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當歸六黃湯從陰虛火旺辨治甲亢

2023-02-08 03:43周玉亭陸俊鋒
安徽醫專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黃湯滋陰陰虛

周玉亭 陸俊鋒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hyperthyroidism,甲亢)是由于多種原因刺激甲狀腺腺體,導致甲狀腺激素被過度合成、釋放,從而出現多個系統代謝亢奮的臨床綜合征[1]。甲亢發生時可出現怕熱多汗、心慌失眠、心煩易怒、食欲亢進、體質量下降、大便不調等癥狀,常見體征有眼球突出、手部震顫及甲狀腺腫大等,嚴重者甚至可發生甲亢危象導致休克等[2]。甲亢的發病原因并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與遺傳、免疫、精神刺激等因素相關。甲亢現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內科治療、手術治療及放射性碘治療,三種治療方式各有不足。內科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作用溫和,但治療的長周期使得治愈的總體費用較高,且可能會出現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等相應并發癥,甚至停藥后復發率也是高居不下,往往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外科手術及放射性碘療法都屬于破壞性治療,雖不易復發,但因個體差異性不同,臨床上治療后易出現不可逆性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要終身用藥。隨著近年來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相較于單純西藥治療甲亢,中醫在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副作用、降低復發率等多個方面都展現出了特有的優勢[3]。

中醫學上,甲亢歸于“癭病”的范疇,但由于疾病初期癥狀表現多樣化,故臨床上常有患者因“汗證”“心悸”“消渴”等疾病前來就診。甲亢以陰液虧虛、相火旺盛為本,血瘀、氣滯、痰凝三者結聚頸上為標,依據其本虛標實的基本病機,防治上應以滋陰降火為主要原則,并兼以活血軟堅、理氣化痰。陸俊鋒主任(簡稱陸主任)認為陰虛火旺的病機貫通甲亢全程,并不局限于甲亢分期,故針對甲亢,基于其陰虛內熱的基礎理論,運用當歸六黃湯加減方辨證施治,聯合西藥治療,可迅速改善患者癥狀,避免現代醫學治療時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效果顯著。本文從病因病機、辨證施治等方面對陸主任治療甲亢經驗進行分析,以期為甲亢的治療提供參考。

1 病因病機

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中將甲亢的中醫病名正式定名為“癭氣”?!吨T病源候論》中所述“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說明了癭病和情志相關,也是最早認為甲亢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影響;《呂氏春秋》言之“輕水所,多禿與癭人”,表明了癭病的發生有飲食、地理環境的影響;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人生癭瘤……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綜上所述,癭病可因情志不暢、飲食及水土失宜、個體體質等因素致動火傷津、陰血虧虛、津液輸布失常,出現痰濁、瘀血互結于頸前。

現代人長期熬夜,煎灼了人體津液,體質多為陰虛陽亢,腎陰虧虛,不能上濟于心火,陰不制陽,則易形成火旺之勢。生活中情志不順,疏泄無權,則肝氣郁滯,久而生火,火隨氣動,上沖于頭目,可見面紅目赤、躁動易怒、頭昏眼花;木旺則乘脾,脾氣衰弱,運化作用無權則肌體無法充養,可見四肢酸軟無力;肝主藏血,肝郁不舒,女性可見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火盛則進一步煎灼體內陰精,上可擾心、旁可犯胃、下可灼傷肝腎,其中尤以心、肝、腎三臟陰精虧耗較為突出;心陰虧虛,精神失養,可見失眠多夢、心悸不安;胃陰不足,虛火旺盛,可見善食易饑、大便干結;肝腎陰虛,肝體不能濡養,可見手足瘛瘲、五心潮熱、雙目干澀;陰虛火盛,迫津外泄,可見自汗盜汗;虛火內炎,煉液為痰,肝郁日久,瘀血形成,凝聚于頸前發為癭腫,結聚于目則眼球突出;甚至陰液大虧,陰竭陽脫,出現躁動不安、高熱、脈疾等甲亢危象的癥狀。陰虛則火盛,火盛可再傷陰耗液,久之陰更虛,火更盛,相互為害,從而致使病情纏綿難愈、易于反復。因而,陸主任提出“陰液虧虛,虛火旺盛”為甲亢的基本病機,貫穿該病全程,是甲亢加重及難愈的重要因素,故“滋陰增液”的治療宗旨應貫徹甲亢始終。

2 辨證論治

陸主任指出找準病機是認清疾病的關鍵,《素問》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以陰陽為醫道的綱領,但凡診病施治,都必要先審明陰陽,根據證屬陰陽的不同而分別施治。甲亢患者由于情志、飲食等因素導致的陰液不足,不能制約陽氣,從而出現一系列虛熱表現,結合舌苔脈象,陰虛火旺的基本病機貫穿該病的全程,而“陰病治陽,陽病治陰”,通過補充陰液,制約陽氣的相對亢盛,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故以滋陰清熱為基本治療原則,治以當歸六黃湯,結合主證的輕重偏向,隨證加減,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3 當歸六黃湯方解

當歸六黃湯是李東垣方,現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經將其收載于《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之中[4]。本方七味藥組成,分別是當歸、生熟二地、黃芩、黃連、黃柏各等量,及黃芪倍量,具有滋陰液,除虛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要應用于陰虛火旺和迫液外泄所致的自汗盜汗、口干唇燥、心煩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等。在方中當歸養血活血,生熟二地入肝腎以滋陰增液,三者共為君藥,養血滋陰,從本論治,陰血充則水能制火;黃芩、黃連、黃柏三者共為臣藥,降虛火,清心熱,除心煩,陰血安寧,不至外走為汗;若汗出過多時,則致衛虛不固,故倍黃芪既可固已虛之表,又可安未定之陰,且可合當歸、熟地補氣生血。故縱觀全方,育陰、清熱、益氣三者并進,榮衛兼顧,使陰固則水能制火,熱清則灼陰無由,表固則營陰內守。諸藥相伍,可使陰液得養,虛火得制,汗出得止,從而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陸主任強調該方并不局限于傳統方劑中所言,不僅適用于自汗盜汗癥,異病同治,辨證審因,可拓寬主治范圍,對于證屬陰虛火旺型的其他病癥亦有較好療效,而且針對不同主癥及體質的病人,可進行君臣佐使配伍方式的調整。

針對甲亢的基本病機,故選用當歸六黃湯作為基礎方,但仍需根據患者病情、癥狀隨證加減:若見突眼,眼目干澀者,宜加桑葉、菊花、決明子等清肝明目;若見頸前腫大,伴有脹悶不舒者,則選浙貝、夏枯草、厚樸等消癭散結;若見四肢震顫,心悸失眠者,可加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等鎮驚安神;若見下肢腫脹,呈象皮腿狀,宜合用羌活、豬苓、澤瀉等利水祛濕;若見汗出較多者,可加入五味子、麥冬、浮小麥等固澀止汗;若見月經不調者,可加入郁金、牛膝、香附等活血調經;若見肝損傷,肝酶增高者,可加垂盆草、白芍等[5-6]抗炎保肝;若見粒細胞減少時,酌加黨參、山藥、白術等益氣健脾。

4 病案舉例

患者李某,女,56歲,2021年4月28日初診,主訴:心慌、多汗1月余?;颊?個月前與家人爭吵后出現心慌胸悶,伴有汗出量多,手抖不適,就診于當地醫院,確診為“甲亢”,后口服“甲巰咪唑片(賽治)10 mg tid”控制病情,但癥狀持續存在。為求進一步診治,來至我科?,F癥見:心慌易驚,手足心潮熱多汗,情緒煩躁易怒,肢體乏力,手顫,飲食尚可,入睡難,二便尚調。體質量無明顯變化。查體:舌略暗紅,苔黃稍膩,脈細數。脈搏:106次/min,雙側甲狀腺觸診(﹣),突眼征(﹣),雙手震顫(﹢)。門診查:甲狀腺功能檢測:FT3 24.47 pmol/L(3.50~6.50 pmol/L),FT4 84.28 pmol/L(11.50~22.70 pmol/L),TSH<0.01 μIU/mL(0.55~4.78 μIU/mL),TGAb 129.00 U/mL(0.00~60.00 U/mL),TPOAb>1300.00 U/mL(0.00~60.00 U/mL);TRAB:3.11;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肝功能、血常規未見明顯異常;甲狀腺B超示:甲狀腺彌漫性腫大。中醫診斷:癭病-陰虛火旺證。西醫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中醫擬滋陰降火,養心安神治則。方藥組成:生黃芪30 g,當歸15 g,黃芩15 g,黃連10 g,黃柏10 g,生地黃15 g,熟地黃10 g,生龍骨(先煎)20 g,生牡蠣(先煎)20 g,炒酸棗仁15 g,夏枯草20 g,醋香附10 g,砂仁(后下)6 g,炙甘草9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西藥甲巰咪唑10 mg tid,鹽酸普萘洛爾10 mg tid。調護:暢情志,低碘飲食,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2021年5月13日二診:患者心慌癥狀緩解,汗出減少,睡眠好轉,無明顯手顫,體力有所恢復,但情緒波動較突出,大便軟,每日兩次,舌質暗紅,舌苔薄黃,脈弦細。脈搏:88次/min,復查肝功能、血常規未見明顯異常。續守前方,加柴胡15 g、白芍1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21年5月27日三診:患者心慌、汗出、乏力癥狀明顯好轉,情緒尚可,睡眠一般,二便調,舌紅,苔白,脈細。脈搏:78次/min。復查甲功:FT3 4.70 pmol/L,FT4 13.88 pmol/L,TSH 0.02 μIU/mL,TGAb 136.10 U/mL,TPOAb>1300.00 U/mL,調整上方藥物劑量:黃芩9 g、黃連6 g、黃柏6 g,去除熟地一味,14劑,服法同前。甲巰咪唑調整為10 mg,每日兩次。

2021年6月11日四診:病情較穩定,諸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復查肝功能、血常規未見異常。前方加半枝蓮20 g,再服半個月。

2021年6月25日五診:患者情緒可,心慌、汗出、乏力、手顫等癥狀消失,睡眠可,舌淡,苔白,脈浮。脈搏:72次/min。復查肝功能、血常規正常,甲功:FT3 3.49 pmol/L,FT4 7.60 pmol/L,TSH 0.58 μIU/mL,TGAb 107.60 U/mL,TPOAb 162.70 U/mL。前方去除生龍骨,加炒白術15g,續服14付,甲巰咪唑調整為10 mg,每天一次。此后中西藥結合治療調理3個月,無明顯癥狀,FT3、FT4、TSH指標正常,后TRAb轉陰后停藥,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縱觀該患者發病全程,情志不暢,氣機阻滯,久而肝郁化火,火熱消灼津液,耗傷人體陰氣,出現陰虛煩熱、心神不安,甚至陰虛風動的表現,治療以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為原則,故予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中當歸補血增液,以制心火;生、熟二地滋陰補腎,以清虛熱;黃芩、黃連、黃柏清瀉三焦之火,令三火得其平也;黃芪益氣固表,既可實衛,又可固陰;因患者心慌、失眠,予以生龍骨、生牡蠣鎮靜安神,炒酸棗仁養心安神;香附行氣疏肝,能通十二經脈氣分,被稱為氣病總司令,可“利三焦,解六郁”;熟地滋膩,味純質厚,久服可礙胃滯脾,故予以砂仁行氣開胃;夏枯草清肝解毒,解郁散結,《神農本草經》謂之曰“治寒熱瘰疬……散癭結氣”,對于治療甲亢具有重要作用[7];炙甘草調和諸藥。二診時患者癥狀明顯改善,情緒控制不佳,故上方適當加味,加柴胡、白芍以疏肝解郁,取意“逍遙散”,柴胡配白芍,一疏一斂,兩者相互為用疏肝而不傷陰血、斂肝而不瘀滯氣機,為臨床上治療肝郁氣滯之證常用的藥對。三診時諸癥見好,且虛熱之象不甚明顯,故清熱之品減量,且熟地久服礙胃,故除之。四診時患者病情平穩,但抗體偏高,加用半枝蓮清熱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8]其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五診時患者甲功正常,加用炒白術補氣健脾,提高正氣,鞏固療效。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標本兼治,療效顯著。如以上病例,運用當歸六黃湯隨證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筆者跟診36例甲亢均取得較好療效。

5 小 結

陸主任認為甲亢以心慌、多汗為關鍵癥狀,加以四診合參,陰虛陽亢的病機貫穿疾病的全程,治以滋陰降火為主,予當歸六黃湯隨證加減。治療的過程中,并不局限于甲亢的分期,只要辨證得當即可選用。中醫治療的整體觀,不僅癭病得到了緩解,體質也得到了改善。陸主任堅持中西醫聯合治療甲亢,不僅迅速降低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了甲亢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且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改善體質,甚至多年不復發,正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猜你喜歡
黃湯滋陰陰虛
當歸六黃湯治療假體周圍骨折術后低熱疑似感染1例
秋日滋陰潤燥佳品——百合
秋季養生 重在滋陰防燥
手腳心發燙未必都是陰虛火旺
當歸六黃湯 傳承七百年
秋天滋陰敗火的寶貝
滋陰補腎法治療肝腎陰虛型干眼的療效觀察
三黃湯合當歸六黃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炎1例
芍藥地黃湯加味治療帶狀皰疹55例
中風防治靈1號為主治療陰虛風動型腦梗死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