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圖譜視界中的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回顧與展望

2023-02-11 22:19歐陽秀敏羅麗梅
三明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建黨弘揚精神

歐陽秀敏,羅麗梅

(1.福建農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002;2.三明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三明365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1]1列入主題。有鑒于此,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展開了熱烈討論,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學者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性總結。然而,這些綜述基本上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意義、內涵、價值和弘揚路徑等議題進行定性梳理,鮮有學者對偉大建黨精神研究進行量化評估與定量分析。不僅如此,研究者在對偉大建黨精神定性分析時,也易受到資料搜集、篩選、理解、分析和歸納等能力的主觀影響。因此,本文嘗試以中國知網(CNKI)文獻數據庫和CiteSpace6.2.R4軟件,對近年來我國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理論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由此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整體樣態,也為新征程上繼續開展偉大建黨精神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工具

(一)數據來源

本文的全部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在知網上采取高級檢索的方式,文獻類別選擇期刊,以“建黨精神”為主題詞,設定時間范圍為2017—2023年,來源類別勾選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進行精確查找(查找時間為2023年7月30日),共查找到570篇期刊文獻,而后對所得文獻進行簡單處理,剔除選題導讀、會議記錄、新書推薦、各類傳真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獻,最終共得到557篇有效文獻,將557篇文獻以Refworks格式進行導出并保存,以便后期進行數據處理。

(二)處理工具

本文研究綜合采用中國知網(CNKI)和CiteSpace計量軟件對偉大建黨精神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CNKI數據庫自帶可視化分析功能,可一覽文獻主題的總體研究趨勢。CiteSpace是由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一款用于識別文獻動態且顯示發展新趨勢的軟件。本文借助CiteSpace6.2.R4軟件的共現、聚類和突現檢測功能,將整理完成的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6.2.R4中,對目標文獻展開知識圖譜分析,以求探究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背景、研究前沿和研究主題等熱點,并對未來趨向進行研究展望。

二、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本文選擇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關鍵詞作為研究對象,利用CNKI數據庫和CiteSpace對近些年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發文趨勢、關鍵詞共現網絡和關鍵詞突現性檢測等進行知識圖譜分析。

(一)發文量年度趨勢分析

發文趨勢是衡量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學術關注度的重要指標,對有關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年度發文量進行分析,從圖1可知,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7—2019年相關研究較少且穩定,在北大核心、CSSCI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合計僅有7篇。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2020年后發文量開始出現明顯遞增趨勢,在2021年發表的文獻數量高達218篇。2022年黨的二十大召開,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關注熱度持續上升,且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仍是學界研究的重點,研究也正朝著視野更廣、理論更深、方法更新的趨勢發展。

(二)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概括與高度總結,對文獻關鍵詞進行分析可對文章主題窺探一二。運用CiteSpace6.2.R4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2。由圖可知Network:N=180,E=327(Density=0.0203),表明共現出關鍵詞個數為180個,關鍵詞之間的連線數為327條。圖中節點圓圈大小表示關鍵詞頻次,圓圈越大說明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就越高;連線代表不同關鍵詞共現關系,連線越粗表明關系越緊密。通過對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可知圍繞“建黨精神”這一關鍵詞出現了“精神譜系”“共產黨人”“紅船精神”“時代價值”“生成邏輯”“科學內涵”“紅色基因”“思政課”等高頻關鍵詞,這反映了偉大建黨精神領域的研究主題越來越廣泛。整體上看,眾關鍵詞之間分布集中且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其中“精神譜系”“紅船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關系體現,“生成邏輯”“科學內涵”“時代價值”是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重要內容,“路徑”“思政課”“立德樹人”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價值指歸,“新時代”“建黨百年”是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時代背景。

(三)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進一步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熱點,通過CiteSpace6.2.R4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將聯系緊密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并得出聚類的共同主題。由圖3可得Modularity(模塊值)Q=0.5395,Weighted Mean Silhouette(平均輪廓值)S=0.8596(一般認為Q值>0.3說明聚類區分度顯著,S值>0.5聚類結果合理),因此關鍵詞聚類分析結果可靠、聚類顯著。本次聚類,生成了#0建黨精神、#1對黨忠誠、#2路徑、#3自我革命、#4精神譜系、#5時代價值、#6紅船精神等7個最大聚類。

三、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基本現狀分析

立足關鍵詞共現圖譜,在CiteSpace6.2.R4中對關鍵詞進行突現性檢測分析,可以通過突現性檢測圖譜將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

(一)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理論初探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召開前,學界“對建黨精神的探討與認識,無論是概念命名還是內涵界定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2]17-30。比如,2010年王軍在《毛澤東建黨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內在關系探析》一文中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學說,“進而衍生和形成了毛澤東建黨精神”[3]53-56。2011年,陳水林認為“可以用紅船精神的名義來探討和概括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4]15-17,此后眾多學者將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聯系起來。一些學者提出紅船精神等同于建黨精神的觀點,但也有部分學者意識到不能將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完全等同。如祁程指出,“紅船精神”是由建黨精神作為本質內涵進一步演繹生成的思想產物,體現建黨精神的初始化的內容,理應進一步抽象加工和升華理論,用紅船精神的內涵完全替代建黨精神,會模糊概念邊界[5]29-39。高福進也強調,建黨精神是一種總體意識、總體精神,相對而言紅船精神是一種階段性意識體現,“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是總體性與個體性、長期性與階段性的關系,二者是一種隸屬關系”[6]110-113。這些論斷表明學界對建黨精神的內涵界定開啟了初步探索。齊衛平教授提出建黨精神要從宏觀視野上形成科學的內涵凝練思路,遵循高度精練、顯示內核、抓住根本、突出本質的原則,他強調:“開天辟地是建黨精神的本質內涵?!盵7]74-81張云將建黨精神稱之為中國共產黨上海建黨精神,即“忠于信念、堅定理想,順應潮流、勇擔重任,不憚前驅、開拓創新”的精神[8]9-11。直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把建黨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盵9]8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界定在學術界和理論界才有了統一共識,也開啟了研究偉大建黨精神的新階段。

(二)偉大建黨精神內容的具體闡釋

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闡明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后,偉大建黨精神迅速成為全黨全社會學習和研究的重點,在短時間內涌現出大量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成果。

1.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生成邏輯的研究

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偶然出現的。學界普遍將偉大建黨精神形成與發展放在歷史、理論與實踐3個邏輯維度中進行考察。比如,趙振輝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建黨精神理論之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其文化之基、近代中國社會危機是其歷史之脈、革命先驅建黨活動是其實踐之需?!盵10]16-23+65田凱華、齊衛平闡明,偉大建黨精神生成于探索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以及近代社會循序漸進、新舊思想嬗變、各種政治力量角逐和各種目標選擇斗爭的歷史進程之中[11]70-80。因此,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刻考察,學者普遍認為偉大建黨精神生成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深厚的理論根源和實踐基礎,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以及特定歷史時期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相互碰撞、融合并升華形成的精神結晶。

2. 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內涵的研究

目前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多視角多維度探討和研究。例如,秦桂芬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來進行分析,指出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是共產黨人政黨本質、時代使命、價值論和忠誠觀的集中體現[12]24-32。王樹蔭等基于黨百年奮斗歷史視野指出,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詮釋了我們黨百年奮進的旗幟與信仰、主題與本色、黨性與品質[13]20-25??傮w而言,當前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內涵的理解和闡釋及其內在邏輯關系研究有著眾多視角,有的基于“知、行、意、情”4個維度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還有的以問答的形式對中國共產黨“從何處來”“因何而立”“為誰而生”“向何處去”“如何行動”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3. 關于偉大建黨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

偉大建黨精神歷經了百年的錘煉,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李征和劉建軍指出,偉大建黨精神是特定時期各個具體精神形態背后的共同文化基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找到了源頭活水,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圖譜[14]66-73。姚崇另辟蹊徑,他從世界層面探討偉大建黨精神對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深刻改變世界發展趨勢和格局的重要作用,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向世界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獨特價值,為展現中國智慧注入了更深沉有力的中國力量[15]23-32。徐茂華、苗存龍從文化層面分析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表明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激發精神動力[16]56-63。劉興平從實踐層面探究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強調的“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提醒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為民之心,發揚斗爭精神,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事業[17]1-8。劉萍從德育層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認為偉大建黨精神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程實效性、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提升大學生校園文化品質有著強大的文化引領力[18]53-55。

(三)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與創新發展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的重要使命之一。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陜西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明確指出:“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盵19]這為理論研究工作者在新征程上深入研究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指明了方向。

鑒于此,2022年的相關研究出現了“路徑”“實現路徑”“價值意蘊”“思政教育”“實踐路徑”“新時代”等高頻詞,見圖4。例如,鄒艷秋等從理論層面進行闡釋,指出要在傳承紅色文化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20]40-41;王永志從教育融合層面分析傳承路徑,指出高校要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圍繞建黨百年主題,改進課程實踐教學,不斷涵育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21]35-37;熊治東從創新宣傳方式層面探討傳承路徑,認為要通過傳統紙質媒介和網絡媒介說清講透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意蘊和精神實質,要著力提高偉大建黨精神宣傳的實踐效能[22]10-17。這些研究及其所提出的觀點,不僅深化了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研究,而且為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構了諸多科學路徑。

四、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已取得較為豐富的成果,但整體而論現有研究還存在如下不足。

(一)理論研究體系的建構不成熟

現有研究大部分圍繞理論文本和政策話語展開闡釋,理論研究體系尚不成熟,這主要體現在:一是研究視域有待豐富。當前,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研究成果的學術視角普遍停留于政治學和歷史文獻學,成果同質化問題較為明顯。此外,缺乏以現實問題視角審視當下社會面臨的各大風險挑戰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的問題導向意識和系統觀念不足,研究視角亟需創新。二是研究資料零散不足,史料支撐較為薄弱。從現有成果分析,當前雖然有學者圍繞偉大建黨精神研究進行史料整理與匯編,且形成了部分論著,比如有周敬青所著的《不負人民:解碼偉大建黨精神》、吳德剛的《偉大建黨精神孕育與形成》和《偉大建黨精神弘揚與發展》,等等。然而,總體而論,研究成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還遠不及提出時間更早的“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革命精神。此外,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因子、豐富內涵、內在關系等內容,現有成果多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闡釋,缺少對跨學科研究方法運用,缺乏完整、詳細的史料文獻支撐,譬如偉大建黨精神是如何提出的,其形成與建黨先驅、建黨事件、思想文件、建黨活動場域有何直接聯系,對此有何史實依據?這些問題都需要用生動、翔實的史料來呈現學術觀點。三是研究平臺合作不足。當前,國內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各類研究平臺陸續成立,但還存在各研究機構之間呈現單打獨斗、合作不足、缺乏學術聯動的狀態,這不利于使偉大建黨精神實現更有系統性和微觀化的研究,也不利于產出更高質量的學術成果。

(二)關于教育對象的研究偏狹隘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建黨實踐中共同孕育的精神文明成果,其生成和發展與廣大黨員干部、青少年群體、社會普通群眾息息相關。因此,為保障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現實成效,提升對其教育對象的研究具有客觀必要性。然而,現有成果在教育對象的研究上,存在群體考察偏狹隘的問題。

目前,學界對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受眾的個體差異尚未有明確的群體區分,也缺乏對實踐研究對象的個性把握。一方面,從成果類別上看,討論偉大建黨精神與青年群體的內在聯系與弘揚發展的文章較多。相對而言,關于偉大建黨精神如何融入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的研究相對較少,此類文章有許屹山和吳慧合著的《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邏輯必然·主體力量·實踐要求》,文章表明:“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需要中國共產黨、人民群眾以及新時代青年形成強大合力?!盵23]1-5但此類研究尚不多見,學術影響力也還比較薄弱。另一方面,缺乏對教育對象的個性化把握。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育對象的人,具有不同的社會屬性和時間、空間屬性,即使是同一類型,不同層次的人們思想也存在差異。因此,對教育對象進行個性化把握是提升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實效,保障教育精準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然而,當前學界關于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研究,普遍從實踐對象的共同特征出發,鮮有針對不同對象的個性差異、文化背景和思想實際,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制定不同的研究計劃,也還無法針對不同層次的群體建構不同的教育路徑。

(三)國際傳播力的研究尚待提升

偉大建黨精神的國際傳播,不僅是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也是更立體、多元、全面地向世界解碼“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客觀需要。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條件下,向國際社會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亟需新思路、新視角和新動向。然而,當前學界普遍將偉大建黨精神放于國內視域進行研究,只有極少學者以國際為研究視角探討偉大建黨精神的世界意義和國際表達。比如,蒙象飛和黃敏以新時代黨的國際形象構建為視角,認為要依據政黨國際形象的生成邏輯及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推進偉大建黨精神的有效國際表達[24]104-115。張春美等提出,要展開偉大建黨精神的世界性言說,繪制偉大建黨精神跨文化傳播的知識地圖,以展現中國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力量[25]55-58。然而,這些研究成果雖站位高遠、視野宏大,但整體研究力度不強,影響力也尚待提升。

五、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未來展望

針對當前學界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已取得的成績及尚存在的問題,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力推進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

(一)深耕研究內容并拓展研究領域,優化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理論體系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構筑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本源,是貫通黨的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總體范疇,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研究者對其要建構完備的理論研究體系和研究架構,這樣才能完整、全面、立體地展現其全貌。

首先,要進一步深耕研究內容。當前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內容缺乏深入挖掘和闡釋。在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時代價值、弘揚路徑等層面,要注重整體與個體研究相協同,如在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進行宏觀分析的基礎上,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如何從接觸到成為偉大建黨精神理論邏輯的學理分析,特別是要深入結合中共黨史的原始文獻資料,對理論和歷史進行系統闡釋。另外,還要在深刻還原歷史細節和進行理論解讀的基礎上,再基于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視野開展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文明新形態”等內容的研究。

其次,要拓展研究視域。針對當前研究成果普遍存在的同質化問題,要不斷創新研究視域。一要統籌運用多學科視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并強調“要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26]。這一論述為新時代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明確了方向。因此,要大力推動偉大建黨精神研究與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學、社會學、軍事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以求進一步拓展研究思路。二要著眼于現實境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背景下探究賡續偉大建黨精神的現實路徑,是契合時代發展的研究方向。因此,要秉承問題意識,運用個案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剖析與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弘揚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從而使得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在與時俱進中不斷生成新論域。

最后,要構建多形式的綜合學術交流體系,搭建學術協同交流的研究平臺。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投入,加強對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重視研究隊伍建設,搭建研究平臺,要有針對性地促進學術多維度全方位交流,構建以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形式的綜合學術交流體系,形成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匯集各方資源推動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

(二)把握個體差異并創新話語體系,突破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群體界限

針對當前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對象偏狹隘的問題,學界今后應思考和探索如何讓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深入民心,增強不同群體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同和支持。為此,一是要在研究對象上發力,精準把握教育對象的個性差異。一方面,要注重利用數字技術,從數字思政和精準思政視角著力,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弘揚對象的個性差異研究;另一方面,要運用社會調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對黨員干部、大學生、社會普通群眾等進行訪談調研,精準把握不同群體的層次、地域、語言、性別、習俗、生活方式、經濟水平等差異,再依據差異進行分眾研判和案例分析,并基于此建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路徑。二是要創新對偉大建黨精神弘揚話語的研究。馬克思闡明:“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盵27]72這表明日常生活場域是意識形態教育的必然存在,實現意識形態話語向日常生活話語的轉換是保障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手段。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性,為了保障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弘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理應在現實生活中針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教育與弘揚話語。因此,對于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研究,學界應將教育對象突破青年群體,要在分眾化把握青年群體、黨員干部、社會普通群眾等群體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教育弘揚話語的研究上著力,探討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話語如何以人民性、價值性、目標性的統一為原則,實現從意識形態話語向日常生活話語的有效轉化。

(三)提升文化敘事并加強對外交流,發展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國際向度

針對偉大建黨精神國際傳播研究不強的問題,應運用交叉學科研究法,從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傳播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切入,提升偉大建黨精神研究的國際向度。

一方面,要加強偉大建黨精神全球敘事能力研究。尤爾根·哈貝馬斯指出:“任何一種溝通都可以說是主體間為了相互承認語境而相互合作解釋過程的一個部分?!盵28]96講好中國共產黨和偉大建黨精神的故事是促進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認同度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方式。然而,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特性,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難免會面臨某些國家的阻力。因此,在研究偉大建黨精神國際傳播的過程中,應注重既深剖偉大建黨精神的本土標識,又準確把握傳播受眾的認知心理和接受原則,將建黨人物的鮮明特點、優秀品質、革命事跡,建黨事件的歷史背景、歷史會議、革命思想文稿等,化為特定且可理解的日常用語和傳播符號,以便國外受眾能理解感知,繼而通過話語對接,使國外民眾讀懂和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故事及其精神內涵。

另一方面,要加強偉大建黨精神國內外學術交流、對比和互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人類創造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我們應該吸收借鑒?!盵29]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奮斗,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由此國外產生了眾多從事中共黨史研究的學者。國外學者在注重黨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同時,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也有獨到見解和創新。為此,國內學者要多渠道搜集和了解國外關于中共黨史的研究成果,加強與各國學者合作交流。同時,要融合運用比較方法,同西方資產階級政黨實踐經驗進行比較研究,在比較中吸收、借鑒他人長處,以推進偉大建黨精神研究向縱深發展。

猜你喜歡
建黨弘揚精神
弘揚愛國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建黨百年頌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揚“最美” 打造精神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