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老年居民營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

2023-02-18 07:27孫雪萍徐振華朱秋麗
中文信息 2023年2期
關鍵詞:電視廣播人際慢性病

孫雪萍 徐振華 朱秋麗

(1.山東中醫藥高等??茖W校,山東 煙臺 264199;2.萊陽市沐浴店中心衛生院,山東 萊陽 265211)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報高。目前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患病率也迅速提高,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慢性病與膳食營養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通過營養教育改變老年居民的飲食行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控制慢性病的關鍵因素[1-3]。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煙臺市牟平區老年居民(60 歲以上)作為調查對象。在社區、公園采用偶遇抽樣法的方式進行,合計調查200 人。

2.方法

本研究在對煙臺市牟平區200 名老年居民的營養KAP、健康教育需求及信息獲取途徑進行了問卷調查。由項目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營養KAP、飲食行為、收入、文化程度、健康狀況的自評價,獲取健康知識的途徑等。

二、結果

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200 人,其中男性92 人,女性108 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的 29 人,初中的57 人,高中或中專的55人,大專的35 人,本科及以上的 24 人;職業情況:政府及事業單位人員 23 人,企業人員 55 人,服務業37 人,醫療衛生8 人,無業及居家勞動者47 人,部隊5 人,其他職業25 人;收入:中低收入人群比例較高[4-6]。

2.營養健康知識

2.1 營養KAP

表1 營養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老年居民總體來講,大約有一半左右都知道一些基礎的營養知識,例如食物種類應該多樣化,日常膳食應該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都應喝奶來補充蛋白質和鈣質,經常食用豆制品,可以預防骨質疏松。日常膳食還應低鹽,低脂,少吃油炸、油煎等油膩性食物,吸煙和過量飲酒有害健康。90%的人有了解營養知識的需求,92%的人感覺對營養知識了解太少,難以滿足現有生活需要。但能主動了解營養知識者僅占30%。經過系統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文化程度和職業是影響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的主要因素[7-9]。

2.2 生活方式

在飲食行為方面,被調查的老年居民中,主食能粗細搭配的占82%,平時自認為飲食較清淡的占35%。能堅持每天飲用牛奶或奶制品的占60%;吃豆類或豆制品的僅占68%,蔬菜水果攝入達不到推薦量的占65%;在飲食習慣方面,42%的老人有挑食或偏食狀況。對于食物的選購,25%的老人會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70%主要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食物。平時經常關注營養知識的占15%,經常參加鍛煉者48%。知道體質指數的意義及公式者占16%,知道血糖生成指數者占22%,知道每日食鹽的適宜攝入量的占52%。由而可知,老年居民在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方面還存在著比較多的行為誤區[10-15]。

表2 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

2.3 健康知識的需求與獲取渠道

總體上,老年居民對家庭食品衛生、慢性病和食品營養知識的需求較高。按文化程度分析,高中及以下人群對慢性病知識的需求較高,大專及以上人群對養生保健的需求高,高中及以上人群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明顯高于初中及以上人群;按職業分析,政府事業單位人群比其他人群更關注家庭食品衛生,企業人群較需要婦幼保健,服務業較關注傳染病知識,醫療衛生人群較需要食品營養知識。

健康知識的獲取渠道,從老年居民的選擇看來,獲取途徑排在前4 位的依次是醫院醫生、電視廣播、人際傳播和健康講座。從老年居民的信任度看,希望的健康服務提供平臺主要是政府和公立醫院。

表3 健康知識的獲取渠道(多選)

三、討論

3.1 營養KAP 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煙臺市牟平區老年居民整體營養知識水平偏低,食物選購、合理膳食等營養行為存在諸多不當之處。但是大部分老年居民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營養知識,希望改變自己的不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營養健康水平。同時調查結果顯示,職業和文化程度是影響老年居民營養知識水平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的高低限制了居民對營養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程度,要根據老年居民文化程度的高低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養教育。文化程度較低者,要選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與教育載體。同時營養知識水平的高低對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又有較大的影響,營養知識水平越高,在營養知識的理念指導下,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也就表現得越好[16-20]。

3.2 根據老年居民需求,開發新的開展健康教育服務的途徑

根據健康教育獲取途徑的調查發現,老年居民對慢性病咨詢的需求比較高,說明老年居民日益重視慢性病對健康的危害。咨詢醫院醫生的比例呈現明顯上升,報紙雜志、電視電臺、宣傳折頁、咨詢活動、宣傳片等常規健康教育模式的需求有所下降。新型的健康知識獲取渠道,電話咨詢、健康短信和網絡服務逐漸受到歡迎,說明這些新型傳播渠道有開展利用的潛力。

3.3 營養教育模式的探討

為了促進老年居民改變不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首先要考慮的是針對老年居民開展營養教育,提高其營養知識水平。我市目前主要采用宣傳材料、健康講座等方式對老年居民開展營養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營養行為的改善仍不明顯,而且這些營養教育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因此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營養知識的推廣普及。因此建議尋找成本較低,覆蓋面更廣的傳播方式,例如創建以撲克牌為載體的新型營養教育形式——營養教育撲克牌。

調查顯示,目前老年居民獲得營養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電視廣播和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老年居民的營養知識水平偏低,說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營養知識的宣傳力度還有所欠缺,但總體來說老年居民的營養健康的意識在逐年提高,營養教育的需求也不斷的增加,因此應加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的力度。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是營養教育中最主要的兩種教育方式。大眾傳播的優勢是傳播面廣,傳播速度快,缺點在于信息反饋速度慢,針對性不強。人際傳播可分為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三種形式。這種傳播方式簡便易行,不受機構、媒介、時空等條件的限制。人際傳播在同一次活動中,發出者和接受者雙方面對面的交流,可以互為傳播者和受傳者,能夠獲得及時的信息反饋,能迅速發現和解決問題,有利于達到行為改變的目的,同時還能滿足老年人社會交流的心理需求。但缺點在于信息量較少,覆蓋的范圍也比較少,傳播的速度也比較慢,而且在多級的人際傳播活動中,信息容易走樣。這是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識背景、接受習慣,以及記憶力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有將兩種方式有機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的營養教育效果。另外,多年的個人營養行為的改變是比較難的,必須有長期且持續的指導。

四、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老年居民進行營養KAP、食物選購、合理膳食及營養需求的調查和分析,發現電視廣播、醫院醫生、人際傳播和健康講座是老年居民獲取營養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建議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基層醫院建立營養門診,加大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的宣傳力度,并定期開展營養知識講座,指導居民向家人及周圍人群宣傳營養知識,逐步形成輻射效應的營養健康教育方式。這種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相結合營養教育模式,對老年居民而言是一種有效的營養教育模式,符合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方,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保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煙臺市的順利實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電視廣播人際慢性病
肥胖是種慢性病,得治!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電視廣播發射設備與手機終端的互控操作技術應用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NHK BS8K說起 聊聊8K電視廣播發展現狀及其現實意義
從《戰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網絡技術在電視廣播信號處理中的應用探討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轉慢性病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慢性病候選人!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