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山西商人的家族教育文化
——以山西商人規程和武氏家書為例

2023-02-07 12:41廖聲豐
運城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家書書信規程

廖聲豐,孟 偉

(1.南昌航空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昌 330063;2.山西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太原 030006)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有關明清山西商人的歷史文獻不斷,就山西商人學術研究而言不啻是一次新史料的革命。在這些文獻中,涉及山西商人家庭教育、家風傳承的文獻并不少見,其中,尤以兩大類文獻最為突出:一是山西商人的往來書信,二是山西商人的規程。

關于這一問題,目前筆者所見的成果較少,如喬南認為明清山西商人家族教育制度的演變和發展經歷了為經世致用而習儒——為入仕而習儒——為經世致用而習儒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1],郭鑫鑫探究了明清晉商常氏德育的內容和方法[2],史良認為明清晉中商人主要從商業經營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及入仕教育這三個方面對家族子弟進行教育,使家族事業得以延續發展[3],這主要是因為過去有關山西商人的歷史文獻較為缺乏。因此,本文以山西商人規程和武氏家書為例,進一步探討民間文獻視野下的山西商人家族家風問題,以期能促進科學利用民間文獻以及深化山西商人史和山西區域社會史的研究,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二、山西商人規程和武氏家書簡介

目前,明清山西商人文獻不斷涌現。依據目前可知情況,僅僅通過文物市場流通的各類直接的文字符號類的山西民間文獻,大體上不會少于幾百萬份(件),這些部分資料已經由一些出版社公開出版,為明清晉商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其中,山西商人規程和武氏家書便是其中的重要資料。

(一)山西商人規程

在以祁太平地區為中心的山西商人文獻中,有一類文獻習慣被收藏界的人們稱之為規程。這些規程的內容林林總總、豐富而龐雜,涉及諸多的傳統行業和行當。大多以手抄本的形式留存于世,唯在晚清民國時期才有了鉛印和油印版本。目前可知,幾乎所有的山西商人規程,都出自山西商人家庭和家族。

如,北京晉商博物館現存的山西商人“規程”文獻,有買茶規程、買紅黑茶規矩、辦雜貨規程、辦布規程、辦貨路程規例、顏料規則、海菜雜貨譜、集市規程、商業尺牘、各處平碼規例、要用讀本、糧油壇規,等等。面對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各種“規程”“讀本”“底具”“切要”“須知”“譜論”“則例”“規要”等等,要準確分類確實比較難,尤其是山西商人所“隨身攜帶的手摺”類文獻(文物)歸類到某一類史料,現在尚無定論。但按照其用途,我們可以將這一類的民間性文獻歸類于山西商人的專業化、職業化教育的范疇。

(二)武氏家書:祁縣茶葉商人武振德父子往來書信

現存的武氏家書[4]173-176即祁縣茶葉商人武振德父子往來書信,它的特殊性和特色性更多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上。三十多年的父子之間的書信往來中,蘊涵著一代又一代、無以計數的山西商人代際傳承的職業教育、家庭家風等的歷史真實細節。

通過對現存的武氏家書整理得知:武振德是山西祁縣修善村人,生活在晚清民國時期,同治后期步入商業領域,此后一直從事商貿活動,字號集中在太谷縣城,商貿活動主要是在草原的茶葉生意。在他經商期間,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成為了商人,于是,他們在光緒中后期、民國初期的二十幾年里,通過書信進行聯系的原始文獻便被保存下來,我們將這些書信加以專門收集、歸類、整理,為了便于展開相關的學術研究,也為了與其他的文獻相區別,將其定名為武氏家書。

三、山西商人家族教育文化及其傳承

(一)明清時期山西商人的職業教育——以山西商人規程為重點

山西商人的教育問題,對于明清山西商人500多年的代際傳承而言,是一個重要問題,但是,明清時期的山西商人的教育問題往往被排除在了教育史之外,而山西商人的教育是山西商人家庭教育與山西商人的職業化教育合二為一的教育模式,也是明清商人教育實踐的具體體現——將傳統的儒學思想融匯在了商業的實踐中,知行合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謹以山西商人的職業化教育的規程為例,通過分析以下幾個問題,系統分析山西商人的職業教育。

1. 規程是誰寫的?

從現存的明清商人規程看,大部分是山西商人書寫的,早期的規程大多是平陽澤潞商人所書寫,但是目前存世并不多。清代中后期,祁太平地區的商人更樂意和喜歡書寫規程。一般而言,按照版本情況,可以將規程分為兩類,一類為原始規程,即外出商人將自己所遇到的情況加以記載,其內容較為龐雜、凌亂;一類為專門整理抄寫的規程,由于是經過整理而形成的,因此,書寫比較規范。

2. 規程中都寫了什么?

通過對現存的大量明清山西商人規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同行業和行當的規程,具體的內容各異,甚至因為書寫人的情形而不同。這些規程通常情況下記載以下內容:1)出外經商的路程情況;2)購置貨物的品名、規格、品質、產地、時令、價格等;3)購買過程中的行規、度量衡(平砝)、貨幣折算等;4)經商過程中涉及水陸碼頭轉輸、貨運的具體情形,諸如各種腳價、支付辦法、保證條款、注意事項等;5)經商過程中涉及稅關、厘卡所需要辦理的相關手續及其費用等等;6)其他一些細節和點滴,甚至包括各地民情風俗、歷史名勝等??傊?舉凡山西商人外出經商的環節、事項、要領、規章等等予以記載和記錄。表面上看,記載內容應有盡有,相當龐雜。但事實上,每一位書寫規程的山西商人更加關注經商活動中最基本事項的規律性總結。規程與文人的游記、日記,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在山西商人的規程中基本沒有諸如日記和游記的時間、地點、人物、抒懷等等。

3. 為什么要書寫和抄寫?

在一些規程中,開篇的時候就明確地給出了書寫和抄寫的目的:經商活動非常艱難,需要不時地學習、需要處處留心留意,這是為商之道。對于外出異地的商人來說,肯定會遇到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而一些問題則是有規例和規范的,只要按照規范、規例、規章、規譜等去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更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了規程在手,隨時翻檢,則遇事不會慌亂,等等。有關以上開宗明義的目的性,尤其在經過整理而形成的規范化的抄本中更為明確、更為普遍。至于專門抄寫的規程,很顯然就是后人依照前人的教導和教誨而為經商活動所做的必要準備,抑或隨身攜帶的操作性手冊。

4. 規程有何作用?

從教育學角度看,山西商人的規程是山西商人經商活動中用來進行職業培訓和學習的規范化文本,抑或還可以直接地作為經商實踐所遵循的程式化的操作手冊。規程在靜態的文本范式方面具有培訓學習的教材意義,而在動態的實踐方面則體現操作要領的特征和屬性。盡管民間性的習慣法、行業規范、民俗風情等有例有規可循,但規程中的規例絕非是按圖索驥的教條,而是學習的循序漸進、業務能力和技術技藝的培訓、專業化水平提高和具體實踐的環節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進號學徒,拜師求藝。任何初始的從商者都需要學習最基礎的商業禮儀和知識,這是中國傳統社會一般化的普遍性原則,每一個行業行當都大同小異,山西商人也不例外。

第二,職業化技藝和素質培訓。在商業經營的實踐中就行業行當所需而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的專門化的技藝和技術培訓,包括將職業道德、職業倫理、品質修養等融入其中,所有的流程則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和環節。

第三,外出駐班階段。山西商人的民間性習慣法中,抑或每一家字號的號規和章程中,學徒結束之后,還必須有一個外出駐班的階段,相當于做助手的過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目的在于對外出的情形有所體驗,而這一階段中,行業規程的操作性手冊的功用開始進入到實踐階段,抑或進入實踐性補充、修正環節。

第四,獨立操作與新的規程。進入到獨立操作階段,也意味著一個山西商人字號的伙友的業務能力業已基本完備,具備了展開商業經營的技能和水準,大體上也與頂身股相對應,每每到了這一時點,規程的真正適用性開始彰顯,抑或規程與伙友的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抑或新的規程開始出現,新一輪的書寫和總結也意味著代際傳承的環節性延續。

總之,在明清時期,山西商人雖然沒有專門化的職業學校,但其職業化的教育卻從來都不缺乏,恰恰相反,山西商人群體更注重職業化、專門化的教育。這一點正是山西商人能夠代代傳承、輩輩相繼、源流不息的根本所在——在商業活動的實踐中教育和學習——從學徒到獨立操作的過程,或者三年或者五年,是每一位山西商人個體都必然經歷的職業化的人生階段。而整體的山西商人的具有時代性和代際傳承的商業進步,則伴隨著一輪又一輪的規程的出現在無聲無息、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和諧而有機地完成。明清山西商人的職業教育融匯在了并沒有專門化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商業實踐中。

明清以來的山西商人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業績,與他們普遍采用合伙制密切相關:其一,山西商人很早就突破了家族和血緣的桎梏,走向了社會化的股俸合伙;其二,山西商人的專業化、職業化教育是在具體的商業實踐中完成的,屬于合伙制制度和機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的實踐性格外鮮明和突出;其三,山西商人的代際傳承——職業化教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體系,不僅僅在山西商人的字號中進行,更在社會化分工和合作中完成——山西商人群體內部的競爭,從來都是在儒學倫理的和為貴的框架中進行,很少表現出西方社會的赤裸裸的爾虞我詐情形(1)目前,一些文學作品,包括學術文論中,將山西商人的競爭演繹為你死我活的爾虞我詐的計謀,委實是較為典型的文學想象。這種想象,在數以幾十萬計的現存文獻中很難找到痕跡,恰恰相反,專門化分工的鏈條化經營資料卻俯首皆是——山西地區的“民間習慣法”在起作用,山西商人的基礎和職業教育在發揮效能。,與此相對應,行業的分工和細化、延伸、鏈條化等卻高度發達。

(二)山西商人的家庭教育與家風傳承——以祁縣茶葉商人武振德家書為重點

武振德家書,目前所收集共有210余封,這些書信的時間從晚清到民國初期,歷時近三十年,真實地記錄了武氏父子作為非常普通的山西商人群體中之一類型的半世人生。內容龐雜,但其中不乏父教子的諸多內容和主線,則貫穿始終,抑或稱之為特殊的教育形態——一種山西商人特有的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的模式。武氏家書大體上包括如下方面:基礎、技藝、專業教育;道德倫理教育;家庭生活和人生規劃教育;其它方面。

1. 基礎、技藝、專業、職業教育

通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于山西商人常常需要外出駐班,每次駐班通常為三年,父子之間聚少離多的情形相當普遍。在武氏家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遠千里,教授基礎的知識?!懊吭冎褋砣?悉道汝頗像樣,予聞不禁竊喜。予所不放心者,慮爾終帶滯(稚)氣,執拗之性,稟自先天,本難聚化,爾于此等毛病,切須痛下針砭,時時加意克治,務學圓融活潑,切戒偏執己性。不然將來于此吃虧無底,后悔莫及?!背跞肷痰赖膬鹤?諸多方面都深受父親掛牽,而書信的書寫也是必備的基礎知識,為父者不惜在信中示范:“汝今來稟,將‘尊前膝下’并寫,亦是蛇足,既寫‘尊前’,則不寫‘膝下’。既寫‘膝下’,則不寫‘尊前’。二語乃是一樣話頭。況與父母寫信,總寫‘膝下’為當”[4]189-191。

2. 道德倫理教育和思想溝通

傳統中國社會儒學倫理至高無上,而儒學倫理卻有兩大范疇和領域,其一為國家政治之儒學思想,其二為民間社會之行為規范與日常生活。在商言商,武氏父子更在實踐的層面踐行。從這一意義上講,山西商人何嘗不是儒商?如在《光緒十九年祁縣寄廟地書信》中[4]221-223,兒子告訴父親,“……惟男在號以刻下諸凡頗微順適,然自己才疏學淺,拙更加執拗之性,與當今盡上協肩語乖諂笑、花言巧語之世甚為不合,若走上水,以時乃為上策,但自己品性難以改變,因而,毋不受滯,蓋男年幼雖未經事,入商日淺,屢視凡在上之人,毋弗偏僻。不過,男進永記以來,連頭已三年矣,既伊不對,今歲就該開消出號,倘覺對否,或在上之人,垂思寬恕,已覺可用,今年尚許出路乎,亦未敢預了(料)”“至大人來信有云,倘號委差出路,恐男為(未)定親事,懷戀戀不走之念,請父放心,近凡為商者(2)近凡為商者:地方方言,大意是:只要是商人。,無論初初大手,祁地消俗薄情所謂,總而言之,生意艱難,用人之家寥鮮,但欲覓一棲身,必得恨(很)費許多惆悵,尚講能與否,實非容易。男為小節,豈肯將終身大事耽脫,斷然無誤?!薄捌澯谑緡?出路經商利弊條款八種,皆已敬悉互記,萬勿注慮,且夫為商者,無不屈屈受滯耶。乃說已不起,無非為一利字。況一生之營干,尤再無勢者,更得努力而進?!?/p>

在《光緒二十一年廟地寄祁縣書信》中[4]268-272,父親對兒子說道,“爾之執拗性情,近略改否?予言宜書諸伸(神),時常省察克治,痛下針砭,免父星慮,是即爾之大孝也。爾之寫字,有進境否?宜加緊工,切勿再誤光陰也。新婦總宜事事教以規矩,全在爾教之于早,令其習慣而成自然,則妙耳。至于閨門內外之界限,極要嚴謹,爾要常與爾母開說,令其管教爾妻,凡男女之際,最要慎重,不可糊涂。我家祖父以來,本是極好門風,爾先母初到我家,爾祖母時刻操心經管,予回家之日,又多方教訓,才得緣樣(3)緣樣,地方方言,大意是:有模有樣、像一個樣子、體面的、有身份的。,切要、切要”。

3. 家庭生活和人生教育

任何一個家庭的生活都是多方面的,從尚未成人開始,一系列的教育都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抑或獨立生活、工作之后,為父者也總是嘮叨不休,每一個家庭大都如此,商人的家庭也不例外,只不過嘮叨的形式不同罷了。如在《光緒十八年廟地寄祁縣書信》[4]199-202中,父親在信中寫道:“威顯兒,凡爾回家,將爾弟妹亦要婉轉勸諭,孝親和氣,勤儉之道,久久聽慣,自然變化。爾之字藝,觀爾來信,不見長進功夫,將此事卻要認真,痛下苦工,假若三、四年內,不能效好,恐后無甚效字之日。爾要了然此理,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今年不學當有來年,則耽閣(擱)矣?!?/p>

4. 其他方面

所謂的其他方面恰也包括在了以上書信中。書信中所反映出的史料的方方面面的細節,上到國家層面,中到區域社會,下到商鋪字號,及至兄弟姐妹、鄰居友人等等的方面,更具體到書信傳遞、物件捎寄、銀錢比價、家務瑣事等等??傊?歷史學的史料價值,尤其是社會史史料、家族史、家庭生活史、商人生活史等等,均在武氏家書中能夠看到端倪。

四、結語

山西商人的書信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專門化的經營活動和組織性書信,其二是日常生活方式書信。這兩大類都具有保障山西商人代際傳承的功能和作用,前者更靠近經濟活動,而后者則體現了山西商人生活的基本軌跡,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也包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等等。武氏家書,作為一個典型的范例,其家庭教育的意義更為凸顯。

明清以來山西商人的《規程》別具特色,自成一體,彰顯出了明清山西商人的特殊性,其社會化、專業化、專門化、職業化的教育學意義非常明顯。知行合一的教育范式秉承了傳統中國儒學倫理教育的傳統,更在較為純粹的經濟活動中體現出實踐性,而其與家族、家風文化的傳承則休戚相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換言之,山西商人的家族文化深受帶有鮮明區域特征的民間習慣法的支配,并且在合伙制的制度和機制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對現代教育的道德、職業、倫理、精神與知識、技藝、能力的有機結合,也即專門化、職業化的教育具有現實性的歷史借鑒價值。我們理應給予必要的重視。

猜你喜歡
家書書信規程
基于規程法的雷擊跳閘率計算
《四川省工傷認定工作規程(試行)》出臺
清晨憶家書
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打分
“一生無悔”等十二則
共 筑
一封家書
一封遲到15年的家書
《家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