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經濟關系三十年

2023-02-15 01:18平堅
領導文萃 2023年3期
關鍵詞:尹錫悅對華韓國

平堅

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建交。30年來,總體上中韓兩國經濟關系發展極為迅速,但近年來,兩國經濟關系增長幅度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減緩、降溫。面對美國的利誘、威逼,韓國在處理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中,有日益傾向美國的趨勢。就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訪談了多年來追蹤韓國媒體,一直致力于韓國問題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當代韓國》雜志編委詹小洪先生。

建交30年來,中韓兩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層面關系都飛速發展。 其中尤以經貿關系發展最為突出,可以用四個“最”來說明兩國關系。

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國。1992年兩國建交時,中韓雙邊貿易額僅為50.3億美元,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3623億美元,是1992年的72倍。中國已連續18年為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韓貿易額是韓國與美國、日本及歐盟三方貿易額的總和。韓國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自從200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國之后,最近十年,韓國年均對華出口占其總出口的四分之一上下。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對象國。2000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規模為8億美元,2021年大幅增至67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對華直接投資累計816億美元。中國對韓國實際投資累計也達76.1億美元。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外貿順差來源國。韓國的貿易順差大部分來自對華貿易,1993年至2021年間,對華出口在韓國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為22.5%,而對華貿易順差在韓國貿易順差中所占比例卻高達86.0%。2013年,韓國對華貿易順差達到巔峰的 628億美元。

2021年韓國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半導體出口額為1280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出口額為502億美元,占比接近40%。若再加上對香港的出口額,占比將近60%。在三星電子、SK海力士的銷售額中,對中國銷售額占比均超過30%。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簡稱全經聯)發布了對1992年至2021年兩國主要經濟指標分析后的一項報告,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韓國從3555億美元增至1.7985萬億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近5.1倍。中國從4921億美元增至17.458萬億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近35.5倍。

人均GDP。韓國從8126美元增至3.4801萬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近4.3倍。中國從420美元增至1.2359萬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近29.4倍。1992年中國人均GDP僅為韓國的5.2%,2021年升至35.5%。

對外貿易。韓國的出口額從773億美元增至6444億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8.3倍。中國從856億美元增至3.3682萬億美元,2021年為1992年的39.3倍。

在瑞士國際經營開發研究院(IMD)進行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韓國從1994年的第32位升至2022年的第27位,中國從第34位升至第17位。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進行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CIP)排名中,韓國從1992年的第14位升至2020年的第5位,中國從第33位升至第2位。

雖然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看,中國增幅遠遠高于韓國,但韓國媒體亦認為這是兩國建交后經濟雙贏的結果。正是由于1992年8月24日韓中兩國建交,韓國乘上了后冷戰格局、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快車。兩國憑借地理相近、經濟互補、文化相通的優勢迅速走近。在1990年代開始的中國經濟起飛中,韓國是中國最大的外部受益者。

韓國主流媒體都認為,發展對華經貿關系是韓國經濟過去30年的增長原動力。在中韓經濟關系飛速發展的推動下,曾是中等發達國家的韓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中國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仡欉^去,30年前韓國的戰略選擇是正確的。

韓國媒體特別強調了這30年韓國從對華貿易中獲取的巨大紅利。1992年兩國建交時,中韓雙邊貿易額為50.3億美元,2000年,僅韓國對華出口規模就為185億美元,占其總出口額的10.7%,2021年增至1629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5.3%。2021年為2000年的近9倍。而2000年到2021年,韓國整體出口規模從1723億美元增長到6444億美元,后者僅為前者的3.7倍。

韓國媒體還特別指出,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韓國經濟都深陷困境,多虧中國政府承諾的人民幣不貶值以及四萬億投資強刺激的舉措,都一定程度上幫助韓國經濟渡過了難關。

韓國主流媒體都認為,發展對華經貿關系是韓國經濟過去30年的增長原動力。在中韓經濟關系飛速發展的推動下,曾是中等發達國家的韓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中國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仡欉^去,30年前韓國的戰略選擇是正確的。

我不完全認同中韓經貿趨冷說法。事實上,近年來中韓雙邊貿易額的絕對數仍在增長。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2022年2月23日消息,韓國2021年對華出口額為2136億美元,創了歷史最高紀錄。只是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不如過去那么強勁而已,這可以通過一些相對指標來評價。

第一, 韓國對華出口額占其總出口額的比率在下降。2000年,韓國對華出口額占其總出口額的10.7%。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韓國的對華出口開始暴增。2005年對華出口占其總比超過20%,2018年以26.8%達到歷史峰值。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2020年還能占到25%,2022年上半年,該數值降至23.4%,系2009年(23.9%)至今的最低值。

第二,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在下降。2013年,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24%,趕超中國臺灣地區(8.4%)和日本(7.88%),位居第一。2021年韓貨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降為8%,在中國的10大進口來源地中降幅最大。

第三,韓國企業在華取得的利潤下降。2021年6月16日, 韓國企業評估網站(CEO SCORE)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韓國500家大企業中113家在中國設立的320個法人(分公司),2020年銷售額較2016年減少27.5%;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全經聯)一份報告對2016年以來在華投資的韓企業績進行分析后發現,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30家大型韓企的境外銷售額中在華銷售額所占比重也由2016年的25.6%降至2020年的22.1%;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數據,在華韓企的銷售總額2013年觸頂后逐年下滑,由2016年的1870億美元降至2019年的1475億美元,下滑21.1%。按行業來看,汽車和零部件業銷售額降幅最大,相關行業99個法人2020年總銷售額較2016年減少59.2%?,F代汽車集團兩個法人銷售額減少65%,零部件行業97個法人銷售額減少52.3%。

第四,韓國主要輸華產品市場占有率下降。三星電子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從2013年的19.7%下滑至2021年的0.6%。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韓國某大企業社長近日前往中國出差,期間他切實感受到了韓國產品的沒落。他認為最先在中國市場失去立足之地的便是韓國手機。他說,“僅僅幾年以前,大部分中國人還傾向于使用三星手機,但如今三分之二的人拿著華為,年輕人不是用OPPO就是用vivo?!?報道稱,中國手機的性能并不遜色于韓國產品,而且價格又是韓國手機的一半,許多手機軟件還僅適用于中國手機,這樣看來中國手機市場上,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便不難理解。2022年7月25日的《朝鮮日報》報道以韓國企業LG電子在華經營為例,展現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份額下滑的情況。LG電子作為全球第二大電視機制造商, 2009年,LG電子曾在中國達到其最大市場占有率(5.6%),2021年僅占0.1%的份額。除了LG電子,全球第一大電視制造商三星電視2021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下滑至4.1%,排名跌至第9位。2016-2020年,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現代、起亞汽車的占有率從10.4%下降到2.7%,被擠出了前10名。

第五,韓國對華出口首次出現逆差。據《朝鮮日報》稱,從1993年到2021年,韓國對華貿易一直保持順差,但在2022年上半年首次出現逆差,而且是逐月增加,5月和6月韓國對華逆差額分別為11億和12億美元,10月份竟達92億美元。盡管韓國政府稱1994年以來的首次對華貿易逆差是“反常和暫時的”,韓國輿論卻憂心如焚。

第六 ,韓國企業的對華投資金額在2013年達到72億美元的峰值,2021年已跌至43億美元。韓國產品正迅速被擠出中國市場,近年來無論是手機、汽車還是化妝品,韓國制造突然間如海水退潮一般,在中國市場“消失”。在韓國業界,有一種氛圍是“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賺錢的時代再也不會回來了”。這與此前韓國出口企業視中國為“進軍海外的橋頭堡”,韓貨充斥中國市場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毋庸諱言,2016年的“薩德”事件確實一度使中韓經濟關系急劇降溫。僅舉旅游業一例說明,據韓國資料,2016年,到韓國旅游的中國人超過800萬人,2017年,來韓國的中國游客慘遭腰斬。2018年打響的中美貿易戰導致華為等中國企業采購韓國半導體的需求和內需減少,加之新冠疫情的因素,產業供應鏈出現差池,導致部分韓國企業開始將生產基地轉移到越南和印度,這些因素確實都是韓企在華銷售下滑的原因。

這30年中國制造不斷追趕著韓國制造,中國企業的技術發展速度超出想象。中國政府憑借龐大的內需市場培育了本土企業,提高技術實力以增強自給率,中國與韓國的技術差距在快速縮小,有些產業前者已經超越了后者。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增強,致使很多韓國占有絕對優勢的領域岌岌可危,韓國制造的價值一并下降?!绊n國制造”出口競爭力正在動搖。

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這30年中國制造不斷追趕著韓國制造,中國企業的技術發展速度超出想象。中國政府憑借龐大的內需市場培育了本土企業,提高技術實力以增強自給率,中國與韓國的技術差距在快速縮小,有些產業前者已經超越了后者。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增強,致使很多韓國占有絕對優勢的領域岌岌可危,韓國制造的價值一并下降?!绊n國制造”出口競爭力正在動搖。

韓國確實是個制造業強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從生產規模來看,韓國制造業排名世界第7。在以往韓國人眼中,在亞洲的制造業領域,除了對日本尚甘拜下風外,是沒有對手的。面對業已成為世界工廠、第一出口大國的中國,韓國起初也認為這只是中國依靠出口規模、勞動力成本低、產品價格低廉等優勢的結果。

從2002年開始,有個世界市場冠軍率排名(全球出口市場占率榜),或者說一國在全球市場上冠軍產品的數量。據韓國《中央日報》2012年1月14日報道:2011年,在世界出口市場產品目錄中,有26種韓國產品被擠出世界第一的位置,而這當中有12種產品就是被中國產品趕超的!還有13種韓國排名第一的商品,排名第二的也是中國。

《韓國民族新聞》2021年初刊出“2020年全球出口市場市占率第一產品”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有1798個產品在全球出口市場所占份額排名第一,其次是德國668個、美國479個、意大利201個、日本154個。韓國69個,排名第十一。

2017年8月,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報告,對韓國國家戰略層面的120項技術進行分析。該報告驚異地發現,韓中兩國技術差距已經從2014年的1.4年降至2017年的1.0年!

韓國科技企劃評價院也在最新的《中韓技術水平報告》中感嘆,2010年還領先中國3年的韓國科技水平,到2020年已落后中國0.1年。報告涵蓋建設交通、防災安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納米材料、農林水產食品、生物醫療、能源資源、環境氣象、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10個領域。其中,2010年,韓國除了在航空航天領域落后中國0.1年外,其他9個都領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本被視為IT強國的韓國,如今在移動通信、系統軟件、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新一代技術上,已把主導權讓給中國。

中韓兩國經濟關系應該是互惠互利,發展相得益彰的。近些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韓國進口總額中也有23%來自中國。但是中國是韓國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國,對一個以出口為主要增長動力的外向型經濟,這點至關重要;韓國制造品不僅銷售市場主要在中國,很多生產基地也在中國,韓國制造的很多原材料也取自中國。對此,韓國輿論界確實有“中國紅利”將變成“中國風險”甚至“中國威脅”的擔憂。這種擔憂心理在2021年底的“尿素液風波”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021年底,韓國突然出現了車用尿素液危機。據韓媒報道,引發此次韓國車用尿素液危機的導火索是中國政府針對尿素等29項化學原料商品的出口,從10月11日起增設了一道檢疫流程,致使韓國原向中國訂購的1.87萬噸工業尿素不能裝船很快抵達韓國,一時韓國內就出現了車用尿素液的短暫吃緊。為了直面這場尿素危機,韓國政府可以說使盡了渾身解數。

據此,韓國最有影響的《朝鮮日報》表示,這是中國公然用“尿素液外交”向韓國施壓,韓國要以尿素液為教訓,引以為鑒。進而危言聳聽地說,韓國對特定國家依賴度超過80%的進口商品多達3941種,其中幾乎有一半(1850種)是中國產品。如在太陽能領域,中國產太陽能電池的市場占有率為78%,太陽能板的占有率為72%。石墨、鋰和稀土類等電動汽車的電池原材料供應也幾乎被中國壟斷。LG能源、SK Innovation、三星SDI等韓國電池企業雖然擁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但原料大部分都依賴從中國進口。如果中國政府禁止向韓國企業出口電池原材料,韓國產品可能會面臨全面停產。此外,韓國汽車輕質化所必需的鎂錠100%依賴中國。醫療儀器和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氧化鎢有95%,電子產品輕質化所用的釹鐵硼永體有86%,二次電池核心材料的氫氧化鋰有84%從中國進口。中國只要下決心卡韓國脖子,就能動搖韓國的產業。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指出,尿素水危機一舉暴露了韓國經濟的脆弱結構,中韓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韓國有必要改變出口結構,從以半導體、石化制品等中間產品為主轉向擴大消費品等最終產品的出口比重。

近年韓國人也在反思為何逐漸失去中國市場。他們一個重要發現是,迄今為止韓國與中國貿易的模式基本上是,韓國主要向中國輸出原材料及中間產品,目標對象主要是在中國的韓資企業(韓國分公司)。在華的韓資企業利用這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生產加工成最終產品,銷往國際市場。目前,韓國對華出口品目中中間產品所占比重超過80%。相比之下,韓國產品直接銷往中國國內消費品市場的比率并不高。韓國企業在開拓中國內需市場方面表現很不理想。據韓國貿易協會數據,2021年韓國制造產品在中國消費品市場上的份額僅為3%,比中國其他貿易伙伴國商品在中國內需市場上的份額低得多:東盟(15.2%)、美國(10.5%)、德國(10.1%)等相差懸殊。韓國今后一個目標應以中國國內消費市場為韓貨的主要市場。

代表韓國保守勢力政黨國民力量黨參選的尹錫悅,早在競選期間就打出“價值外交”和“追加部署薩德”的旗幟,表現出強烈的親美、反華色彩。我們從尹上臺半年來在幾個重大事件的表現,可以梳理出韓國的對華政策的變化。

一是加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2022年5月9日,韓國新總統尹錫悅上臺,韓美關系驟然升溫。20至22日,美國總統拜登就訪問了韓國。21日,韓美首腦聯合聲明的核心內容為,將目前局限于軍事安全的韓美同盟關系延伸至面向未來的安全、經濟和價值同盟。簡而言之,將韓美同盟關系提升至全球全面戰略同盟。

5月23日,韓國又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IPEF是一個帶有明顯“反華同盟”性質的經濟合作機制。其要害是美國聯合其盟友搭建將世界工廠中國排除在外的全球經濟供應鏈,借此在印太地區構建“對華經濟包圍圈”。如果說美澳日印的四國機制(Quad)是旨在阻止中國崛起的外交安保領域的多邊協商機制,那么IPEF可以被稱之為“貿易領域的Quad”。

韓美同盟升級及韓國加入IPEF意味著,韓國的外交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文在寅政府是在中美之間搞平衡戰略,即“安美經中”(安??繑n美國,經濟靠攏中國),尹錫悅政府的做法則是偏向美國的戰略,即“安美經美”(安全和經濟都以美國為中心)。

二是發出了脫中國化聲音。2022年6月29日, 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北約峰會期間,陪同他出訪的總統府經濟首席秘書崔相穆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韓國要追求市場多元化,說:“通過中國實現韓國出口經濟繁榮時代已經結束?!币獙で髲闹袊D向歐洲的替代方案,以發展韓國經濟。國際輿論據此認為,韓國這是發出了脫中國化聲音。

崔相穆的發言在韓國國內也引發擔憂。一名專家指出:“韓國作為一個自然資源稀缺的國家,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十大經濟強國中占有一席之地,全是靠出口實現的。而在出口貿易中,韓國最大的貿易國是中國,并且對華保有貿易順差,中國市場對韓國是絕對重要的。政治和外交終究是為了解決生存和溫飽問題而存在的, 突然踢了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一腳, 這不是政治,也不是外交,而是自取滅亡?!?/p>

三是參與“芯片四方聯盟”(Chip4)的態度值得玩味?!靶酒姆铰撁耍–hip 4)”是美國在2022年3月提出的一個建議。旨在加強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合作,切斷半導體及有關技術流入中國的途徑,以達到牽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目的。芯片四方聯盟實質上是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的一種經濟安全“同盟”。

韓國政府感到擔憂的是,加入芯片四方聯盟基本上等于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而韓國半導體產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與利益,中國是韓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市場,三星電子、SK海力士均在中國建有工廠,其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份額。如果韓國正式參與“芯片四方聯盟”的話,可能被外界理解為韓國在芯片供應鏈領域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封鎖中國的陣營。如此一來,可能會引發中國的反對和報復,那么目前仍在維持的韓國對華芯片貿易也會受到其影響。

據韓國《每日經濟》2022年8月7日報道,韓國總統府、企劃財政部、產業通商資源部等政府部門對參與“芯片四方聯盟”正式對美表態。提出兩個原則:即“芯片四方聯盟”參與國應該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不提及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表示,“韓國加入Chip4聯盟的目的在于保證從美國獲得原創技術和高新裝備以確保芯片生產的穩定性,而不在于排斥中國?!?/p>

四是提出“韓版印太戰略”。2022年11月11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韓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發表“韓版印太戰略”?!绊n版印太戰略”從名稱上就與美國的“印太戰略”相同。美國的印太戰略是為封鎖和牽制中國而制定的戰略。文在寅政府在2017年11月發表“新南方政策”時,既提及了該政策與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接軌的可能性,又對兩方面都保持了一定距離。相反,尹錫悅政府的韓版印太戰略明顯傾向美國一邊。尹錫悅還表示,應該尊重區域內的自由、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決不應容忍用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中國南海應該成為基于規則維護海洋秩序的和平與繁榮的海洋。這幾乎是在宣布,在美中戰略競爭中,韓國將完全站在美國一邊。

《領導文萃》:如此令人覺得,尹錫悅上臺半年來,對中國和美國的態度似乎飄浮不定,對華外交政策并不像他競選時那樣強硬。面對著中韓經濟關系的可能變局,韓國內輿論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韓國在處理韓美關系、韓華關系上,韓國官方的立場是,韓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并不存在明顯傾美的問題。韓國政府辯解,韓美同盟關系深化并不等同于韓方忽視與中方的關系,韓美和韓中關系不是“零和博弈”。針對外界批評韓國的立場捉摸不定,韓國外長樸振稱,“我們將基于國家利益和原則,根據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價值觀,以和而不同(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時承認差異)的精神謀求與中方的合作”。

隨著韓中關系日趨微妙復雜,近期韓國國內的“脫中”論調抬頭。如最保守的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有篇社論,呼吁要打破對華貿易的過度依賴。韓國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而過度偏重中國是可怕的毒藥。過度的對華貿易已成為韓國自主外交的絆腳石,需要實現經濟安全領域劃時代的多元化。

韓國相反的輿論則認為,尹錫悅政府大幅動搖了以往歷屆政府“經濟中國,安保美國”的韓國外交基調,給韓國經濟帶來的并非“供應鏈保障”而是“供應鏈危機”。對于以外貿為立國之本的韓國來說,不論排斥哪一方都會產生巨大的風險。韓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度非常高,兩國早已形成了緊密的相互依存的分工結構。

我的看法是,尹錫悅競選時及就任后初期,都表現出揚棄前政府平衡外交政策的傾向。但形勢比人強,尹錫悅政府近來的外交基調有微妙變化,外交動作體現出在對華關系上權衡利弊的苦心孤詣,不斷釋放出至少不會敵視中國的信號。從尹錫悅在韓國避見來訪的美國眾議長佩洛西(她曾執意訪問臺灣而鬧出軒然大波),到提出 “Chip 4”入盟問題的韓國兩個原則,都被國際輿論視為尹錫悅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的信號。我們且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尹錫悅政府近來的外交基調有微妙變化,外交動作體現出在對華關系上權衡利弊的苦心孤詣,不斷釋放出至少不會敵視中國的信號。從尹錫悅在韓國避見來訪的美國眾議長佩洛西(她曾執意訪問臺灣而鬧出軒然大波),到提出 “Chip 4”入盟問題的韓國兩個原則,都被國際輿論視為尹錫悅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的信號。我們且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中國政府針對“尹錫悅版平衡外交”有明確表態。如對美國炮制的IPEF、美國脅迫韓國加入半導體聯盟(Chip 4),與中國經濟“脫鉤”“斷鏈”等伎倆,王毅外長指出,美國是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用經濟手段脅迫韓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中國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反對陣營對抗,這符合中韓兩國的根本利益。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國明鮮明指出,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分不開的伙伴。中韓建交30年的發展經驗表明,鞏固發展好兩國關系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我們相信,韓國無論由哪個黨派、哪個領導人執政,都會重視中國和對華關系。

猜你喜歡
尹錫悅對華韓國
韓國“第一步”
韓國當選總統吐槽:我的煩惱很多
尹錫悅上班 夫人出門相送
聚焦韓國大選
尹錫悅上韓綜,稱“煩惱很多”
尹錫悅要把寵物狗印在郵票上
在韓國走馬觀花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歐盟對華反傾銷現狀、原因及我國對策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對華和解政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