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獨居青年群體的療愈產品設計研究

2023-03-02 10:08澳門城市大學張倩玲邢亞龍通信作者
工業設計 2023年1期
關鍵詞:產品設計群體情感

澳門城市大學 張倩玲 邢亞龍(通信作者)

時代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還改變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和消費習慣。因此,設計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需要解決人們心理上的壓力問題。同樣,這也為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新的機遇。作為對人心理情感慰藉著重關注的產品設計方向,療愈產品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在此之前,國內與此相關的應用與研究、研討主要圍繞在病患和肢體有缺陷的人之中,缺乏借鑒或學習的直接經驗。如何通過療愈產品的理念對產品進行再設計,以緩解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壓力,滿足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及日常社交的需求,是人們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1 療愈產品概述

芝加哥學派的建筑大師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勢追隨功能”這一設計理念,認為設計應該以實用為主。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滿足基本需求層次的現代,公眾開始逐步追求精神上的需求。通過療愈文化和療愈經濟推演而出的“療愈產品”,亦是設計在環境推演下創造的新路徑?!隘熡a品”是根據用戶的內心情感需求來塑造產品,可以滿足當代獨居青年群體精神慰藉和身心休憩的需求。用戶選擇一個產品,通常最初考慮的是這個產品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作用,是基于產品性能本身的功用價值,抑或是基于產品所衍生出來的情感價值[1]。在多重高壓下生活的獨居青年群體,產生了更多、更深層次的內心需求。需要一個地方或者一個產品作為忙碌日常后的情感寄托,“抒壓撫創、情感慰藉”便成了療愈產品的核心理念。療愈產品的服務方向可劃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心靈慰藉類、生活陪伴類和自然情景類,如圖1 所示。

圖1 療愈產品類型和服務方向

1.1 心靈慰藉類

作為療愈產品最主要的一種表現類型,這個類別涉及的領域包含了很多方面,內容涵蓋廣泛。主要是通過產品賦予用戶情感,使人擁有輕松自在的心態。達到為用戶排解個體壓力,增加實體社交激勵以彌補獨居所帶來的心理創傷。主要的內容包括注入情感化設計、人性化設計的數碼智能產品、辦公產品、兒童玩具等[2]。

1.2 生活陪伴類

生活陪伴類主要包括當代流行的虛擬寵物飼養及周邊服務,如電子機器人、電子寵物等。隨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的發展不斷延長,也在影響著產業的更新與產品的創新。當然,對于社會的構建和當代人們的心理需求、消費價值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陪伴的需求不再是老年人的獨有專利,而是不斷滲透到社會的不同層面中。同樣,療愈產品的對象也不再限制在年輕人的范圍內,還將擴展到社會的不同階級中。

1.3 自然情景類

這一類主要屬于情景烘托型,通過產品與環境的互融,給予用戶沉浸式的氛圍體驗,例如野獸派、祖馬龍等品牌所售賣的制造情調的產品,如蠟燭、熏香等。通過產品制造特定的環境氛圍,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溫暖的體驗,讓用戶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緩解情緒,使情緒得到宣泄,從而發揮出解壓、療愈的作用。

2 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征

2021 年社會藍皮書預測我國正邁向新經濟社會的轉型階段,也預示“獨居青年”群體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當前學界對于獨居心理特征的研究多數處于對獨居老人群體的研究上,缺少針對獨居青年群體心理特征的研究。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征包括缺乏歸屬感、注重自我建構、焦慮、抑郁癥狀三類,如圖2 所示。

圖2 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征

2.1 缺乏歸屬感

我國的家庭結構正逐漸由“四世同堂”轉向“城市青年獨居”的形式,并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享受獨居與被迫獨居的青年群體。這種情況也迫使大部分的獨居青年需要獨自去承受生活、工作中的不確定因素。雖然全媒體時代的背景為獨居青年帶來生活上的便捷,但是長期無人陪伴的獨居生活,還是會使獨居青年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與歸屬感[3]。個體焦慮與社會轉型的日益演變,更是逐漸演變成大范圍的社會焦慮。

2.2 注重自我建構

大部分獨居青年注重獨立的個人隱私,向往個性的生活方式,注重自我建構[4]。媒體傳播的加速也為更多青年提供了新的機會。家庭結構的轉變,更讓獨居青年群體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個人愛好的領域中。充分展現其個人價值,重視個人感受,實現自我建構。

2.3 存在焦慮與抑郁的癥狀

長期的獨居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人與人之間開始缺乏社交,從而產生“孤僻、抑郁、社恐”等應激反應,公眾多數處于難以自愈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工作壓力、情感糾紛、學業論文、就業定向等不穩定因素成為獨居青年產生焦慮的導火索。透過“喪文化”“佛系”“空巢青年”等詞[5-7],也可看出獨居青年群體的焦慮感。在這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讓不少獨居青年出現吸煙飲酒、失眠、作息失調等情況。研究表明,吸煙、飲酒等行為更容易使青年群體產生焦慮或抑郁心理,這與青年依賴香煙、乙醇緩解負面情緒有關[8]。青年群體的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癥狀的產生呈正相關,兩者具有因果關系[9]。

因此,我國逐步擴大了對于獨居青年群體心理健康工作發展的范圍,倡導通過了解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他們釋放焦慮情緒,減少社會的消極影響,穩定社會的和諧秩序。

3 獨居青年群體對療愈產品的需求

當前療愈產品的研究成果尚未成熟,重心多數處于對療愈環境或療愈空間的研究上。并且療愈對象普遍集中在空巢老人中,缺乏針對獨居青年群體心靈療愈的產品開發設計。針對以上問題,關于獨居青年群體對療愈產品的需求,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3.1 安全感

隨著教育比例的大幅度提升,更多的青年群體將生活的目標歸于工作,從而選擇獨居生活。但伴隨獨居時長的增加,容易產生害怕、緊張、失眠等不安全情緒[10]。針對獨居青年群體焦慮、抑郁癥狀的心理特征,在設計療愈產品時候,更應重點滿足用戶心理方面的安全感需求。

3.2 私密感

獨居青年群體不選擇合租或同居,往往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條件上。且這類人群更注重生活的隱私性,享受私人空間。獨立的決策能力掌控個人生活,因此對于生活的私密感需求也更多。在此類相關的療愈產品設計時,應注重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及防追蹤等功能。

3.3 實用美觀性

獨居青年群體往往屬于收入穩定類,這類人群對于生活水準的需求較高,那么對于產品的品質具有一定的要求。那么在產品功能使用的情況上,必定要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且造型簡約且現代,具有個性化。

3.4 智能便攜性

獨居青年群體的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學習能力強,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因此,智能化的產品更易于滿足該類群體對于功能的期待,在此基礎上,還要輕便易于攜帶。

3.5 安全性

除了心理需求上的安全感,還包括產品造型、功能等實質上的安全性問題。一半以上的青年獨居用戶表示依舊會擔憂獨居群體的安全問題,對于安全防護功能的需求比重較高[11]。因此,在此類療愈產品的設計中,應加入實時監控、遠程操作、自動報警等功能。

4 面向獨居青年群體的療愈產品設計方法

文章主要探討獨居青年群體的療愈產品設計研究,為達到研究目的,首先采用內容分析法收集、解釋療愈文化、療愈經濟和產品設計的相關文獻。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別探討國內外的療愈產品設計案例。

4.1 內容分析法

當前療愈產品的研究成果尚未成熟,重心多數處于對療愈環境或療愈空間的研究上。以內容分析法探究,通過對收集文獻的回顧,探索目前關于療愈與產品設計相關聯的研究主要在“療愈文化”“療愈經濟”“情感慰藉”“身心康復”等方面。此外,通過對目標用戶“獨居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征、“療愈文化”的體系發展,以及 “產品設計”相關理念等進行分析。對于后續的設計思路具有一定的鋪墊作用。

4.2 案例分析法

目前,人們逐漸意識到療愈產品的重要性,但是市面上的大多數產品都屬于擠壓類解壓產品。例如眾所周知的尖叫雞、捏捏樂、解壓氣泡等都是通過用戶擠壓產品,使產品柔性形變或發出聲音,讓用戶產生情緒上的釋放、舒緩快感,以達到療愈的目的。但是目前國內的這類產品已經過度飽和,太過單一。當然國內除了擠壓類的療愈產品設計,也還有其他類型的療愈產品。例如,以植物為設計元素,設計衍生產品的超級植物公司,主推的宣傳語就是“植物總是最先給人以希望”。超級植物能給人超級能量,給人一種生生不息的療愈感。除了產品之外,他們還有許多有趣的推廣語,比如“放青松”“不梨不氣”,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娃娃擺件,如圖3 所示。搞怪的形象卻帶給人一種獨特的舒適感,不自覺地讓你掙脫生活的束縛,貼近自然的生活。通過這種療愈產品的襯托,渲染出一個讓人放松的空間,逐步放下焦慮,達到達到舒緩身心的效果。

圖3 超級植物公司“放青松”娃娃擺件

在國外,尤其是“療愈”的興起地日本,也將“療愈文化”這一因素運用在了設計的多個領域中。在注重產品實用性與功能性的同時,還注意它的美觀性,讓產品的外形看起來具有設計感,像藝術品一樣放在家里。除了感官上的體驗效果,療愈設計在交互方面也有著不一樣的表現。日本智能機器人公司“Yukai Engineering”就推出了一款布滿感應器的毛絨抱枕型機器人,如圖4 所示。區別于以往機械化的造型,這款毛絨抱枕機器人具有一條可以通過觸屏、擁抱動作做出反應的尾巴,是整個療愈機器人的本體。這款貓尾機器人,不僅撫慰了每顆不能養寵物人的心,也慰藉了獨居青年群體孤獨的心。設計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用戶生活中的需求,便利人們的日常生活,滿足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圖4 Yukai Engineering 貓尾機器人

5 面向獨居青年群體的療愈產品設計思路

優秀的產品設計應該達到能正確引導用戶的作用,使用戶可以將情感寄托在產品上,從而釋放情緒、宣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向用戶表達感情[12]。同時,對于產品的形象要仔細思考研究,通過柔和、溫暖的外表形象影響用戶的心理情緒,給予用戶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在產品設計的時候通常包含著很多不同的設計方法,在加入療愈因素后,可以將療愈產品的設計思路再細分為外觀語義、模擬反饋、情感附加三個方向[13]。

5.1 外形語義

第一方面體現在外觀語義上,即通過對產品外觀造型進行設計。從而形成一些特定的符號語義元素,達到對人的本能刺激效果,滿足預定的語義,從而給予用戶心理暗示,達到療愈的效果。此外,還應留意產品造型設計上的安全性問題,竭力避免過于銳利的造型問題。要讓使用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有安全感,只有在物質方面讓使用者感受到舒適的體驗,才能放松身心,舒緩情緒。從而接收到療愈的信息,舒緩情緒,達到情感慰藉的效果。

5.2 模擬反饋

第二方面體現在模擬反饋上,即對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設計。通常和交互在一起,通過模擬場景和符合用戶需求的反饋達到療愈效果。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是功能性的表現,也是必然會產生的。應該保證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簡易上手,保證產品的操作簡易,不煩瑣,從而減少用戶操作時的壓力,減輕用戶的焦躁情緒。

5.3 情感附加

第三方面體現在情感附加上,即通過對產品情感語義進行設計。應該思考如何提高用戶的安全感與私密感,給予用戶心靈上的慰藉。具體體現在設計師將設定的情感注入在產品中,通過說明注釋和傳播宣傳,以有意識的形態引導用戶感受附加的感情,達到自我慰藉的療愈目的。

為了達到療愈的宗旨,除了需要達到以上的三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設計師把握好對于情感慰藉的“度”,切不可“過度設計”,需要透徹地了解研究本身的原理,以及把握技術成本、工期制作等一些列問題,避免出現其他的漏洞和瑕疵,尋找最佳的契合點,掌握完整的設計方法,充分體現出療愈產品的作用。

6 結語

新獨居時代下,國家與大眾都慢慢開始意識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著重關注人們心理上的健康。產品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療愈的功能屬性也再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重新審視目前歷史上說的療愈產品類別、功能、造型與作用,可知大眾對療愈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高。療愈產品設計的研究不僅是對療愈文化的傳承、療愈經濟的促進發展,更加重要的作用是給予大眾心理與生理的雙重慰藉與療愈,經由包容、接納大眾的負能量與壓力,最終達到緩解、釋放大眾精神與身體上的壓力。不只是療愈產品設計,任何其他類型的設計,都將在這一目標下,與用戶建立需求聯系,再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以扎實的理論基礎支持及審時度勢的前進性,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其中,面向獨居青年群體的療愈產品也將繼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廣泛服務、適用于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系中。

猜你喜歡
產品設計群體情感
智能產品設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冷·暖》
《教堂之夜》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