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安全風險及防范對策探析

2023-02-28 02:41任昊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0期
關鍵詞:數據安全政府

摘要: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在社會中的廣泛普及應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迎來全新發展契機,加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信息技術的融合,極大地拓展了政府數據開放渠道和共享空間。在此背景下,5G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安全風險,個人隱私安全、社會安全等問題頻頻出現,嚴重威脅政府信息安全。對此,政府相關部門需根據具體風險制定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有效規避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風險,為政府信息數據安全提供保障?;诖?,本文對5G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安全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并詳細探討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防范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5G;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風險;風險防范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社會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各行業領域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又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當今時代,互聯網信息數據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戰略資源,各級政府存儲了海量公共數據有待向社會開放共享。為進一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國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指導性文件,旨在5G時代全面推進政府跨部門數據共享開放利用。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直面數據安全風險防范治理問題,要想高效利用大數據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就必須切實保障數據安全,本文將圍繞此課題進行探析。

一、5G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安全風險

(一)個人隱私風險

首先,在互聯網上公開個人隱私可能引發數據信息關聯分析風險。在原有技術環境下,因計算資源不足等問題,信息系統難以針對不同業務內容提供準確的計算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復雜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建設。在5G技術的支持下,雖然這種制約基本被消除,但由于相關規范標準還不完善,個人隱私信息外泄問題將更加嚴重。近些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據挖掘技術也隨之不斷升級,有待開放的海量數據處于易被識別的風險之中,加密信息與普通信息、個人信息與非個人信息的邊界也在不斷變化。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人們在互聯網上公開過的個人信息,通過面部識別進行全網信息追蹤,直接觸及個人隱私。5G技術為大數據運作機制再次賦能,爬蟲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等技術手段被注入全新能量,能夠在海量的雜散數據中找到數據間的微弱聯系,并整合為網狀模塊數據[1]。因此,在5G環境下,即使政府數據在開放前已經被匿名化處理,但依舊可以被輕易識別,存在嚴重的數據信息關聯風險。其次,網絡攻擊加劇了個人隱私泄漏。5G技術的安全漏洞讓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可以對用戶位置、電話等信息進行持續追蹤,網絡環境受到影響,導致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頻繁遭受網絡攻擊,計算機病毒、惡意代碼等網絡攻擊手段也會嚴重威脅到政府數據信息安全,引發個人隱私大面積泄漏風險。

(二)社會安全風險

首先,5G技術可能令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加劇社會兩極分化。5G環境推動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數據量和數據渠道均顯著增加,政府數據向公眾開放共享后,人們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數據內容。但由于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有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政府開放共享的數據掌握利用程度呈現兩極分化趨勢,一部分人能夠有效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獲取關鍵信息,另一部分人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并不具備利用這些數據信息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在5G環境下,這種兩極分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其次,在5G技術支持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高了公眾對數據誤讀的概率。與4G環境相比,5G環境下單位面積可聯網設備數量增加十倍不止,數據量也顯著增長,各終端產生的垃圾數據數量十分可觀,這會直接影響公眾對政府開放數據的辨別與利用,加劇公眾對數據的誤讀風險。

(三)經濟安全風險

經濟安全風險主要可以從市場壟斷和財政壓力兩個層面進行分析。首先,我國政府部門掌握的海量信息數據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而5G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并顯著提升大數據對外變現能力,讓這些信息數據價值也大幅上漲,但在此過程中也誘發了更嚴重的市場壟斷問題。在5G時代,大型企業可通過對數據挖掘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政府信息數據價值的有效提取,從中獲取關乎市場行情、投資價值等關鍵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數據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規劃,借此拉大與其他企業間的差距。這在無形之中加劇了市場壟斷風險,對市場環境造成影響。其次,在5G技術的支持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運行成本顯著增加,為政府帶來較大的財政壓力。5G設施建設與后續維護以及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各環節的完善均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成本,而由于政府性質特殊,數據免費開放共享加上巨大的財政投入為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在此情況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四)政府管理風險

政府管理風險主要從輿情管理和數據鏈監管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5G時代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難度加大,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途徑和資源傳播速度爆發增長,部分信息數據未經審查核實就被廣泛傳播,滋生大量虛假數據信息并快速蔓延,進而引發輿情危機,不利于社會安定。在此情況下,如果危機輿情、次生輿情在初期未得到政府的妥善處理,將會加劇輿情危機。其次,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對數據鏈監管的難度顯著提升。在數字化時代,政府的數據價值得到充分挖掘與發揮,數據鏈各環節參與者也越來越多,卻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數據安全保護難度。僅靠政府的力量難以應對全部的數據開發處理需求,還需聯合企業、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完成數據的搜索和集中。在5G技術的支持下,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與企業的合作,聯合社會力量解決數據開放共享難題,加強管理,以免政府自身壓力過大,而造成無謂的數據資源浪費。

二、5G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風險防范對策

(一)構建數據安全技術防護體系

1.若想實現對上文所述安全風險的有效規避,進一步推進5G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政府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就是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技術防護體系

不僅要加強對數據安全技術的創新研究,還需要提高政府應對數據安全風險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并輔以相應技術支撐。首先,在網絡安全監測、處置救援等方面,需要持續加強研究,并基于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傳統安全技術加強新技術的融合,如NFV技術等,為5G環境下的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供技術支撐,并配備齊全的基礎設施。其次,需要根據具體需求進行網絡切片部署,以此為5G網絡云端安全性和穩定性提供保障。最后,接入RAT進行5G網絡通用認證機制構建,通過加強核心技術的應用保障數據安全[2]。

2.構建共享安全數據庫,存儲收集數據修復、風險防范相關信息,并完成線上共享

要做到將安全防范技術貫穿于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周期的各個環節,包括數據創建采集、組織處理、存儲發布等環節,及時地完成線上清單共享,確保在發現數據安全漏洞時,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處理和修補漏洞。在5G時代,信息采集技術、智能分析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手段逐步完成升級,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些前沿技術構建科學的數據風險管理平臺。通過對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準確識別政府數據管理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查缺補漏,提高數據風險監測水平和風險應急處理效率。

(二)構建政府數據動態治理模式

1.分級分類管理政府數據

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不同類別的數據對安全防范的需求不同,因此,若想實現對數據安全風險的有效規避,政府相關部門需事先對海量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類,實現對政府數據分級分類管理,這是保障數據開放質量的前提條件。對于不同性質的數據資源,需要明確劃分范圍邊界,以便后續開展風險防范治理工作。在對數據資源整合分類的過程中,要嚴格遵照相關標準和規定,鼓勵各級政府部門制定政府數據資源清單和開放共享指南,并統一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標準,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風險管控體系,進一步提升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此外,還要確定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優先級,對敏感數據和公共開放數據進行嚴格的區分管理。

2.創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動態治理模式

在5G時代,僅依靠高新技術支撐是難以保障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的,必須創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動態管理模式,實現對數據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實時動態管理。政府部門應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科學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首先,在數據創建采集期間,加強數據安全知識宣傳,提升全民風險防范意識,在源頭控制數據安全風險。其次,在數據組織處理期間,政府部門應統一數據標準,規范數據處理流程,嚴格管控數據源,明確規定數據語法、結構等內容。再次,在數據存儲發布時期,政府部門需加強數據開放平臺建設,重點關注此階段的個人隱私泄漏問題,從司法層面入手,借助法律武器,維護個人隱私權益,并做好隱私保護和數據開放共享間的利益平衡處理。又次,在政府數據發現獲取時期,政府部門要依法約束和規范數據獲取者的行為。最后,在政府數據利用增值時期,政府部門要及時掌握數據流動趨勢,并據此準確判別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風險,以便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方法措施。

(三)提升利益相關方數據安全素養

1.提高參與政府數據開放過程中相關各方的安全素養

在5G時代,網絡環境態勢日益變化,網絡安全形勢嚴峻,政府部門應當對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涉及的各參與方提出明確要求,明確劃分數據安全管理人員職責,督促其自我約束工作行為之余,還需加大數據風險知識宣傳力度,增強其數據安全意識。通過各種必要手段,提高所有數據開放共享相關方的數據安全素養,切實保障政府數據安全[3]。

2.加強數據安全人才隊伍建設

從專業人員優化維度分析,數據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優化不能局限于技術方法的優化和提升,還需充分發揮人才智慧,利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加強質性研究。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安全競爭愈加激烈并不斷升級,逐漸演變為人才之間的競爭。對此,我國應加強數據安全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團隊素質,關注人才智慧與技術智慧的交叉領域,實現機器智能與人腦智慧的深度融合。首先,加大數據安全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其數據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數據處理分析及風險評估能力,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方面,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定期培訓。其次,采取必要的激勵策略,督促數據安全人才多參與實踐,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其應急風險處理能力。

3、培養全體公民的數據權利意識

在5G時代,群眾的個體價值日益凸顯,權利人對個人數據隱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培養全體公民數據權利意識是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風險規避手段。政府部門要加大風險防范宣傳力度,在公眾遇到個人信息泄漏、丟失、被惡意侵犯等情況時,鼓勵人們持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此外,要培養公民尊重他人隱私、維護公共利益的意識,實施有效舉措,積極監督數據侵犯行為,打造良好的權利意識維護社會環境,切實保障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

(四)調整政府網絡安全管理職責結構

1.明確政府相關部門數據共享與匯集職責,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線上信息數據共享

重視數據清單梳理以及數據開放共享流程創新,編制完善的數據目錄,并借助本級政府門戶網站,實現對數據的實時動態管理,同時完善數據共享中轉平臺,構建多機互聯的高效數據共享體系。

2.構建政府條塊管理部門數據在線職責

若想充分保障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需構建科學的聯動集中管理一體化數據中心。在具體實踐時,需重點關注統一數據應用入口的建設,同時,構建科學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在體系中確立多個安全子目標和評價指標,對未授權數據篡改、破壞等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切實保障數據安全。

3.調整智能政務的政府職責結構

對于我國而言,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根本目標并不局限于流通數據,而是為了服務人民,政府數據開放的過程也伴隨著政府職責結構的調整與轉變。為了調節政府與市場間的關系,國家政府需要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加快職能的轉變,打開互聯網線上交流渠道,充分調查和了解民情民意,并對民眾提出的隱私保護問題及時予以回應。同時,不斷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群眾大膽提出意見、分享經驗,通過這些實踐方式加強數據安全知識宣傳,提升全民數據風險防范意識。

4.強化網絡安全審計的政府職責

我國審計監督體系具有高權威性、全面覆蓋性和集中統一性,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開展網絡安全審計工作時優勢更加明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信息數據安全問題一直廣受黨中央政府關注,并推出一系列相關政策。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審計署需明確自身職責,基于應審盡審的基本原則,持續跟蹤審計國家對網絡安全制定的重大舉措。同時,結合網絡安全信息化委員辦公室的基本職能,利用科學的網絡信息技術,全面監督和評估網絡管理相關部門職責履行情況,進而建立我國特有的長效安全治理機制。

三、結束語

在信息時代,5G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指明新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過程中面臨較多安全風險。為了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需要充分重視數據安全保障工作,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同時采取必要手段規避數據安全風險。從技術保障、治理模式創新、安全體系構建等角度入手,對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安全風險進行有針對性的施策,切實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高政府現代化治理水平。

作者單位:任昊 香港嶺南大學

參? 考? 文? 獻

[1]王麗莉,楊璐銘.公共安全視角下我國政府數據開放風險防范研究[J].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研究報告.2018(2):59-72.

[2]徐敬宏,胡世明.5G時代互聯網平臺治理的現狀,熱點與體系構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3(3):144-150.

[3]陳月華,陳發強,楊輝,等.政務信息共享數據安全管理模型及對策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20(2):21-24.

猜你喜歡
數據安全政府
云計算中基于用戶隱私的數據安全保護方法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建立激勵相容機制保護數據安全
大數據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安全
云環境中數據安全去重研究進展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政府必須真正落實責任
大數據安全搜索與共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