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新人視域下高?!叭灰惑w”育人體系探究

2023-02-11 18:44劉華菁鄭景云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三位一體育人思政

劉華菁 鄭景云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命題,深刻闡述了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方向[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再次強調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事關黨和人民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時代新人的培育問題,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解決“培養什么人”的教育根本問題指明方向。

1 培養時代新人的思想底蘊

培養“時代新人”育人體系的思想底蘊,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對新時代“培養什么人”的理論與實踐的回答。它隨著時代發展內涵不斷豐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時代反映。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經受住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把握時代脈搏,在時代洪流中奮發有為、勇毅前進,需要時代新人恪守職責和主動擔當。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歷屆領導人都特別重視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凝聚中華兒女大團結的偉大力量。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曙光,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廣大青年應自覺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奮進潛力。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來看,無數青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前赴后繼,努力拼搏,在奮斗中勇于擔當,在選擇中升華人生。

1.1 培養時代新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反映

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人的本質論,同時也提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這種對人的本質與發展的創新研究,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看到人的終極發展和人得以徹底解放的思想前提。如果從理論溯源來看,培育時代新人的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反映。正如馬克思所提出的:每個社會成員都可以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意愿和社會需要,最大限度地、自由地發揮人的潛力,這既是人的本質追求,也是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指向。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與堅定實踐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科學理論武器,并繼承與創新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F階段,我國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

1.2 培養時代新人是中國共產黨教育方針的守正創新

我們黨向來重視人才培養,培養時代新人是中國共產黨教育方針的守正創新。毛澤東強調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鄧小平提出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江澤民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胡錦濤提出希望廣大青年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深入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時代,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新高度,這代表著我們黨對時代新人培養的認識在不斷完善和發展。

1.3 培養時代新人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00多年來,一代代青年為找尋民族復興的前途而上下求索,前赴后繼,付出艱辛努力,推動中華民族蓬勃發展?,F在復興偉業進入了關鍵階段,需要立場堅定、心懷“國之大者”、有大局戰略思維的時代新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對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向英雄學習、向榜樣學習,在邁向偉大夢想的征程中需要核心價值的引領。培養時代新人重在調整人的精神狀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加強與鞏固社會凝聚力的重要途徑。培養時代新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日常行為遵循,以常態化的體制機制浸潤人心,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1.4 培養時代新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時代新人的育人作用,在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塑造中國文化磁場,持續增強文化自信,讓中華文明的魅力永續。時代新人應心懷夢想,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參與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做一個富有夢想的,有民族底氣、骨氣和志氣的時代新人,在漫長征途上腳踏實地,發揚艱苦奮斗、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青春本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服務。

2 培養時代新人的思想內涵

新時代是追夢、奮進的時代。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時代新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在圓夢的奮斗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2],為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有為、善為,做最美的奮斗者。

2.1 歷史的需要: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

通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砥礪奮進,我國進入了新時代,時代青年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挑戰與機遇并存,中華兒女應該把握機遇,迎難而上,以更自信的姿態主動擔當作為。中華兒女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筑夢新時代,凝心聚力追逐青春理想,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與底氣。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新一代手中,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把準時代脈搏,才能勇立時代潮頭。越接近目標,越需要具有嶄新面貌、過硬素質的時代新人奮發向上,堅持向美向上的價值追求,立正心、明大德、行大道,崇德向善、奉獻社會,共筑美好夢想,同心協力奔赴新征程,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2.2 時代的需求:責任意識與奮斗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22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展示了中國青年的行動倡議,為國家發展進步奮斗擔當,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要靠人才。時代新人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質,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用理論指導實踐,認識世界并融入世界,在披荊斬棘中積極進取,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時代新人要知行合一,通過加強自身學習,求真務實,勇攀科學高峰,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中國青年應用新時代青年的朝氣蓬勃展現風貌,自信自強,昂揚向上,不斷提升自我,在實踐中磨煉自己、成就自己,積極主動聆聽世界聲音,勇于擔當,養成戰略思維,涵養陽光心態,在新時代砥礪前行中成就出彩人生,交出一份滿意的時代答卷。

2.3 世界的要求:與世界發展同頻共振

時代新人應具備世界大格局,既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文關懷,同時還要發揚中華民族崇尚的和衷共濟、天下為公的精神,積極利用國內外有利機遇成長成才,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增強擔負時代使命的勝任力,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同舟共濟,謀求世界大同。大格局才有大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大勢,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攜手共進,一起走向未來,讓和平、合作、共贏理念照亮前路。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培養引領未來的時代新人,需擔負起時代使命,奮力前行,為人民福祉注入新的動力,促進共同發展,弘揚公平正義,捍衛民主自由,為建設繁榮美好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共創美好家園。

3 高校培養時代新人的實踐路徑

高校必須以《決議》的精神要求為根本遵循,將時代新人的培育工作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來系統謀劃,以大思政格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共同體”,創新培養時代新人的實踐路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文化方向引領,構筑起育人體系的思想基底,從高校大思政體系構筑育人體系的實踐機制,激勵學生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始終銘記“我們是答卷人”。學生應志存高遠,與時俱進,強化使命擔當。培育時代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應從思想引領、課程體系、黨史學習教育“三位一體”構筑育人體系。

3.1 思想鑄魂:理想信念貫穿時代新人的價值觀塑造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回信中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保?]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需要經常自省修煉。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是新時代的筑夢者,也是圓夢人,將個人“小我”升華到祖國“大我”,乘風破浪、放飛夢想,把個人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在奮進新征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發揚建黨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保持對理想情操的篤定堅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從塑造價值觀著手,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終極目標。

3.2 思政鑄基: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思政課是高校育人之關鍵課程,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的思政課不是簡單的公共理論課,要通過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來推動人才培養,這就需要有廣而大的思政視野,融合聯動各部門,成為思政命運共同體,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功能,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增強育人實效。

首先,思政育人要注重“合力”。一是構建和完善“育新人”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通過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教學,可以依托教師與榜樣的力量,帶給學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完善學生的思想認知,推動學生個性化成長,更好達到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二是通過各級、各類學校的黨委成員帶隊推進思政課建設,在實踐中構建思政合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溫度,塑造正確的主流價值觀,注重知行合一,有效提升育人實效。

其次,思政育人要注重“效力”。一是要構建理論學習平臺。讓高校學生能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內容和價值追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為世界謀大同的大國擔當。二是要豐富社會實踐育人平臺。以榜樣影響青年,讓新思想滋潤心田。三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依托校訓、校園人文氛圍、網絡文化等途徑為大學生提供鮮活且有溫度的素材,與時代中國同呼吸、共發展,以中國精神的生動課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展現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意識。

最后,思政育人要注重“活力”。重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高校教師要重視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青年學生的“拔節孕穗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及凝聚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好中國法治聲音,使學生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認同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自信感、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使命感,以達到“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

3.3 學史鑄心:在歷史長河中涵育時代新人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對“四史”宣傳教育作出安排部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內容厚重,是鮮活的育人教材,更是培養時代新人的精神養分。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需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讀原著學黨史,用偉大建黨精神、黨的偉大實踐鼓舞和激勵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學精神、悟思想、擔使命、踐行動,要把歷史長河的豐厚故事融入思政課堂,融入對青年學子的培養中,引導學生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講好中國歷史,講好中國故事,師者應不忘信仰之心,對教育事業負責任,銘記紅色歷史,永葆家國情懷。

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之中,胸懷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構筑高校時代新人育人體系,應樹立“使命共同體”理念,協同思想引領、思政課程體系構建、黨史學習教育“三位一體”推進路徑,讓時代新人在實踐中升華情感,強化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百年征程中,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既是筑夢者、追夢者,更是圓夢者,保持精氣神,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勇擔時代重任[5]。新時代中,我們要勇于作為,沉著應對復雜多變的局勢,把握思想之舵,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勇毅前行,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猜你喜歡
三位一體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