物流基礎設施水平和運輸服務效率,建設一批產業集群公共服務綜合體,降低企業用水、用電、檢驗檢測和物流成本,為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提供良好基礎設施支撐。

第三,通過創新驅動開啟新賽道。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大多從底層技術起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開辟了新賽道。因此,我國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根本出路也在于創新。要搶抓未來產業、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低碳經濟、健康經濟等新賽道的產業創新發展機遇,對企業技術創新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底層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特別是把握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機遇,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金融科技、電子商務、云計算等重點領域,在數字化轉型中依靠企業主體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數字化轉型的龐大市場機遇和規則體系變革機遇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權的龍頭企業。

第四,鼓勵企業國際化發展。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若想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國際化是必然路徑。目前,中國企業大多依托龐大的國內市場或參與跨國公司主導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發展,存在市場范圍局限于國內或區域內、國際化發展不足和以出口為導向、只參與加工組裝環節、外向度高但對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不足等問題。改變這種發展模式,需要國內企業具備國際化的思維,構建國際化發展框架和業務模式,增強國際化發展能力,拓展國際化發展空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實現企業發展壯大和產業生態的構建。

第五,完善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治理體系。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做大以后,生態怎么平衡、上中下游怎么協同發展,都需要政府的有力引導。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要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住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重點加強數字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業、關鍵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頭部企業等安全可控。

猜你喜歡
產業鏈生態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生態養生”娛晚年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