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民國風”建筑的時代精神

2023-02-09 03:15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93
安徽建筑 2023年1期
關鍵詞:建筑創作民國歷史

趙 琛 (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93)

1 引言

民國時期的文化是我國近代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民國建筑作為建筑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我國眾多城市的興旺和發展,甚至從古都逐步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的過程[1]。隨著時代的發展,民國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多重價值越發明顯,因此模仿、借鑒和改造民國時期建筑的現象在當代城市建設中較為常見。本文探討的“民國風”建筑是指當代建筑創作中吸取傳統建筑要素、承傳民國建筑文化特色的新建筑或基于歷史遺存基礎上的改造建筑。通過回顧民國時期歷史建筑要素、特征,概括民國特色建筑的設計方法,把握此類建筑風格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總結“民國風”建筑風格的時代精神。研究對正確認識民國時期建筑歷史文化、承傳地域文化精神和拓展當代特色建筑創作思路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2 歷史遺存中的“民國風”建筑記憶

20世紀的民國是一個風云多變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各個行業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在“中體洋用”的社會潮流下出現急劇變化。建筑作為國家文化和技術能力的代表,在設計研究和實踐中展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

從文化角度,受國際建筑形式影響,民國時期建筑產生了古典主義、折衷主義、現代主義風格等不同風格[2]。在早期,建筑多為洋人設計,較少受國內建筑文化的影響,設計師往往將各國崇尚的建筑直接復制在租界區,不同的設計風格被引入國內;中期,在一些軍閥、官僚主修的建筑以及留學建筑師參與的設計中融入了國內傳統建筑要素,大膽地將國外學習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與中國的傳統建筑有機結合;后期,設計師常采用現代主義的簡約風格,空間組合和局部做法均吸收傳統建筑精髓??梢钥闯雒駠鴷r期的建筑在西方建筑風格與本土建筑模式相融合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使傳統建筑文化逐步走向自信,有利地推進了國內建筑設計的迅速發展。

從設計角度,民國建筑擁有中國民眾的“集體記憶”[1]?!懊駠L”的記憶在公共建筑中往往體現在建筑總體規劃、空間布局、細部構造和裝飾色彩等方面,偏向于建筑工藝或者技術,如三段式構圖、清水磚墻和外廊等(圖1)。而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則更多引入歐洲聯排式住宅的做法,強調宜人的尺度和親切的氛圍,充滿趣味的公共空間促進了人與人的交流,同時設計結合天井、院落等傳統民居特色建筑要素,此種住宅形式在當時被大面積模仿。

圖1 武康大樓沿街立面和柱廊(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3 “民國風”建筑特征歸納和設計原則

3.1 “民國風”建筑設計理念——思考傳統建筑優勢

3.1.1 生態優先,環境宜人

民國時期,受“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筑設計理念影響,房屋的基本品質已有一定保障。此外借鑒中國傳統民居中對光、影和韻的傳神表達,例如建筑通過天井采光和排水,使用隔扇門窗通風換氣的同時營造光影效果,利用綠化提升空間舒適度等。在現有周邊建筑的基礎上,極大限度地保留或改造周邊重要建筑、樹木、道路和其他要素,提供方便使用的基礎設施。

3.1.2 清新內斂,底蘊深厚

民國時期的傳統建筑多用磚木結構建造,墻體多采用青磚,屋面多使用小青瓦,清新雅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建筑在結構形式、材料選擇和風格選擇自由度上均有了極大的提升,但一個好的建筑作品離不開建筑師從取材、文化肌理到造型風格的整體把握。因此,更好地理解民國時期建筑風貌和元素,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建筑作品的品質和底蘊。

3.1.3 類型多樣,中西融合

類似于民國時期豐富的建筑類型,當代“民國風”建筑在類型上也可探索更多可能性,如將此類風格運用于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將文化通過一些標志性公建的局部設計進行轉譯和傳達?!懊駠L”建筑吸取西方建筑中幾何布局、結構莊重、用材考究、裝飾俏麗、牢固耐用等優點,與我國傳統建筑形式互相滲透,交相輝映。

3.2 當代“民國風”建筑設計方法——延續形神兼備的空間

3.2.1 “形”的理解

貝聿銘曾說:“我們不可以重返那些舊式廟宇和宮殿的作法,它們在經濟上和理念上都是并不可行的”[3]。同樣的,對于“民國風”建筑的發展和創作,不應是抄襲和照搬,而應借鑒民國建筑的空間造型設計和內在精神表達,通過創新方式方法提供更多適合現代生活需求的建筑。

在歷史建筑區域更新時,應當保護保存尚算完好的歷史建筑,采取修舊如舊原則,通過外部形象、細部構造、空間結構等方面還原歷史形態,使建筑與環境相融合,較好地反映該區域歷史文脈特征。對歷史區域內以及周邊的建筑創作時,應盡可能采用與周邊歷史建筑相協調的色彩、材質,在保持整體環境和諧的基礎上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引入現代化設施滿足生活需求。對歷史區域之外的創新型作品,應遵循城市肌理,合理利用民國時期建筑元素。

此外,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追求簡約的形式美。雖然現代化生產模式難以重現傳統復雜的裝飾紋樣,但傳統裝飾藝術的細致特征以及對宜人尺度的把握值得當代“民國風”建筑設計者認真研究。

3.2.2 “神”的傳達

民國時期建筑不僅承載著歷史脈絡,并且集中體現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影響下的藝術審美。因此,對民國時期建筑之美的神韻把握成為“民國風”建筑創作時的關鍵點。以象表意是中國傳統建筑中長久以來的思維系統,主要是將具體形象與抽象意義相結合,以簡潔直觀的符號達到對形的領悟。中國建筑不僅包括人居環境,且蘊含豐富而深邃的精神文化,其內涵沉積在物質存在之中。以象表意是對物的概括與提煉,并非形象喻示,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文化現象來表達藏在建筑表征背后的豐富隱喻。例如,在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建筑群中,單體建筑的屋頂統統采用藍色琉璃瓦。藍色作為國民政府黨徽、黨旗中的主要顏色之一,象征著中國人民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得到解放,也傳達了對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美好期盼(圖2)。類似的,在當代“民國風”建筑創作時,應深刻把握當地歷史背景和人文特色,以簡潔的造型、象征的手法,將建筑神韻思考的空間留給使用者乃至后人。

圖2 中山陵建筑群(圖片來源:網絡)

4 新時代“民國風”建筑的意義和時代價值

新時期“民國風”建筑的產生和發展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復興。在全球化與多元化發展日益擴大的今天,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環境與民國建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很明顯的相似性。如何處理外來與本源文化的關系,仍是當代中國建筑界的重要議題之一?!懊駠L”建筑風格在延續“中體洋用”的民國建筑思想基礎上,經過眾多設計師的努力,全國已出現眾多模仿、借鑒、改造和創新的優秀案例,為新時代民國時期建筑精神的延伸提供新的維度(圖3)?!懊駠L”建筑的興起,是中華文化極強生命力的標志,也是中國建筑以新姿態融入世界建筑發展浪潮的有力嘗試,具有非凡的時代價值。

圖3 合柴1972文創園中的“民國風”元素(圖片來源:網絡)

4.1 建筑精神

4.1.1 加深傳統文化認知——自立自信的探索精神

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始終伴隨著中西文化的對峙與融合,但我國的建筑界始終持以民族自重的態度,堅定地推崇民族精神與文化傳承的不可撼動地位。例如,在民國時期建筑中,“古典復興式”占據主導地位,反映出自立自信的民族精神。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影響著包括建筑業在內的各行業的發展,盡管對于“體、用”關系的探討和研究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深入,這種二分法的存在也為建筑實踐帶來了很多矛盾,但是文化自信的情懷和時代精神是無法被否認的,正是這種積極的自重精神和探索精神,推動著當代建筑的快速發展,鞏固著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

當代每個民族都應當繼承和發揚寶貴精神,積極探索屬于自己民族的建筑文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每一個時代所吸收的外來文明經過篩選、轉化、沉淀,最后都將成為本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當代“民國風”建筑風格作品的創作和研究雖處于起步階段,卻有了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建筑設計嘗試。當代“民國風”建筑創作通過吸收地域歷史文化、借鑒民國時期建筑元素等手法,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建筑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相結合,體現了當代中國建筑師積極探索的精神。

4.1.2 承傳傳統文化精髓——自主自覺的創新精神

西方文化有先進、科學的一面,這些是中國近代化進程所需要的。反映在建筑上,建筑師要兼顧“藝術性與科學性”的主張,并在具體實踐中反映出對于西方現代建筑的偏好。這種對西方文明的開放態度和自主自覺的創新精神也使整個建筑業煥然一新。例如,建筑行業內盛行采用公開、公平的建筑競賽來尋找合適的作品,促成了建筑師之間良性的互動和交流,投標過程也基本透明化,建筑師之間敢于諫言。正是這種自主自覺追求建筑創作全過程開放性的嘗試,使得民國建筑與世界范圍內其它國家的建筑在發展節奏上幾乎同步,使民國建筑建設能夠融于世界建筑進步發展之中。

4.2 當代價值

“風情獨特的建筑,是城市情感與精靈的化身,是一方水土無可替代的人文創造,是特有的歷史生活的紀念碑”[4]。21世紀以來,傳統風格的回溯同樣出現在建筑界,中國當代社會出現了一批帶有中國傳統特征的“民國風”建筑。作為當代新中式建筑探索中的一種類型,“民國風”建筑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反映出的是對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文化承傳和精神延續的渴望,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4.2.1 文化價值

優秀的“民國風”建筑作品能夠較好地傳承歷史文化,體現多元文化與思想的交匯。積極探索歷史遺產中的文化脈絡,努力創新,實現建筑文化的延續,能夠加強民族文化自豪感,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又賦予建筑以地域性。這種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是廣袤國土中和而不同的社會生活反映,相似的建筑形象更容易喚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懊駠L”的發展為中國其它城市的建筑文化建立提供了一種范式,為中國現當代“新中式”建筑的發展奠定了的基礎。

4.2.2 經濟價值

在“民國風”建筑的創新發展和使用中,可以有效發揮歷史建筑遺產的作用并進行合理保護和利用,達到雙贏的效果。歷史建筑融入現代生活,在更新利用過程中得到更好的保護,在此過程中帶動相應材料和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根基,將這些資源變成產業、經濟優勢,創造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經濟價值。

4.2.3 科學價值

近年來,雖然建筑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但民國時期的部分建造技術仍值得學習。20世紀初中西方建筑師們吸取外國建筑先進技術和經驗教訓,使我國近代工業發展、材料工藝水平大大提升。同樣,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當代“民國風”建筑的產生和發展將大力促進我國現代產業和科技走上新臺階。

4.2.4 社會價值

“民國風”不僅影響了建筑面貌,表現了豐富的地域特征,還反映了延續和傳承民族精神的渴望。不同的城市因為相似的歷史經歷或文化脈絡通過同樣類型的建筑有了聯系性和凝聚力,“民國風”建筑所提供的文化融合觀不僅有助于加速社會全面建設,而且為整個民族精神的和諧和統一奠定了基礎。

5 結語

時代在發展,城市環境中傳統建筑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持續存在的課題。民國時期的建筑精神是融合的精神,是創新的精神,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中自信、自強的精神。在對待當代“民國風”建筑創作的態度上,我們不僅要保護歷史環境和文化內涵,研究傳統建筑相關的方方面面,將部分保存尚好的歷史建筑重新合理利用,而且還要在新建筑創作過程中注重傳統歷史文化的延續性,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將城市建設和歷史發展緊密結合。傳承與發展中的“民國風”建筑,并不是指抄襲和搬用傳統建筑,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創新,這種破舊立新的過程正展現著當代“民國風”建筑的時代精神。

猜你喜歡
建筑創作民國歷史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設計手稿在建筑設計創作中的運用探討
淺論建筑創作思維的培養
淺析阿里巴巴總部辦公樓建筑設計中的形式美法則應用
廢舊材料在建筑創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新歷史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