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零碳園區發展思路及實施路徑

2023-02-26 09:36趙云飛沈子卿
中國科技縱橫 2023年24期
關鍵詞:碳達峰碳化園區

廖 波 趙云飛 沈子卿

(廣東順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300)

0 引言

目前,我國的用電構成中,工業用電量的比重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5%左右,工業園區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成為能源消費最集中的區域。工業園區已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空間和主要布局方式,也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企業入園”發展趨勢下,國內大部分企業,尤其是生產制造企業,大多都落戶于各類工業園區和開發區。園區作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簡稱“雙碳”)的重要單元,是探索近零碳排放發展模式的重要抓手。開展“近零碳排放”與“碳中和”試點示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落腳點。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園區“零碳”轉型發展的政策文件,尤其“十四五”開始,“零碳”區域試點進程明顯加快。國家層面上,《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集聚度高的園區為重點,推動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打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低碳園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2021 年1 月以來,生態環境部相繼發布《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通知》。相關報告指出,要支持有條件的行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推動已經達峰的行業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支持基礎較好的行業探索開展近零碳排放與碳中和試點示范。地方層面上,2020 年9 月,湖北省印發《湖北省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實施方案》,選取城鎮、園區、社區、校園及商業場所等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2021年11 月,深圳生態環境局發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建設實施方案》,選取減排潛力較大或低碳基礎較好的區域、園區、社區、校園、建筑及企業建設近零碳排放區試點。2022 年4 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和經信廳發布《關于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按照減源、增匯和替代3 條路徑,開展近零碳排放區試點。

從國內相關研究來看,王晶晶等[1]根據處于近零碳發展的不同階段園區,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引入變權評價方法,并將該模型應用于案例園區,變權評價方法更適合評價園區近零碳發展動態特征。李珀松等[2]結合國內低碳園區的現狀,針對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發展模式,從資源稟賦、區位環境、功能發展定位、建設階段等方面給出了建議。王為煒等[3]提出了基于資源、功能、建設結構模式的園區低碳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何思奇等[4]科學選取了建筑、工業、交通、能源等領域共計24 個指標評價低碳工業園區的低碳化水平。楊軍等[5]以太原市高新工業園區為案例,基于園區歷史碳排放情況,通過情景分析法探討了高新工業園區“近零碳排放”的實現路徑,并給出了實現“近零碳排放”的建議。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國內部分學者對低碳和“零碳”園區已開展了一定的研究。

為推動園區貫徹落實雙碳戰略行動,研判零碳園區發展和運行的痛點,研究提出零碳園區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從產業結構低碳化、能源管理數字化、綜合能源服務多樣化、減碳技術應用集約化和碳中和舉措定量化方面,提出零碳園區的實施路徑,為現有園區的低碳轉型升級和新建園區的戰略規劃提供參考。

1 零碳園區建設面臨的痛點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零碳”園區建設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要解決以下4 個痛點。

(1)“零碳”園區的內涵尚不清晰。目前,從國家各部委到地方均在積極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頂層政策文件,制定符合自身的“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出臺“零碳”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但在現階段,大多數園區對“零碳”的認識不足。比如,只是局部進行“低碳、零碳”的改變,未堅持系統觀念從整體上統籌,對于實現“零碳”的階段性目標、思路、方法和路徑的把握不準確,指導性意見、技術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2)“零碳”園區建設的政策激勵不足。當前,“零碳”園區處于試點階段,國家、地方尚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措施對“零碳”園區建設給予支持,尤其對于存量園區來說,實現“零碳”的技術路徑復雜,投入成本較大,難以充分調動“零碳”園區建設的積極性。

(3)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整體水平有待加強。技術進步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支撐。當前,氫能、儲能、碳捕集及利用等一系列低碳、零碳技術尚存在成本過高的劣勢,在園區的推廣應用水平較低,有待技術的研發和進步,從而實現全面推廣應用,以滿足“零碳”園區對低碳技術的要求[6]。

(4)“零碳”園區碳排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碳排放數據的信息化是支撐園區實現“零碳”的基礎?,F階段,園區存在能源、排放、生產數據采集不足,數據呈現分散化,存在壁壘等一系列問題,尚需構建統一的基礎信息采集和管理憑條,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動態管控園區碳排放,針對性制定“零碳”實施路徑。

2 “零碳”園區的建設階段和發展思路

2.1 “零碳”園區的建設階段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零碳”園區也應滿足一般規律,即“碳排放增長逐步放緩達峰平臺期”“碳排放穩中有降”“碳排放實現中和”3 個發展階段。首先,碳排放達峰平臺階段。該階段工作重點在于遏制園區碳排放持續快速增長,通過對園區產業進行低碳轉型、建筑低碳建設和運行、交通及公共基礎設施低碳運行實施系列行動,推動園區實現碳排放達峰。其次,碳排放穩中有降階段。該階段工作重點在于實現園區碳排放下降,全面系統推進園區能源低碳化替代,加強工業生產過程低碳重塑和再造,加強零碳負碳技術在園區的創新應用,從源頭和過程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碳排放實現中和階段。該階段工作重點在于實現園區碳排放達到中和,針對難以實現“碳中和”的工業過程或者無法避免的排放,通過購買減排量、林業碳匯等方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綜合運用減碳增匯技術,逐步實現“碳中和”。

2.2 “零碳”園區發展思路

“零碳”園區應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園區實現“凈零”碳排放為目標,以產業低碳化、低碳產業化為發展方向,以能源結構低碳化為核心,以源頭、過程、末端低碳和零碳技術應用為關鍵,以碳排放管理數字化為支撐,有限控制和持續減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實現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提供典型范式和支撐。

2.3 “零碳”園區的主要表征指標

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依據科學性、可操作性、層次性與系統性指標設定原則,提出“零碳”園區建設的主要指標體系,核心目標是園區碳排放與園區碳清除相等,即“凈零”碳排放,具體又可分為碳排放水平、能耗水平、減排績效水平、低碳技術水平4 個維度共14 項指標,為表征“零碳”園區發展水平和開展對標和分析提供參考,具體指標如表1 所示。

表1 “零碳”園區主要指標

3 零碳園區實施路徑

從產業結構低碳化、能源結構零碳化、碳排放管理數字化、減碳技術應用集約化和碳中和舉措定量化方面,提出零碳園區的實施路徑,為現有園區的低碳轉型升級和新建園區的戰略規劃提供參考。

(1)強化規劃引領,推動園區產業結構低碳化。新建園區應明確“零碳”園區建設目標,將“零碳”理念融入園區規劃、設計、運行和發展的全過程,將碳排放影響評價作為園區企業的重要評價內容,優化產業布局,做好產業協同,促進產業鏈集聚,促進園區高等級規劃、高起點建設,從源頭控制碳排放。

(2)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加強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大力推動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替換化石能源,推動園區建設綠色能源供應體系,降低終端用戶對常規能源的消耗,大幅降低因能源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強化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提升園區的綜合能源利用率。

(3)加強園區智慧化建設,推動碳排放管理數字化[7]。建設園區低碳管理一體化平臺,通過“云大物移智鏈”等技術,融合先進管理策略,實現園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實時核算和監管,實現園區企業碳排放強度及總量的對標,加強園區碳排放的診斷、預警,加強對園區建筑、辦公、交通、生產過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等不同領域碳排放的精細化管理。

(4)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實現減碳技術應用集約化。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從源頭控碳、過程低碳和末端減排3 條路徑,推進園區低碳發展。加強推廣低碳燃料摻燒與煙氣污染物高效治理相匹配的技術裝備與系統,強化多源低碳燃料應用,有效控制碳排放。加強工業生產過程低碳重塑和再造,強化零碳、負碳技術在園區生產過程集成創新應用,從過程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積極布局碳捕集等減排技術,強化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為碳捕集等技術創造應用條件,從末端實現碳減排。

(5)強化建筑和交通節能,推動公共基礎設施低碳化。強化園區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根據實際建筑負荷特性,充分利用園區資源,積極使用地源熱泵、儲能等技術,提升建筑能效。加強先進綠色材料和建筑理念在新建建筑的應用,從源頭減少建筑碳排放。加大推動園區交通低碳化,強化電動車、氫燃料汽車的應用。

(6)精準核算園區碳排放,實現碳中和舉措定量化。提出園區核算邊界、活動水平和排放因子獲取、核算方法等系列技術規范,建立統一規范的園區碳排放核算體系,準確核算園區碳排放。強化園區企業供應鏈綠色化,加強園區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開展產品碳標簽和碳中和認證管理。對碳匯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減碳效果進行評價,實現各項碳中和舉措抵消碳排放量的量化,根據園區碳排放量核算數據,實現園區“碳中和”。

4 結語

梳理國內“零碳”園區政策形勢,研判零碳園區面臨的痛點,研究提出零碳園區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得出4 點結論。一是“零碳”園區建設是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笆奈濉遍_始,“零碳”園區建設試點進程明顯加快。二是“零碳”園區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著建設內涵尚不清晰、政策激勵不足、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整體水平有待加強、碳排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三是“零碳”園區一般經歷碳排放增長逐步放緩達峰平臺期、碳排放穩中有降、碳排放實現中和3 個發展階段。表征“零碳”園區核心目標為園區實現“凈零”碳排放,具體又可分為碳排放水平、能耗水平、減排績效水平、低碳技術水平4 個維度共14 項指標。四是從產業結構低碳化、能源結構零碳化、碳排放管理數字化、減碳技術應用集約化和碳中和舉措定量化方面提出“零碳”園區的實施路徑。

猜你喜歡
碳達峰碳化園區
碳中和·碳達峰
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2030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應當采用何種立法思路
碳化對飛灰穩定化加藥量測評的影響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設計思考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處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