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研究

2023-02-09 19:11陳蝶欣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產業鏈現代化

王 鵬 陳蝶欣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從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出全面部署,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重要任務,也是贏得大國競爭主動的迫切需要。

本文試圖從五大關鍵特征這一分析框架出發,探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價值、邏輯機理及路徑優化,以進一步豐富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研究。

一、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特征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個不斷深化的動態概念,根據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提法,現代化產業體系包含五大關鍵特征,分別是實體支撐、綠智融合、體系完整、創新先進、安全穩定,這五大關鍵特征相關關聯、相互影響,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可以拓展為“實體支撐—綠智融合—體系完整—創新先進—安全穩定”這五大特征。

第一,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從全球國家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以物質技術支撐的產業體系才能避免斷鏈的風險,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以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為支撐、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才能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優勢,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推動各產業有序銜接、高效暢通[1]。

第二,綠智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數字經濟時代,必須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資源整合。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創新鏈、智能化轉型再造技術路徑,發揮了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作用,體現了創新生產的各個環節逐步數據化、透明化和智能化,及時識別并有效解決價值需求[2],推動制造企業綠智融合發展,更好賦能現代化體系的建設。

第三,體系完整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產業體系的完整在宏觀上體現了產業門類齊全與產業配套完善的程度,能夠增強經濟韌性,提高國民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3];在微觀上能夠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不完整的、存在“斷鏈”等問題的產業鏈抵抗能力較弱,表現為容易受到內外部沖擊擾動,而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更強的抵抗風險能力,表現為受到內外部沖擊擾動后恢復速度快,產業鏈恢復能力較強[4]。

第四,創新先進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源泉,要堅持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創新先進是參與全球國際分工與掌握國際產業競爭主動權的關鍵,要求產業體系不僅要掌握技術創新的主動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還應順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新興趨勢,力求引領科技與產業體系的發展方向。由創新活動將不同參與主體連接起來的鏈條是創新鏈,能夠通過重塑產業鏈分工與合作實現增值效應[5],在提升產業體系穩定可控的基礎上進一步構筑競爭優勢。

第五,安全穩定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前提,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方略。安全穩定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但要求原材料、核心技術與關鍵基礎設備等安全可控,不依賴于其他國家、避免受到外部的制裁和打壓,同時要求具備有效防控外界風險和面臨沖擊后及時恢復的能力。產業體系的安全穩定體現了有關國民經濟、國家安全等重點產業領域實現有力保障,特別是在重點產業領域能夠提供穩定可靠的產品或服務[6]。

二、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價值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于贏得國際競爭中的戰略主動、增強國家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一)贏得國際競爭中的戰略主動,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創新引領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依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塑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通過堅持統籌進口與出口、平衡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抓住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時代契機,以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來重組全球要素資源提升中國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附加值,重塑了全球產業分工體系[7]。其次,中國式現代化依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開放發展中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在過去外循環主導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中國產業體系對西方國家依賴程度較高,由于沒有高度重視自身在全球價值鏈分工和貿易體系中的關鍵技術而陷入技術封鎖的困局。

(二)增強國家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在韌性

首先,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化與拓展,只有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增強國家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行穩致遠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推動高質量供給與需求有效統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社會供給從依賴要素驅動、資源規模驅動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從而提高社會供給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適配性,不斷深化與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三)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從國內大循環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提高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以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通過擴大內需、深化結構性改革,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其次,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大循環,現代化產業體系將促進國際分工地位的攀升,使得中國在更多領域獲得全球價值鏈主地位。最后,構筑國內國際雙循環,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世界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逐步增強,從全球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

三、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邏輯機理

只有深刻領會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把握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機理,才能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實現建設制造強國、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一)理論邏輯:明晰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

從主體結構上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內蘊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內涵要義。在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突出四化的“并聯式”同步,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創造和歷史經驗[8]。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新時代工業化的任務。沒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沒有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動力機制上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深化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關聯性。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思想。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少數人的現代化,而是以全體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依靠全體人民共同推動發展的中國式現代產業體系。

從目標導向上看,高質量發展是產業體系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價值追求。與傳統產業體系更多的表現為工業規模擴大與經濟結構轉變有所不同,現代化產業體系更突出的特點是追求高質量發展。在微觀層面,現代化產業體系力求提高產品的技術性能、穩定性、可靠性等各方面的質量水平;在中觀層面,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實現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要產業;在宏觀層面,現代化產業體系整體上體現出更為高效的生產效率,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實踐邏輯:立足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優勢

具備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政府對頂層規劃的高執行能力有利于創新資源的快速統一調配。建立創新先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市場調配資源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有力支撐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強調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旨在提升產業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組織政府、高校與企業等有深度的參與,在黨的領導下實現產學研的協同合作,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具備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全產業鏈的特點有利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具有全球產業鏈最完備、工業門類最齊全等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這也是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必然要求。

具備發展數字經濟的技術基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帶來倍增的正反饋效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規模加速增長,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覆蓋廣泛且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和光纖網絡,大力發揮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規?;瘧眯?;另一方面是數字技術應用從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拓展,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個,智能化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三)現實邏輯:審視當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產業體系根基不牢與實體支撐之間的矛盾。作為實體經濟大國,我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并不牢固,主要表現在:第一,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斷下降,從2011年的32.06%回落至2022年的27.7%。第二,實體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苗頭。不僅在宏觀上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導致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下降,而且在微觀上企業呈現出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趨勢,越來越多實體企業脫離主營業務,依靠大量的金融資產投資,造成了實體企業金融化現象,引起廣泛關注。

高端產業控制力不足與綠智融合之間的矛盾。第一,在202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33.5萬億元,占到全球比重約30%,但是相比于世界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整體上仍處于國際分工體系的中低端環節,這與我國推動產業體系高端化發展的目標存在矛盾。第二,近年來,我國綠色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進展,但是制造業尚未擺脫粗放型發展模式,這與我國推動產業體系綠色化發展的目標存在矛盾。第三,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土地供給趨于緊張等,制造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傳統優勢有所減弱。

要素市場化程度低與產業體系完整之間的矛盾。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要素市場化政策體系,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解決產業鏈外遷、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緩慢、供應鏈不流暢等問題。但仍存在一些實踐困境。一方面,信息流通存在壁壘,企業自由進出存在障礙導致運行成本較高,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存在障礙。另一方面,要素市場化體系尚不完善,市場參與范圍有限,這些問題阻礙了產業體系的協調發展能力,阻礙了產業鏈韌性的提升,不利于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基礎能力不足與創新引領之間的矛盾。近年來,我國雖然增加了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但是傳統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相對薄弱,許多企業不愿意承擔前期較高的研發投入成本,不愿意通過自主創新改造目前的制造技術[9],導致我國一些制造業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產業技術創新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長期以來基礎研究投入不足、基礎能力薄弱形成了產業體系的發展困局,我國在關鍵技術和材料領域短期內無法完全自主可控,而在相關領域實現創新引領仍是任重道遠。

產業發展存在科技風險與安全穩定之間的矛盾。自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依托規?;膭趧恿?、土地等資源稟賦優勢進入全球化產業體系,但由于路徑依賴與西方國家施壓等原因,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許多重要產業對外依存度高,高端芯片、核心工業軟件等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造成國內產業短板存在海外供應風險。這使得現代化產業體系遭受較大的挑戰,對提高工業整體素質、保持工業生態活性造成了嚴重困擾,進一步可能對中國產業體系的安全造成沖擊,危及產業體系各環節的穩定。

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路徑優化

(一)夯實產業支撐體系,防止脫實向虛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塑造傳統產業發展的新優勢,是防止脫實向虛的關鍵舉措。一是做強做大地方傳統支柱企業,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力度,扶持和培育現有產業鏈龍頭企業與有潛質的企業,并將要素資源進行有效銜接,以局部帶動整體、以強鏈帶動弱鏈。二是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等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質量,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

優化產業結構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著力明確產業結構升級的中國式路徑,著力破解我國產業結構偏重、偏傳統的問題。一是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對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與基礎產業的頂層設計,通過稅收優化、專項補貼等大力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擴大開放工業發展空間。二是聚焦前沿領域,積極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產業,推動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

注重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推進制造業與高技術產業的相互融合,尤其是數字技術產業與綠色技術產業的深度融合,防止脫實向虛。另一方面,推進制造業與農業、服務業的相互融合,實現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尤其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在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轉型。此外,產業融合發展不單指國內產業之間的融合,還包括國內外的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構建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增強國際合作與產業競爭的新優勢。

(二)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加速數智融合

發揮體制優勢,全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要提高產業基礎高端化的創新效率,關鍵在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牢牢把握數字技術發展的自主權。第一,瞄準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數智融合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全力推進數智融合中的關鍵核心技術,以解決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產業體系安全。第二,優化頂層設計,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和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重大技術攻關機制,加快補齊工業智能調控等領域的技術短板。第三,發揮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切實促進企業在國家戰略需求的引導下加大科研力度,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數智融合。

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揮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潛力,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賦能,為產業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提高關鍵支撐和創新動能。一是要加快建設綜合性信息基礎設施,提高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在產業體系中的覆蓋水平,同時推進機器學習等技術應用,為產業智能化發展賦能。二是政府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和資源的扶持力度,強化數字技術與產業鏈的有效銜接,推進在全國各個市、縣和重點園區的覆蓋,加快三大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通過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構造,不僅能夠促進實體經濟提質降本增效,還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因此,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一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入實體經濟,加強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打造數字化產業鏈,以產業的真實需求為導向進行創新,以創新成果引導產業基礎向高端化升級。二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三)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堅持獨立完整

制定并落實有效的產業政策?;诋a業獨立完整和經濟韌性的考慮,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產業支持、管理、發展、人才等政策,改善產業的基礎環境,明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向和目標,并協調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市場的運行,彌補市場的缺陷,從而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

提高要素市場化水平。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推動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有序流動,提高要素的市場化水平,有助于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增強產業體系的韌性。一方面,打破隱性地區壁壘,消除市場分割,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產業鏈各環節的暢通有序流動,如,建立健全統一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另一方面,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通過強化反壟斷機制,持續推進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制度建設,為市場主體開展公平競爭提供基礎保障。

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一方面,實現重要原材料、先進技術與關鍵基礎設備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產業體系獨立完整的前提。因此,需要以基礎原材料與工藝等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另一方面, 促進有效的產業協同集聚有利于形成從技術開發到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條,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四)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引領創新先進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科技創新合作成為必然趨勢。第一,推進國際科技合作的樞紐是科技強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常見做法,如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第二,積極開展科技外交,著力構建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注重高新技術產業與企業的發展。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要加強政策的扶持和引導,編制產業技術路線圖和招商方案,推動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向集群方向發展,同時著力培育具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在高新技術企業方面,深入培育工程,引導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建立重點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等,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技術標準規制,逐步加大企業對全球產業體系的創新影響力和控制力。

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一是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比如與創新相關的激勵政策,以及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大對產業自主創新研究的知識產權保護。二是加快完善相關科研人才的管理體制,利用多渠道吸引基礎創新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五)提升產業鏈韌性,保證安全穩定

強化產業鏈風險預警監測。一方面,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活動監管,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聯動,及時處置風險隱患。另一方面,切實提高制造企業的風險協同處置能力,加快實施惠企穩企政策,最大程度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管理體系。以安全穩定為發展宗旨,構建多層次產業鏈供應鏈管理體系,需要以國家為中心、以地方為主線、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管理體系。不僅要針對不同層級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提升產業鏈韌性,而且要提升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管理能力和鼓勵以市場手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管理服務平臺與組織的構建。

堅持開放包容,提升產業鏈韌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面臨高質量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更高層次的參與國際分工協作的現實需求。一方面,積極抓住“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大與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加快構建以合作創新、安全高效、互利共贏為宗旨的國際化現代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加大平臺建設,促進多邊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依托自貿區與自貿港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等。

猜你喜歡
中國式產業鏈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產業鏈春之奏鳴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