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

2023-02-20 08:43龐梓月杜魏巍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舞蹈德育傳統

龐梓月 杜魏巍

(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融合國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整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而生的。舞蹈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時無刻不彰顯著其獨特的魅力。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舞蹈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人才強國的需要。進行舞蹈教育不僅要突出舞蹈文化常識、舞蹈基本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舞蹈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從而培養中小學生的藝術品質,增強其正確的審美能力,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自覺承擔起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

一、舞蹈教育的價值和作用

1.舞蹈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學生藝術修養

舞蹈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既包括教師身教,又包括學生的體驗。學生在體驗的動態過程中可以加深對舞蹈的理解,并做出評估與反思。當然這一切需要對舞蹈的配樂、舞蹈的動作、舞蹈的藝術性有深刻的認知才能夠更好地對其進行分析,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中小學階段的舞蹈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舞蹈知識以及經驗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欣賞,使學生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與舞蹈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進行精神層面上的溝通和交流?,F階段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是注重于舞蹈步法和舞蹈技巧的觀摩,卻未對情感有更多的理解,由此也影響了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斷提高,所以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的過程中,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既注重理論的講解,又注重示范動作的演示,尤其是示范動作要規范、正確、標準,以幫助學生掌握舞蹈技巧、動作要領。同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舞蹈進行欣賞,使學生對相關的舞蹈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對其進行深入的欣賞和剖析,從而加強學生對基礎舞蹈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基礎動作,從而提升中小學生的藝術素養。

2.舞蹈教育有助于德育實施

2022 年4 月21 日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美育-舞蹈課程納入其中,美育是黨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體,也是落實美育的重要途徑。舞蹈美育需要時刻圍繞著“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以及怎樣培養人”進行思考,這正是“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要求。美育下傳統舞蹈文化的發展,更多的是要注重傳統文化在舞蹈中的內涵,要將其本質理念貫穿舞蹈教育的始終,美育舞蹈與德育的共同融合可以充實舞蹈教育的豐富性以及內在性,又充實了德育的延展性及全面性,進而讓學生樹立更加豐富、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舞蹈教育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國基礎教育對藝術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由此也使得舞蹈教育成為其重要的課程之一。舞蹈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方法是多元的,內容是豐富的。既有古典的,又有現代的,既有民族的,又有外來的,通過舞蹈教育不僅提升了中小學生的藝術素養、豐富中小學生的文化底蘊文化修養,更能培養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推動學生藝術修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中小學階段開展舞蹈教育是對學生素質教育重要體現與促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技能以及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教師還可以借助舞蹈經典劇目,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相關的舞蹈技巧以及舞蹈價值理念。在學習之前學生應該先學會欣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舞蹈動作,為自己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并且將舞蹈欣賞的價值和作用充分展現出來,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4.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德育水平

學生強必先強師,德育的發展基于教師的德育教學水平。作為藝術類教師,不能局限于專業技術教育的研究,更要將育人之首的德育貫穿到專業技術的課堂中。實踐中,師德水平,自身形象,健全人格和人格魅力,都是教師首要達到并且不斷規范的前提任務,其次要刻苦鉆研如何將德育滲透到舞蹈教學設計,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

舞蹈教育屬于藝術教育的范疇,藝術教育的主旨是培養人的全面綜合素質,所以在小學舞蹈教材的設計以及選擇上都要主動將德育滲透其中,將融合的教材分篇章、分主題、有計劃地教授給學生,例如教師在教授藏族舞蹈時,可以通過觀看劇目以及教授動作給學生講解藏族舞蹈的形成過程以及藏族人民勤勞刻苦走向翻身的歷史故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編創舞蹈故事,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交流溝通能力以及想象力與身體協調性。在評價環節,要設定融入德育機制的評價標準,例如配合能力、創新能力、抗壓能力等,這樣才能將舞蹈與德育融合得更加完美,從而提升教師的德育水平與能力。[1]

二、中小學舞蹈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中小學舞蹈教育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并源源不斷地走進了中小學的課堂當中,使得中小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2021 年,教育部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體育美育全過程中”,并認定了1885 所學校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其中有海南華僑中學傳承的竹竿舞、儋州市八一中學的民族民間舞、瓊海市嘉積中學的中國古典舞等,這些學校都以舞蹈教育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相對發達的區域也開設獨立的舞蹈課程或者成立舞蹈藝術團隊進行專業性的教育訓練。[2]但是現階段舞蹈教育作為一門相對古老的藝術課程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舞蹈教育,必須認清形勢,著重分析阻礙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1.外來文化的沖擊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不斷涌入,國內部分人出現崇洋媚外的心理,認為國外所傳入的文化就是先進的、時尚的,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就是落后的、過時的,在這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在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是不足的。目前,部分西方的舞蹈教育教學方式成為主流,即使我們對于傳統的舞蹈是重視的,但是在舞蹈教育中對傳統文化的知識教育有所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舞蹈教育上的作用和影響力,使得在我國本土舞蹈逐漸邊緣化。

2.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在傳統的中小學舞蹈教育中,對于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授課教師不能很好地將舞蹈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大部分學生也很難主動地在舞蹈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找到其內在聯系,一味地去模仿舞蹈原有的姿態卻忽略對舞蹈內涵的深入思考。教師只是教會學生去模仿作品,所以出現舞蹈有形而無神的情況,究其本質是學生沒有深入挖掘舞蹈跳的是什么、為何而跳,他們也難以理解和領會舞蹈的內涵和精髓。

3.地區教學差異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育資源尤其是藝術教育資源仍存在分配不均衡、城鄉藝術教育差距較大的問題,在中小學舞蹈教育上,存在著專業舞蹈教師資源短缺、一部分舞蹈教師不是專業出身,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欠佳,這也為中小學舞蹈教育的發展帶來困難,更無法利用舞蹈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文化育人、健全學生人格、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作用。

三、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實施策略

1.在中小學舞蹈教育中加入文化元素

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應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舞蹈與中國文化水乳交溶,無論是舞蹈的題材、內容還是特色其創作的靈感都來自于中國文化。中小學舞蹈教育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舞蹈教學融合,舞蹈教師也應該在重視傳統舞蹈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積極營造舞蹈教學的文化氛圍,例如,舞蹈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舞蹈相關視頻,使學生形成視覺印象,將中國文化通過一種活靈活現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用心感受民族風情、用心跳舞,這樣才能夠真正感受到中華文化獨特的美、舞蹈的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可以喚醒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欲,使學生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底蘊,自發地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舞蹈與中國文化的相關知識,感受舞蹈帶來的文化熏陶,從而加強學生對舞蹈文化內涵的把握,增強了學生對舞蹈學習的濃厚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其文化素養。[3]對于專業舞蹈教師來說,要加強對舞蹈所蘊含的內在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藝術文化修養,那么就需要加強備課,根據是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思考課程教學的初衷,并努力開發校本課程、開展特色性教學,使中小學舞蹈教育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引入“互聯網+”模式協同發展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舞蹈教育也應該緊隨科技的發展,將舞蹈教育融入“互聯網+”這類模式中發展。首先,傳統的線下課舞蹈教學并不能面面俱到地進行學科交叉類學習,這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借助某些教學平臺,開拓教學范圍,讓學生線上及時補充回顧線下教學的知識,例如在舞蹈教學中,學習漢族舞蹈時,將漢族的民俗文化、舞蹈常識、舞蹈教學片段等放入教學平臺中,以便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更好地了解漢民族文化。其次,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多樣性與選擇性來看,線上直播、錄播、音視頻實時互動等新型模式不斷涌現,這無疑是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方式。也正是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可以使偏遠地區在舞蹈教師團隊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更好地去學習舞蹈,更好地通過舞蹈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自身文化素養。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的線下上課方式改變為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將蘊含中國文化的舞蹈教學視頻、賞析視頻發布到網絡上,供中小學生學習。

3.充分挖掘舞蹈教材中的德育價值

舞蹈教育教學一直以來都踐行著育人為本的理念,小學舞蹈教育多樣化,每一課都有其內在的情感價值,都可以以不同風格的舞蹈形式為載體融入積極健康、愛國向上的情感價值。例如在教授小學舞蹈時可以選用中國舞蹈家協會舞蹈考級七級《少年中國說》,此舞蹈在訓練兒童腿部肌肉爆發力及柔韌性的同時在音樂部分加上了必要的朗誦部分“天地蒼蒼、乾坤茫茫中華少年,頂天立地當自強……”,讓學生在挺拔的舞姿中、強烈的紅色氛圍中、在詩詞朗誦的召喚中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民族責任感。又例如在教授《紅領巾飄起來》組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成立來進行知識性以及氛圍性的導入,讓學生了解到少先隊的光榮歷史,再加以擁有強烈少先隊標志動作及鏗鏘有力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舞蹈中發自內心地敬佩革命先烈,由此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中小學舞蹈教學中的舞蹈動作往往以組合的形式出現,舞蹈組合是很具氛圍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在對歌詞以及舞蹈動作的理解中投入更多的情緒,感受更多、更深刻的人格魅力。例如中國古典舞組合《小道童》為例,通過古典舞作揖、亮相、山膀等動作講述小道童善良、正義、勤勞、尊師愛道的品格,塑造學生健康的身心觀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技術進步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焦慮問題悄然波及中小學生。很多中小學生因為學業、家庭、同學矛盾等問題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焦慮甚至抑郁情緒,這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诖爽F象,需要在舞蹈教學中的編創環節,很好地以音樂、舞蹈教室以及風光環境為情緒載體,讓學生盡情抒發內心不良情緒。例如讓學生提前將自己近段時間發生的不開心、擾亂情緒的事情寫在一張白紙上,接著關掉教室的主燈光,播放安靜的情緒舒緩音樂,讓學生在自編舞蹈動作中撕掉寫滿不良情緒的紙,一方面進行了開放肢體的動作創作,又一方面在肢體語言中以及教室氛圍中發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緒,讓學生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再例如在舞蹈教學中以分組的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班級、團隊的重要性,調整好自我心態,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接受自我的能力。

4.舞蹈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

舞蹈教育屬于美育的一部分,美育與德育的關系密不可分,在舞蹈教材的創作中如何將德育更好地融入舞蹈內涵就需要教師的潛心研究了。例如剛入校的一年級小學生由于剛剛脫離家長們無時無刻無微不至的關愛,進入需要樹立規矩、建立品格的階段。生硬的言語教育不能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及理解到勞動的意義,因此可以根據這一現象讓學生與教師一起編創舞蹈《我愛勞動》,再加上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在舞蹈中真正體會到勞動的意義。

5.舞蹈教育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運用

以舞蹈基本功為導向,啟發意志舞蹈是身體的藝術,學習舞蹈就要從身體入手,那么在舞蹈學習過程中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是重中之重。然而舞蹈基本功中的柔韌性訓練、體能訓練、肌肉線條訓練是“最艱難”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身體的疼痛、心理的膽怯做斗爭,但事實上,當今社會由于物質條件豐富,家庭溺愛,導致有很多學生并不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毅力。那么舞蹈訓練就是一個鍛煉學生意志力很好的突破口,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將德育內容滲透進去,融入堅持不懈、積極樂觀、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鍛煉堅定毅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家課程的設置更加具體、全面,課程的功能與價值更加凸顯。在中小學開展舞蹈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又是“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需要。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應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切實把舞蹈教育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有效培養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舞蹈德育傳統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學舞蹈的男孩子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