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中華歷史之力作
——先巴、陳亞艷著《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中華的歷史》評介

2023-02-11 09:13陳錦萍
青海民族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交融青藏高原共同體

陳錦萍

(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 西寧 810008)

2019年9 月2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1]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內生動力,鮮明點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永續發展、歷久彌新的歷史文化“密碼”,極大增強了各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青海民族大學先巴、陳亞艷二位教授所著《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中華的歷史》一書,首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2023年9 月再次重印。該書自出版以來在學界引起了良好反響,并榮獲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國民族工作主線之時,進一步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之際,該書的出版體現出作者、出版社高度的學術敏銳性與前瞻性??v覽全書,其無論在研究內容、方法還是在意義上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第一,深刻的內容意涵體現了自古以來青藏高原各民族與中華民族難以割裂的交融關系。青藏高原自古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之地,已發現的各種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考古文化為青藏高原各民族的歷史源流及其古代社會面貌提供了科學解釋??脊刨Y料表明,青藏高原各民族的歷史與中原文化早有聯系,特別是青藏高原氐羌系統各民族與華夏系統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時期,自秦漢以來,青藏高原各民族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聯系更直接、更廣泛。至元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大一統局面得到空前鞏固。這一歷史時期,中央王朝對青藏高原積極經營,并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完整的歷史過程對我們了解青藏高原各民族發展及其交往交流交融情況至關重要。

民族是一個具有歷史屬性的概念,其在演進過程中,經歷了自然凝聚與政治形塑的雙重過程,既有“天地自然之象”,又有“人心營構之象”。青藏高原各民族與中華民族不可割裂的密切關系是毋庸置疑的歷史事實,本書在梳理史料的基礎上,提出四個方面的學術觀點。[2]

一是青藏高原自古以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開發的區域,境內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無論在族源還是在文化上,凝聚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始終與整個中華民族休戚與共、同氣連枝。

二是青藏高原被譽為“中華水塔”,孕育出奔流向東的“三江”等重要大江大河,成為青藏高原各民族與中華民族相通相連的紐帶,特別是青藏高原東部地區,是我國歷史上多民族遷徙往來最活躍的“民族十字走廊”,堪稱中華民族形成史上的“地理樞紐”;同時,青藏高原東向“開放”的地理和地緣特點為青藏高原各民族東向發展奠定了地理基礎。

三是歷代中央政府對青藏高原各民族實施有效統治,歷朝各民族都非常重視中央王朝的封賜,至今仍有大量詔敕誥封珍藏于民間,成為青藏高原各民族與中原內地各民族交往的歷史見證。這種歷史淵源,正是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基礎和政治基礎。

四是青藏高原文化圈是在青藏高原生態圈基礎上得以形成、發展的。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與人文生境,使青藏高原各民族與中原內地各民族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依存關系,是青藏高原各民族最終匯聚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經濟基礎。

第二,以青藏高原為指向的區域史研究方法拓展并豐富了整體史研究。區域史研究近年來持續走向興盛,與全球史一樣,為當今史學研究的兩大趨勢。較之全球史研究,區域史的研究視角呈現出向內收縮的特點,但其動因卻表現出對國家視角的一種超越,是國家視野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即便如此,國家視角依然是史學研究中最重要的視角,現實發展和歷史運動在大部分地區都是以國家為主體推進的,所以,史學研究和歷史敘述是不可能脫離國家視角的。[3]區域只是一個歷史單元,或研究對象單元。區域的概念是以人的活動出發而界定,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人可以有不同的活動,不同活動的范圍也不一樣。由此,界定的區域范圍也是可變動的,甚至可以隨著研究問題的不同而發生變化。[4]

誠如作者所言,《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中華的歷史》一書可以說是區域史研究在青藏高原的初步嘗試。[5]該書以青藏高原為研究對象,選取“各民族”這個點展開,既兼顧到青藏高原這一特定區域與其周鄰區域的相同之處,保證以這個區域為基礎進行延展性研究,形成“以點帶面”的效果;也關涉該區域與其他區域的差異性,這樣可以使這個區域呈現出其特殊性。這種“同質性”與“異質性”的特點,使所選區域的特點更加鮮明。這種嘗試十分重要且珍貴,它打破了以往青藏高原歷史研究以地方史、族別史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單一研究范式。作者在面對青藏高原這個相對整體的區域時,也考慮到這一特定區域在國家、全球是怎樣的定位,以及對這個區域研究的延展性等問題,但其落腳點放在了“各民族匯聚中華”上。這并非“大視角的一種區域化落實”或“只是國家視角對某一區域的聚焦和投射”,而是將區域史作為整體史的一部分,以“青藏高原”作為“樣本”角色,進一步拓展中華民族整體史,通過對青藏高原特定區域歷史的精準定位,實現對整體史的把握。因此,該書彰顯出從區域史把握整體史的史學基本立場。

第三,緊扣時代命題,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確理解、科學闡釋“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這一重要論斷與客觀事實的深刻內涵,是當下時代全面領會和在全社會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系列論述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重要任務。

繼費孝通先生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論斷之后,再生產我國各民族交融匯聚史知識[6],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新學術課題。這一課題,可以說是費老“多元一體”論斷的延續與拓展。青藏高原東向開放的地理形勢決定了其各民族東向發展的歷史大勢。青藏高原東緣的藏彝走廊、東北緣的河湟谷地、北緣的河西走廊等地,多民族文化大致呈現出一種農耕與游牧(游耕)文化雙向交流激蕩的歷史全貌。各民族正是因天然造就的“地理大勢”,沿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帶,不斷遷徙聚散、接觸混雜、聯結融合,甚至分裂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統一體,最終匯聚于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

再生產我國各民族交融匯聚史知識,旨在科學揭示各民族在交融匯聚中推動多元一體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內在機理。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過程中,既有各民族自然凝聚的過程,也有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政治集團政治形塑的過程。[7]系統挖掘、梳理青藏高原各民族匯聚中華的歷史過程、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工作提供豐厚的歷史依據,體現了學科為現實服務的重要價值。

作為作者多年學術積累的結晶,該書較全面地揭示了青藏高原各民族間的交融匯聚史,充分地讓真實、客觀的歷史“說話”,從史學角度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建設與實踐發展。然而,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深化、新的理論研究范式的推進,該選題仍存有一定的挖掘空間。青藏高原坐擁約250 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除包含我國幾大省區領土,一些邊境國家、地區也與此交集。僅從此角度而言,這已是一個十分宏大的課題,難以窮盡。該書的研究重心主要選擇在從古至今各民族比較活躍的青藏高原東部和北部一帶,其他地方的研究論述相對簡略,這一點在今后的修訂過程中仍有待深入拓展。盡管如此,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建設,對我國各民族交融匯聚史、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演進史中青藏高原的闡釋和書寫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意義。

猜你喜歡
交融青藏高原共同體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真美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了讓青藏高原的天更藍、水更綠、草原更美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交融的獨特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