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攝影藝術中的“眼力”探析

2023-02-12 21:44盧衛平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眼力攝影藝術攝影

盧衛平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旅游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多元化,特別是相機畫質的不斷提升,手機攝影成為普通大眾一項十分常見的活動?!八鸭掌褪撬鸭澜纭盵1],人人會攝影又好像人人都不會攝影,而攝影的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性與豐富的經驗,更與攝影人主觀審美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把哿Α敝笇κ挛锩舾卸笍氐挠^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手機攝影眼力,需要從主觀與客觀兩個層面著手,主觀提高審美水平,客觀層面需要優化手機拍攝技術,而且還要最大限度地實現主觀審美與客觀影像的融合?;诖?,本文針對手機攝影展開分析,總結攝影眼力提升的方法。

一、視覺時代的手機攝影

伴隨社交媒體、修圖軟件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手機攝影進入到發展的關鍵時期。以往人們表達想法多是以文字為主,但是在社交媒體時代下逐漸過渡到視覺表達[2]。 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社交APP 上,去觀賞和參與分享。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中,手機攝影的作品非常常見,經過包裝之后成為美學景觀,以圖片形式在互聯網中傳播,這與人們的審美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手機攝影一改原本傳統的“拍攝—保留”這種單一的形式,拍攝之后再經過便捷的后期加工處理,分享到社交平臺中,經過這一系列的處理,原本比較單一的照片也會成為具有設計感和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人們使用手機進行拍攝的行為也不只是簡單地記錄當下發生的事情,還是具有程式化的景觀生產,而攝影者也被賦予了新媒體的身份。作為手機攝影的主體,除了使用基本的攝影功能外,最為重要的是實現主觀審美和客觀影像的結合,利用手機攝影這一全民技術,形成全新的審美體驗。

二、審美與攝影眼力的關系

審美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是人和周圍事物的情感關系,這種關系的維系具有無利益性的和形象感的特點。人之所以要審美,是因為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高度從而促使人和與之相處的世界得到發展而變得更加美好。美,是使人能感受到身心愉悅的某些事物,它存在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當事物促進發展的客觀屬性與人被激發出來的主觀感受完成對立與統一的心理機制建立后,美的感受才誕生。審美的范圍非常廣泛,包含了音樂、文學、建筑、服裝、繪畫、攝影等等,不同的審美對象有著不同的審美方式?!把哿Α币辉~在現代漢語字典中指非常敏感或特別透徹的觀察能力。繪畫和攝影同屬視覺形象審美,都離不開眼力的加持,但是攝影和繪畫有著本質的不同,攝影藝術的現場性決定著拍攝者必須以敏銳的直覺去瞬間完成對客觀對象美的抓取,也就是快速的形成客觀對象的屬性和主觀感受的美的對立統一,這種在攝影中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和整體把握的直覺能力即攝影眼力??茖W和藝術的發展史上的很多事例證明,人類的這種直覺能力是區別于邏輯思維模式,瞬間的領悟和理解進而把握事物對象是它的根本特點。它與初級的、原始的、浮于表面的感覺不同,是一種高級的、進階的、長期的理性認識累積的片刻爆發力,因為有了這種力的存在,攝影者按下快門那一瞬間不再是一個純機械的動作,而是一種審美上的升華。

三、攝影眼力與手機攝影藝術的關系

手機攝影作為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已成為一種共識,它與傳統攝影藝術的本質是一樣的,即現場性、紀實性和瞬間性。得益于手機攝影的普及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攝影脫去了傳統攝影的高貴的技術外衣,人人都可以參與攝影創作,成為攝影師[3],但是也要看到手機攝影的普及不等于攝影審美的普及和攝影眼力的提高。藝術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說到底攝影者沒有對客觀世界的深入觀察和體驗,很難在攝影眼力上有所提升。在一次以展現香港為主題的攝影藝術沙龍中,國內著名商業攝影師馮海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同臺競技,當別人用長槍短炮的鏡頭時,他選擇了用卡片式相機來記錄他眼中的香港之美,最終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這是因為他觀察到香港空間擁擠狹小,人與人的關系因此逼仄而緊張,卡片式攝影機短小精悍的機身更適合貼近捕捉和展現這種現實主義風格的香港,馮海的攝影眼力告訴了他用什么工具最適合來表現這種題材。今日手機攝影功能正是建立在當時手機廠商對于卡片機便捷的攝影功能與通信工具結合的創新開發。

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使用后,既讓攝影藝術變得成本更低,還進一步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表現手法[4]。例如在拍攝自然風光時,氣象瞬息萬變,人們可以在前期構思環節為了強調自然環境的美感,多采用逆光、倒影等手法來烘托大自然的寧謐,手機相機上的一鍵全景功能為更大畫幅的視覺美感提供了一種視覺上的延伸,而在傳統攝影中,攝制一張長畫幅的作品,往往需要拍攝多張圖片來進行拼接;如果是拍攝花草樹木等普通對象,除了在攝影作品中會使用構圖來營造風格,也可使用手機App 及時對照片的影調分布重新調整、根據主題需要強化色彩關系等環節,使拍攝的影像更具有藝術性;手機相機里微距功能的出現,平凡的事物表面下微觀世界的美得以瞬間被捕捉與放大,這在傳統的攝影中需要使用昂貴且笨重的專用微距鏡頭才能實現。手機攝影功能的便捷與強大不斷豐富著原本在只有專業攝影才得以展現的美的視角。

四、提升手機攝影眼力的方法

一個人的攝影眼力不是人生來就擁有的能力,雖然有人天生畫面感覺良好,但這只是片面的、不夠完善和系統的感覺,更多還是需要靠平時的學習和訓練,逐步將審美思維提到更高的層次上來的。當人們真正釋放出潛在的藝術能量,優秀的手機攝影作品甚至比用專業器材拍攝的平庸照片更為出色,它們的視覺效果往往極富沖擊力[5]。攝影眼力的培養和提升涉及到我們身上的內在和外在,可以從以下兩部分來進行。

(一)訓練提高大腦思維

直覺是一種思維模式,攝影是一種視覺藝術,攝影眼力既是直覺思維視覺化的一種體現。跟其他思維模式一樣,它的思維認知從實踐生產中獲得并再次到實踐中進行檢驗,思維能力以此逐漸提升,可以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訓練來獲取更好的攝影眼力。

1.訓練大腦思維的均衡與協同

大腦擁有左右兩部分的生理結構。左半球負責抽象思維,主要有語音、數學、概念、分析和邏輯思維功能等,側重理性思維。右邊球主要負責形象思維,側重感性認知,圖形圖像、音樂綜合的感知能力主要在這個區域。普通人在左半球的思維能力上的運用要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通過橫行神經纖維束進行連接共同運作思維機能。人腦右半球在接收到視覺或聽覺或觸覺神經傳遞過來的信號時,形象思維產生“象”的淺層次信息,在胼胝體的鏈接下,左半球大腦通過邏輯思維因子的作用對“象”綜合分析得到了對象的“意”,這是一種兼具抽象特質和形象特質的直觀感受。不同的人這種大腦思維的運行機制的協同和均衡能力不一,提高大腦左右半球的思維協同能力可以讓直覺思維能力獲得強化效果。

在生活中,可以通過欣賞和學習繪畫與音樂等藝術形式來提高形象思維。攝影在誕生之初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幫助畫家來進行快速的繪畫創作,到后來,一部分藝術家們把繪畫規則運用到攝影的構圖中進行繪畫性攝影,攝影從此變成了一門獨立的藝術。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法國攝影家亨利·卡蒂爾·布列松在劍橋大學上學時就在繪畫上下過很大工夫。美國著名攝影師、“環境肖像”手法運用大師阿諾德·紐曼也曾在學生時代大量作畫,可見,繪畫的形象思維是攝影思維的一種基礎??茖W證明,音樂也同樣具有很好的均衡左右大腦的思維鏈接的作用。音樂中的音符、旋律、和聲與攝影中的點、線、面是相互對應的,如人們欣賞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藍色的多瑙河》,一幅連綿起伏的曲線波浪景象會隨優美的旋律在腦海中徐徐展現。世界著名的風景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在4 歲就學習鋼琴,一生不曾間斷,他拍攝的每一幅作品都如詩如畫般給人以美好的想象。這些證明了人的攝影思維能力在各種有針對性的學習訓練中是可以得到不斷的強化和提高。

2.創建有效的幾種思維方式

攝影的紀實性和瞬間性決定了攝影者在拍攝的當下的思維是自由開放的,想要在眾多的客觀事物和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拍攝,可以從如下幾種思維模式入手來提升攝影眼力的靈活性。

(1)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對普通且平凡的事物或見解用一種與之相反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求索的心理活動,這種思維模式打破常規,往往能在平凡之中見真知,使老舊的事物或觀點煥發新機,形成新思想,創立新形象。中國臺灣攝影師柯錫杰在八十年代去撒哈拉沙漠采風時,其他攝影師拍沙漠大都是用全景構圖,拍出成片成片沙漠海的景致來表現沙漠的遼闊,而他在這片沙漠中看到的卻是跟別人不一樣的視角,他在遼闊中尋找光影下的沙漠細節進行刻畫,每一張作品都猶如一首動聽的歌曲,一支強勁有力的舞,拍出了屬于自己內心理解的“撒哈拉”。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以一個思考點作為原點,向外輻射思維,找出與原點相似特征或相關聯的各種事物,從而激發新事物、新觀點的產生。倡導用觀察事物的表面質感與形態來展現生命的內在的美國著名攝影家愛德華·韋斯頓把一顆普通的辣椒拍成雕塑般的人體,把乍一看是光禿禿的枯木拍得仔細觀看之下又感覺烈焰沖天。他獨特的眼光和美學素養正來源于對大自然的摯愛蘊藏的活躍而豐富的聯想思維。

(3)收斂思維

收斂思維又稱"求同思維"或"集中思維"。這一思維模式總是按同一方向思考,以一個目標為最終目的,在此過程中遵循程序化、條理化的操作,環環相扣的在幾種方案、方式中不斷比較評價最終得出一個合適的方案。收斂思維特別適合用在主題性攝影的創作中。中國攝影家袁毅平有一日被北京早晨的朝霞觸動,聯想到新中國的誕生猶如一輪徐徐上升的太陽。他深入這種感受不斷構建想法,反復拍攝太陽這同一要素并進行效果比較,兩年多的拍攝時機終于來臨為一張作品,在滿目紅彤彤的霞光映襯下,一顆呼之欲出的新日在天安門廣場的地平線上冉冉上升。經過幾年的努力,富有象征意義的作品最終形成。

(二)文化素養的積累和沉淀

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個人經驗構成了人類思維的基礎內容。不斷存儲的主觀和客觀認知在大腦不同位置中經過篩選和隱藏,最后形成了直覺思維的來源根基。它在日后參與運作時,有用的思維記憶被激活,而有的繼續潛伏。這種情況就說明了越是根基豐厚的人,他的直覺運作越有成效,因為可以任意去調取大量有用的經驗思維。

1.提高藝術素養

明朝大臣兼畫家董其昌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了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性。手機攝影的普及化程度高卻也暗含著它的一個問題是重視拍攝而忽視了藝術理論的支撐。一個攝影師應追求從讀書的思考中和行路的思考中來提升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從其他藝術形式中汲取有用的養分來充實自己。很多的優秀攝影作品不是憑空就能想出來的,而是需要在現實中到處尋找與發現,靠雙腿走出來的。日本著名街拍攝影師森山大道在八十年代用了幾年時間穿行于整個日本的街頭巷尾去記錄,正是因為他閱讀了垮掉派作家杰克.凱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而受到了感召。他的作品集《犬的記憶》用隱喻的影像來形容二戰后日本民眾恐懼且又伺機而動的心理的狀態,影響著無數后來者的高反差、粗顆粒效果的后期處理風格是一種叛逆精神的自我標榜。中國攝影大師郎靜山的作品以中國畫藝術理論為基礎,作品呈現了“影中有畫,畫中有影”超逸、俊秀的風格,開創了“集錦攝影法”的先河。

2.熟練技術技巧

手機攝影的主要設備是智能手機,與專業攝影相比,在功能操作、設備攜帶等方面均表現出極大優勢。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的助力下,拍攝過程也得到簡化,拍攝某些題材比傳統攝影更加得心應手,吸引更多攝影愛好者參與其中。但是很多手機攝影愛好者并沒有系統的接受過專業學習,專業藝術創作能力較差,這也使得手機只是作為機械化影像加工的工具,不利于攝影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手機攝影不再依賴光圈快門的組合設置便可拍攝,結合不斷推陳出新的攝影app 的使用技巧給作品的藝術創造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可能會因為自身對藝術的理解比較有限,只是為了追求物質、精神層面的利益,而使用手機拍攝出一味追求點擊量的攝影作品,使科技和藝術、審美和影像脫節。手機攝影也要懂得攝影藝術語言的累積,空間的虛實、形態的動靜、影調的深淺布局、色彩關系的主次烘托等均衡與對比的造型規律必須認真學習和掌握。

手機攝影硬件不斷升級,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在短視頻不斷普及的當下,人們能夠接收到的手機攝影技術也相繼增多,將其應用在手機攝影的實踐中,久而久之必然會提高手機攝影作品的藝術性。手機攝影在專業攝影平臺支持下,人們通過自己了解到的專業知識,在攝影作品中融入個人主觀審美,借助專業科技拍攝出高水平的攝影作品,將經過加工的影像圖片上傳到攝影門戶網站、攝影論壇中,與更多熱愛手機攝影的人士分享經驗,學習其他人攝影技巧,面對其他人分享的攝影作品可以分享自己的見解,實現科技與攝影藝術的雙管齊下,快速提升自己的作品水平。

3.豐富生活閱歷

攝影的功夫在攝影之外,人是社會屬性的動物,每個人無一例外的成長于社會的海洋里。馬克思曾說一個人的發展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和他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這說明了人的閱歷積淀是多方面的匯集,包含在整個的成長歷程、生活和工作中。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個道理人盡皆知,攝影藝術也是如此。不同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每個人對攝影的認知和理解各不相同。閱歷越是豐富的人,在他的作品中越可能得到具有高度和廣度的表達??啾M甘來終是甘,守得云開見日出。20 世紀80 年代末,柯錫杰放棄了在美國攝影圈闖蕩多年的一切成就,自己一人踏上去歐洲和北非的流浪之旅。作品《行》畫面干凈而深邃,地平線遠處一個弱小的騎著驢子的女人背影輕輕訴說著作者當年那顆悠悠的漂泊之心。在福建拍攝《China E.T.》的時候前后不到一秒鐘,一個神秘的男童戴著斗笠出現在廟宇的一角高處又轉身消失在攝影師的眼底下,攝影師看到他的時候又是處在背光面,映入眼簾的是廟宇一角和男孩的剪影。此刻,激起攝影師不假思索的按下快門的正是他心中對于外星文明的未知感和東方男孩的突然造訪這種東西方意境的重疊。他說一個真正的攝影家必須要有一個纖細而敏感的心,不管拍人或者物,要對所拍攝的對象投射于來自作者的內心的愛,作品才能撼動人心。

對于人的大腦來說,生活中的各種感官不斷激蕩著神經元,不斷地轉變為潛在的認知因素。這些因素在某個時間點就會被外界相似的因素激發從而產生碰撞,也就是直覺的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具備思維能力達到專家級的人的相關認知要素需要至少需要五萬個左右的數量,需要經過五到十年的長期積淀。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審美因子,積累更多的審美因子對手機攝影來說更為有利。

一個攝影者的眼力就像瞄準力,是攝影家的眼睛所攝取到的獨特視角與美感的體現,需要攝影家熟練掌握攝影技術技巧并通過由量變到質變的磨煉過程,是拍攝者根據攝影自身的要求建立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手機攝影屬于攝影藝術范疇,要想把普通的眼光提升至攝影家的眼力,必須要融入個人主觀審美,透過客觀影像這一介質傳遞出自身的想法與觀點,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掌握攝影相關的知識和技巧,不斷汲取攝影之外的生活體驗,才能更好地凝固瞬間的美。

猜你喜歡
眼力攝影藝術攝影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名單
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福建入選作品
論攝影藝術
考眼力
眼力小偵探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林玲攝影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