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階層分化與整合
——以新的社會階層為視角

2023-03-02 03:51聶長久
社會主義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社會階層階級階層

聶長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頁。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也在推動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整合?!吧鐣A層的分化與重組,是現代化進程中隨著社會分工發展和市場機制運行而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肖文濤:《中國中間階層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載于《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3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階層分化的最顯著現象是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靶碌纳鐣A層人士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逐步成長起來的一些新的社會群體,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據2021年調查統計,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總體數量約為9100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約190 0萬,5年增幅達26.3%?!?王海磬:《為奮進新征程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呈現嶄新局面》,《光明日報》,2012年07月26日。新的社會階層在新的社會結構中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力量,該階層大體上屬于體制外群體,多與新生產業新生職業相聯結,是推進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因為新的社會階層不能被現有的階級(階層)整體吸納,而是需要通過整合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新的社會階層本身仍然處于不斷的分化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分化與整合的關系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一、公有資本邏輯、資本邏輯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階層分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資本要素是推動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的主要動因,資本邏輯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的分化規律。資本邏輯是推動中西方現代化進程中階層分化的共同因素。比較中西資本邏輯下社會階層分化的本質與現象,有助于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社會階層分化與整合的規律性特征。

(一)中產階級:西方現代化進程中資本邏輯下的階層分化與整合

20 世紀西方社會結構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是中產階級的產生。只有從資本及其運行規律——資本邏輯出發,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社會階層分化的本質。當代科技革命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影響,本質上體現為資本對社會關系重構。西方科技革命催生了相關科研教學研究機構以及工人階級知識化以滿足資本增殖的需要。股份制的發展、生產社會化以及分工精細化程度的提高推動了專業管理人員群體的壯大。網絡時代的資本權力社會化擴張催生了網絡工程師、新媒體從業者等群體。西方社會資本邏輯不僅推動了所謂“新中產階級”的產生,而且決定了其分化和整合趨向。資本積累的內在邏輯必然造成“群眾的貧困和他們有限的消費”從而導致“中產階級危機”1宋麗丹:《西方“中產階級”概念的演變及其危機》,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12期。。中產階級危機暴露了它的大部分成員其實是無產階級的事實,資本積累的邏輯必然導致資本主義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當代西方的非剝削性中間階級日益無產階級化貧困化;剝削性中間階級則日益依附于大資本,社會日益兩極分化。2參見宋麗丹:《兩極分化背景下西方城市中間階級的衰落》,載于《科學社會主義》2019年第2期。事實上,“中產階級”是西方學術界使用的一個概念,中國社會階層分析應謹慎使用這一概念。3參見蔡萬煥:《慎用“中產階級”等概念》,載于《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新的社會階層概念則是立足于中國特色和依據馬克思主義階級(階層)方法而產生的。馬克思的非生產階級理論為分析階層分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方法。馬克思關注了因為生產方式發展而引起的階級構成變化,并對其中的非生產階級進行了分析。馬克思分析了作為勞動力商品價值的工資與作為服務價值的薪餉的區別,并由此概括出非生產階級的基本特點:從事服務性行業,收入形態為薪餉,不擁有生產資料但區別于出賣勞動力的無產階級。有學者指出,“馬克思的中產階級理論有兩種范式:階級結構和階級構成范式。從階級結構視角看,馬克思所說的中間階級是指小資產階級;從階級構成角度看,馬克思所說的中間階級是指管理與服務階層。在不同歷史時期,馬克思是以不同的理論范式來分析階級狀況的。在早期,馬克思主要以階級結構視角來分析中產階級,因而預言了小資產階級破產的趨勢;在晚年,除了階級結構視角,馬克思還從階級構成視角分析了現實的中產階級?!?王浩斌:《馬克思中產階級理論的兩種范式及其意義——以“階級結構”和“階級構成”范疇為中心》,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12期。

(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公有資本邏輯與資本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社會階層的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社會階層分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需要從其經濟基礎層面加以分析。與西方現代化模式中的資本邏輯相對應,國內學者提出了公有資本邏輯的概念。有學者提出:“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其資本形態從生產關系這一中介入手,駕馭傳統的資本邏輯,既激活‘資本的文明面’,又克服資本的生產性矛盾……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有資本為基本標識的中國現代化,為人類社會走出現代性困境實現人的解放,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周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價值》,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4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利用資本和市場的力量,以批判性地反思私有資本邏輯,創造性地建構公有資本邏輯和全方面地塑造公共性資本為主要內涵。公有資本邏輯的建構以政治工作為生命線,以共同富裕為價值追求,這種邏輯架構下的資本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成為一種公共性資本。6參見王宏波、曹睿:《公有資本范疇的生成邏輯,實踐成就與時代價值》,載于《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公有資本邏輯逐步形成并完善。黨的十五大提出:“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使用“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一系列概念,為“公有資本”概念提供了理論依據。2周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價值》,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4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70-271頁。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資料具有資本屬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語境中,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決定了公有資本的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既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動,又克服傳統的資本邏輯的新經濟形式和新資本形態的誕生。由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公有制經濟和公有資本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周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價值》,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4期。公有資本邏輯與資本邏輯并存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中,資本邏輯是推動社會階層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作為社會主義制度屬性體現的公有資本邏輯則是社會階層整合的基本依據。就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而言,資本邏輯體現為階層分化的動力,公有資本邏輯體現為階層整合的手段和目的。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超越在經濟基礎層面體現為公有資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就現象而言體現為中國新的社會階層和西方中產階級的本質區別??梢?,公有資本邏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經濟基礎的運行規律,是理解社會階層整合的核心概念。

(三)新的社會階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邏輯與社會階層分化

資本邏輯是理解西方現代化模式和階層分化的核心概念,公有資本邏輯則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和社會階層整合的核心概念。公有資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超越,并決定了社會階層整合的邏輯與模式。資本邏輯體現了資本運動規律,是物化的生產關系的資本自身矛盾運動的規律。物化勞動是資本邏輯產生的根源,資本通過生產資料對勞動力的支配是資本邏輯的基礎,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轉化為資本邏輯的兩個方面:一是推動生產力系統不斷擴張與發展的社會關系動力;二是由資本擴張悖論所產生的阻力并由此構成了資本邏輯的內在矛盾。5參見魯品越、王珊:《論資本邏輯的基本內涵》,載于《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資本擴張過程推進的生活世界貨幣化,是現代性生成過程的深層主線。由此形成了作為資本增殖機器的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現代性特質,創造出充滿悖論的現代性。6參見魯品越、駱祖望:《資本與現代性的生成》,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非公資本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必然對我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影響。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兩個階級(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一個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社會結構已被消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推動社會階層分化和新的社會階層產生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資本關系的確立及其邏輯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滲透和作用則是最為值得關注的?!案母镩_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頁。新的社會階層的形成與分化過程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邏輯對社會結構的影響,非公資本是催生新的社會階層的最直接因素。新的社會階層之所以“新”,是因為其不能被整體吸納入已有的階級(階層)之中?!靶碌纳鐣A層大多是體制外知識分子,根據‘兩階級一階層’的傳統政治分層,他們與工人、農民、體制內知識分子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潘岳:《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建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協網(http://www.rmzxb.com.cn/c/2019-12-05/2480238.shtml.)就階級結構而言,新的社會階層作為體制外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就階級構成而言,新的社會階層是從事非物質勞動的管理者和服務者。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受到了資本更加直接的影響,與資本的關系也更加密切。

二、新的社會階層整合與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實現

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30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新時代整合新的社會階層的最高目標。新的社會階層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群體,在2015年《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對新的社會階層作出現有界定之前,新的社會階層除現有組成部分外還包括非公經濟人士。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2頁。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論斷明確了新的社會階層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黨的十九大提出,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發揮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作用。3《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28頁。新的社會階層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市場取向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產物;勞動性而非資本決定了其社會性質和功能的主導方面,這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是新型社會主義的勞動者的定位;新的社會階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并構筑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群眾基礎。4參見彭煥才:《如何科學認識當今中國新的社會階層》,載于《學術論壇》2004年第1期。整合新的社會階層有助于更好發揮其作為在黨的領導下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生力軍的作用。人類文明新形態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而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決定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特征與整合原則。整合新的社會階層是實現初級階段歷史任務的應有之義,是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階段性任務。

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有助于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既是高質量增長的目的,又是高質量增長的手段。高質量發展是社會各階級、階層福祉的和諧增長,新的社會階層的福祉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新的社會階層整合也是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手段。新的社會階層是實現高質量增長重要主體,其階層組成體現了高質量增長過程中新業態發展的特征。新的社會階層具有四個基本特征:第一,新社會階層是改革開放以前階級階層里沒有的社會群體、社會力量。第二,新的社會階層是傳統體制所不能涵括的人。第三,管理者、技術員、新媒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都是占據了重要的職業位置的社會群體。第四,新的社會階層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發揮巨大作用。5參見李強:《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征》,《北京日報》,2017年09月25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30頁。就職業構成而言,新的社會階層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構建服務業新體系、發展物聯網和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社會主體。但同時也需要看到,作為體制外的社會階層,新的社會階層總體呈現松散的特征。只有將其進行適當的整合,才能發揮作為社會階層的總體合力,成為推動高質量增長的主力軍。

新的社會階層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主體,是影響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完善的重要變量。作為體制外掌握一定數量社會資源和擁有動員能力的群體,新的社會階層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機制中的整合參與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黨對于新的階層的整合與吸納主要集中于統戰工作領域。統一戰線是全過程民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新的社會階層的統戰工作標志著新的社會階層已經正式被納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體系范疇。但是新的社會階層動態分化的特征決定了單一的政治渠道并不能充分應對其動態的訴求,因而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其他層面的相關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階層的整合有必要擴展到以全過程民主為手段的一般性階層整合、利益整合以及階層文化等方面的整合。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過程性機制有助于應對新的社會階層的動態性需求,有助于對新的社會階層進行多層次全過程整合。

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有助于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4頁。新媒體和網絡從業者作為新的社會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整合有助于提升優質網絡精神文化產品的質量和生產能力,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條件。同時,其整合有助于抵制消費主義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負面影響。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體制外的職業特點、其與資本的密切關系,使其更易受到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新的社會階層數量日益龐大,社會影響日益廣泛,容易成為社會文化風尚的引領者。整合新的社會階層不僅體現在組織層面,還應體現在階層文化的引領和改造,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積極引領作用。

社會階層分化必然會導致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分化,因而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更加直接的關系。一方面,作為規模龐大的中間收入階層,新的社會階層的日益壯大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體現。另一方面,在階層整合的同時,保持適度分化以推動實現社會階層的有序流動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共同富裕的實現機制分為總體實現機制與具體實現機制,前者主要表現為通過低收入階層向上流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進而實現共同富裕。防止陷入貧富兩極分化和社會階層固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經濟較快增長是暢通社會性流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保障。2參見王華春:《暢通社會性流動實現共同富?!?,載于《人民論壇》2022年第7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整合新的社會階層實現共同富裕的機制前提。其中,市場經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共同富裕又依靠市場經濟激發內生動力。整合新的社會階層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需要在以公有資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進而克服市場經濟內在局限的前提下,為包括新的社會階層在內的社會階級(階層)良性流動提供制度保障。

就經濟基礎層面而言,以新的社會階層整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通過公有資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駕馭和超越實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下資本邏輯在催生新的社會階層的同時,也造成了諸多生態問題。公有資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一方面實現了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另一方面實現了對西方資本邏輯所主導的綠色發展模式內在局限的超越,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了制度前提。公有資本邏輯對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也體現為對生態理性和生活邏輯的重構,有助于推動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整合新的社會階層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需要培育超越資本邏輯所主導的消費文化,培育符合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持續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

新的社會階層整合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需要在“階級-共同體”的理論框架下加以理解?!啊祟惷\共同體’構想以理論的方式表征著資本邏輯現代性的危機,其現實指向性是對資本邏輯固有的政治霸權邏輯、社會分化邏輯、文明沖突邏輯等邏輯悖論的批判與超越?!?張鷟、李桂花:《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資本邏輯到人的邏輯》,載于《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馬克思恩格斯運用“階級-共同體”的總體性分析方法闡述了階級聯合與共同體之間的矛盾張力關系。4參見張艷娥:《在階級聯合與共同體之間——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的雙重屬性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載于《山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11期。就中國式現代化主體構成而言,新的社會階層逐步從階級聯合發展為階級視角的勞動者,發展為共同體視角的愛國者和建設者。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工農階級訴求,發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訴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訴求。新的社會階層整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體現為在超越資本邏輯的前提下,將新的社會階層整合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創造條件。

三、公有資本邏輯下新的社會階層整合

公有資本邏輯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資本運行規律的集中體現,是駕馭超越資本邏輯的基本依據?!拔覀円剿魅绾卧谏鐣髁x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1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9頁。上述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的論斷為理解公有資本邏輯概念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超越資本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體現

資本邏輯的核心是增殖,資本的內在否定性決定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制度困境。馬克思認為資本具有體現為“資本一般”的自然屬性和“資本特殊”的社會屬性。資本的自然屬性是每一種資本所共有的規定,具體體現為逐利性、增殖性等特性,資本增殖的過程客觀上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百Y本特殊”特指資本背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具體體現為資本的社會屬性。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的社會屬性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一致,其內在矛盾最終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吧a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9頁。這為揚棄超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社會主義制度駕馭節制資本創造了理論前提?!吧鐣髁x市場經濟通過改變、調整生產關系,用公有制及其資本形態駕馭傳統的資本邏輯,逐步實現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性超越?!?周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價值》,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4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資本邏輯體現了資本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辯證統一:一方面,公有資本的自然屬性實現資本增殖且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公有資本的制度屬性有助于遏制資本的權力化,對資本的逐利性合理節制,進而化解資本邏輯的內在困境?!艾F代化客觀上是一個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的歷史過程?!?《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頁。中國式現代化同樣體現為資本積累的歷史過程?,F代化的邏輯在顯在性層面反映為秩序邏輯與資本邏輯或國家與市場的博弈,在內在實質性層面反映為生存邏輯與資本邏輯的博弈。5參見王南湜:《全球化時代生存邏輯與資本邏輯的博弈》,載于《哲學研究》2009年第5期。西方現代化模式中資本邏輯所造成社會不公正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私有制和資本增殖性相結合,而中國式現代化中公有資本邏輯從所有制這一根本環節入手,合理節制資本的逐利性。公有資本邏輯在實踐中體現為公有制屬性和資本增殖性二者的價值和利益平衡。公有資本的雙重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辯證統一,也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階層整合的基本邏輯和模式。

公有資本邏輯是規范引導資本邏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基本要素。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同時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新的社會階層能夠自發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了計劃經濟時代“兩階級一階層”社會結構的分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社會階層。資本邏輯對新的社會階層產生了雙重影響:資本邏輯的積極作用體現為新的社會階層在市場經濟中的活力,而資本邏輯的負面影響在新的社會階層的政治社會認同和社會行為中也有所體現。規范引導資本邏輯在社會結構層面體現為以公有資本邏輯對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公有資本邏輯對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階層整合的演進邏輯與模式

政治整合是指在現代社會中占優勢地位的政治主體將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力量納入到統一的中心框架中,通過實現政治社會一體化維持社會穩定和國家認同的政治過程。6參見朱光磊:《現代化進程中的階層分化與政治整合評介》,載于《政治學研究》2013年第1期。階層分化與政治整合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兩個最基本的政治現象。新社會階層組織化程度較低、規模龐大、職業流動性強,傳統的社會治理體制很難有效發揮作用。7參見張海東、杜平:《新社會階層的生成機制及其再組織化問題》,載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整合新的社會階層首先需要理清新中國成立以來階層整合的演進邏輯和規律。

1. 新中國階級(階層)整合的演進邏輯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政治權力為主要手段對社會階層進行了整合。有研究者提出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八大之前的政治整合經歷了1949年-1957年的改造式整合、1958年-1978年的運動式整合、1978年-1991年的階層快速分化與政治系統的無意識容納、1992年后市場經濟中階層全面分化與選擇性整合,以及注重民生利益共享的全面整合。1參見吳曉林:《新中國階層結構變遷與政治整合六十年:過程、特征與挑戰》,載于《天津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2012年之后,隨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逐步完善,從社會階層全面整合到全過程整合成為發展的應然趨勢。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政治整合與階層結構之間的關系,可以清晰地看出階層整合變遷的歷史邏輯。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黨以政治權力推動的政治整合決定了階級階層結構。而改革開放后,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推動的階層分化推動政治系統進行整合,階層分化成為整合的自變量。新的社會階層作為自變量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首先,新的社會階層整合與新的社會階層分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并展開,增加了整合的復雜性;其次,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會階層整合機制不完善與新的社會階層分化不均衡性并存,對既有階層整合模式提出了挑戰。

2.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會階層的整合過度與整合滯后

整合新的社會階層的原則旨在既能夠引領新的社會階層的發展方向,避免其成為社會的動蕩器;又能夠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分化的建設性作用。整合滯后會造成對新的社會階層分化方向引領不足,造成資本邏輯對階層分化的控制,乃至使其成為資本權力擴張的工具。對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滯后所造成的社會沖擊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新的階層分化壯大過程中對社會資源的不斷爭取會造成其與其他階級(階層)的矛盾。新的社會階層在知識、技術乃至資本方面占有相對優勢地位,會造成其與其他階級(階層)之間觀念和利益上的沖突。其次,新的社會階層在內部整合過程中可能基于職業特征形成排外性的溝通模式,繼而造成其與其他階層間的溝通障礙。再次,整合滯后會造成新的社會階層自身認同與社會認同困境。新的社會階層內部認同是其形成階層意識、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前提,而一旦其階層內部認同與社會認同無法同步實現,新的社會階層則難以從社會中獲得預期的資源和支持。不容忽視的是,因為新的社會階層的知識結構及其所掌控的技術資源和社會資源較多,所以其認同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整合滯后本質上是對資本邏輯下階層分化的放任,而整合過度則體現為政治權力對市場規律的漠視。整合新的社會階層需要防范整合過度和整合滯后,尤其是要防范整合過度的傾向。對新的社會階層過度整合可能會人為阻滯市場經濟所推動的社會階層分化,削弱社會發展的活力。一個缺乏社會階層分化的社會雖然穩定,但卻是保守缺乏活力的。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中國社會的運動式整合形成了穩定的剛性社會結構。但同時限制了階層的分化和社會流動,壓縮了社會階層應有的分化空間,阻滯了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完善,相對寬松的政治整合機制為社會發展釋放了空間,新的社會階層開始分化形成,并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3. 新的社會階層的前瞻性動態整合模式

就應對階層分化政治整合模式而言,目前存在著“階層沖突-應急整合”以及“階層分化-前瞻整合”兩種模式?!半A級沖突-應急整合”模式以非常規的應急整合機制應對社會階層分化引發的社會沖突,以達到實現社會穩定的目標。該模式的本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滯后性整合,并沒有從根本上化解社會階層分化與社會沖突的內在緊張關系?!半A層分化-前瞻整合”模式的特點是在把握社會階層分化總體趨向的前提下,對社會階層的引領性整合。就目前實際而言,對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總體上滯后于階層分化,這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局面:傳統整合機制難以及時對新的社會階層在體制外分化作出反應;新的社會階層與原有社會階層在社會資源分配系統中缺乏有效的調節機制,存在社會沖突的風險;體制外新的社會階層在政治文化和價值方面,與主流意識形態存在著文化沖突的潛在風險。針對新的社會階層動態性分化的特征,有必要將已有的“階層分化-前瞻整合”模式拓展為前瞻性動態整合模式,突出與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模式動態相適的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社會階層整合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法論。前瞻性動態整合模式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頁。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社會階層整合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戰略思維意味著階層整合服從并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全局;歷史思維意味著階層整合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規律,充分吸取歷史經驗;辯證思維意味著處理好階層分化和階層整合的對立統一關系;系統思維意味著協調階層整合與中國式現代化多元因素的關系;創新思維意味著階層整合理論與方法充分借鑒最新的理論成果;法治思維意味著依法整合社會階層,依法處理階層整合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底線思維意味著階層整合的適度,明確階層整合社會影響的多元底線。階層整合的系統觀念體現為前瞻性思考,即確保階層整合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方向相適應;全局性謀劃體現為將階層整合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避免孤立看待階層整合;整體性推進意味著階層整合需要與現代化的整體推進相協調。運用系統觀念需要前瞻性適度整合社會階層,實現現代化進程中階層分化與階層整合的辯證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公有資本邏輯從經濟基礎層面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整合的前瞻性、動態性特征。前瞻性體現了公有資本邏輯以社會主義制度屬性為依據,超越了資本邏輯以資本增殖為唯一目的屬性,能站在人民立場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前瞻性規劃。前瞻性整合體現為對新的社會階層的分化方向的引導,對新的社會階層分化作出實時適度的前瞻性反應,以較小代價化解階層分化可能引起的社會沖突。適度性所體現的是公有資本邏輯對資本邏輯駕馭節制的底線,以保持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資本的活力,具體體現為保持新的社會階層分化和整合之間適度張力。新的社會階層的整合承擔著維護社會穩定和保持社會發展活力的雙重功能,因而整合新的社會階層需要處理好階層分化和整合的關系。新的社會階層動態相適整合,既要將新的社會階層吸納進既有政治體制內以維持穩定,又要促進其健康分化發育以保持其社會發展活力。

四、結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論斷,賦予了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高層次的發展目標。新的社會階層的分化和整合,一方面需要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目標;另一方面,需要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服從并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公有資本邏輯有助于從經濟基礎層面闡明社會階層分化整合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的實現過程,從經濟基礎層面也可以理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公有資本邏輯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公有資本邏輯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的社會階層整合模式的選擇提供了有益的理論視角。

猜你喜歡
社會階層階級階層
新聯會聚合新階層新能量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新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與統一戰線工作的新發展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展趨勢、挑戰及組織策略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