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 “以體育人” 的理論與實踐探析

2023-02-10 09:09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體育精神育人院校

劉 晴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148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健康體魄為基,體育的重要性日益被意識到[1]。同時,體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曾提出,“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強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體育與人的關系表現為身心一元的線性因果關系[2]。體育的內容不僅包括身體鍛煉,還包括人的品格塑造與技能精進。因此,不僅要重視體育強身健體的功能,更要挖掘其 “育人” 的作用。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重視 “五育并舉” “德技并修” 的教育實踐。但單就體育而言,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普遍存在與生命本體脫離、缺乏生活底蘊、工具化 “功利” 傾向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體教割裂、學訓矛盾等突出現象,整體育人、協同育人的效果不突出。本研究打破以課程論來關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局限,把握體育教育的時空維度,從育人的角度來審視體育,厘清體育與德、智、美、勞諸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而以 “體育精神” 為引領,創新性構建層次分明、內容科學、結構完善、協同適應的育人體系,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1 探尋新時代 “以體育人” 的本質

斯賓塞認為,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馬約翰先生認為,體育是教育中唯一比較全面、完整的系統,它發展身體效能,同時又發展精神品質。因而,讓學生以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學會生活、回歸生活,并終融入生活,乃是體育的本質。要與時俱進地推進體育發展,明晰新時代 “以體育人” 的本質,回歸生活、回歸教育,是新時代體育教育的起點。

1.1 體育是健體為基,審視生命的教育

體育究其本質乃是 “身體的教育”,“身體” 或隱或現一直處于體育的核心,不管實踐中秉持何種教育理念,實踐主體永遠是身體,身體是所有體育教育活動的原點[3]。在學校體育中,育 “體” 是根本。就生命教育而言,只有對生命個體給予充分的關愛與尊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叭祟惷\共同體” 理念是當今世界共生思維的價值指南和行動綱領,而體育能夠挑動生命的脈搏,激發生命的激情,體悟生命的樂趣,蘊含生命 “共生” 和 “公平” 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互為經緯,是實現兩者共生共建的實踐方法[4]。新時代的體育不僅是一種新的課程體系,更應成為一個具備更高境界、更大視域的生命成長體系,以敬畏生命本體、追尋生命意義、豐富生命進程為核心價值。

1.2 體育是超越身體、臻至心靈的教育

體育是指向競爭和內在自由的、促進人類本質的身體活動,是以身體感性、身體競爭與超越、精神自由與快樂為旨歸的活動[5]。體育不僅只是身體的教育,更是心靈的教育,超越 “身” 的發展而臻至 “心”的修養,是身心雙促進的教育。當前社會對青年學生的身心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育的學科任務不能僅限于 “體” 的發掘,更應加關注新時代人的精神浸潤和心靈真美善的內在成長?!敖】敌腋!?生活不僅源于健碩的身體,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驗與感受,這種感受既可表現為一種實時狀態,又可表現為體驗與追尋的過程。蔡元培先生的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教育思想,從教育塑造與完善人的功能角度,指出了體育的獨特育人價值: 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堅強意志與拼搏精神;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公正思維與平等意識;有利于大學生形成真、善、美的人生價值觀[6]??茖W的體育運動指導在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意識、情緒改善、心理調節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1.3 體育是回歸社會、發展能力的教育

體育的落腳點是人的培養,而人最終要回歸社會實踐來證明自身價值和教育成效。在完善的教育體系中,體育是以身體及其活動為媒介,來提升個體的身體、思想、素質等方面的社會適應性,進而發展并改造社會。體育課程的開設以及體育專項運動的開展,可有效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而保障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提升他們的社會競爭力。而 “崗課賽證” 一體化的體育競賽能提供社會化的模擬競爭情境,校園體育文化可提供社會化的文化氛圍,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能提升學生運動生存與生活技能。通過多種體育教育形式,培養學生發展體育的能力,開發學生自身所蘊含的體育潛力,促進他們體育素質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綜合能力的構建。

2 把握新時代 “以體育人” 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高職院校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與體育精神塑造一脈相承,“健康中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技能強國” 的建設,都將匯聚于社會主義建設的 “勞動大軍”“大國工匠” 之上。要全面把握體育教的時代使命,開創高職院校體育新局面。

2.1 從時空向度,立足 “體育現代化” 維度

中國的學校體育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積淀,在教育理念上既傳承著健康、長壽的養身思想,以及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剛柔并濟” 等哲學理念,又融匯了西方競技體育理念,或隱或現兼具 “人文主義” 和 “競技主義”,開設以團隊合作為特點的顯性競技運動項目等。正是由于對體育歷史與文化教育本源的堅持,體育已經在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方面被認可和詮釋。當下,中國式的體育現代化要求體育教育創新,必須秉持 “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 的思想[7],以“時代需要” 為目標,以 “服務現實” 為旨歸,以 “創造性” 為要求,從提升中華民族文明素質的維度,根據當今社會現實和人們生活方式,不斷開拓體育在物質領域的功能教育和在精神領域的意識教育。

2.2 從價值向度,堅守 “體育強國” 初心

教育的內在價值在于 “立德樹人”,而 “中國夢”“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是高職院校體育最大的外在價值??v觀新中國的體育史,本身就是一部 “為國爭光、頑強拼搏、超越自我” 的奮斗史和貢獻史,有著生動的敘事邏輯、鮮明的發展邏輯和深刻的理論邏輯[8]。時至今日,幸福生活關照下的 “健康中國” 標注了中國體育的發展邏輯,體現著新時代體育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體育強國 “使命” 有兩個:為建設體育強國做更多貢獻,為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二者構成綿延不絕的精神力量,塑造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價值坐標[9]。高職院校不僅有人才培養的功能,而且擔負著傳播和弘揚體育價值和體育精神的功能,體育在尊重和重塑體育傳統價值觀的同時,要進一步擴大和提振育人領域的價值功能,兼具 “明德、增智、健體、育美、促勞” 的綜合育人價值,與德、智、美、勞教育共同構筑起協同育人格局,為體育強國提供人才支持和精神動力。

2.3 從路徑向度,加大 “體教融合” 改革

進入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正是獲取強健體魄、塑造健全人格、鍛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10]。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必然要注入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理論,以適應新形勢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大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以 “體育、教育、健康三位一體” 為理念,創新體育教育模式和育人體系。產業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動因,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對體育人才的類型、數量、結構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斷加大 “體教融合” 改革,以回歸教育本位作為體育改革的著力點,改革學校體育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體教融合、體科融匯、以體育人、以文化人。

3 創新體育精神引領的育人實踐

體育重在塑造 “體育精神”。我國近代體育教育家宋君強調 “育德” 為 “以體育人” 之本[11]。體育精神的塑造遠超越體育運動本身,精神的引領與品格的鍛造將使人受用終身。要準確把握新時代發展脈搏,從整體上明確體育的目標,加強體育教育規劃,按照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創新“以體育人”,并將這一理念融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全過程,踐行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3.1 明確育人目標,豐富體育精神的內涵

體育精神內涵豐富,《奧林匹克憲章》中提出的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或可成為體育精神的代名詞。高職院校作為一種類型教育,面向生產生活一線,強調以 “工匠精神” 為引領。高職院校發展學生的體育精神應首先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工匠精神本身就內蘊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生活品質。很多競技體育、技能競賽項目的訓練與競爭對于塑造積極、健康與樂觀的生活態度大有裨益?!靶腋J菉^斗出來的”,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面臨體力和意志力的雙重考驗,與專業技能大賽一樣,唯有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圈”,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堅持到底,才能獲得技能的提升和競賽沖刺勝利的喜悅。青年時期的品格養成對將來走向社會大有助益。其次是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團隊競技性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都要求成員進行高度的分工合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特長和潛能,形成強大的團隊合力,方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當今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只有分工明確的 “技能共同體” 才有可能協作共贏。而體育能打破學生 “自我為中心、孤軍奮戰” 的格局,讓學生擁有開放的心態和主動合作意識,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個人發展融入集體、社會、國家中,進而實現個人價值。最后是遵守規則的社會意識?!肮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職業教育本質是面向人人、實現 “人人皆可出彩” 的 “公平” 教育,而公平的社會環境有賴于行之有效的規則以及公民規則意識的建立。體育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重要途徑,遵守比賽規則、服從裁判,這種通過從 “身” 到 “心” 的體育實踐而養成的規則意識,遠勝于停留于對規則文本的閱讀理解。在體育中養成的規則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法律規范和社會公德的認同與遵循,從而促進學生成為自覺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2 夯實育人內容,強化體育精神的引導

首先,進一步突出體育在 “五育并舉”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職院校必須轉變傳統理念,從辦學理念到專業開設、教學管理、課程設置等,系統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能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相適應,強化體育課程內容及學分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設計,以及與專業技能培養的融合。尊重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在體育中的豐富性、差異性和個性化,完善課程標準,使體育精神在新時代的立德樹人中得到應有的回歸。其次,在課程中深入挖掘體育精神元素。要加強對新時代體育精神的解讀,更要結合時代特征增強對科學運動的指導,以及對時代體育人物以及體育精神的宣講,結合傳承中華民族體育精神精髓,對課程進行具體化、趣味化和生活化設計?;谟斯δ茉O計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課程思政為契機,增加實用的健身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現代生活體育、娛樂體育的理實一體化傳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熱情,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科學的體育觀和良好的世界觀。最后,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有機融入體育精神的相關內容。不僅要優化體育場地設施與校園環境中的軟環境布置,更重要的是要凸顯體育課程的 “多樣化”“健身性”“興趣化” 三大特征,可舉辦大健康知識、體育健身知識等講座,舉行各類運動競賽,開展趣味體育游戲等,創新 “學練用創” 一體化教學模式。整合教育過程中的各種要素,以校企合作為依托,鼓勵教師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對體育活動和賽事的科學指導,不斷豐富體育的教育內容。

3.3 完善育人保障,促進體育精神的傳播

體育精神的培育、弘揚與踐行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高職院校要提供強有力的 “雙師” 團隊保障。要讓教育者先受教育,使之成為體育精神的 “自燃體”,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專業帶頭人,形成教育教學的引領示范。增強教師團隊的綜合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鍛造良好的師風師德,使教師成為健康向上的社會示范引領。更要建立高效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大對體育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促進 “體教融合”和 “五育并舉”。增加體育教育經費投入,系統推進、精心設計體育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方案等,避免有 “體” 無 “育”,保障體育的場地、經費、設施的投入,形成健康安全的育人環境。創造性地進行“以賽促學,學賽融合” 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建立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和勞育協同推進機制。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持,建立課內外、校內外,家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健康機制。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除了健康體質監測,還要從 “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等不同的視角,結合體育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特點,建立發展性的體育教育評價制度,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將參加體育的頻次、對待健康生活的態度、體育技能的提升、體育活動與競賽成果等方面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評優評獎的重要參考。

猜你喜歡
體育精神育人院校
加油,沖吧,體育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體育精神
只為娛樂,無關輸贏——古人的體育精神
體育精神的發展和重塑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