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企聯動解決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

2023-02-22 08:04中國財科院企業成本調研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專題組
財政科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賬期賬款企業

中國財科院“企業成本”調研“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專題組

內容提要:中小微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市場中最具活力的主體。近年來,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因素影響,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凸顯。本報告全面總結了2023 年以來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并基于問卷調研和實地訪談研究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的總體情況。研究發現,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占比高、期限長,被拖欠現象較為突出,拖欠問題的成因復雜多樣且造成了較多負面影響。為此,應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規范資金使用、加強金融支持、完善體制機制等為抓手,推進中小微企業賬款頑疾“治標治本”。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業有信心有活力,經濟整體性好轉才更有基礎,就業和民生才更有保障。2023 年初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延續向好態勢,助企紓困政策持續落地見效,推動中小微企業活力充分釋放。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國際循環風險依然較高,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的不確定性尚存。2023 年前三季度,我國中小微企業經營總體改善,但復蘇發展基礎仍需鞏固。尤其是三年疫情沖擊疊加世界經濟下行影響,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應收賬款問題愈發嚴重。為深入了解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情況,調研組在2023年10—11 月份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共收回1668 份有效問卷,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采訪等方式調研了山東、江西、安徽、河南、廣東的二十余家企業。調研發現,我國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占比高、期限長,且有持續加重趨勢;應收賬款被拖欠現象較為突出,嚴重阻礙企業經營運轉;多數企業對賬款拖欠束手無策,清欠政策效果有待提升。究其根本,市場不景氣是企業應收賬款占比提高、期限延長的首要因素;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部分企業為保運轉被迫接受更長賬期甚至容忍賬款拖欠;部分強勢客戶采用“霸王”條款、延期驗收等方式強制拉長賬期;此外,法律訴訟成本高削弱中小微企業依法消收意愿。毋庸諱言,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不僅損害了企業正常經營運轉,還阻礙了產業鏈供應鏈和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為此,要立足穩經濟首先要穩市場主體的戰略基點,加快構建政企聯動長效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賬款頑疾“治標治本”。

一、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中小微企業生存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

(一)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助力企業復蘇發展

2023 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生產供給穩步增加,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就業物價總體改善,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積極因素累積增多。2023 年第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行開局良好,GDP 同比增長4.5%;第二季度國民經濟繼續恢復,GDP 同比增長6.3%,較去年同期上升5.9 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企穩,GDP 同比增長4.9%,較去年同期上升1.0 個百分點??傮w而言,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回升向好態勢,GDP 同比增長5.2%,比去年同期上升2.2 個百分點。其中,2023 年1—9 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較2022 年同期大幅上升6.1 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較2022 年同期上升0.1 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較2022 年同期大幅上升3.7 個百分點。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的基本面得到了有效鞏固。

(二)助企紓困政策持續落地見效,企業經營活力充分釋放

2023 年,國務院及時推動助企紓困政策動態優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2023年3 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研究出臺與中小微企業發展相關的政策(見表1),如延續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等內容,對于穩投資、促消費、強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5 月19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有助于進一步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外部條件。7 月1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下半年支持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奠定了總基調。為了助力《意見》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相繼推出《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發改體改〔2023〕1054 號)、《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舉措》(國市監信發〔2023〕77 號)、《關于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舉措,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宏觀政策環境。9 月4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這為幫助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和切實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抓工作的“一盤棋”提供了有力保障。9 月20 日,國務院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重點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切實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加快恢復向好。

表1 2023 年3 月以來國務院關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要點

隨著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陸續細化落實,積極向好因素持續累積,我國經濟總體呈恢復向好態勢,民營企業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發展呈現邊際改善態勢。各地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積極作為,遼寧、江蘇、海南、吉林、河北、浙江等地通過積極召開會議、實施專項行動等,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極大提振了企業活力,增強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數據顯示①《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出席“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家發展改革委,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zcx/lddt/202206/t20220628_1329038_ext.html。,我國營商環境大幅改善,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3 年的第96 位躍升至目前的第31 位。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從150 位之后大幅躍升至第27 位。2023 年9 月新登記注冊私營企業戶數同比增長18.1%,比上月加快8.4 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設民營企業增速為15.3%。2023 年1—10 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 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民間投資增長9.1%②《國家發展改革委11 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https://www.ndrc.gov.cn/xwdt/wszb/syyxwfbu/?from=qcc。。我國2023 年前三季度新設民營企業高速增長既體現了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又顯示出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三)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國際循環風險依然較高

2023 年,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貿易爭端和全球債務水平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國際經濟大循環運轉風險持續積累,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持續降低。2023 年10 月10 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全球經濟增速的基線預測值從2022 年的3.5%降至2023 年的3.0%和2024 年的2.9%,遠低于2000—2019 年3.8%的歷史平均水平。對于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預計將從2022 年的2.6%放緩至2023 年的1.5%和2024 年的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23 年和2024 年的經濟增速預計也將小幅下降,從2022 年的4.1%降至2023 年和2024年的4.0%,表明全球經濟依然萎靡。

與此同時,我國面臨的全球經貿摩擦依然嚴重。中國貿促會數據顯示,2023 年9 月,19 個國家(地區)涉華經貿摩擦指數為1332,較上月上升965 個點③《中國貿促會舉行2023 年11 月例行新聞發布》,中國貿促會辦公室,https://www.ccpit.org/a/20231123/2023112333 rn.html。。涉華經貿摩擦措施涉及金額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1.6%,環比下降30.8%。其中,涉華經貿摩擦指數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度和巴西。分行業看,電子、機械設備、輕工和運輸設備行業涉華經貿摩擦指數處于高位。而且,2023 年以來美國等西方發達經濟體繼續推動與我國經濟脫鉤,2023 年上半年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國內部分企業為規避貿易政策影響,將產業鏈供應鏈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的傾向增加。調研發現,部分中小微企業反映三年疫情沖擊造成部分傳統海外客戶資金緊張,對國內產品需求下降。一方面是傳統海外客戶詢價后不下單現象增多,另一方面是部分已交付訂單的匯款周期被延長,甚至存在無法匯款的可能。部分企業反映美國、日本政府通過非官方途徑對本國外貿企業施壓抵制中國商品,或引導其將在中國大陸的生產線遷出,造成部分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地區??傮w而言,我國經濟參與的國際經濟大循環運轉風險仍在積累,給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轉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四)中小微企業經營總體改善,但復蘇發展基礎仍需鞏固

1.企業營收總體改善,經營信心有所提振

2023 年以來,得益于經濟的有序恢復,加上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居民消費信心逐步回升,國內消費需求加快釋放,促進中小微企業營收總體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初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同比增長態勢,表明消費市場呈現恢復向好態勢(見圖1)。受益于此,2023 年前三季度,中小微企業營收和盈利情況較上年同期總體有所改善(見表2)。調研顯示,35.2%的受訪企業表示,2023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高于營收同比下滑的企業2.9 個百分點;34.5%的受訪企業2023 年前三季度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較虧損企業占比高8.6 個百分點。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中綜合經營指數和效益指數顯示(見圖2),2023 年1—9 月,中小企業綜合經營指數和效益指數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同樣表明企業經營效益總體有所改善。

圖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

圖2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和效益指數

表2 樣本企業2023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變動情況

伴隨著國內經濟的穩步復蘇,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快,帶動企業用工回暖向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2023 年1—9 月,中小企業勞動力指數較2022 年同期水平有所上升(見圖3)。調研顯示,46.6%的受訪企業聘用員工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其中,7.5%的受訪企業員工數量增長超過20%,9.7%的受訪企業員工數量增長比例在10%—20%之間,表明中小微企業用工情況總體好轉。

圖3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勞動力指數

受益于此,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總體較為樂觀。調研顯示,合計有53.7%的受訪企業表示對未來半年經營情況持樂觀預期。其中12.2%的企業為“非常樂觀”,41.5%的企業為“謹慎樂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2023 年以來反映企業信心狀況的宏觀經濟指數整體高于去年同期,同樣表現出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顯著提振(見圖4)。

圖4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宏觀經濟感受指數

2.企業復蘇發展仍面臨“需求軟、競爭強、成本高”多重困難

充足的市場需求是中小微企業復蘇發展的基礎,但2023 年初以來我國國內市場需求的釋放是恢復性的,并未出現預期的報復性增長,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發。特別是2023 年5 月至7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出現大幅下滑,8、9 月份雖有反彈,但仍處于較低水平,表明我國市場消費的釋放速度明顯放緩。調研顯示,68.8%的受訪企業表示,2023 年前三季度在手訂單較上年同期減少,其中13.6%的企業表示降幅在10%以上。并且,61%的受訪企業表示市場需求減弱是當前經營中面臨的重要困難。

而且,受疫情長尾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加上企業生產的快速恢復,造成市場短期供給結構性過剩,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加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見圖5),2023 年初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且低于同期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跌幅,表明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逐漸加劇。調研顯示,63.1%的受訪企業表示市場競爭加劇是當前經營中面臨的重要困難。而且,部分受訪企業反映,為維持企業生存和產業鏈上下游關系,企業采取了降價銷售和賒銷等方式。但在商品價格持續下降的背景下,企業經營壓力持續上升,復蘇基礎并不牢固。

圖5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漲跌幅

此外,受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降成本政策邊際效應下降的影響,中小微企業成本壓力不減。特別是在市場復蘇較慢的背景下,房租水電、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等剛性支出壓力愈發凸顯。調研顯示,受訪企業認為負擔較重的前三項成本分別是員工工資和社保等人力成本,購置原材料、設備,辦公室、廠房倉庫等租金成本,遠超其他成本支出占比(見表3)。而且,分別有59.8%、45.1%和34.4%的受訪企業認為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房租較上年同期上漲最快。此外,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依然較高。調研顯示,在有貸款的企業中,42.3%的企業表示貸款利率在6%以上,其中有10.6%的企業表示貸款利率在10%以上。

表3 樣本中小微企業成本情況

二、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占比高、期限長,被拖欠現象較為突出

(一)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占比高、期限長,且有持續加重趨勢

一是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相對較高,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調研顯示,合計有44.4%的受訪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超過15%;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9.3%的受訪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30%的風險線。而且,相較于2022 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的應收賬款占比有所提升。合計有38.5%的受訪企業表示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13.9%的企業表示增幅在10%以上,24.6%的企業表示增幅在5%—10%之間,表明中小微企業的應收賬款壓力相對較大。

二是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期限普遍較長,且有繼續延長趨勢。按照經驗判斷,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的賬期在90 天以下是相對合理的①《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對中小企業的付款期限最長不超過60 日,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應當按照行業規范、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按照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經驗,一般認為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的應收賬款賬期最長不能超過90 天,否則會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但在實踐中,我國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應收賬款賬期較長的問題。調研發現,合計有55.5%的受訪企業表示應收賬款賬期在3 個月以上;其中,17.1%的受訪企業應收賬款賬期在6—12 個月,13.1%的企業應收賬款賬期在1 年以上。與此同時,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應收賬款賬期也在延長。調研發現,合計有50.2%的受訪企業表示應收賬款賬期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20%的企業表示回款難度有所增加,期限較上年增加1—3 個月;10%的企業表示回款更加困難,期限較上年增加3—6 個月;6.7%的企業表示回款狀況嚴重惡化,期限較上年增加6 個月以上。

(二)賬款拖欠問題較為突出,嚴重阻礙企業經營運轉

一是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被拖欠問題較為突出。調研顯示,42.1%的受訪企業表示應收賬款存在拖欠現象,比例接近一半,表明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拖欠問題較為普遍。而且,被拖欠賬款金額占所有應收賬款的比例也較高。調研顯示,合計有37.9%的受訪企業表示被拖欠賬款占應收賬款的比例在30%以上,其中17.1%的企業表示被拖欠賬款占應收賬款的比例在50%以上;另有35.6%的企業表示被拖欠賬款占應收賬款的比重在10%—30%。

二是拖欠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的主體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企業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客戶群體,也是拖欠其應收賬款的主體。調研顯示,60.7%的受訪企業表示拖欠其應收賬款的客戶主要是民營企業。

三是賬款拖欠嚴重危害企業生產經營。在應收賬款持續加大、賬款拖欠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下,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對其經營的保障程度較低。調研發現,合計有43.6%的受訪企業表示現金余額可維持經營的期限在3 個月以下,其中17.8%的受訪企業現金余額可維持經營的期限在1 個月以下,表明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經營難以為繼。調研結果顯示,合計有46.2%的企業表示應收賬款拖欠問題已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其中有14.2%的企業資金周轉已出現嚴重困難,2.7%的企業已無法經營。

(三)多數企業對賬款拖欠束手無策,清欠政策效果有待提升

由于中小微企業普遍處于產業鏈供應鏈下游,受制于弱勢地位,中小微企業普遍采用自主追償或自擔損失等方式應對應收賬款拖欠。調研顯示,80.9%的受訪企業表示主要采取自己催收欠款的方式;23.4%的受訪企業表示部分賬款無法催收,只能通過各種方式融資緩解資金周轉壓力;20.8%的企業表示通過計提壞賬準備等方式自己承擔資金損失和風險。此外,36.9%的受訪企業表示采用法律訴訟的方式。但通過實地調研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到,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企業不愿采用法律訴訟的方式維權,而且結果通常是“贏了官司難執行”,并沒有真正實現現金流的流入。

對于改善企業賬款拖欠問題,中小微企業的訴求主要是“希望政府盡快清償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拖欠款項”(占50.3%)、“希望政府建立有效協商機制,化解民營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款項問題”(占47.7%)、“希望政府督促國有企業、平臺公司等及時清償存量拖欠款項”(占41.8%)和“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文件減少新增拖欠款項”(占41.3%)。

三、多因素疊加交織導致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有所抬頭

(一)市場不景氣是企業應收賬款占比提高、期限延長的首要因素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經濟運轉速度不斷減緩,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運轉也受到了嚴重沖擊。雖然2023 年初以來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推動國民經濟企穩回升,但受制于新冠疫情“疤痕”效應和國際形勢的日趨復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運轉依然面臨諸多掣肘,市場景氣程度較疫情前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速度快于市場需求恢復速度,造成市場供給短期過剩和競爭加劇。在此背景下,多數市場主體存貨周轉速度減緩,貨款支付能力下降。因此,為了維護自身資金周轉,部分市場主體選擇延長應付賬款期限,將資金壓力向上游企業傳導,結果造成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賬期被拉長,或是被拖欠。調研顯示,關于應收賬款賬期延長的原因,40.6%的受訪企業表示“合作對象經營困難拉長賬期”是首要因素。關于賬款拖欠的原因,74.1%的受訪企業表示“市場不景氣、客戶延長賬期來拖欠賬款”,位居首位。菏澤某企業負責人反映,當前企業營收和利潤都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在此情況下企業應收賬款卻持續上升,且回款周期也在延長。贛州某企業負責人反映:“公司客戶多是民營企業,在過去三年中賬款賬期明顯變長,大概從原來的30 天變成50 天”。合肥某企業財務負責人反映:“老客戶之前多用現金結算,現在主要用商票進行結算,并且賬期普遍在6 個月左右”。

(二)為保運轉企業被迫接受更長賬期甚至容忍賬款拖欠

需求不足影響下,企業普遍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為維持企業生產經營的存續和維護產業鏈上下游關系,部分企業采用賒銷方式獲取訂單,或是通過接受更為嚴苛的付款條件以維持業務關系,造成應收賬款賬期被延長。調研顯示,27.3%的受訪企業表示“為爭奪市場而自愿承受更長的賬期”是企業應收賬款期限變動的重要原因。泰安某檢測企業負責人說:“檢測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本地就有12 家同類企業開展相關業務,再加上今年業務大幅減少,為確保企業能夠獲取訂單,盡管客戶付款周期拉長,我們也愿意接下這些業務?!?/p>

出于對重要客戶關系維護的需要,企業對拖欠的賬款也大多采取容忍態度。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的主體往往是其賴以生存的重要客戶,如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等。面對這類客戶,中小微企業如果采用過激方式追討賬款,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危及企業生存。為了維護重要客戶關系,并綜合考慮時間、人力、費用等顯性成本,以及影響企業聲譽、失去繼續合作機會等隱性成本,多數中小微企業只能容忍其拖欠賬款,并且普遍在催收數次后無奈放棄追討,或是將應收賬款擱置,或者確認為壞賬損失,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嚴重傷害。鄭州某企業負責人說:“欠款企業是重要的客戶,去追討欠款很容易傷和氣,造成業務萎縮,反而會加大經營困難,只能自認‘倒霉’,選擇提高減值損失計提比例,或確認為壞賬損失”。

(三)強勢客戶采用“霸王”條款、延期驗收等方式強制拉長賬期

中小微企業在產業鏈條中普遍處于弱勢地位,強勢甲方往往采用變相占用中小微企業現金流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利益。例如,在合同中設置超長賬期、苛刻驗收條件、以銀承商票支付等“霸王”條款,以達到“合法”延期付款的目的。而中小微企業缺少足夠的反制手段,只能被迫接受。這一問題在當前經濟恢復期中更為顯著。調研顯示,關于應收賬款被拖欠的原因,29.1%的受訪企業表示“客戶通過商業票據或銀行票據支付賬款,且存在拖欠”,22.1%的受訪企業表示“客戶通過提高驗收條件或增加流程等方式拖欠賬款”,21.1%的受訪企業表示“客戶通過設置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較長賬期拖欠賬款”。合肥某零部件生產企業管理人員說:“公司的客戶主要是下游的大型鋼鐵企業,今年以來鋼廠的壓款明顯增多,一些企業采用商票的形式付款,但商票的流通性不好,而貼現還需要額外支付一定的成本?!?/p>

(四)法律訴訟成本高削弱中小微企業依法清收意愿

當前我國清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工作主要采取督查、評估、審計、列入失信清單等行政措施,對解決“無分歧”欠款問題較為有效,但對于“有分歧”的欠款問題,處置效果并不理想。理論上,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追討賬款。但由于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較高,加上部分企業存在合同不規范、欠款企業法人與實際經營人不同等問題,較難被立案受理,中小微企業通過法律訴訟追討賬款的意愿總體不強。菏澤某家具企業反映:“企業的應收賬款單個金額比較小,基本在10 萬以內,有的找不到欠款人,有的找到了對方也無力償還,費時費力起訴得不償失?!?/p>

而且,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者采用“灰色”手段甚至暴力催收等違法手段追償貨款,造成更加惡劣的社會影響。廣東東莞某新材料企業反映:“欠款企業有實際的償還能力,就是拖著不付款,甚至想方設法轉移資產。雖然贏了官司,但受制于法律制度漏洞,執行難度較大。迫于無奈,公司采用‘灰色’方式追討貨款,承擔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四、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對企業經營和經濟運轉等造成負面影響

(一)中小微企業被迫融資,資金成本上升加重企業負擔

為緩解賬款拖欠對企業現金流的擠占,中小微企業普遍需要采取各種方式融資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轉。雖然在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支持下,銀行貸款利率已有大幅下降。但受限于自身條件和政策支持門檻,多數中小微企業難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低息融資。而且,由于單家金融機構提供的低息融資額度普遍較小,為滿足資金需求,企業只能從多家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綜合成本并不低。其他難以獲得低息正規融資的企業只能尋求民間融資,但同期民間融資的利息普遍較高,還需要搭上人情成本。因此,雖然部分中小微企業利用融資保障了資金運轉,但在融資成本和應收賬款占款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的資金成本壓力高企,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泰安某檢測企業反映:“企業通過多家銀行共貸款600 萬,在享受政府補貼后年化利率在5%左右,但由于賬款拖欠較多,背負這么多貸款總覺得心里不踏實?!?/p>

(二)部分企業轉向現款現貨交易,行業商業信用持續萎縮

商業信用作為企業間融資的重要方式,加速了商品銷售和資金的循環與周轉,有助于加強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提升市場活躍度。由于中小微企業普遍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弱勢地位,在實踐中往往成為資金借出方,被動接受上下游企業的商業信用融資。在經濟運轉順暢、應收賬款回款較快的時期,中小微企業還能夠承受。但隨著應收賬款賬期延長、回款困難等問題愈發凸顯,中小微企業難以接受商業信用的成本。為此,近年來部分中小微企業逐步收縮商業信用。一方面,具有一定產品競爭力的企業開始采取現款現貨或款到發貨的方式開展業務。合肥某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產品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現在所有的業務都必須是對方付完款后我們才發貨?!绷硪环矫?,企業開始收縮回款難、回款慢的業務,主動降低經營規模,專注于服務商業信用較好的客戶。鄭州某企業表示:因為部分老客戶訂單接單后沒有回款,只會給企業增加負擔,所以選擇放棄這些客戶,未來企業的重點是加強與一些回款快的優質客戶的合作?!?/p>

從微觀層面分析,某一中小微企業收縮商業信用對于保障其生存具有積極意義,但從宏觀層面看,當大多數中小微企業收縮商業信用時,可能會造成社會總體商業信用的大幅萎縮,短期會直接降低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轉速度,長期看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名不副實”,加劇風險積累和擴散

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工具的出現本意是為了降低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解決其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在實踐中,部分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演變為核心大企業侵蝕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利益的手段。一方面,部分核心企業通過延期開具商票和銀承,或逾期兌付①雖然《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規定“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應當與真實交易的履行期限相匹配,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長不得超過6 個月”,但受制于監管懲戒效果不足,部分企業商票的實際承兌周期超過6 個月。等方式進一步延長付款周期,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部分核心企業將承兌難度大、貼現利息高的商票或銀承支付給中小微企業,或是強制要求中小微企業在其自有金融機構進行票據貼現,以此獲取高額貼現收益,既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成本,又將金融風險轉移給中小微企業,一定程度上也抹黑了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業務,惡化了當地金融環境。泰安某玻璃制造企業反映:“2023 年下游主機廠90%采用銀承支付賬款,甚至有的企業自己購買銀承支付給其他企業,對行業發展產生惡劣影響”。菏澤某水利設備生產企業表示:“2023 年某核心客戶以某大型房地產企業的商票支付了貨款,因為這兩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這類商票的市場接受程度低,不僅貼現率高,兌現難度也很大,要是接受這張票據企業將承受巨大損失,所以想盡各種辦法把商票退了回去,讓客戶用其他方式支付”。

五、構建政企聯動長效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賬款頑疾“治標治本”

(一)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縮短應收賬款賬期

根治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問題,應堅持“疏”“解”并重,助推各項助企政策加快落實,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緩解資金鏈條不暢對應收賬款賬期的延長。一是督促地方部門加快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完善條例相關細則或推動暫行規定的制定實施。例如,明確企業遵守款項支付的法律義務與禁止行為,提高企業合同文件的規范性。又如,明確列明禁止開具6 個月以上商業承兌匯票和供應鏈債務憑證,合同規定60 天內支付中小微企業賬款和支付逾期利息等好的做法,防止大企業變相延長付款時限;設立防治大企業利用子公司拖欠的規定,將中央和地方國企子公司、融資平臺公司等拖欠行為納入監管范圍。二是以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為切入點,加強地方對中小微企業賬款拖欠問題的服務保障。構建“以質取勝”的供應鏈產業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避免企業之間因“價格戰”而導致市場出現延長應收賬款期限、加大應收賬款限額的問題,鼓勵企業間公平合理地市場競爭與發展。持續完善屬地原則下針對地方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的對接聯系和服務保障機制,鼓勵各地加強服務保障的跨區域跨省份協調,對企業供應鏈產業鏈條生產發展狀況、企業間資金流情況、拖欠款情況采取點對點、一對一和短平快的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切實解決鏈條上企業之間的賬款拖欠問題。

(二)持續規范資金使用,源頭遏制拖欠賬款行為

一是政府層面,強化預算執行,持續優化預算單位和國有企業資金使用制度。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和《預算法實施條例》的責任意識,扎實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和使用,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方式;進一步精簡國有企業項目驗收和賬款支付審批環節,設置合理的項目驗收程序和時間表,減少制度“漏洞”。將“對中小微企業應付賬款規?!薄百~款執行進度”等內容納入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強化對相關單位拖欠賬款行為的約束力度,及時足額支付中小微企業賬款,確保無分歧欠款的“零拖欠”。二是企業層面,鼓勵中小微企業持續完善自身應收賬款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客戶的信用調查,鼓勵向企業開放多種企業信用狀況的調查渠道,企業可先行調查客戶信用狀況,增強事前欠款風險的防范能力。鼓勵企業內部建立應收賬款管理制度,規范合同的文本制定,加強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管理的監督和約束作用,降低信用風險,保障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

(三)加強普惠性金融支持,緩解企業短期流動性壓力

一是進一步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依法發展訂單、存貨、應收賬款等抵質押融資業務,通過加強與核心企業的合作,加大對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應在中小微企業提出賬款確權請求后及時確認債權債務關系,推動大企業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二是積極探索針對被欠款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性擔保貸款業務。創新“政銀企”合作方式,梳理被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拖欠賬款的中小微企業名單,將其納入政策性擔?;鹬С址秶?,由銀行按應收賬款規模等額授信,政策性擔?;鸶M提供擔保,緩解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同時,探索政策性擔?;鹳Y金補償機制,若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出現不良,先由政策性擔?;饓|付,再由其向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追償,減輕中小微企業賬款追償壓力。三是加大中長期普惠性貸款力度。推進公共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各信用信息平臺協同信息修復,支持破產重整企業納稅信用修復,幫助企業獲得信用貸款。針對中小微企業中長期項目融資啟動資金和抵押不足的特性,科學考慮企業具體的行業特點、項目類別、運營周期和資信情況,不局限于固定資產抵押,以股權質押加融資擔保公司擔保等靈活擔保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獲得中長期貸款。

(四)完善法律保障和信用監管機制,規范不合理拖欠款行為

一是健全賬款拖欠治理法律體系,強化專業服務保障。建議修訂完善《反壟斷法》,擴大對利用優勢地位的解釋范圍,將“大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界定為濫用市場地位行為,對故意延遲驗收、無故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等行為的法律責任制度進行完善,從源頭破除欠款方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的基礎。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在司法體系中設置“涉企賬款訴訟服務專區”,加快法律訴訟,為中小微企業追討欠款提供“綠色通道”,遏制延長應收賬款賬期的現象,減少新增拖欠賬款和呆壞賬,加強對轉移資產的追討執行力度。將涉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中小微企業欠款問題納入法律援助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訴訟費減免、免費法律顧問等公共法律服務,減輕企業訴訟成本。對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逾期占用、惡意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行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二是完善欠款企業識別機制,加大失信企業懲戒力度。明確中小微企業賬款管理工作的主體責任,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日常應收賬款拖欠行為的監管力度。構建商務、工信、司法、金融等部門與中小微企業的協同聯動機制,深入研判各行業拖欠中小微企業款項的新動向、新情況,將其納入相關制度文件,定期開展對中小微企業的主動調查,及時堵塞監管漏洞,確保常態監管落實到位。規范企業賬款應收應付核算機制,依據行業實踐動態調整認定標準,精準識別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行為,減少變相拖欠現象。建議依托工信部“違約拖欠中小微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進一步加強相關主體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業賬款情況和商業承兌匯票逾期信息的披露工作,尤其要嚴格規范部分核心企業拖延賬期、強行推行“供應鏈金融”實則牟利的做法,對企業惡意拖欠行為實施頂格罰款、取消貸款資格、拒絕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大懲戒力度。

猜你喜歡
賬期賬款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我國銀行應收賬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應收賬款管理為例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應對民企應收賬款上升
應收賬款全程管理研究
賬期對企業采購及經營發展影響分析
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