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2023-02-07 02:20陳娜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生現代化

文/陳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盵1]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的新藍圖,表明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從理論基礎、主要內容、實踐路徑三方面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對加快建設生態現代化、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吸收馬克思自然觀的重要成份

馬克思自然觀是一種唯物的、歷史的、實踐的自然觀,[2]主要建立在對德國古典哲學自然觀中的觀念主義、人本主義批判的基礎之上,奠基在人與自然的真正的辯證聯系中。它整合人類、自然、人類活動等要素,在社會歷史的視角下探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發展關系的問題:將自然界放在首要位置地位,指出人類實踐活動建立起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即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將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思考的核心,指出二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整體,既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相互對立的。當代中國的“生命共同體”思想就是馬克思自然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體現出社會主義的生態內涵,指明了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建設方向。

早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就肯定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3],指出人作為一種生命有機體,有自己的生物機體和肉體組織,需要消耗物質生活資料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這亦是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自然性”的首次揭示?!妒指濉芬裁鞔_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將人本身看作是一種“自然物”和一種特定的“物質形態”。把自然界理解為“自然物”“物質形態”的“總體”或“總和”,指出人與其他自然物共同構成自然界這一“總體”。馬克思還根據外部自然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強調了人對外部自然的依賴性,提出“人靠自然界生活”的論斷,認為外部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的來源,離開自然界提供的自然資源、自然條件,人就無法生存。

馬克思從生物角度、社會角度以及融合角度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精辟的論述,明確指出自然界客觀規律不可侵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訴求,啟示我們用理性的方式與自然界交往,為當代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就生物角度而言,馬克思提出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人對自然的依賴和自然對人的制約,進一步說明了人無法逃脫的生命局限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對自然的依賴[4],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供了學理基礎。馬克思從社會關系角度分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指出由于生活資料的生產,人類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歷史,通過人與自然的直接和間接作用,建構起了二者的社會關系。從融合角度,馬克思主要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一致,指出在未來會實現二者的融合,這既是對未來社會中二者關系的一種科學判斷的描述,又寄托著人與自然矛盾消解并實現和解的祈愿。

由此可見,馬克思自然觀具有濃厚的辯證唯物主義底蘊,它一方面強調尊重自然,另一方面也認為在生態文明發展中,必須兼備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辯證統一,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學派亦是百家爭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理念辯證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相關部分,諸如儒家學派的“萬物并育、和諧共存、本質同源”、道家學派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態思想。

儒家的自然觀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二是人與自然的本質同源。儒家的自然觀是一種樸素的、唯物的自然觀,主張遵循自然規律,期望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雹?。儒家認為“萬物并育”包含人類,因為“萬物”是天地無不包括的對象,人類不能把自身排除于萬物之外,可與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人類社會發展之道與自然演化之道并行而不悖,萬物按照其自身固有的秉性和規律存在與運行,這便是指人和自然之間本質同源,可以和諧相處。

道家的自然觀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謂“天人合一”就是指既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存,又強調人與自然密不可分,體現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融通和相互影響。而道家也同樣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雹谔斓刈駨淖匀恢?,人也遵從自然之道。他認為道產生萬物,是萬物的根基,人就產生于此,因此萬事萬物和諧共存于天地。道家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繁衍生長的,而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又是自然界運行的最根本規律,其中人就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強調人源于自然并統一于自然界,應該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道家主張人類要維護自然本性,順應自然變化,保護自然的本來面貌,適當節制自己的行為。

●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創新發展的生態思想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盵5]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代中國共產黨人都很注重生態文明的問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探究也一直不曾停下腳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國對資源環境與社會發展關系的初步探索時期,當時面對急需解決的工業化及貧困等諸多問題,其應對之策就是積極改造利用自然。但隨之而來的是征服自然造成的不良后果,國內生態環境問題不斷累積,逐漸惡化?;诖?,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及時進行反思和回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植樹造林”等一系列觀點,開始著手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與治理。在20世紀70 年代,黨和國家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環保理念也逐漸形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隨著經濟不斷增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黨和國家開始正視早先在生態領域方面造成的不良影響,認識到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加深了對人與自然、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理解,形成了環境保護思想、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思想與戰略方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發展、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在深刻反思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將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理論的認識發展到了新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因其人口規模巨大,故其生態文明價值內涵更加突出。人口規模巨大,雖然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市場規模,但隨之也會產生就業難、分配不均、受教育水平低等一系列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側重點就是綠色低碳的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在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中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能力、資源節約方面質的提升。其二,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有別于西方現代化的突出標志。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在生態經濟、生態產品及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等方面創新發展路徑,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個別人的富裕,不斷積淀生態底色,創造生態財富。其三,物質與精神的富足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原則。推進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文化體系,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同時弘揚生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盵6]其四,渴望和平、追求發展是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既堅持獨立自主,又竭盡所能為世界提供幫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在生態意義上凝結著中華民族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實現清潔美麗世界的共同愿景,彰顯著現代化與生態化的有機統一。[7]

●習近平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核心部分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價值訴求,旨在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協調和諧的發展理想狀態。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的繼承發展,對中外生態文明理論積極成果的借鑒吸收,創造性提出了生命共同體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這一理念的核心部分,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全球生態治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其一,生命共同體理念指“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指出生態系統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較為復雜的系統,同時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客觀因素?!吧剿痔锖萆场笔侨祟愇拿鲝脑忌鐣焦I社會系統認識自然的一個重要成果。在這一生命共同體中,各個部分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休戚與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必須尊重的自然生態本質屬性。因此,這就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要從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展開,尋求全局性的治理之道。其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從生態價值觀的維度出發,把人與自然的共同福祉放至首位,強調“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8]。要想維系好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保證生態系統的整體穩定與和諧,必須正確處理人類實踐活動和尊重自然規律的關系。其三,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從化解矛盾的維度出發,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發聲。自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實踐活動與地球生態系統的有限性矛盾就在不斷產生,人類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生物鏈的破壞甚至斷裂,嚴重影響全人類的生存安全。人因自然而生,只有和諧共生,共育共榮,才能構建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共生。其四,生命共同體理念站在全球環境治理、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維度,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9]圍繞關乎全人類及未來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的共同利益,生命共同體理念旨在讓世界各國重視全球生態環境問題,風雨同舟,共同擔負起全球生態治理的責任與義務,摒棄以自然環境換取人類社會發展的思想,把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生態建設領域貫徹人民至上原則的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堅持貫徹人民至上的原則,致力于實現人民群眾對美麗生態和幸福生活期許的體現。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盵3]倘若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充足的自然資源,那么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有生命的個人就無法生存發展更無法談及幸福生活。著名的“兩山論”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從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的立場出發,就生態問題提出的科學性論斷,強調不能以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效益,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把人民至上的原則貫徹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將人民幸福、民族未來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深入探究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之間的運行關系,提出良好生態環境關系著每個人的“生活幸福指數”[10],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8];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闡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盵8]的深刻道理,強調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之上,實現經濟高質量持續發展及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把人民至上的原則體現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主張加強生態污染防治能力,消除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環境隱患。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加強黨的領導,構筑制度與法治保障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經濟問題,又是一個關系到黨的使命宗旨的政治問題?!包h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盵11]由此可見,加強黨的領導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根本性原則。

發揮好黨的協調平衡作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歸根到底就是要平衡人與自然這二者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關系,而這一關系的協調與平衡的程度關乎到,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因此,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指導地位,提高對“兩個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實踐水平。

堅持黨的領導,要健全和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中的制度保障與法律法規,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根據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對現有制度進行修改完善,尤其處理好不同制度的矛盾,避免出現沖突的現象,發揮好制度的保障作用。同時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已出臺的制度要真抓嚴管,嚴厲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面典型,不能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打折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長期戰略任務,要切實保障其取得實效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制度保障與法律法規雙管齊下,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構筑牢固的支撐體系。

●增強系統觀念,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方法之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對不合理的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等結構進行調整改變。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方式,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加快污染能耗較突出的傳統行業向綠色產業轉型,同時提高綠色低碳高新技術在各產業中的應用率,尋求新的增長動能,實現經濟與生態環保二者效益的協調統一。

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升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是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措施。本質上講,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盲目利用、大肆消費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勢必要在全社會形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資源的共識。對耕地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注重效率,降低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傷害。對生活中廢棄物等垃圾要采取集中處理、變廢為寶的方式,減輕環境壓力。同時也要在社會中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文明風尚、行為規范。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迫切需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這就要求將系統觀念貫徹到“雙碳”目標的推進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鼓勵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重視科技領域對降碳工作的貢獻,推廣應用先進降碳技術,深入推進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1],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同時,我國要牢牢掌握“雙碳”目標的主動權,堅定不移穩步實現“雙碳”承諾,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

●夯實科技人才之基,提供強勁動力與智力保障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要夯實科技、人才之基,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生態環保人才。首先,實現科學技術的生態化。緊抓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清潔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處理好氣候變化、新污染物等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從而帶動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擴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應用程度,將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的特點融入其中。重視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良性互動,根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點,精準識別不同區域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創新,提高有關技術與相關問題的適配性。其次,打造一支管理能力高超、專業知識過硬、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濃厚情感的高素養人才隊伍,為更好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智力保障與人才支持?;诖?,教育系統要主動培育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新型社會功能。高校、研究機構、職業院校應把“雙碳”目標、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教學和科研體系。中小學要采取講座、讀物、媒體等多種形式將生態文明知識引入育人過程。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綠色能源企業等也要擔負起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設置宣傳生態文明知識的部門并引進相關人才,發揮多種多樣的社會教育資源的正向作用。

注釋

①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

②春秋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生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