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策略

2023-02-11 22:19藍林英葉麗芬
三明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資源共享文獻數字

藍林英,葉麗芬

(1.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圖書館,福建 福州350007;2.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3.福建理工大學 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環境的日漸成熟,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互聯網+”的數字環境下,怎樣更好地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皩τ趫D書館來說,數字環境帶來的變化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信息環境的變化,讀者的變化,圖書館自身的變化”[1]1-12,共建共享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種策略,一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圖書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傳統圖書館的資源共建共享多基于地理位置和物質載體的限制,而數字環境打破了這些限制,為圖書館提供了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合作空間。然而,這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如信息安全問題、版權問題以及技術標準的統一等。

在這個背景下,開展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策略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首先,共建共享策略可以促進圖書館之間的協作互助,使各類圖書館能夠超越自身資源限制,更好地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其次,共建共享策略可以促進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如遠程訪問服務、個性化服務和智能推薦服務等。最后,共建共享策略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如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價值。然而,實現數字環境下的共建共享策略還面臨諸多挑戰,如資源整合的技術難題、共享機制的構建和合作關系的維護等。本研究旨在探討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問題,從提出背景、理論基礎、技術手段、面臨困境、解決策略和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述,以期為圖書館的共建共享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緣起

數字環境下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一個復雜而多元的問題,不僅涉及技術和資源的整合,還涉及用戶需求的滿足和學科的交叉融合。通過深入了解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出背景和現狀,挖掘其理論基礎,探討其技術手段,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提出背景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圖書館服務方式和資源獲取方式也發生深刻變化,20世紀90年代末,數字圖書館工程、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等合作項目推動了我國信息資源建設進程。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圖書館正逐漸形成一個緊密的協作網絡,2000年,中美兩國計算機科學家開始聯手籌建“百萬冊數字圖書館”,目標是實現100萬冊圖書的數字化,中國部分由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牽頭,16所國內重點高校共同完成[2]。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正是基于全球視野下的信息資源整合,并且受數字技術的影響而被進一步優化,其中,云計算技術實現遠程訪問和資源共享,大數據技術了解用戶行為并提供智能化服務。當然,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也是為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和跨學科交叉融合需要。一方面,不同的用戶群體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檢索習慣,學術研究者需要學術資源和數據分析服務,企業用戶關注行業報告和市場分析。另一方面,當前學術環境中,學科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新研究領域均是在多個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礎上產生的。為滿足上述兩方面需求,圖書館需要構建更加綜合和多元的資源庫,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特點,提供交叉學科服務。

(二)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理論基礎

已有研究一般認為,協同理論①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論②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其一,協同理論是基于多個獨立實體通過合作和協調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創造的理念,強調各圖書館或機構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合作體系,通過資源整合、業務配合和技術共享等方式,共同完成信息資源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同時包括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共享,致力于構建更高效、更有價值的信息服務體系。例如,通過聯合采購來降低成本,利用各機構的特長來實現資源間的互補和優勢互換,從而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其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側重于信息資源從產生到消亡的全過程,涉及信息的創建、獲取、組織、存儲、傳播和利用等多個環節,指出信息資源的管理應該是一個動態和持續的過程,強調信息資源的價值是隨著時間和使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需要構建能夠適應變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例如,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分類和索引來提高檢索效率,通過數字化和網絡化來擴大傳播范圍。同時,需要注意信息資源維護,包括對信息資源的合理存儲、定期備份和恢復、持續更新和優化等措施。

(三)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技術手段

實現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其一,數據標準化與互操作技術。一方面,元數據標準③化保證各圖書館間的數據一致性和互通性,促進資源的整合和高效檢索,包括采用統一的描述語言和分類體系。另一方面,數據格式與協議統一是保障不同數據源順暢整合的關鍵,涉及數據交換格式的統一和通信協議的標準化,以實現各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其二,數據存儲與管理技術。云存儲技術為圖書館提供集中管理和存儲數據的方法,有效降低數據損失的風險和維護成本,而數據庫管理則確保數據的穩定和可靠存儲,如引入分布式數據庫系統來增強數據存儲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其三,數據安全與合規技術。數據加密技術保障信息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細化的權限管理使數據遵循相關的法律和規定,如實施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策略來細分用戶權限,保障數據的安全與合規。其四,數據分析與智能應用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提供更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如通過用戶行為分析來優化資源推薦,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的智能分類和推薦,如引入機器學習算法來實現智能標簽分類和知識圖譜構建,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二、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新趨勢

美國圖書館學家Kent認為,“資源共享最本質的內涵是指互惠,即參與共建共享信息資源的各類組織,既有資質為其他組織提供便利,也能夠獲取到其他組織的資源”[3]334-344。數字經濟時代信息資源的傳播范圍更廣,“信息流”更加通暢,“信息資源共享”也成為常用流行語,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也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一)資源整合與服務創新的需要

當前,圖書館正處于一個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數字技術將全面推動共建共享方式變革,虛擬共享、移動共享④、云服務平臺等數字技術應用,將顛覆傳統的共享方式,實現跨地域、跨平臺的立體化共享,如我國華南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的70余所高校圖書館,通過簽署合作協議實現讀者證互借互用和文獻傳遞服務,這種轉型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進步,更是文獻資源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深度重構。首先,跨平臺資源整合的深層邏輯。數字化時代帶來無所不在的信息和海量的數據,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在這種背景下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滿足現代學者的多元化需求,而跨平臺、跨界的資源整合正是對此的有效回應。這樣的整合不僅僅是物理資源的匯集,更是知識的再創造和多樣化呈現,通過與不同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專業數據庫的深度合作,圖書館能夠構建一個全面、開放且動態的知識體系,為學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研究便利。其次,物理與數字的雙重優勢。數字環境下的圖書館不應僅僅被視為一個電子資源的提供者,其傳統的實體資源和服務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數字資源和實體資源之間的有機整合,可以為讀者提供更豐富、更具深度的學術體驗。例如,古籍的數字化可以讓更多的讀者接觸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而實體古籍的觸摸和研究則為學者提供了深入探討的可能。最后,個性化與智能化服務面臨機遇與挑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為圖書館帶來了革命性的服務創新,通過對讀者行為的數據分析,圖書館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其需求和偏好,這不僅可以提供更為貼心的文獻推薦,還能為學術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然而,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倫理和技術問題,如數據隱私的保護、算法的公正性等。因此,如何在利用數據帶來機遇的同時,妥善處理這些挑戰,將是圖書館未來的重要議題。

(二)開放獲取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智能技術將是推動信息資源共享方式變革的關鍵,通過智能技術實現資源的精準構建、用戶的精準服務和過程的智能管理,其中,開放獲取(Open Access)的推廣及知識產權的保障成為其發展中不可忽視的議題。首先,開放獲取促進學術共享。開放獲取是一個使研究和學術成果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的概念,它旨在推動學術研究的普及和知識的無障礙傳播。在這種模式下,研究者和學者可以快速獲取所需的學術資料,從而推動科研和學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圖書館而言,開放獲取不僅帶來了更廣闊的學術資源,還凸顯了其在知識傳播中的核心角色。其次,知識產權面臨挑戰。知識產權作為學術創新的保障,對于每一項學術研究都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研究者的權利,更是其付出努力的回報。在數字環境下,尤其是在開放獲取的背景下,知識產權的保護顯得尤為困難。如何在開放獲取的大背景下,確保每一篇學術論文、每一項研究成果都能得到其應有的版權保護,是圖書館面臨的一個嚴峻的挑戰。最后,共建共享與版權維護的平衡。針對開放獲取與知識產權之間的矛盾,圖書館需要制定出一套既能確保知識傳播,又能維護版權的策略。這需要圖書館與學者、出版社、版權機構等各方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出一套公正、公開、透明的版權管理和使用機制。例如,綠色開放獲取,即作者在傳統期刊上發表后,將預印本或已接受的版本存放在機構或學科存儲庫中;金色開放獲取,作者支付費用使其文章在出版后立即開放,從訂閱費轉向發表費;許可協議的靈活運用,采用創意共享許可讓作者選擇何種方式分享其作品,既保護作者權益又促進內容的開放傳播。

(三)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的維護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如何在保證數據的有效利用的同時,確保數據的安全和用戶隱私權的維護成為未來圖書館資源信息共建共享的重點關注。首先,數據被錯用的可能及危害。數字化環境為圖書館帶來了海量的數據,用戶在圖書館的每一次查詢、借閱、在線瀏覽等操作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包括用戶的基本信息、學術興趣、研究方向、查詢歷史和偏好等,它們集中反映了用戶的學術軌跡和研究行為。那么,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窺見用戶的學術需求、研究趨勢和知識結構,這些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學者的“學術DNA”,一旦這些數據被非法獲取或誤用,可能會對學者的學術聲譽、研究安全和個人隱私造成嚴重損害。其次,用戶隱私保護是必要且重要的。用戶隱私保護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查詢記錄,用戶在圖書館檢索系統中的查詢記錄可以反映其研究興趣和方向;借閱歷史,用戶的借閱記錄可能透露其專業背景、學術追求或個人喜好;個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學號或工號、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線上交互數據,用戶在圖書館網站、數據庫或其他電子資源上的交互數據,如點擊、下載和評論記錄;個性化服務數據,如圖書推薦、學術輔導等服務所涉及的用戶偏好和反饋信息。用戶數據的泄露可能導致法律訴訟、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害,隨著數據保護法律和政策的完善,圖書館有法律義務保護用戶隱私,這也是維持和增強用戶對圖書館信任的關鍵,要確保信息資源的合法和合規使用,維護用戶學術自由,加深用戶對圖書館的信任和依賴,加強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感。

三、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面臨的挑戰

在數字環境下,圖書館面臨如何高效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挑戰,推動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應對這一挑戰的重要舉措,通過滿足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呈現出綜合性、針對性和公益性特征,達到資源覆蓋面擴大和共享方式變革等成效。但是,在共享文獻信息資源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一)重技術投入輕市場效率

信息共享理論的傳統觀點認為,信息資源共享作為一項社會公共服務工作,政府應當扮演主要角色,只要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圖書館信息網絡建設水平,就能搭建信息資源共享系統并實現共享。但這種理解是狹隘的,單方面的過度投入最終只會“入不敷出”,出現市場效率與技術投入不匹配現象。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⑤為案例,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文獻信息資源購置平臺,600多所高校圖書館參與該系統的資源共建共享,CALIS擁有龐大的聯合訂購系統,更注重統一訂購和管理期刊,而不完全能做到因材施教、因需定制。例如,統一訂購大量外文期刊,但許多非重點大學的外語學科不發達,這些期刊使用率很低,而一些館被迫訂購不需要的期刊資源,導致CALIS期刊的總體下載量只有訂購量的50%左右。據調研,曾有一段時期CALIS聯合訂購過于強調平臺建設和統一管理,缺乏對各館需求的細致研究,采購決策存在“一刀切”傾向,忽視不同館存在的差異化需求,反映了在共建共享過程中過度采用技術手段的統一資源配置,而缺乏針對用戶群體的市場細分和精準投資。

實際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資源共享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資源利用率、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4]5-7。當前,圖書館過多注重技術手段的引入和平臺建設,而忽視用戶需求分析和資源配置優化,導致一定程度上面臨“重技術投入,輕市場效率”問題,具體表現在:資源配置不符合用戶需求,共建共享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建設共享平臺,但缺乏有效的運營模式,難以實現資源共享的實際效果等。進一步分析原因,一方面,資金投入不均衡,圖書館共建共享的市場調研不夠深入,難以精確了解用戶需求,導致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使用效率降低;同時,對實施計劃檢驗模擬不夠充分,造成盲目地實施看似合理的項目,導致資金投入的浪費。另一方面,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項目沒有考慮投入產出問題,極大降低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資金設備的浪費,無法有效發揮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便捷性特點,也難以提升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效率。

(二)忽視共享成本的負面影響

信息資源系統的開發和共享會產生“共享成本”,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信息資源共享生產成本、信息資源共享技術成本、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成本、信息資源共享潛在成本等。信息資源共享生產成本是指相關機構根據用戶需求,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信息資源共享技術成本是指在共建共享過程中,所需要的設施設備、負載平臺⑥和維護系統等所需要的費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成本是指文獻信息資源在共享中,需要進一步維護、管理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負載設備日常維修費用等;信息資源共享潛在成本是指文獻信息資源在共享中產生的包括資源共享流通成本、使用成本、委托代理成本、時間成本等一系列隱性成本。這些“共享成本”較高卻往往被忽視,其中潛在成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

CALIS聯合采購在推動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同時,也給基層圖書館帶來了額外的共享成本。在生產成本方面,CALIS要求基層館投入更多人力參與期刊評選和提供館藏數據;在技術成本方面,基層館自身信息技術建設水平有限,連接和使用CALIS系統需要額外的技術培訓投入;在管理成本方面,基層館需要投入管理人員進行CALIS聯采期刊的訂購、繳費、編目等工作;在潛在成本方面,退出CALIS聯合采購可能導致讀者不滿,需要進行額外的解釋和公關工作,也是一種隱性成本。曾有一段時期,由于未能充分考慮減輕基層館的共享成本,一些經費和人力不足的基層圖書館選擇退出CALIS聯采,反映出在共建共享中存在忽視共享成本的現象。歸納而言,由于“共享成本”較高導致的不利影響包括:一是削弱共享積極性,共享成本過高會減弱一些圖書館的共享動力,導致依賴其他館共享資源而不自建資源的被動態度,無法形成良性互動,也會使一些基層館因經費緊張選擇退出共享系統,導致共享范圍縮小。二是降低共享效率,共享平臺需要對用戶收費維持運營,用戶不愿支付使資源利用率下降,并且,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也導致已有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利用,資源配置不優降低共享效率。三是不利于共享文化培養,高額共享成本會使圖書館產生負擔,阻礙共享理念的培養,缺乏共享理念又不利于減輕資源建設重復和信息隔絕問題。

(三)傳統服務理念阻礙共建共享

對圖書館自身而言,服務理念能幫助圖書館確立價值定位,在數字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圖書館要突出自身的專業服務與社會價值,形成明確的服務理念至關重要。對圖書館工作人員而言,應統一服務意識并形成服務文化,不同圖書館之間只有形成了共同的服務理念和文化,才能在資源建設和知識服務上實現真正的協同與共享。對圖書館的管理而言,激勵員工主動學習、勇于創新的服務理念,關系到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組織學習與創新能力,可以推動圖書館實現知識創新,提高資源建設與服務水平。然而,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仍然存在沿用傳統服務理念導致共建共享進程受到阻礙的問題。以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⑦為案例,在資源共享認識、機構內部支持以及聯盟機制建設等方面受到傳統服務理念的影響,部分圖書館對共建共享的價值認識不足,存在獨立王國思想和不正常競爭傾向;部分館員工作主動性不高,服務理念傳統陳舊;部分圖書館各自為政、缺乏合作意識,導致聯盟內部規章制度建設不完善。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進展受到傳統服務理念的限制,這在多個方面得到了體現。其一,存在對用戶需求不夠重視的問題,導致資源建設與用戶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如數字資源共享平臺的訪問權限設置過于保守,附帶繁雜的注冊和審批程序,不能滿足現代學生追求便捷的需求,結果是平臺注冊用戶數不斷減少。其二,部分圖書館過分重視館藏的數量,而忽視了服務質量的提升,不利于吸引用戶充分使用共享資源,導致用戶對共享資源的依賴度低,無法形成一個有益的交互循環。其三,資源優化意識的缺失,讓資源共享面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一些圖書館過分追求資源數量的擴張,而沒有注重對現有資源的持續優化,從而降低了資源共享的實際價值。其四,圖書館間的合作意識不夠強烈,導致共建共享機制建設不夠完善,消極態度在數字資源建設和知識服務領域造成了合作的困難,妨礙了共建共享機制的進步。其五,信息技術應用的滯后使得共享資源難以產生預期效益,特別是在共享資源的增值應用和個性化服務方面,一些圖書館的進展太慢,削弱了資源應用的潛在效益。

四、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優化策略

“信息資源作為重要戰略資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程度也已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5]20-33,“圖書館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新的方向是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其實質就是對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補充和優化配置,實現信息資源的網絡化”[6]85-88??梢?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數字環境下圖書館自我轉型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湖南省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CADAL(全稱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譯為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⑧)項目的實踐為案例,分析如何進一步優化共建共享策略,加強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成效。2000年,湖南省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正式啟動,經過20多年對信息資源的合理布局與優化配置,持續推進文獻信息資源共知、共建和共享,當今社會面臨大量新業態、新場景和新模式,湖南省高校圖書館學習借鑒CADAL項目先進經驗,探索推進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進入全新、全方位和高層次的階段。

(一)強化市場導向意識,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數字環境下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加劇,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也不例外,在圖書館的發展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可以激發各類圖書館的發展潛力,促使各類圖書館開展多館合作,以端正以往的“搭便車”心理,促進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美國學者貝克曾指出:“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使得各圖書館之間無法孤立存在,圖書館之間需要廣泛地協作互通,打造世界范圍的知識共享體系才能不斷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盵7]40-42湖南省高校圖書館在共建共享上探索出資源整合的知識化服務,用戶最常用的文獻服務平臺有“湖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和“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兩個平臺高校讀者文獻請求量分別為1 895 258篇和1 118 770篇,文獻回復量分別為980 324篇和205 998篇[8]34-39。實踐證明,湖南省高校圖書館的知識化服務正是借鑒CADAL項目的市場導向意識。在共建進程中CADAL項目強調引入競爭機制,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用戶需求調研,據此確定數據庫共建的方向,選擇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資源;同時,采購使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鼓勵數據庫提供商根據用戶需求優化產品,使共建資源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數據庫商根據需求不斷完善產品和服務。因此,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應摒棄傳統服務觀念,強化對用戶需求的研究,吸收市場導向理念,通過競爭機制激發供方創新動力,提升資源質量與服務水平。

(二)優化共享成本控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忽視共享成本會導致共享資源建設和服務能力受限,明確共享成本有助于制定科學的資源配置方案。實際上,優化共享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基層和弱勢圖書館的參與門檻而擴大資源共享覆蓋面,有利于高質量資源向基層和邊遠地區配置,有利于匯集不同承受能力的用戶的差異。湖南省高校圖書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融入CADAL項目,參與全國學術圖書館數字化合作,構建規模更大、經濟普惠、可持續發展的學術信息資源保障和服務體系。該體系更加注重優化共享成本控制,釋放物理空間、數字空間、物力和人力,以強大合力支撐用戶需要,進一步擴大學術資源種類及覆蓋面,形成互惠共贏的共享新模式。據調研,湖南大學自2018年CADAL項目管理中心啟動年度項目申報制度以來,已連續4年申報CADAL項目服務類子項目并成功獲批立項。2019年至2022年,湖南大學圖書館協同工作平臺審核任務近3 000條,協調推進湖南省65所高校與CADAL項目簽訂共建共享協議,技術支持32所院校與全時開放平臺(Open API)系統成功對接[8]。此外,CADAL項目還采取差別化定價和設立專項資助基金等方式來進一步優化共享成本控制,采用分級定價策略保障經濟實力較弱的高校獲得相對低廉的訂購價格,設立長期穩定的資助基金用于補貼經濟較差地區高校的訂購費用,幫助基層圖書館克服了共享成本障礙,實現了區域和層次的可持續融合發展,使各個參與方都能獲得合理回報,從而推動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更新服務理念,應用數字信息技術

傳統服務理念已難以適應數字環境的新需要,對服務為主的圖書館而言,應盡可能全面地滿足各類讀者心理需求的信息資源,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生存與發展。進入21世紀,湖南省高校圖書館積極更新服務理念,突破地區、行業、部門及系統的限制,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高校圖書館加入CALIS、CASHL和CADAL平臺的數量達到69所、22所和71所,構建了跨區域縱向系統協同一體化服務體系;38所高校加入依托湖南師范大學建立的服務全省的地區性數字化圖書館,構建區域內縱向系統協同一體化服務體系;8所高校圖書館加入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湖南首個跨系統、跨部門、跨行業的資源協作網[8]。其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是在共建共享過程中注重產業協同,協同主體包括圖書館、讀者、專家學者,協同內容包括數據庫、資源生產者、出版者、使用者、創造者,實現“創造—出版—使用—創造”的全系統協同化。同時,協同形態包括無形的圖書館及服務,大數據時代數字資源已成為影響圖書館服務平臺運行效率的關鍵因素,湖南省圖書館率先采用數據驅動智慧化管理,通過數字獲取、數據挖掘、知識服務等手段進行數據調查、監控、分析和處理,管理項目包括館藏目錄、聯合目錄、文獻傳遞數據、館際互借數據、采購書、用戶行為信息等。因此,當下要充分應用大數據、AI、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知識圖譜等數字技術,構建統一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的有機聚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高質量的資源共享服務。

五、結語

在數字環境下,共建共享對圖書館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意義重大,通過資源共建共享,可以提高數字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依托數字技術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新需求。因此,構建適應數字化需求的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是圖書館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通過對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共建共享的發展趨勢、面臨挑戰進行系統分析,以湖南省高校圖書館融入CADAL項目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案例,分析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優化策略,希望能夠為圖書館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借鑒。當然,本文在實證研究方面有些不足,未來應在圖書館共建共享服務系統使用滿意度等方面開展實地調研,以期發現貼合實際的共建共享實踐成效和存在問題,并提出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策略建議。

注釋:

① 協同理論(synergetics)亦稱“協同學”或“協和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系統科學的重要分支理論。其創立者是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哈肯(Hermann Haken)。

②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是指從一個信息系統數據及其相關元數據產生和初始儲存階段到最后過時被刪除時的一套綜合管理方法。最初是由美國的存儲技術公司StorageTek提出來的。

③ 元數據標準(Metadata Standards)描述某類資源的具體對象時所有規則的集合。不同類型的資源可能有不同的元數據標準,一般包括完整描述一個具體對象所需的數據項集合、各數據項語義定義、著錄規則和計算機應用時的語法規定。

④ 移動共享是指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其主要特點是突破地域和設備限制,使資源共享隨時隨地可達。移動共享的主要應用包括移動圖書館網站、移動資源檢索系統、移動自助服務等。

⑤ CALIS是教育部“九五”“十五”和“三期”“211工程”中投資建設的面向所有高校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主要內容是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共建共享”云服務平臺——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制定圖書館協同工作的相關技術標準和協作工作流程,培訓圖書館專業館員,為各成員館提供各類應用系統等。

⑥ 負載平臺:用于安裝和運行共享系統的服務器及操作系統等硬件設施。

⑦ 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是指導、促進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協作組織,受河北省教育廳的領導,聯盟的宗旨為“整體規劃、統一標準、聯合建設、共享資源”。

⑧ 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是一項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計劃,作為中國學術數字圖書館的典型項目之一,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共同構成“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圖書館”的框架。

猜你喜歡
資源共享文獻數字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探究與實現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答數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衛康與九天綠資源共享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數字看G20
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公布
測量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