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教學探究

2023-02-08 01:27閔勁松阿迪娜·依米爾
計算機應用文摘·觸控 2023年2期
關鍵詞:共享教學探究程序設計

閔勁松 阿迪娜·依米爾

關鍵詞: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教學探究

中圖法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是: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學校分部和學習中心的教師針對這一理念的實現,需要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和完善。將開放教育??朴嬎銠C網絡技術專業中的統設必修課——“Python程序設計”作為共享課程,通過開放大學成熟的網絡教育教學形式,利用互聯網互聯互通的優勢組建跨學習中心的課程教學團隊,形成聯合教學、資源共享的新型教學模式,優化配置教學資源,更好地適應教與學的需求,讓更多開放教育學員享受到優秀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共享課程學習,可以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找準自身發展方向。如何提升學生對“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要重點研究“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教學,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強化教學實踐。

1 Python的基本概念

Python也被人們稱為計算機編程語言,起源于1990年,由荷蘭數學及計算機科學研究學會的吉多·范羅蘇姆設計,屬于ABC語言的替代品。Python不僅可以提供更為高效的高級數據結構,還能面向對象進行編程。同時,Python本質是具有動態類型、語法和解釋性的一門語言,這就決定了其是大多數平臺上快速開發應用和寫腳本的編程語言,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該語言也添加了新功能,被廣泛使用在大型項目等開發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來看,Python屬于一種開源的編程語言,能夠融合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等方面的知識,針對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應用Python語言,對程序進行快速開發,以驗證自身想法。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使得以Python為開發語言的范例和技術框架越來越多,不管是工業方面,還是學術方面,都廣為關注。加之Python語言具有自身優勢,表現為開源、穩定、成熟且豐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科學計算和數值處理方面,預算簡單、易懂,因此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睞。學生通過學習“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可以解決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

2“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特點

在過去十幾年間,Python語言獲得了飛速發展,離不開國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視,同時與Python在該領域的杰出表現具有很大關聯,加上此語言在學習過程中難度較低、功能強大,可以給學習者一種良好體驗?!癙ython程序設計”作為計算機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基礎性。結合實際情況來看,“Python程序設計”屬于一門編程基礎課程,將該類語言進行有效掌握,對學生后續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在算法設計和數據結構方面,非常有效。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為后續代碼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2)具有實踐性。盡管“Python程序設計”課程需要相應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但是,從整體上講,“Python程序設計”課程還是偏向于實踐。比如,基礎部分學習,包含函數、循環以及條件語句等相關內容。同時,在Python模型搭建以及算法設計基礎上,都需要利用相應的代碼來實現。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作為重點,使學生動手能力不斷增強。

(3)具有前瞻性。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領域受到廣泛關注,“Python程序設計”課程無論是在產業升級上,還是在未來技術發展中,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學期間,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前瞻性,主要是因為其可以迎合未來市場以及行業發展,將“Python程序設計”課程進行有效掌握,實現靈活應用,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促使學生適應未來發展需求。

3“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發展現狀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開放大學開始在計算機類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一些新型計算機課程,將部分計算機類專業名稱進行了變更,將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始轉化成對應的知識內容與要求,這樣做的目的是對接數字化產業發展中的崗位需求,但對“共享課程”理念融入得不夠。充分利用開放大學系統辦學優勢對課程進行共享、拓展與互通,搭建具有特色化的教學團隊,跨專業組建學生學習群并共享課程,不但可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然而,“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仍舊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學目標設置不科學?!癙ython程序設計”是一類入門程序設計課程,在傳統教學目標設計中,主要將知識目標作為基礎,沒有對學生能力目標進行重點描述,在此背景下,就會使得教學目標出現模糊,最終造成課程設計思路不清晰,缺乏針對性。因此,教師無法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被動,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與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缺乏適應性。在傳統課程考核中,“Python程序設計”課程考核具有單一性,尤其是考核結果,很難將學生學習能力體現出來,無法促使學生朝著學習目標實現能力發展,更不用說考查學生在學習中的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對高質量教學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無法使其朝著高層次的編程方向發展。

4“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教學實踐探究

關于“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教學實踐,若要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教學團隊人員就要統籌兼顧各個方面,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取有效手段,推動“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教學實踐順利實施。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合理設計課程目標

要將“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的最大作用發揮出來,在組建教師團隊過程中,吸納兼職教師、聘請企業中優秀的Python程序設計人員,團結協作,對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加以調研和走訪,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領頭羊企業,作為重點調研對象,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同時,結合國家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和計算機新興技術,構建專業群知識體系,將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及時轉化成課程內容與要求,對接區域內企業網絡技術人員和程序設計人員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員等,滿足各個工作崗位和職業精神需求。另外,不能忽視成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融入,和企業共同合作與創新,合理設置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提升學生編寫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培養其辦公自動化、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領域崗位等基本工作技能,包括對算法描述和分析,以及程序測試等,讓學生形成嚴密的計算機思維,為之后的“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教學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4.2合理進行教學評價,促進課程評價體系多元化

“Python程序設計”的共享課程離不開教學評價,這就要求教授者重視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和完善,將過程考核作為重點,實現考核評價的多樣化。在傳統考核過程中,教師過于關注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等能力的培養。程序項目開發離不開團隊協作。在“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考核過程中,考核項目內容應注重多樣化,包括“過程考核”“創新考核”“團隊協作考核”以及“成績考核”等,并且對不同考核類型進行合理設置,確保占比的科學性,將課程評級的多樣化標準體現出來。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可以適當對學習過程進行占比調整——加大團結協作以及創新考核等比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完成項目編程的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內化和固化,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教學評價的合理性。

4.3結合共享課程特點,實現課程模塊的重新構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要欠發達地區開放教育的學生達到國家開放大學教學標準和要求,教師在“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就要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特別是其課程設計理念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導學生有信心學好該課程。一是對相關公司、企業進行調研,了解相關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情況,調查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在設置課程目標時,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二是將企業一線技術項目作為載體,由學習中心牽頭,聯合多個技術產業,使共享課程與項目更好地銜接,貫通人才培養專業標準。三是在國家職業標準指導下,在課程內容教學方面,要與時俱進,結合新時期工作崗位任務,以此為出發點,提煉出多樣化的學習型工作任務,之后通過重新組合的方式,構建對應的學習情境,同時滿足專業資格證書的考試需求,包括“1+X證書”等,最終實現課程模塊的重新構建,為“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教學實踐提供重要保障。

4.4實現教學創新,將教學實施過程逐步優化

若要不斷優化教學實施過程,引導成人教育類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就要與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崗位任務實現有效對接,在企業一線信息技術項目中,深入研究學習性的工作任務,開發適合本校學生的實踐項目。其中,要將企業項目、產品當作原型,依照行業企業技術相關標準,將行業專家、企業工程師以及教師團隊組織起來,共同開發建設“Python程序設計”課程資源庫。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不斷進行創新和優化,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在共享課程開始前,教師須提前將任務目標以及任務情境通過班級群發送給學生。其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將任務展示出來,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共同參與互動課程,借助云教學平臺,實現頭腦風暴,讓學生通過搶答等方式,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期間,教師須發揮自身能動性,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針對性演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有關知識內容。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操作,教師也要主動進行監控,從而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跟上教學進度。完成演示后,教師可以發放項目任務單,讓學生協同工作,完成任務,并做好相應的總結評價。最后,共享課程結束后,學生還可以繼續使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的在線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達到自我拓展與提升的目的。

5結束語

隨著共享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將會出現更多有價值的課程案例。作為國家開放大學下屬地方學習中心的計算機類專業教師,在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浪潮中,不能裹足不前,若要從根本上推動“Python程序設計”共享課程教學實踐,就要樹立現代化發展理念,結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更新學科知識,掌握“Python程序設計”課程特點,進行教學創新,滿足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需求。共享課程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新的可能,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

作者簡介:

閔勁松(1976—),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教學。

阿迪娜·依米爾(1972—),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教學。

猜你喜歡
共享教學探究程序設計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語言程序設計實踐教學探索
從細節入手,談PLC程序設計技巧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高職高專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探索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
中職英語口語互動教學探究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PLC梯形圖程序設計技巧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