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可視化的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研究的比較與分析

2023-02-26 17:16黃瀾越盧赟
上海工藝美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手工藝文化遺產聚類

黃瀾越 盧赟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compa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digital handicrafts in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ol.

本文基于CiteSpace數據庫,研究近二十年國內外數字手工藝文獻。結果顯示,國外較早開始研究數字手工藝,而國內起步較晚,但近年發展迅速。關鍵詞時區圖和研究進展影響因素分析表明,國內外在熱點聚焦和應用方面存在差異,且國內數字手工藝研究逐漸成熟。

一、引言

本研究旨在比較近20年來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的研究進展,利用CiteSpace分析工具進行研究。隨著社會發展,數字手工藝涉及復雜工作流程,結合了數字化設計、制造和傳統手工技藝。隨著科技進步,全球范圍內學者們紛紛關注數字手工藝。然而,國內外研究在該領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比較分析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將利用CiteSpace分析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研究的發展趨勢,深入了解學術關注點、熱點話題、研究方向和趨勢。這些信息將有助于評估國內外研究的差異,為國內數字手工藝研究提供未來發展建議。

二、國內文獻發表時間特征

基于對國內外的相關文獻統計,CiteSpace能夠輸出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相關的文獻年度發文量圖表(圖1),反映該領域近二十年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文獻發表時間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國內外學者對該領域研究的關注程度。文獻選取了國內“北大核心”與“CSSCI”的論文35篇,國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章211篇。從表中能夠看出,國外的相關文獻年度發文數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2002—2012年間,年度發文量沒有超過15篇,曲線平緩;2012年之后,發文量波動增長,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2013年、2017年、2019年增速明顯,2019年達到最高的39篇。國內年度發文量增長趨勢緩慢,2019年之前年度發文量沒有超過3篇,并有多年處于沒有文獻發表的狀態,2019年之后文獻數量呈現波動增長,2021年發文量最多也僅達到8篇??傮w來看,國內外在數字手工藝領域的發文量都呈現上升的趨勢,早期國內發文量較少,主要原因是國外數字技術更早應用并領先于國內,更早探索將計算機輔助技術與手工藝結合的方式。

三、國內外數字手工藝研究的特征與趨勢分析

1.關鍵詞共現分析

借助citespace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數據分析,能夠得到關鍵詞共現的圖譜。節點的大小代表了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同時節點外環的顏色越趨近紅色代表關鍵詞的中心性越高,較高的中心性代表了關鍵詞具有較高的影響力。2002—2022年國內數字手工藝研究包含了關鍵詞節點N為272個,連線E為337個。國內前10的高頻關鍵詞有“數字化”“保護”“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數字藝術”“數字技術”“手工藝”“數字時代”“傳統工藝”?!皵底只迸c“工藝美術”具有較高的中心性,是其中影響力較高的關鍵詞。國外在2002-2022年間,出現了關鍵詞節點N為279個,連線E為455個,國外前10的高頻關鍵詞有“數字制造”“數字工藝”“文化遺產”“3D打印”“機器人制造”“參數化設計”“數字化設計”“傳統工藝”“計算機設計”“增強現實”。其中關鍵詞“數字制造”“文化遺產”的中心性較高,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比較國內外相關文獻中排名前10的關鍵詞可以發現,兩者都有“傳統工藝”“數字化”和“數字技術”這些關鍵詞,說明數字技術在傳統工藝中的應用是國內外學者共同關注的議題。同時,國內關鍵詞中“工藝美術”“手工藝”“傳承”等詞語凸顯出國內更重視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而國外關鍵詞中“3D打印”“機器人制造”“增強現實”等詞語則體現國外更加強調現代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關鍵詞聚類分析

除了對單個關鍵詞進行分析,CiteSpace能夠依據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歸納,形成關鍵詞聚類表格(圖2)。在CiteSpace中,關鍵詞聚類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識別文獻中的相關主題,并使用視覺化技術來揭示這些主題之間的關系。通過對關鍵詞進行聚類,CiteSpace可以將具有相似主題或研究重點的關鍵詞分組在一起。CiteSpace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指標,它可以作為我們評判圖譜繪制效果的一個依據。一般而言,Q>0.3就意味著劃分出來的聚類模塊是顯著的,當S值在0.7時,聚類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其中國外聚類模塊值(Q值)為0.8837,大于0.3,聚類模塊顯著,平均輪廓值(S值)為0.8434,聚類合理,其中前5個聚類分別為“數字制造”“輪廓工藝”“文化遺產”“信息計算機技術”“3D展示”?!皵底种圃臁本垲惖墓濣c數最高,包含41個節點數,其中的標識詞包含了“數字制造”“參數化設計”“數字手工藝”“計算機設計”“建筑設計”“數字制造”等標簽。國內聚類模塊值(Q值)為0.7709,大于0.3,聚類模塊顯著,平均輪廓值(S值)為0.8208,聚類合理,其中前5個聚類分別為“數字化”“數字時代”“保護”“傳承”“手工藝”?!皵底只本垲惖墓濣c數最高,包含37個節點數,其中的標識詞包含了“數字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面設計”等標簽。根據國內外關鍵詞聚類對比能夠看出,國內的數字技術介入手工藝的場景傾向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國外則更側重在手工藝智能制造中的技術應用。

四、國內外研究趨勢與研究特點比較

1.國外研究熱點趨勢

經分析國外數字手工藝研究的關鍵詞時區圖,可以將其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圖3)。第一階段(2002—2013年)主要集中在文化遺產和參數化設計領域。在文化遺產方面,研究者致力于數字化應用與考古中文物的數字化存檔、分析與展示,利用數字化工具增強數據比較和多參數分析的能力,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在參數化設計領域,研究側重數字技術在設計中的運用,尤其是3D建模技術為設計師提供新的數字工具,幫助設計師在短時間內完成復雜的造型結構設計與圖案設計。這個階段智能制造技術主要以CNC數控精雕為主,3D打印技術還未廣泛應用。

第二階段(2014—2022年)呈現出明顯的快速發展趨勢。該階段研究集中在數字制造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包括數控精雕技術、3D打印技術、數字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建模技術等。智能制造成為較早出現且影響力最大的關鍵詞之一,應用范圍拓展至建筑領域,多關注激光切割與數控精雕等技術對材料加工和建筑模型設計制作的應用。隨著新技術和工具的出現,數字化的工藝開始替代傳統手工藝,研究者關注數字工具與傳統工具、數字工藝與傳統工藝的關系,以及數字化生產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影響與沖擊。此外,3D打印技術的發展也受到廣泛關注,不僅應用于提高制造效率,還嘗試將更多材料如陶瓷、玻璃等用于藝術創作。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推動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不再局限于單一信息的存儲,而是利用數字模型掃描和交互式增強現實等技術,實現手工藝多維度的保護與展示。從研究趨勢來看,2014年之后,數字技術與應用進入成熟階段,學者們對該領域的關注明顯增加,積極參與研究,推動了該領域的快速發展。

2.國內研究熱點趨勢

國內數字手工藝研究經歷了三個顯著階段(圖4),每個階段都反映了該領域在不同層面的發展與關注焦點。

首先,第一階段(2002—2009年)的關鍵詞集中在“數字化”和“數字藝術”。這時期的研究側重于數字手工藝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將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藝術和民間工藝相結合。2006年,國家出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這一政策推動了數字手工藝研究的初步發展。這個階段的研究主要關注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尤其是數字藝術的初步探索,為數字手工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第二階段(2010—2013年)的關鍵詞逐漸擴展至“保護”“傳承”和“創新”。在這一時期,研究者開始關注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內涵,研究重心從簡單的保存和記錄擴展到文化內涵的挖掘、傳播和廣泛應用。學術界開始嘗試將數字技術運用于非遺的數字化信息采集與處理,并在數字媒體平臺上展示應用。數字建模技術也開始普及,特別是在陶瓷、刺繡、竹編、剪紙等手工藝門類中的應用。這一階段的研究集中于傳統手工藝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數字技術的應用逐漸拓展到具體的地方手工藝門類,成為該時期的研究亮點。

最后,第三階段(2014—2022年)的研究關鍵詞表明了學者們對“鄉村振興”和“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的關注。在這個階段,國家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了傳統手工藝與鄉村振興結合的任務。研究者們開始探索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傳統手工藝與鄉村振興的有效結合途徑。智能制造技術,如數控精雕、3D打?。▓D5)、數字掃描(圖6)等,被引入傳統手工藝,嘗試將其應用于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以提高傳統手工藝品的創新性和效率。然而,盡管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但在與傳統工藝深度結合的領域,如智能制造技術的實際應用,仍然相對滯后。

綜上所述,國內數字手工藝研究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中,由基礎建設到文化內涵的挖掘再到與鄉村振興的結合,呈現出明顯的發展軌跡。盡管在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仍然存在挑戰,但政策的引導和技術的進步為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五、結論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分析了近二十年246篇國內外數字手工藝文獻,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國外早期開始研究,而國內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國內研究迅速發展。國內研究者間合作較少,多限于地區內,而國外研究者間合作更廣泛,跨國合作較多。其次,國內關注數字化、工藝美術、非遺傳承與政策導向的研究,強調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中的應用,近年來關注“數字媒體”與“鄉村振興”。國外研究跨學科,包括數字制造、文化遺產、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偏向“增強現實”和“智能制造”。最后,國外偏向數字技術前沿應用,國內注重數字手工藝與傳統文化遺產融合創新,更重視實踐和案例研究,關注數字手工藝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應用。

(基金項目: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

猜你喜歡
手工藝文化遺產聚類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手工藝·溫州發繡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走近手工藝人
傳統手工藝融注到燈上,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
一種層次初始的聚類個數自適應的聚類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