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氏族譜靈犀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研究*

2023-02-20 03:35格桑玉貞曼秀仁青道吉
西藏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寶卷格薩爾家族

格桑玉貞 曼秀·仁青道吉

2006年5月,《格薩爾》史詩列入我國首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9月,《格薩爾》史詩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上,藏族歷代前賢大德對《格薩爾》的述評積厚流光,傳承至今?!独适献遄V靈犀寶卷》(以下簡稱《寶卷》)在鉛印本付梓時,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指出:“該寶卷的上冊是赤松德贊時期修建桑耶寺的慶功宴上師君三尊商議的記載;中冊是朗阿米絳求浙桂本人的口述史,依據才旦夏茸在他的《藏族歷史年鑒》(藏文)152頁中有關嶺·格薩爾與朗·阿米之間的記載,可以推導出朗·阿米絳求浙桂于968年出生,1076年去世;下冊是朗氏家族的一系列族譜,作者是大司徒·絳求堅贊?!?1)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族譜靈犀寶卷》(藏文),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頁。漢文為筆者翻譯,下同。但是,該《寶卷》鉛印本封面上卻冠以“大司徒·絳求堅贊”為作者。眾所周知,大司徒·絳求堅贊(1302—1364)是14世紀朗氏家族在今山南市乃東區和桑日縣開創了帕竹地方政權,但是在《寶卷》里他是下冊的口述者?!秾毦怼繁还诿麨椤办`犀”,是因為像犀牛角一樣是孤本,只在家族內單傳。但是后來因帕竹地方政權的式微,后逐漸被公開、引用,尤其是《寶卷》中與《格薩爾》有關的史料。

朗氏家族是藏族古老的姓氏賽瓊扎(跆驥DQ糍)之一,該家族于9世紀至10世紀在康多地區勢力大漲,供奉念青唐拉、覺沁董惹、瑪杰奔惹為神祇,就近管制強悍的丹瑪部落,遠征天竺、尼婆羅,屢屢得勝凱旋。赤松德贊時期師從蓮花生大師的二十五人當中,就有朗氏家族的貝季僧格,被《寶卷》上冊記錄為“如本貝季僧格在印度的教法方面獲得了悉地(成就)”;(2)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頁。絳求浙桂是10世紀至11世紀朗氏家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傳言他能夠役使鬼神,神通廣大。大司徒·絳求堅贊是帕竹地方政權第一任執政者,也是該家族的后裔。

一、《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解讀

《寶卷》中冊或當今鉛印本第45頁至60頁,記載了嶺·格薩爾王邀請阿米絳求浙桂為嶺地上師的情況,還記載了《格薩爾》史詩中除了嶺·格薩爾王以外的七位主要人物,分別是僧倫、查根、超同、敦布、協噶爾、班代、燮日?!秾毦怼分休d:

當抵達嶺國的果兒砣地方時,嶺王駕到嶺國悅地區的上部地方,嶺國人士均前往那里贈送禮品。他(指格薩爾)貢獻了《歷史寶炬》《支撐宗教的大象》《朗氏靈犀寶卷》、猛利的法鼓、刑場白銀號、令人膽寒的黑旗、阿阇黎蓮花生的經卷、冠冕、衣服和靴子等,以及狀如白額馬的磐石坐騎,啟請說:“您是得道的瑜伽師,守持佛教,調伏兇惡的鬼神,增長嶺國的人口和財富,消除人畜瘟疫,關心藏地的安樂。在正果者住世期間,愿經常聚會,若要露布無常之狀,請帶領我至極樂世界。此次是首次獻禮?!鄙畟愘浰土嘶ňd羊[花斗篷],查根供養了白椽木[白斗篷],晁同供黑腰刀,佟布饋贈了白華蓋[白鎧甲],協噶爾獻了白哈達[雪山頭盔]??傊?嶺國三十位頭領、三十位勇士、三十個青壯男子、三十位應供喇嘛、三十位尼姑每人分別奉獻了禮品,進行了一次啟請。(3)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31—32頁。

在這里,譯者把“超同”譯成了“晁同”,“敦布”譯成了“佟布”,還漏譯了VS鬕fB釅cQX鯒QBfc 蹩f酹fB跆b骯X笙Q?S舴c(應該是“班代供奉了紅柄光亮劍;燮日供奉了黃金寶塔”)。(4)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族譜靈犀寶卷》(藏文),第1頁。其中提到的格薩爾王與嶺國,乃至嶺國的主要人物都與《格薩爾》史詩相吻合。尤其是僧倫、查根、超同三人是嶺國三大王叔,協噶爾是格薩爾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叫嘉擦,是漢族外甥的意思,因為他的母親就是僧倫的漢妃。至于“敦布”,是流浪兒的意思,應該是米瓊卡代,他在《格薩爾·世界公?!凡勘局杏浭龅氖菑男l藏地方流浪到嶺國,自稱是噶爾家族的后裔,噶爾家族也有其他冠以敦布名稱的,如:VYS簌鬳X糶即贊聶敦布;“班代”應該是百戶長班代瑪魯;“燮日”應該是牟巴·燮嘎江扎。其余“嶺國三十位頭領、三十位勇士、三十個青壯男子、三十位應供喇嘛、三十位尼姑”等說辭基本上符合《格薩爾》史詩一貫的說唱風格。這段記載里提到了“嶺國悅地區的上部地方”,經考證為今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東壩鄉和雜多縣結多鄉境內。(5)參見尕瑪求周:《〈朗氏族譜一帙〉中的嶺國遺跡考證》(藏文),碩士學位論文,西北民族大學格薩爾研究院,2013年,第5—6頁。這段記載后續還提到了“嶺國八個平壩及其上部地方獻給證果您作阿練若,(6)阿練若,梵文之對音,意為“離村莊二市里以上的閑寂處,平時只有僧人居住的地方”。嶺國何處安樂,(我)便贈給得道者您作駐錫地,狀似白額馬的此巨石獻給您作降魔伏鬼的坐騎”。(7)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32頁。嶺國八個平壩經考證為今玉樹州囊謙縣吉尼賽鄉和吉曲鄉境內,狀似白額馬的巨石是指達那寺后山形狀酷似馬耳的巖石。(8)參見尕瑪求周:《〈朗氏族譜一帙〉中的嶺國遺跡考證》(藏文),第6—7頁。這段供奉巨石坐騎給朗·阿米的記錄也被《洛絨史籍》和《西藏王臣記》等史籍引用過。

《寶卷》中冊關于“格薩爾王無子嗣”的記載值得關注。比如:

(朗阿米絳求浙桂)73歲時,先前曾贈送過禮品的格薩爾王前來敬獻禮物,啟請說:“我沒有子嗣,我向你請求悉地,請授以食物無窮盡的悉地,請賜以身體不勞頓的悉地,請傳給無不定心的悉地,請授以口不干渴的甘露悉地,請傳給刀槍不入的悉地?!?絳求浙桂)賜給了顱骨背靠背制成的合格顱鼓、無窮盡的避谷術的教授,口不干渴的甘露水(的法術)、刀槍不入(的法術)、無馬如風(飛翔法術)和經常(有用)的教授和悉地,格薩爾遂返回。(9)參見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族譜靈犀寶卷》(藏文),第57頁。漢文為筆者翻譯。

《格薩爾》史詩中同樣提到格薩爾王沒有子嗣,經常攜帶自己的侄子扎拉孜杰出征。如果嶺國要兵分兩路,那么另一支經常由扎拉孜杰掛帥,比如《阿扎天珠宗》《突厥兵器宗》?!兜赂窨h志》記載:“翁布阿奴巴生為林[嶺]蔥(元史記為‘靈藏’)家族祖先?!?10)德格縣志編纂委員會:《德格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9頁。但是嶺蔥·久美卻自認為是扎拉孜杰的第四十六代子孫。(11)筆者于2002年11月參加在成都召開的四川省第三屆藏學研討會時采訪。上面這段記載中提示朗·阿米絳求浙桂“73歲”也非常重要,加上朗·阿米的出生年份,即1041年,因此,筆者推斷嶺·格薩爾王誕生于1002年是較為合理的,(12)參見曼秀·仁青道吉:《再探嶺·格薩爾王生卒年代》,《西藏研究》(藏文)2017年第4期,第118—125頁。漢文為筆者翻譯。否則以杜鈞派的1038年為準,(13)參見杜鈞·益西多吉:《杜鈞教史》(藏文),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641頁。漢文為筆者翻譯。則以上啟請中格薩爾說自己沒有子嗣的時候才3歲左右,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通過《寶卷》中冊的記述,我們還可以了解到朗·阿米絳求浙桂和嶺·格薩爾王之間建立了供施關系,到后來由朗·阿米的第六代子孫元欽杰瓦加在吉要格地方修建朗氏囊謙,并且誕下了京俄·扎巴迥勒(1175—1255),后接任丹薩替寺住持,從他開始,帕竹噶舉派和朗氏家族世俗勢力合二為一,后來教派和政權的名稱都冠以帕竹。

至于《寶卷》中冊的史料性,筆者認為阿米·絳求浙桂是如實講述的,想象一下朗氏家族在西藏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尤其是繼薩迦地方政權,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權,并制定、頒布“十五法典”,建立宗谿制,為當時西藏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假如《寶卷》作者拿嶺·格薩爾王給自己增勢,那也可以說是藏族姓氏中賽瓊扎和穆布敦兩個氏族的強強聯合?,F在的《格薩爾》地名研究更是有力地證實了那段歷史的真實性,比如囊謙縣達那寺嶺國三十英雄的靈塔上不僅有當時的古藏文塔記,還通過碳C14鑒定出符合11世紀的歷史遺物,達那寺藏有達尚桑吉堅措(拉扎孜杰之孫)向葉巴·益西雜供奉的嶺國亭紙金字《大般若經》和武器鎧甲,雖歷史上遺失較多,但現存的還有格薩爾王的戰神紫色內衣、丹瑪的福運箭、超同的六尾魚打鐵石、金唐卡、黑色晌銅打造的苯教明照佛像,以及嶺國三十英雄的護心鏡、嶺國行軍時的右旋白螺軍號(也稱法號)、珠牡王妃銅腰帶上的白螺飾品、阿媽果薩黑牦牛帳篷上的繩結扣,嶺國時期的白氈帽、紅藤木盾牌,等等。囊謙縣境內還有與《格薩爾》史詩情節相符的果部落遺址和連巴曲杰陣亡地遺跡。(14)參見尕瑪求周:《〈朗氏族譜一帙〉中的嶺國遺跡考證》(藏文),碩士學位論文,西北民族大學格薩爾研究院,2013年,第18—21頁。囊謙縣周邊還有嶺國神祇格佐念神和雜杰多吉潘秀,以及吉曲河、雜曲河等地名遷徙的歷史遺跡,(15)參見曼秀·仁青道吉:《〈格薩爾〉地名研究》(藏文),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第78頁。均是《寶卷》中冊記載的“朗嶺”供施關系的佐證。

《寶卷》下冊記載了大司徒·絳求堅贊(1302—1371)日記式的記述,謄寫時間應是1361年。

大司徒·絳求堅贊于藏歷水狗年(1322)20歲時赴乃東擔任帕竹萬戶長職務。因前任堅贊加等品行不良,導致帕竹萬戶內外腐敗,萬戶長也沒落到徒有虛名的地步。絳求堅贊首先整改了內部的組織結構,規范了各種紀律,接著對雅桑巴、蔡巴、直貢巴等萬戶長的欺凌做了必要的上訴和公開的斗爭。當時薩迦寺大上師桑波貝瓦的后裔因母系不同而意見不一,導致分裂成幾家,下轄的首領們也是各自為權力發生紛爭,使衛藏地區兵差日益加重。在面臨分崩離析之際,絳求堅贊一方面依靠元朝皇帝的圣旨和戒律的威懾來保證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派遣人員到元朝皇帝御前求得“大司徒”的封號和印章。隨著大司徒權勢的增長,平定了衛藏地區的騷亂。大司徒·絳求堅贊59歲(1361年)撰寫了《遺囑見即獲益》,即《寶卷》下冊;63歲(1364年)辭去行政職務,任命侄兒章陽國師堅贊(1340—1373)繼承,于1371年去世,享年70歲。1365年,章陽國師就任帕竹萬戶長、元順帝封授大司徒勤國公灌頂國師,掌管西藏三部事務;1372年,明太祖封其為灌頂國師。從浙求絳桂開始,歷代帕竹地方政權主政西藏地方政務近三百年之久。

《寶卷》下冊《遺囑見即獲益篇》之“絳求堅贊擔任萬戶長四十年的總結和對今后諸事的囑咐”一節中記載:

寶師敦楚前往直貢京俄大師座前。但是同崗木干發生口角,遂前往聶塘俄爾,適逢喇嘛法主叔侄前往藏拉雅朵地方巡視道場,遂拜見之,跟隨喇嘛做侍從。當法主叔侄前往北方時,被(敦楚)迎至左砣地方,承侍直至他們前往北方。后來,由于薛禪皇帝和喇嘛八思巴掌管(西藏),(敦楚)遂成為多康崗的主宰人。他公正不偏私,遵循皇帝供施的旨意,做了公眾的主子。在他的貢覺地方,連宣慰使司、萬戶長、千戶長亦未封拜,他照拂林蔥家族,林蔥家族被委封為萬戶長和千戶長。(16)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225頁。

這里的寶師敦楚應該是喇嘛法主叔侄時期貢覺地方的朗氏家族后裔,喇嘛法主叔侄,即薩迦班智達(1182—1251)和八思巴(1235—1281)叔侄二人。薛禪皇帝,即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他在位35年(1260—1294),1264年遷都北京,1271年改國號為元,尊八思巴為帝師;次年在西藏設立“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1276年清查西藏定居的農業戶口,置十三萬戶府,開西藏設土官司管民制度先例。貢覺地名在《格薩爾》中是嶺國六大部落之一的屬地,被稱為“貢覺阿嘎那”?!冬斢蚍獾亍分袑⒃摰刂糜趲X國長支和上嶺賽巴八部的封地上,《阿扎天珠宗》和《廷戎廷宗》中有該部落英雄,名叫貢覺·玉雅諾桑,現代藝人達瓦扎巴的《勒赤朱砂宗》中有貢覺·尼瑪堅贊等英雄的故事,有時候又稱敦開久·尼瑪堅贊,或者白日·尼瑪堅贊。筆者采訪嶺蔥·久美時他說道:“貢覺阿嘎那是《格薩爾》中的噶如和那如部落,再加上巴拉后代,這三支后裔均在昌都瓊布(丁青)地方,那如部落頭人的女兒還當選過全國政協委員?!?17)2002年11月參加四川省第三屆藏學研討會時采訪。在《格薩爾》中,嘎如是嶺國長支的聯姻部落,那如是嶺國中支的聯姻部落。林蔥家族指的是《格薩爾》中的嶺國長、中、幼三支王系,更多的時候特指幼支,他們的聯姻部落是丹瑪部落。嶺國自曲潘那布納妃賽薩、翁薩、姜薩后,形成了以敦氏族長、中、幼三支王系統轄上、中、下嶺的局面,史稱嶺六部。格薩爾王正是曲潘那布的第六代晜孫。而《遺囑見即獲益篇》中的“林蔥”是嶺國長、中、幼三支王系中的一支,也有可能是格薩爾王同父異母的兄長嘉擦的后代,因為格薩爾沒有子嗣,他的另外一個弟弟戎擦年幼時在霍嶺大戰中陣亡。又據筆者采訪嶺蔥·久美時他說道:“他自己就是從扎拉孜杰(嘉擦之子)數下來第四十九代后裔?!钡?據《德格縣志》記載:

格薩爾王廟,又稱格薩爾紀念堂,位于阿須鄉熊壩吉蘇雅格康多民間傳說中的格薩爾出生地點。相傳寺廟由林蔥土司翁青曲甲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又傳此廟建于宋代,由格薩爾的三十員大將之一、林地四大頭目之一翁布阿奴巴生的后代林·格斯甲[波]所建(此說翁布阿奴巴生為林蔥家族祖先)。

這里的林·格斯甲波就是林蔥國師土司的意思,格斯,就是國師,也翻譯成俄支,是嶺蔥土司所在地的地名和寺院名。那么,前面提到的林蔥·久美到底是扎拉孜杰的后代,還是翁布阿奴巴生的后代呢?這個問題可能與明朝時候冊封了三個不同的贊善王有關,也與嶺國長、中、幼三支王系的不同后裔有關。

不管怎樣,《寶卷》下冊記載:

林蔥家族的本欽釋迦堅贊思想純潔,慈祥地護佑我們的弟子??安忌H~在扎西雄地方謁見前輩京俄細瓦協巴之后,請得全部經教,是一位虔誠的弟子。因此,在他未死之前,每年從南杰地方向賽脫巴贈送駿馬和優質茶葉兩種禮品。以本欽仁欽郊、本欽袞嘎和本欽曲仁為代表的(林蔥家族)同我們是有聯系的,所以丹薩替寺有林蔥家族十三位嫡傳的供燈。故不得中斷聯系。(18)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226—227頁。

在這里,本欽釋迦堅贊和堪布桑葉的歷史不得而知,但這二位肯定是林蔥家族的后裔,本欽即宣慰使,為京俄細瓦協巴即是尼曲巴扎巴仁欽(1250—1310),據《新紅史》記載,丹薩替寺第五任座主尼曲巴扎巴仁欽于土牛年(1289)承襲法位,此時亞澤王贈金建鄧薩替寺大殿鎦金屋頂,故尼曲巴又叫京俄賽脫巴。上述與林蔥不得中斷聯系的說法也是有傳統的,比如以前朗·阿米絳求浙桂與嶺·格薩爾之間的朗嶺關系,后來由朗氏弟子寶師敦楚(雖是貢覺人,但他是大司徒的寶師)和林蔥本欽釋迦堅贊傳承,再往后就是京俄賽脫巴和堪布桑葉傳承,然后就到了大司徒·絳求堅贊和林蔥本欽仁欽郊等人傳承,而且鼓勵以后的子嗣也要繼續傳承這種緊密的聯系。

《寶卷》下冊還收錄了《京俄扎巴炯勒時期大事記》,京俄·扎巴炯勒(1175—1255)是朗氏家族元欽杰瓦加之子,18歲開始在直貢寺覺巴·仁欽拜座前侍奉,直至34歲,遂得名京俄巴,后來只要是朗氏家族在替寺坐床,或冠以直貢寺的上師封號時都稱其為京俄巴。1208年擔任帕竹丹薩替寺法主。1240年蒙古兵抵達西藏北部時,設法使直貢替寺不受破壞,直貢也興盛到擁有十八萬徒眾。

《寶卷》中的《京俄扎巴炯勒時期大事記》記載了一段嶺國幼支的聯姻部落——丹瑪部落的帕竹萬戶長任免情況:

絳央扎巴喜繞出生的陽鐵鼠年(1240),蒙古皇帝窩闊臺先后令蒙古將軍里佶達和多達二人進藏清查屬民戶口,推行蒙古之法度。他們承侍帕竹丹薩替寺和直貢替寺,衛、藏和阿里三圍王法和戒律得以保存乃是尊者的恩德。先前直貢充任衛藏的頭目,貢巴釋仁擔任總管。尊者委任前藏的長官是多吉貝瓦巴、峣波(山南扎谿、囊扎一帶地方)羊卓(的長官)是洛巴·旬努崩、阿里三圍(的長官)是南巴拔希,分別負責該地的司法。是年尊者委任丹瑪為帕竹萬戶長,已有二百一十六年。(19)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447—448頁。

在這里,所言的尊者就是京俄·扎巴炯勒。后面還記載:“(京俄)陽木虎年(1254年)年屆80歲時,委任丹瑪貢尊已十五年,因其無能遂解除其職務?!?20)大司徒·絳求堅贊:《朗氏家族史》,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第450頁??疵?丹瑪貢尊應該是位出家修行者,所以其行政能力可能一般。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朗氏家族下轄丹瑪部落,以及覺巴·仁欽拜(1143—1217)誕生于丹瑪地方,從小拜帕木竹巴·多吉杰波(1110—1170)為師,于1180年修建直貢替寺。那么京俄巴自然是提拔了自己上師的一位親戚,抑或是與上師同一個部落的人為帕竹萬戶長,但是后來因其行政能力一般而被罷免。結合大司徒·絳求堅贊的遺言來看,朗氏家族對嶺蔥家族還是關系密切的。

二、《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與其他正史相互印證

雖然《寶卷》是朗氏家族的族譜,但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因而與當時和后來的許多正史是可以相互佐證的。

(一)珀東班欽的《江孜法王傳》

珀東班欽(1375—1451),名喬勒襄杰,又名吉美札巴或確吉堅贊。藏歷第六繞迥木兔年(1375)出身于珀東埃經院,學識極為淵博,尤以辭章之學著稱。有《攝真實論》等著作近百卷,在藏族學者中著述最為豐富。修建拜摩卻頂等數座寺廟并在其中講學,創珀東學派,但流傳未廣。

珀東班欽于1421年所著《江孜法王傳》中,記載藏歷第七繞迥土蛇年(1389)生于娘多地方薩迦本欽更噶白家族的大司徒·江孜法王(1389—1442)的殊勝家族血統時寫道:

家族血統和母系血統沒有問題,是主持政教制度的君主后裔,以前在多康上部有一位名叫扎郭董贊的人,身披一百張虎皮制成的大氅,敢于手擒馬熊,還當過沖木·格薩爾的女婿,后代中一位名叫奔聶的施主,因為仰慕吉祥薩迦派的名譽而到了后藏地方在納(塘)安波地方定居。(21)晉美扎巴:《江孜法王傳》(藏文),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頁。漢文為筆者翻譯。

在這里,并未把沖木·格薩爾說成是遙遠的突厥地方,而是在多康上部,這是非常具有研究意義的,否則這位名叫奔聶的施主就有可能是西域人后裔,他的后裔江孜法王的血統也將遭到質疑,珀東班欽也不會說其“家族血統和母系血統沒有問題”了。

《江孜法王傳》還記載道:

(帕巴白桑布)二十一歲水馬年駕臨桑域地方,在古寺康巴四部事項[貢覺、林蔥、夏爾卡、丹瑪]中由他代理上師更登堅贊主掌的夏爾卡事項,因此被尊稱為白丹夏爾卡巴,把所有的散戶們集中到管轄范圍,僧俗部眾得以安定,遂獲得薩迦方面的極大關心。(22)晉美扎巴:《江孜法王傳》(藏文),第7頁。漢文為筆者翻譯。

當時因江孜法王還未誕生,所以水馬年應該是藏歷第六繞迥的水馬年(1342),是大司徒·絳求堅贊獲得大司徒封號之前。因此可以看出,當時除了“夏爾卡”,所謂的“康巴四部事項”中的三部都與《格薩爾》有關,都是嶺國的氏族部落:貢覺是貢覺阿嘎那,林蔥是嶺國三支王系,丹瑪是嶺國幼支王系的聯姻部落。

(二)達倉宗巴·班覺桑布的《漢藏史集》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是江孜法王時期的人,他于藏歷第七繞迥木虎年(1434)所著的《漢藏史集》(23)參見東嘎·洛桑赤列:《漢藏史集寫作年代簡介》,達倉宗巴班覺桑布:《漢藏史集》(藏文),陳慶英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提及“薩迦本欽和歷任內臣的歷史”時記載道:“以上二十四任,加上重復上任的三位,總共有二十七位衛、藏本欽,本著上師的教言和君王的敕令,執掌政教制度,使得國泰民安,佛法昌盛。同時在多兌貢覺和多麥靈藏等各個地區也各有大官執掌?!?24)達倉宗巴班覺桑布:《漢藏史集》(藏文),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408頁。漢文為筆者翻譯。在這里,強調了薩迦本欽不僅執掌衛、藏二地,還在執掌多堆、多麥等地。貢覺就是《格薩爾》中的貢覺阿嘎那部落,靈藏就是《格薩爾》中嶺國三支王系。

(三)達察·次旺杰的《洛絨史籍》

被稱為《洛絨史籍》或《達察史籍》的作者是本倉次旺杰,多康地區南部的阿柔三部之中部最大部落那支就是本倉次旺杰的屬地。本倉次旺杰也叫達察·次旺杰,他在類烏齊寺法主米搖貢布座前受圓戒居士戒律,將洛絨達察岡的莊園和經堂,包括佛像、佛經、佛塔在內全部供奉給了類烏齊寺,于1446年編纂完成《洛絨史籍》。此書被冠名《洛絨史籍》或《達察史籍》,是因為冠了作者的故鄉或家鄉名。此書依據金厄瓦所著《史籍開眼之光》,補充了其他材料,所以內容比較全面、可信。

該史籍記錄阿米絳求浙桂是這樣的:

其子阿米絳求浙桂,四歲時開始顯現成就,五歲時親見佛祖,八歲時利用神變赴烏仗那,降伏羅剎回來后親見無量本尊,制伏了天龍八部,并役使為奴,所以以前叫絳求多杰,后來就改稱浙桂。他被嶺·格薩爾邀請,奉獻了羅剎的黑色避雷大氅等物,上師(指絳求浙桂)也賜予了八十八歲的長壽悉地。然后去了五臺山,格薩爾又到漢地送馬,供奉了許多物資后請求返回藏地時,空行母降下預言說格薩爾可以到烏仗那北部降伏羅剎,要挖掘那里的《歷史寶炬》《支撐宗教的大象》《朗氏靈犀寶卷》,以及蓮花生大師預言之“名中帶有絳求者,將會繼承我佛教”的書籍和諸多伏藏。于是就派去西方了。事成后上師被邀請到嶺域,供奉了許多物資后,格薩爾祈請他騎著狀如白額馬的磐石飛到空中,降伏了四方的四大惡魔,還親見了許多金剛界佛。應驗了蓮花生大師給朗·貝季僧格所言:“有人冠名絳和求二字,此人不僅特別的殊勝,還將是我心傳一弟子?!贝蟪删驼?指絳求浙桂)也說“我是蓮花生大師,王妃是智慧的空行母,格薩爾是赤松德贊?!边€預言:“我的十三代后人中,將會產生全藏族地區的統治者?!闭f的就是現在??傊?(絳求浙桂)與蓮花生無二。(25)達察·次旺杰:《洛絨史籍》(藏文),拉薩: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66—367頁。漢文為筆者翻譯。

在這里,達察·次旺杰對絳求浙桂的記錄也是與《朗氏族譜靈犀寶卷》基本一致,只是沒有那么多的細節而已。拋開宗教的面紗,《洛絨史籍》中的相關內容是可以與《朗氏族譜靈犀寶卷》相互印證的。

(四)巴臥·祖拉陳瓦的《賢者喜宴》

巴臥·祖拉陳瓦(1504—1566)是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八代轉世活佛彌覺多吉的弟子,主持過洛扎拉隆寺,有《入行論大疏》《歷算論》《賢者喜宴》等書傳世,著述頗多?!顿t者喜宴》這部教派史的成書時間是:“公元1545年四十二歲時開始編纂,公元1564年六十一歲時才完成,期間經過二十年的辛勤刻苦才得以圓滿完整?!?26)東嘎·洛桑赤列:《賢者喜宴寫作年代簡介》,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藏文,下冊),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529頁。漢文為筆者翻譯。

這部宗教史在“第三部分藏族史”的“第八章噶瑪崗倉的宗教史”里記載了大量與《格薩爾》相關的人名、地名、行政機構名。

比如在記述第五世噶瑪巴得銀協巴(1384—1415)的歷史時,第四節受戒出家部分記載道:“廈噶地方的官員綽沃杰、萬戶長塔熱喀且、公覺地方的官員南喀悅色等所有僧俗首領前來迎請法王?!?27)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0頁。這里的塔熱喀且,有些人翻譯為達魯花赤,是元時期官職名;公覺就是《格薩爾》中的貢覺阿嘎那。

第五節得銀協巴受邀前往京城時記載道:“此后,經過第六個驛站渡過長江口岸。靈倉地方的供奉無數?!?28)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202頁。在這里,“長江”應該翻譯成“金沙江”;“靈倉”就是《格薩爾》中的嶺國三支王系。

第七節德得銀協巴在京城傳法及受封時記載道:“(永樂帝)昔日已賜予帕木竹巴‘王’之名號和大印,復賜‘靈倉’和‘貢覺’王之名號和大印?!?29)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208頁。這里的“靈倉”和“貢覺”同上。

第八節明成祖封授西藏諸王時記載道:

如是,法王之恩德不僅使藏地于危難中得以解救,而且尚使帕木竹巴被(皇帝)賜封為“闡化王”,藏語意為幻化之王子;賜封止貢巴為“闡教王”,(藏語意為)興佛之王子;賜封藏達倉巴為“輔教王”,(藏語意為)護教之王子;賜封靈倉巴為“贊善王”,(藏語意為)依善之王子;賜封貢覺為“護教王”,(藏語意為)護教之王子,賜予諸多名號,并使藏地得到了安寧。(30)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210頁。

這里的“靈倉”和“貢覺”同上;“贊善王”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注記為“贊善王駐地”,(31)贊善王:百度百科 (baidu.com),2022-12-01。贊善王,明朝賜封康區靈藏僧人首領的封號。明永樂四年(1406)封河州衛(今甘肅臨夏)轄境的藏傳佛教領袖著思巴兒監藏為灌頂國師。次年,加封贊善王。封爵世襲,嘉靖(1522—1566)后仍有使者到北京。明對烏斯藏佛教高僧的封號?!拔迥攴馔?國師如故,賜金印誥命。終明世,奉貢不絕“。靈藏又譯為林倉,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附近。1406年靈藏僧人著思巴兒監藏遣使入貢,受封為灌頂國師,1407年又加封贊善王。1425年著思巴兒監藏卒,其從子喃葛監藏襲職為贊善王。1445年喃葛監藏長子班丹監銼襲職為贊善王。1467年又有塔兒巴堅燦襲封為贊善王。雖無文獻出處,但是所述年代等比較吻合。

再如第七世噶瑪巴卻扎嘉措(1454—1506)的歷史中,第五節卻扎嘉措受沙彌戒時記載道:

(法王)于蘇莽地方度過了藏歷狗年(1466)新年,并親自踏足了噶、蘇貢、丹諸地。當來到了嶺格薩爾,(法王)對于有同室操戈與戰亂糾紛的所有人賜以教誨,以加持之法消除了爭端,且任命了新的重要官員,一切僧俗部眾均就地安置,并給予暫時和長久之利樂,故此成就了無量之功德。(32)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296頁。

引文中提到的蘇莽是今囊謙縣毛莊鄉一帶,《格薩爾》中的果域地方之一,總管王次子連巴曲杰陣亡于該地,至今還有遺跡可考。丹是《格薩爾》中的丹瑪河陰河陽部落,包括今四川石渠縣的洛須鎮,以及西藏江達縣的鄧柯鄉。嶺·格薩爾顯然是翻譯失誤,應譯為:嶺地方。是《格薩爾》中嶺國三支王系屬部。這里提到的同室操戈與戰亂糾紛的內容很重要,可以結合相關史料來解釋林蔥為何逐漸式微,以至于曾經是自己屬下的德格土司日漸擴張而喧賓奪主。接下來,“(法王)在此地度過了藏歷豬年(1467)新年,靈倉人刑旺塔巴迎請(法王)至色康,敬奉有大量禮品,并從(法王)手中祈請《十萬贍(瞻)部洲莊嚴飾》?!?33)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296頁。在這里,靈倉就是前面的嶺,也就是《格薩爾》中嶺國三支王系,但是靈倉人刑旺顯然是翻譯失誤,(原文也有別字)應該翻譯成漢文的“靈藏贊善王”。

第八節卻扎嘉措得到明成化皇帝的敕諭和賞賜時記載道:“于赤絳拉寺中四世紅帽系活佛和靈贊善王拜見(法王)之時,出現有許多奇異之征兆?!?34)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308—309頁。以及靈贊善王迎請,前往岱倫八壩,靈贊善王將其昆季及兒子敬獻給(法王),法王在達波塘沽為眾人摩頂。靈倉之土司丁增益西迎請至倫喀寺,將官丁增悅色和丁增扎巴二人獻出來作為(法王)之侍從,創建佛教寺院。后前往康瑪和丹贊康佛殿,萬戶長悅色堅贊將官那杰扎巴奉獻給(法王),于尼丹頂地方創建佛教寺院。(35)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309頁。

在這里,靈贊善王和靈藏土司并非同一人。昆季是兄弟之意,兄為昆,弟為季。因為贊善王都是僧人,所以沒有子嗣,一般由侄子繼承王位。塘沽一詞翻譯不妥,因為漢地就有塘沽地名。再說丹贊康佛殿,在其他藏文文獻里也叫丹瑪贊塘拉康,在這里可以看出丹瑪部落也有了自己的萬戶長,儼然超越了在《格薩爾》中屬于嶺國幼支王系屬臣的地位。

第二十二節卻扎嘉措之主要弟子中記載道:“……,丹瑪國師索南扎西、洛絨國師貢嘎堅贊父子二人;林土司單增沃色等許多政教共主以及在昂擦、囊索、欽市等地執行任務的漢藏金字使者和許多在宮殿工作者”,(36)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345—346頁。這一句與上述一句結合在一起分析,就可以看出丹瑪國師與丹瑪萬戶長并非同一人;靈藏的丁增悅色很快被提拔為靈藏土司了,但是把靈藏土司改譯成林土司不妥,因為前后譯名要統一。

還有第十一章噶瑪噶舉派第四世紅帽系活佛卻吉扎巴益西貝桑波(1453—1522)的第一節卻吉扎巴益西貝桑波幼年出家的經過時記載道:

林地之主人、官員、土司等人虔誠敬信。在熱塔谷布木,其看到了剎土神。向域虹圖波噶堅之土地神講論佛法。在岱龍塘,其看到了噶舉派的所有上師。在長江之上,大風驟起,因為其做了緣起法,(大風)遂止息。其知道,在采朵地方來自颶風之中的不凈色塵在作害,遂以次第生起之法降伏。在蘇莽寺,于藏歷馬年(1462)十二月十五日,第七世噶瑪巴法王開始與其相見,為其削發,賜法名卻吉益西貝桑波,并賜夏瑪巴之寶冠及封書。(37)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379頁。

在這里,林地就是前面的靈地,也是《格薩爾》中的嶺地;岱龍塘是上述譯文中的鄧麻龍塘,由此可以看出該譯著各個章節的前后譯名嚴重不統一,可能是不同的人翻譯導致。蘇莽在今囊謙縣境內,第七世噶瑪巴就是噶瑪卻扎嘉措。

第二節卻吉扎巴益西貝桑波受比丘戒時記載道:“因為法王本人(卻吉扎巴益西貝桑波)即是夏魯派之善知識,故使其布敦派之遍知時輪與林派之大樂、八大教授等法得以發展?!?38)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噶瑪崗倉史》,周潤年譯注,第383頁。此處的“林派”就是靈倉的流派,能夠形成自己的藏傳佛教修行流派,說明當時的靈倉家族對藏傳佛教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歷代噶瑪巴的歷史中也可以相互印證《格薩爾》中的各個部落在社會上的地位和活動情況,這就更加印證了《寶卷》中關于《格薩爾》中人物、地名和部落的真實性。

既然《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與其他正史是可以相互印證的,那么就自然會有后來更多的正史去引用這些史料。比如: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西藏王臣記》提到了“格薩爾兩次邀請他(絳求浙桂)到嶺國”,(39)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西藏王臣記》(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122頁。漢文為筆者翻譯。其實在《寶卷》中冊我們可以統計出嶺·格薩爾王雖然邀請朗·阿米絳求浙桂兩次,但他倆實際會晤最少五次;噶陀仁增·才旺諾布的《吐蕃歷代贊普傳略》中寫道:“舉世聞名的嶺·格薩爾也是南德沃松到這二位父子之間誕生?!瓌e再猜測格薩爾誕生在其之前或之后的歲月里!”(40)恰白·次旦平措主編:《西藏史籍五部》(藏文),拉薩: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9—70頁。漢文為筆者翻譯。即嶺·格薩爾降生與貝考贊(925—955)之前或絳求浙桂(968—1076)之后;司徒·卻吉穹乃(1700—1774)的《噶瑪崗倉史》幾乎把巴臥·祖拉陳瓦的《賢者喜宴》中關于噶瑪崗倉的史料全部用更加合乎藏文近現代語法的方式改寫進去了,但是除了這些,他在《德格大藏經目錄》中還有《格薩爾》地名研究;以及繞熱·阿旺丹貝堅參的《歷代王朝宗教史》、智貢巴·貢去乎丹巴繞吉的《安多政教史》、吉隆·扎西加措和土卻多杰的《果洛族譜》等,都同樣引用了阿米·絳求浙桂和嶺·格薩爾王會晤的這段歷史。

三、《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在漢文史料中的佐證

著名藏學家王堯先生講道:“只有將對西藏歷史研究的基礎建立在豐富的藏文歷史文獻上,并以漢文史料的記載參證,才能使之立于科學的高度,否則難免霧里觀花,隔靴搔癢,以致事倍而功半?!?41)王堯:《序言》,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吐蕃史》,黃顥、周潤年譯注,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頁。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一下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以及《德格縣志》和《石渠縣志》中的《格薩爾》史料。

(一)《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格薩爾》史料

譚其驤(1911—1992),字季龍,浙江嘉善人,中國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他對中國歷代疆域、政區、民族遷移和文化區域做了大量研究,對黃河、長江水系、湖泊、海岸變遷均有精辟見解,建樹頗多。主要著作有《長水集》《長水集續編》等。代表作品有《中國歷史地圖集》,為我國藏族與內地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地圖資料;更為《格薩爾》史詩中的主要地名的歷史真實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寶卷》中的《格薩爾》史料所涉及的歷史地名均在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都有注記,比如:

《唐時期吐蕃》注記“靈”、“鄧麻”、“弄塘”,(42)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隋 唐 五代十國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76—77頁。即現今德格、鄧柯等地。并說明:“吐蕃境內畫出都城(邏些城)、各級城鎮和屬部方位。城鎮符號注記按其重要性分別或作縣級處理,或作聚邑處理?!?43)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隋 唐 五代十國時期),唐時期圖組編例。

《遼北宋時期吐蕃諸部》注記“靈域”、“鄧麻”、“邛卜”、“察瓦絨”,(44)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6冊(宋 遼 金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40—41頁。即現今德格、鄧柯、丁青、左貢等地。并說明:“吐蕃諸部簡圖一幅,反映公元1038—1065年時的情況?!?45)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6冊(宋 遼 金時期),遼、北宋時期圖組編例。

《元宣政院轄地》注記“靈卡”、“朵甘思都元帥府”、“旦麻”、“館覺”,(46)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7冊(元 明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36—37頁。即現今德格、鄧柯、貢覺等地。并說明:“吐蕃境內凡因記載缺略,各級政區間界線無可查考者,一律不畫界,但用注記表示其大致方位。政區治所和其他邑落按其地位重輕,分別作路級、縣級、聚邑級符號處理?!?47)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7冊(元 明時期),元時期圖組編例。

《明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注記“靈藏”、“贊善王駐地”、“朵甘思宣慰司”、“朵甘思招討司”、“鄧麻”、“朵甘丹招討司”、“館覺”、“護教王駐地”、“乃竹萬戶府”、“邛部”、“察瓦崗”,(48)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7冊(元 明時期),第85—86頁。即現今德格、甘孜、鄧柯、貢覺、丁青、左貢等地。并說明:“邊區土官有宣慰、宣撫、安撫、招討、長官等司及御夷府州等級別,宣慰司和直隸于布政司都司的各級土司用府級符號,畫出轄境,其余作縣級處理?!?49)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7冊(元 明時期),明時期圖組編例。

《(清時期)四川》注記“林蔥司”、“登科府”,(50)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第39—40頁。即現今德格、鄧柯等地。并說明:“甘肅、四川、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有文武各級土司,分別作縣級或聚邑級處理?!?51)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清時期圖組編例。

《(清時期)西藏》注記“官覺(滾卓克宗)” ,(52)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第61—62頁。即現今貢覺等地。并說明:“營、城下的屬城,均作聚邑?!?53)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清時期),清時期圖組編例。

(二)《德格縣志》中的《格薩爾》史料

《德格縣志》記述:“在德格,藏族人民確認格薩爾是德格歷史上真實的一個歷史英雄人物,將其事跡世代流傳;卻又因民間藝人,宗教學者不斷的藝術加工,使格薩爾在近現代更多的是以夸張、神化了的藝術人物形象存在于民間?!?54)德格縣志編纂委員會:《德格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6頁。

《德格縣志》依據林蔥家族后裔所言,將格薩爾的生平概括為:“格薩爾,公元11世紀人,藏族,出生于德格縣阿須鄉熊壩吉蘇雅格康多。自幼貧苦,長期在打滾鄉熱火通、然尼等牧場當牧羊娃。成人后,格薩爾開始其征戰生涯,……給30員大將一一封地在白玉、鄧柯、石渠、玉樹、昌都等地。晚年,格薩爾從昌都征戰回營,在鄧柯境內因坐騎被狗驚嚇而摔死。格薩爾去世后,他畢生奮戰建立的強大政治勢力為其后裔繼承,即元代至民國時期族號為林蔥(元史記為‘靈藏’)的土司家族?!?55)德格縣志編纂委員會:《德格縣志》,第406頁。這段記載既符合《格薩爾》誕生篇的述說,也應了藏族民間諺語:“丹瑪家族的財富,格薩爾王的命價?!奔吹が敿易迨来r格薩爾的命價,一直賠到了新中國成立前。

關于“林蔥土司”,《德格縣志》也有較大篇幅的記載,(56)德格縣志編纂委員會:《德格縣志》,第440—441頁?,F摘錄如下:

世代以德格俄支為政治中心的林蔥土司家族,自稱公元6世紀以前便在德格(含鄧柯)境內生存繁衍。至解放初,其家族共傳八十九代?!懊裰鞲母铩逼陂g,林蔥家族世譜失散,其家族世系迄今莫能詳述。據在四川省民委和省政協供職的林蔥牛[久]麥稱,其家族為宋代初格薩爾的直系后裔,格薩爾當為林蔥家族的第四十五代或第四十六代祖先。

林蔥家族稱,公元11世紀,格薩爾在今德格、石渠、白玉境內首建林國,并在整個南北宋期間作為多康地區政治、軍事勢力最強大的土酋活躍于今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西藏昌都地區和青海省玉樹、黃河源一帶。元代,林蔥家族仍為這一廣博區域最大的地方土酋。元朝招降林蔥土司家族,以俄支為治地中心,詔置“朵甘思田地里管軍民都元帥府”控制康區大片區域,封置都元帥、經歷、鎮撫、千戶、捕盜官等土官多員。明初,林蔥家族受陜西行省元外郎許允德招撫,繳納元朝廷所賜印信,輸誠歸順。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在靈藏(即林蔥,今俄支)詔置朵甘衛指揮使司,洪武七年(1374),朝廷升朵甘衛指揮使司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增設朵甘思宣慰司,封置招討司6個,萬戶4個,千戶17個,詔賜了招討司、同知、宣慰使司、巡檢、贊善王、國師等世襲土官、僧官。

明末清初,因德格土司家族勢力膨脹,林蔥家族逐漸勢力衰微,轄區范圍大為收縮,德格、鄧柯、石渠、白玉、同普等地統治權漸漸被德格土司取代。清雍正六年(1728),林蔥土司貢布林欽歸順清政府。次年(1729),清廷授貢布林欽“林蔥安撫司”職,“頒給印信號紙,住牧林蔥(俄支)”。18世紀中葉,林蔥家族試圖反抗德格家族對其轄區的蠶食以求擴張,遭到第十五代德格土司洛珠降錯的武裝打擊。此后,林蔥土司逐漸臣服于德格土司。宣統二年(1910),趙爾豐將德格土司轄區的林蔥屬俄支、上扎柯(今阿須區、溫拖區)兩塊飛地和高日長官司、春科土司轄地改劃為登科府。宣統三年五月(1911),林蔥安撫司登珍曲吉迫于大勢所趨,呈交自請改流奏折。清廷以“輸誠歸化者優獎”,改林蔥安撫司為“把總世襲,月發俸銀6兩”。1918年,林蔥家族隨德格土司在原轄區恢復土司統治。德格家族以聯姻方式,將土司澤汪鄧登之姐卡絨曲珍嫁與林蔥土司彭錯格列熱登,使林蔥土司家族實際上成為德格家族所能左右的一支地方土酋勢力。

1932年8月,川康邊防軍和青海軍隊收復鄧柯,西康政務委員會重建鄧柯縣政權機構,委任林蔥土司彭錯格列熱登為鄧柯縣土兵營長。解放初,黨和政府將土司之子益西羅卜安置為鄧柯縣長。1956—1959年,鄧柯縣開展民主改革和“四反”運動,徹底廢除了林蔥家族在俄支、阿須、溫拖等地的土司制度。

以上記錄雖無文獻出處,在百度百科、求真百科、360百科等網上也有轉載,(57)《林蔥土司》,百度百科(baidu.com),訪問日期:2022年12月1日。在這里,雖然是以林蔥家族的口吻來述說,但是其家族興起和衰落的敘述是較為客觀。

(三)漢文《格薩爾》史料的文獻出處

經過搜集、整理,發現元朝詔置“土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宣慰使四員,同知二員,副使一員,經歷、都事各二員,捕盜官三員,鎮撫二員。朵甘思田地里管軍民都元帥府,都元帥一員,經歷一員,鎮撫一員”,“朵甘思招討使一員。朵甘思哈答李唐魚通等處錢糧總管府,達魯花赤一員,總管一員,副總管一員,答辣答脫脫禾孫一員,哈里脫脫禾孫一員,朵甘思翁吉剌滅吉思千戶一員”等在《元史》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三·宣政院》中有記載。

明洪武四年(1371)“置朵甘衛指揮使司”,洪武七年七月“詔置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于河州,升河州衛指揮司[使]韋正為都指揮使,總轄河州、朵甘、烏思藏三衛?!笔隆霸t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討等司”;永樂五年(1407)“靈藏灌頂國師著思巴兒監藏為贊善王,國師號悉如故,俱賜金印、誥命”等在《明實錄》有詳細記載。

清朝“雍正六年(1728),林蔥土司貢布林欽歸順清政府?!贝文?清廷授貢布林欽“林蔥安撫司”職,頒給印信號紙,住牧林蔥(俄支);宣統三年(1911)二月,“四川德格、春科、高日三土司改設流官,置邊北道,登科府,德化、白玉二州,石渠、同普二縣,定應遣新疆軍臺人犯改發巴、藏”以及靈蔥土司之郎吉嶺等地并改歸流等在《清實錄》與《清史稿》有具體記載,也與《德格縣志》“大事記”和《林蔥族譜》(58)筆者十幾年前搜集到的林蔥第一世曲拉潘到第六十五世久美旺堆之間的一本簡譜。比較吻合,與《中國歷史地圖集》也是相互印證之處。

總之,《朗氏宗譜靈犀寶卷》中冊提供了珍貴的《格薩爾》史料,包括格薩爾王的幾個王叔和嶺國主要人物及其領地;下冊也提供了珍貴的元朝時期帕竹政權嶺國主要部落的行政頭銜。這些史料在《江孜法王傳》《漢藏史集》《洛絨史籍》《賢者喜宴》等藏文正史里不僅得到了相互印證,還在《賢者喜宴》里具體記錄了明朝對《格薩爾》中主體部落的各種封號。雖然元朝忽必烈支持薩迦派,也同時支持噶舉派,但靈藏在格薩爾王時期與噶舉派的阿米絳求浙桂結下供施關系,得到了大司徒·絳求堅贊對靈藏的特別照拂,靈藏還被封為宣慰使司和萬戶長等。靈藏也始終不渝地供奉噶舉派,歸順明朝廷后,朝廷在靈藏(即林蔥,今俄支)詔置朵甘衛指揮使司,后增設朵甘思宣慰司,再往后得到永樂皇帝的青睞,靈藏高僧著思巴兒監藏被封為灌頂國師后,于1407年又封為“贊善王”。同時也記錄了元、明中央的治藏政策、民族關系史以及西藏地方史。再加上這些史料被《西藏王臣記》《吐蕃歷代贊普史》《噶瑪崗倉史》《歷代王朝宗教史》《安多政教史》《果洛族譜》等藏文正史引用,所涉及的地名、行政名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唐、宋以來都有注記,與《德格縣志》記錄保持一致,并且在《元史》《明實錄》《清實錄》《清史稿》中能夠找到文獻出處,說明中央政權一直關注著西藏地方政權的更迭。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少數民族地區古代文學的邊疆史料更應該與漢文文獻結合起來研究。因此,《朗氏族譜靈犀寶卷》記錄的《格薩爾》史料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對早已亡佚的《格薩爾·林蔥族譜》進行輯佚。

猜你喜歡
寶卷格薩爾家族
隴原“尋寶”
——河西寶卷整理的回顧與反思
清末民國文益書局石印寶卷始末*
《香山寶卷》在越南的傳播及流變
HK家族崛起
關于建立“格薩爾文獻數據中心”的初步構想
《小偷家族》
《格薩爾》的音樂體系
40年西藏《格薩爾》工作回顧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