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分析

2023-02-18 13:21嚴紅邱進
青島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基尼系數共同富裕

嚴紅 邱進

[摘 要]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與關鍵。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化是我國推進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礙?;?000—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相關數據,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現狀進行分析,并運用ARIMA模型和指數平滑法模型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預測,發現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放緩,但仍處于高位,導致內生動力不足、群體分化加劇、社會不穩定性增加。為此,應采取如下推進共同富裕的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租住同權”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營造共同富裕氛圍。

[關鍵詞] 城鄉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基尼系數

[中圖分類號] F0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642(2023)06—0072—09

引言

共同富裕指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即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我國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富裕[1],而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先富”效果明顯,然而全國收入差距、城鄉差距不斷增大,“后富”效果明顯滯后。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21元增至2021年的35 128元,增加了84倍,同時城鄉人均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974元增至2021年的28 481元,擴大了62倍。我國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但同時仍面臨分配不合理、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現實挑戰。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保?]。共同富裕就是要每個人都享受社會發展的福利,要大家一起富起來。這意味著必須縮小收入差距,建立一個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橄欖型”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是國家層面針對新時代新的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的戰略決策。

目前,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國收入差距的現狀、原因或對策等方面。比如,羅楚亮等研究發現,2013年至2018年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基本維持在047左右[3];李逸飛、王盈斐指出我國收入差距長期處于高位、財富差距兩極分化嚴重,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堵點和難點,阻礙了我國共同富裕發展進程[4];萬廣華等研究發現,我國收入不均等主要原因在于城鄉二元分割、勞動占比過低、教育差距過大和社會保障不足[5];李實和朱夢冰從宏觀角度提出,實現共同富裕,首要在于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通過制度改善、優化市場環境,實現鼓勵勞動致富、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模式[6];程名望等指出進一步消除戶籍歧視,是同時解決效率和公平問題、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7];楊穗和趙小漫指出社會保障是促進社會成員共享國家發展成果、調節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國社會保障再分配作用逐步增強,對縮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8];杜志雄認為,新時期共同富裕的推進,應該以防止返貧致貧為前提,以縮小收入差距為基礎,以提升民生福祉為進路[9]。但是,學者們的研究很少集中于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問題、原因及對策等方面,也鮮有對城鄉收入差距的預測研究。本研究在借鑒學者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2000—2021年我國城鄉收入相關數據,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進行分析,對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進行預測,分析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帶來的問題,深度剖析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內在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期望從根源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我國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現狀分析

21世紀以來,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城鄉收入差距呈現逐步擴大態勢。認識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分析我國城鄉收入的構成,是進一步分析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策的前提。

(一)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總體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但城鄉收入絕對差距不斷擴大、相對差距呈現緩慢縮小趨勢。由圖1可知,2000—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21元增至2021年的35 128元,增長了844%;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256元增至2021年的47 412元,增長了6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282元增至2021年的18 931元,增加了730%。但城鄉人均收入絕對差由2000年3974元增至2021年的28 481元,擴大了62倍,城鄉收入絕對差距擴大現象明顯。從城鄉人均收入相對差距來看,2000—2009年表現為擴大趨勢,由2000的27倍增加到2009年的31倍,其最大值為2007年的31倍,2010年后我國城鄉人均收入相對差距呈現逐步縮小趨勢,由2010年30倍縮小為2021年的25倍??傮w來看,盡管我國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但絕對差距還在逐漸擴大,成為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的重大障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縮小城鄉收入絕對差距。

(二)我國城鎮、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分析

1.城鄉內部收入差距分析

2000年以來,城鎮居民20%低收入組家庭和20%高收入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逐年增加的良好趨勢,但城鎮內部收入差距呈現擴大趨勢(見圖2)。

根據圖2可知,城鎮20%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132元增至2021年的16 746元,增長了435%,且20%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11 299元增至2021年的102 596元,增長了808%,總體上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顯著,且高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更快。但城鎮低收入組與高收入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與相對差距均呈現擴大趨勢,絕對差距由2000年的8167元增至2021年的85 850元,擴大了95倍;相對差距在2005—2015年間有波動,但整體上也呈現擴大趨勢,2020年達到62倍的最大值,可見相對差距十分明顯,且有持續擴大態勢。

同城鎮內部居民收入變化類似,2000年以來,農村居民20%低收入組家庭和20%高收入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逐年增加良好態勢,但農村內部高、低收入組家庭人均收入的絕對差距與相對差距均呈現不斷擴大趨勢(圖3)。

根據圖3可知,農村20%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802元增至2021年的4856元,增長了505%,且20%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5190元增至2021年的42 082元,增長了711%,總體上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且高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更快。但農村低收入組與高收入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與相對差距均呈現擴大趨勢,絕對差距由2000年的4388元增至2021年的37226元,擴大了75倍;相對差距在2017—2020年略有下降,但整體上也呈現擴大趨勢,且2017年呈現95倍的最大值,差距十分顯著,截至2021年依舊高達87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問題十分嚴峻。

2.我國基尼系數分析

21世紀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一直處于高位,且城鎮內部絕對收入差距擴大速度大于農村內部(見圖4)。

根據圖4可知,2000年我國基尼系數已經達到了042,且2010年后長期穩定在046—049之間,我國收入差距已經明顯偏大①。具體而言,全國基尼系數2000—2009年緩慢增加,且2009年達到最大值049,2010年以后在047左右波動,并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相對于全國基尼系數,城鎮基尼系數與農村基尼系數變化更大,2011年之前農村基尼系數更大,2011年城鎮基尼系數實現反超,意味著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內部收入差距擴大更加明顯。同時2000—2021年全國基尼系數始終大于城鎮基尼系數、農村基尼系數,表明城鄉收入差距始終大于城鄉內部差距。

(三)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構成分析

城鎮居民各項收入絕對量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同時各項收入占比卻出現了較大變化,這是收入分配的直接體現(見圖5)。

由圖5可知,2000—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穩步上升,其中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絕對量均呈現增長趨勢。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2000年的6296元增加到2021年的47 412元,增幅達753%,各收入組成部分均增長明顯。但近20年城鎮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占比和經營性收入占比均逐年穩步增加,財產性收入占比由2000年的20%增至2021年的107%,增至原來的5倍以上,經營性收入占比由2000年的39%增至2021年的114%,達到原來3倍左右。相對而言,工資性收入占比出現大幅降低,從2000年的712%降至2021年的601%,下降了111個百分點。

與城鎮居民收入變化情況相比,農村居民各項收入絕對量也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但各項收入占比變化情況卻大相徑庭(見圖6)。

由圖6可知,21世紀以來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續增長,由2000年2282元增至2021年的18 931元,增幅達830%,各收入組成部分絕對量也均呈現穩定增長趨勢。但各組成部分收入占比變化與城鎮情況卻截然不同,其中工資性收入占比雖有波動,但整體上表現為上升趨勢,由2000年的223%增至2021年的420%,漲幅達到197個百分點;財產性收入相對而言十分穩定,20年來僅增加11個百分點;經營性收入占比卻急劇下降,由2000年的716%下降至2021年的347%,降幅達369個百分點。

結合2000—2021年城鄉收入及各組成部分總量和占比變化分析可以看出,城鄉收入結構具有明顯差異,就工資性收入而言,農村占比越來越大,而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越來越大,各收入組成部分在城鄉的發展趨勢不同。由此可知,城鎮居民可利用資產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而農村居民則越來越依賴工資性收入。

二、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趨勢預測分析

(一)預測工具

1.ARIMA模型結構

ARIMA模型全稱是自回歸積分滑動平均模型,指將非平穩時間序列轉化為平穩時間序列,然后將因變量僅對它的滯后值以及隨機誤差項的現值和滯后值進行回歸所建立的模型。ARIMA模型根據原序列是否平穩以及回歸中所含部分的不同,包括移動平均過程(MA)、自回歸過程(AR)、自回歸移動平均過程(ARMA)以及ARIMA過程。

ARIMA(p,d,q)模型結構如下:

(B)(1-B)dYt=Θ(B)at

E(at)=0,Var(at)=σ2,E(at,as)=0,t≠s

E(Yt,at)=0,Vs<t(1)

(B)=1-φ1B-φ2-…-φpBp(2)

Θ(B)=1-θ1B-θ2B-…-θqBq(3)

式中:B代表的是延遲算子的意義,式(2)代表的是階數為p的自回歸系數多項式,式(3)代表的是階數為q的移動平均系數多項式。p、d、q依次代表自回歸階次、差分滯后階次和移動均值階次。當d=0時,就是ARMA模型,當p=0時,可簡記為IMA(d,q)模型,當q=0時,ARIMA(d,p,q)模型可簡記為ARI(p,d)模型。

2.指數平滑法模型

指數平滑法由布朗(Robert G.Brown)提出,布朗認為時間序列的態勢具有穩定性或規則性,所以時間序列可被合理地順勢推延,常用于中短期經濟發展趨勢預測,即指數平滑法是在移動平均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法,它是通過計算指數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時間序列預測模型對現象的未來進行預測。

指數平滑法的基本式為:

S(1)t=ayt+(1-a)S(1)t-1(4)

其中,S(1)t為時間t的平滑值,yt為時間t的實際值,S(1)t-1為時間(t-1)的平滑值,a為平滑值,其值的取值范圍為[0,1]。

(二)預測結果分析

基于2000—2021年數據,利用ARIMA模型和指數平滑法模型對我國基尼系數、城鄉居民收入構成、城鄉人均收入差距進行預測分析至2025年,選取較優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預測結果和2000—2021年數據分析可知,全國基尼系數擴大趨勢放緩,這對我國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無疑是好消息。但是,我國各項基尼系數均穩定在較高水平,同時城鎮工資性收入占比依舊保持下降趨勢,財產性收入占比保持緩慢增長趨勢;而農村狀況剛好相反,工資性收入占比呈現較快上升趨勢,財產性收入占比幾乎穩定不變,且城鎮財產性收入占比高于農村。這就意味著城鎮居民可以利用已有資產財富獲得更多收入,而農村居民越來越依賴勞動力,在城鎮居民絕對收入和相對收入都遠高于農村居民收入的條件下,財產性收入絕對量將相差更大。從城鄉居民收入角度看,城鄉居民絕對收入差距增長緩慢且逐漸平穩,而相對收入差距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這意味著我國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絕對收入差距依舊高達38 503元左右,而收入倍差也還在245以上。綜合預測結果和現狀,可知我國收入差距問題十分嚴峻,探究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原因,提出相應對策建議進而縮小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十分必要且緊迫[10]。

三、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現狀和趨勢,不僅是影響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礙我國加快實現現代化、順利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羈絆,深入分析引起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原因,是我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

(一)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分析

1.經濟內生性動力不足

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不足問題主要表現為國內市場需求不足。課題組對當前國民經濟需求狀況調查得知,政府投資需求基本穩定,但民間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相對不足。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邊際消費遞減規律指出,當總收入一定時,分配越均勻社會總消費率越高,但隨著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我國更多的財富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②,使得國家整體消費率進一步降低。同時近三年(2020—2022年)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居民生活習慣的影響時間上具有滯后性,不論高收入群體還是低收入群體的消費積極性都不高、對未來經濟預期自信心不強,經濟內生動力嚴重不足。社會消費水平與生產相互作用,較低的消費水平和較大的城鄉收入差距不利于生產者積極性提高,降低了社會生產效率,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

2.群體分化形成

社會凝聚力是一種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以及社會群體之間相互合作的力量。然而,資源分配相對不公平、城鄉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導致貧富差距過于懸殊,使社會成員之間產生隔閡、排斥,削弱社會整體凝聚力,致使社會分裂,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群體之間相互信任度大幅降低,可能進一步導致社會的階層裂變。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不同收入層次群體對于財富的積累出現更大差異,掌握更多財富的城市居民可以有效利用剩余財富進行投資,在“滾雪球效益”的累積下,獲得更多財富的城市居民具有經濟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在這種正反饋作用下,城市居民獲得更好的教育條件,這就造成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競爭機會及起點上的不公平,會進一步擴大城鄉收入差距。長此以往的相互作用,使城市居民更具有優勢,農村居民總體處于更加不利于自身發展的境地,形成兩極化分化的對立群體。

3.社會不穩定性增加

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導致農村相對超低收入的貧困群體將無法有效、平等地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同時農村低收入群體成為被歧視人群,常常處于社會邊緣,難以獲得保證其基本生活的社會資源,陷入無助、焦慮、緊張的困境,這使他們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增加社會不穩定性。謝利在《犯罪與現代化》中也提及“貧困不會產生犯罪,但是因貧困而不滿卻會而且奇怪地足以產生犯罪”[11]?!墩撜Z》中也講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背青l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得低收入群體的“相對剝奪感”增強,更容易使人傾向暴力行為,對社會和諧穩定具有較大威脅。隨著經濟發展,低收入群體的絕對收入雖有所增長,但是收入差距卻逐年增加。不斷擴大的城鄉收入差距,使得低收入群體所面臨的相對貧困現狀與滿足生活、生產等需要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尤其是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主要依賴于自然資源取得收入,常常采取“掠奪性”方式開采自然資源,滿足眼前的生存需要,長期而言,自然環境的破壞、生態資源的大肆開采,不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全社會而言,生態資源、自然環境是公共資源,環境的惡化,不利于社會整體的健康發展,也會間接影響社會穩定。同時,城鄉收入差距達到一定程度,低收入群體心理上會更加堅定是高收入群體對其的剝奪,從而要求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導致不同收入階層、不同群體之間發生沖突,直接危害社會穩定。

(二)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原因分析

1.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當前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且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但是,圖5和圖6顯示,城鎮居民勞動性收入占比逐漸降低,而農村居民勞動性收入占比逐年增加,城鄉收入結構的差異,直接反映城鄉收入分配結構的差異。根據上文所示,城鄉收入不論絕對量或收入倍差都較大,且城鎮居民利用剩余資產進行投資而獲得收入占比逐漸增大,這就意味著城市居民可利用資產再生資產且占比份額越來越大,從而拉大城鄉收入差距。就三次分配而言,在初次分配中,由于沒有明確細化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的分配比例,在城鎮資本報酬較高而勞動報酬較低,使得城鄉收入分配不公平;二次分配中,關鍵問題就在于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盡管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最低工資、失業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但是政府財力有限,導致保障力度嚴重不足;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過動員社會力量、由政府調控機制起作用,建立起社會救助、志愿活動、慈善事業等多種形式進行重新分配的分配調節機制,但第三次分配制度在我國發展緩慢,城鄉居民的第三次分配意識還沒有形成。

2.福利政策配給不精準

當前政府為縮小收入差距、提升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實施了大量幫扶、促發展的優惠政策,但同時相關部門利用政策為自己謀私利、利用權力之便為部分群體謀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城鎮的重復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形成鮮明對比,教育機構、醫療機構、信息通訊等方面也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大部分城鎮居民可以享受到的社會保障,例如,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大部分農村居民卻無法享受,出現了農村地區還存在令人心痛的“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狀況,他們常常被遺漏在社會保障安全網之外。就農村地區而言,政府為鄉村貧困人口提供的低保名額、福利待遇等,有的并沒有真正惠及農村的相應家庭,幫扶、補助存在不到位現象,這也會進一步導致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兩極分化現象愈演愈烈。

3.戶籍制度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國內各類資源向一線城市高度集中,吸引大量外地戶口居民到一線城市就業生活。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租住不同權的問題一直存在,具有外地戶口但長期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居民無法獲得與本地戶口居民一致的社會服務與保障,導致了鄉村居民、進入城鎮的農民工和城鎮戶籍人口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其中又以教育和醫療問題最為突出。外來人口在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本就大于本地居民,如買房租房壓力,再加之無法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社會服務與保障,使得外來工作者大多教育和醫療支出占比相對較高,這也是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住在城市里的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實現。

4.非法經營控制不全面

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完善,這就導致了一部分人鉆國家政策空子,通過各種違法手段獲取暴利。例如,一些生產廠家通過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制造偽劣產品等不正當途徑極大降低成本,獲取更多利潤,同時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更有甚者,有人鋌而走險,通過走私販毒、偷稅漏稅、黑市交易等手段獲取不義之財,這些方式也極大促進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反腐行動從未停止,“打虎拍蠅”持續進行,腐敗分子常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以犧牲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代價牟取個人利益,斂財數額巨大,對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也有很重要的助推作用。這些非法、違法手段造成的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不滿,嚴重危害了社會和諧穩定。

5.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生于計劃經濟,在過去實際運行中,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常難以界定,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缺位或越位現象。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市場化是逐步進行的,與此所對應的市場化改革不徹底,客觀上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起到推動作用。我國歷史上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在其影響下,我國政府習慣性對市場經濟進行過度干預和控制,其中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政府對本該由市場發揮主要作用的領域進行了過度干預。政府權力的介入使得部分行業出現壟斷和尋租腐敗等現象,進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成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重要因素[12]。同時我國國有制經濟改革仍不徹底,扭曲了資源配置,嚴重阻礙了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

6.個體能力差異與機會不均等

個體能力差異一方面指客觀上個體機能的差異,例如,每個人的性別、智力、年齡、天生學習能力等不可改變因素。同時,在平等的基礎上,一個人愿意付出努力提升自身技能的程度、人際交往能力、對生活工作的態度、吃苦耐勞精神等類似因素,均會導致個體能力強弱之分,進而導致收入差距出現[13]。另一方面,機會差異是由家庭背景、收入差距因素導致的后天優勢差異。例如,根據圖7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城鄉居民人均文教娛樂支出占比接近,但是由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且城鄉基礎設施、福利待遇等相差較大,使得城鄉居民后天學習和獲得能力的機會具有顯著差異。獲得機會的能力存在差異,使得城市居民具有更多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多收入,進一步加大城鄉收入差距。這種現象很容易導致農村低收入群體“低收入—低消費、低文教投入—低素質、低技能—低收入”的惡性循環,其與城市高收入群體“高收入—高消費、高文教投入—高素質、高技能—高收入”的良性循環形成鮮明對比。機會差異將會長期性對公平造成影響,進而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性擴大。

四、縮小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制度,改善宏觀收入分配結構?!卑凑者@一方針,首先,應該堅定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嚴格確立好各生產要素的收入分配份額。同時,應該提高勞動力生產要素的重要性,促進較大程度依賴勞動力的農村居民收入適當提高,減緩資本積累較多的高收入家庭收入增長速度,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其次,二次分配中應該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尤其是對農村的轉移支付。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加大對高收入群體的征稅比例。另外,應該加強對偷稅、漏稅、逃稅、抗稅等行為的監督和打擊,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惡劣現象出現,并對國有企業、單位、個人征稅精確化,即通過對其使用的國家資源征稅,防止國有資源被無成本占用而導致的收入差距擴大。實行特殊行業特殊征稅策略,主要指對于證券、金融、房地產等高收入行業增收特別稅,防止行業間收入差距過大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最后,大力發展三次分配。在收入差距巨大的基礎上,第三次分配的發展對收入分配進一步實現相對公平具有極大促進作用,因此,政府應該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慈善事業、志愿服務等活動,提升第三次分配的收入調節作用。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首先,應完善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在健全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控、省級統籌基礎上,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科學調整、清晰明確中央與地方關于養老保險等相關事權,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做好政策制定、經辦、監管、信息系統等工作,并建立和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其次,應創新現行社會保障運行機制。一方面,加強對城鎮、農村低收入家庭的全面保障,保證基本醫療、養老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由于我國低收入群體巨大、地域廣闊,起初可以有選擇地推進相對貧困地區的社會保障工作,再逐步推進全局性社會保障工作。另一方面,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精準化。借鑒“精準扶貧”政策對脫貧攻堅的極大促進作用,可實施政府優惠、福利待遇“精準配給制”,在完善相關配給和監管機制的基礎上,促進低保、救助等專門針對低收入者的社會保障制度“精準配給”,使真正低收入群體得到幫扶,以此推動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三)完善“租住同權”制度

借鑒發達國家“租住同權”的做法,即租賃房屋與購買房屋同等享受本地居民社會服務與保障政策。結合我國實際,可使用“租房合同”+“工作合同”+“社保繳納時長”等指標共同判定,使真正的外來務工人員享受與本地居民一致的社會服務與保障,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指數、減小區域貧富差距,進而縮小全國整體性收入差距,提升居民消費積極性,提高國內循環效率。更加公平的福利和社保政策,將吸引更多外來務工人員,有利于推進我國產業集群化和城鎮化發展,增加國民整體收入,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支撐。注重實施政策與加強防范相互協調,防止因不同地區教育、醫療等資源差距巨大而出現一批沒有來過一線城市卻享受待遇的“偽外來人口”。因此,使用“租房合同”+“工作合同”+“社保繳納時長”三種條件共同判定外來人口,并加大懲罰力度,以有效保證真正在本地長期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獲得當地福利與社會保障,以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我國要長期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政策,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資源利用率,同時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保證政策基礎地位,充分發揮政府調節作用。既發揮市場主體、市場機制的力量,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政府宏觀調節,支持、引導、監督市場規范有效地發展,進而實現資源更加有效、公平分配,推動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機制。首先,對非法、違法收入渠道進行監管,加大懲罰力度,堅定打擊違法、非法經營的決心。完善相關國家法律和管理制度,凡是發現相關違法者必須進行嚴厲打擊。其次,拓寬市場舉報途徑,使公民對非法、違法經營等有途徑可舉報、能舉報,能通過有效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進一步增強社會相互監督的力量,形成合法公平競爭氛圍。最后,加強福利、補貼“精準配給”制度的監管,使優惠政策、政府補貼、福利待遇等真正落到應得者之手,使社會保障制度在低收入群體中發揮更大價值,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了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必須堅持“輸血式”和“造血式”相結合的鄉村幫扶政策。農村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農村居民收入較低等諸多問題,故既要資金、實物等“輸血型”幫扶方式,更需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型”幫扶。首先,政府應該適當增加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為廣大農村地區免費提供一些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生產工具,提高農村的生產效率,在此基礎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其次,政府應通過積極政策引進鄉村振興相關人才并鼓勵本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引導外來人才與本地鄉賢加強對本地居民的技能培訓和科技指導,為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帶頭人”“領軍人”等人才支撐。再次,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家庭的教育資金補助,保證農村基本文教總支出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村教育服務水平和教育設施科技水平,并針對不同年齡段,為農村家庭學子提供更多的助學金與貼息助學貸款,鼓勵農村低學歷成年人繼續深造學習技術,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綜合教育水平。最后,大力加強對當地居民的智力幫扶,使當地居民可以利用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一技之長,推動本地居民生產方式轉變,提高鄉村生產效率,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進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六)營造共同富裕氛圍

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應在教育體系中強化共同富裕概念。一方面改變教材結構,適當增加思政教材、歷史教材、語文教材以及科普讀物等部分章節,擴充“先富帶后富”、逐步共富、共建共富、全民共富、全面共富等共同富裕相關知識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鼓勵各年級包括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積極學習、理解共同富裕思想,并結合實踐調研,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講解當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居民收入增加、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案例,展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積極作用。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共同富裕的宣傳力度,在高度發達的信息化互聯網平臺以及娛樂、影視作品中充分展示、宣傳我國共同富裕建設進程,通過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努力潛移默化地引導幾代人的思想觀念轉變,將共同富裕思想根植于我國人民心中,使其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核心之一。引導人民群眾不斷踐行優秀道德文化,增加精神需求,使更多的富裕階層自發參與到第三次分配之中,真正實現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結語

共同富裕不僅是一個藍圖或愿景,更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既要追求“富?!彼枰摹敖洕鲩L”,也要追求“收入合理分配”條件下的“共同富?!?。本文聚焦我國共同富裕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城鄉收入差距問題,通過收集2000—2021年相關數據,詳細分析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現狀、發展趨勢、主要危害和形成原因等。研究發現,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呈現出絕對差距逐漸擴大、相對差距逐漸縮小、整體差距擴大趨勢放緩、城鄉內部差距仍然較大的特點。隨著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我國出現了經濟內生性動力不足、群體分化越來越明顯、社會不穩定性因素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福利政策匹配不精準、戶籍制度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非法經營控制不全面、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晰和個體能力差異與機會不均等??s小城鄉收入差距是我國新時期推進經濟持續增長、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租住同權”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營造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圍,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選擇。

注釋:

①對于基尼系數,國際經驗認為,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數在02—03區間處于分配相對平均狀態;基尼系數在03—04時,收入分配比較合理;當基尼系數超過04時意味著收入差距偏大;而當基尼系數超過05時,則表明收入分配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并由此會導致諸多的社會問題,危害極其嚴重。

②根據《世界不平等報告》中國部分數據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前10%人口收入占總收入比例長期呈現上升趨勢。同時,《2022年世界不平等報告》中顯示2021年中國收入前10%人口收入達到總收入的42%。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EB/OL]. [2023-09-0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10/15/c_1127959365.html.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3-09-01].http://www.pyjjw.gov.cn/sitesources/pyjjw/page_pc/ztzl/ddesd/zggcddescqgdbdhbgqw/article8cadbfaec1c44b478398585b7c3f88bf.html.

[3] 羅楚亮,李實,岳希明.中國居民收入差距變動分析(2013—2018)[J].中國社會科學,2021(1):33-54.

[4] 李逸飛,王盈斐.邁向共同富裕視角下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收入結構研究[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2(1):3-13.

[5] 萬廣華,江葳蕤,張杰皓.百年變局下的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的視角[J].學術月刊,2022(8):32-44.

[6] 李實,朱夢冰.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共同富裕實現[J].管理世界,2022(1):52-61.

[7] 程名望,韓佳峻,楊未然.經濟增長、城鄉收入差距與共同富裕[J].財貿研究,2022(10):1-17.

[8] 楊穗,趙小漫.走向共同富裕:中國社會保障再分配的實踐、成效與啟示[J].管理世界,2022(11):43-55.

[9] 杜志雄.共同富裕思想索源及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研究[J].經濟縱橫,2022(9):21-29.

[10] 郭占恒.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智庫論壇,2021(6):43-45.

[11] 謝利.犯罪與現代化[M].何秉松,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23.

[12] 丁長發.“雙失靈”下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研究[J].經濟學家,2010(12):5-11.

[13] 李實,宋錦.中國城鎮就業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J].經濟學動態,2010(10):4-10.

責任編輯:馬秀貞

猜你喜歡
基尼系數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