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網絡道德素養的現狀、反思及應對

2023-03-03 05:01孫斌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4期
關鍵詞:青少年

孫斌

[摘要] 網絡道德素養是伴隨著網絡發展而誕生出的新概念,其作為道德教育的新范疇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從青少年的網絡道德素養現狀入手,通過對現狀的觀察和反思,提出社會、家庭、學校和課堂教育方面的改進意見,為落實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青少年;網絡道德素養;網絡道德教育

一、青少年網絡道德素養的現狀

青少年的信息安全意識不足。青少年對于自身和他人的信息安全意識不足,意識不到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在網絡上輕易透露自己或他人的隱私信息,甚至為了自身目的,在網絡上惡意泄露他人隱私,容易成為網絡侵害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成為網絡侵害的施暴者。

青少年的產權、版權意識不足。青少年受網絡共享文化影響,易產生拿來主義思想,對于原著者的知識產權、軟件版權等意識不足。在學習生活中,使用盜版軟件、盜版書籍、抄襲作品的現象比較嚴重。同時,因為缺乏產權、版權意識,青少年對自己的作品也沒有保護意識。這種不良、無序的侵權環境,不利于網絡市場的正常發展,也間接阻礙整個社會的創新發展。

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法律意識不足。很多青少年認為網絡是個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脫離了現實的道德和法律約束,表現出另一面:在微信和QQ等聊天及各種平臺發言時,缺少責任意識,語言不夠文明,甚至常常出現互相謾罵等情況。在長期脫離監督、約束的極端條件下,甚至出現網絡勒索、敲詐、詐騙等犯罪行為。

部分青少年沉迷虛擬網絡。網絡上沒有父母老師的監督,缺少直接的道德約束。對于需要他律的青少年來說,網絡是可以釋放自我的新天地。因此,青少年易沉迷于虛擬網絡,過度依賴網絡,影響身體、心理健康,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甚至產生語言和行為的暴力現象。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對法律進行了完善,對部分網絡運營商進行限制,推出了實名化、防沉迷等措施,但還是無法從根本上遏制青少年對虛擬世界的熱情。2021年對所在學校初一、初二學生共1187人的調查顯示,人均上網時間明顯偏長,在節假日尤其明顯(如表1)。

二、網絡道德教育的反思

1.青少年易受網絡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中的特殊時期,往往出現心理成長滯后于身體成長的現象。這使得青少年容易對現實世界產生抵觸情緒,從而逃至沒有約束、可以釋放自我個性的網絡世界。再加上青少年自身急需認同的特點,在網絡能夠結識眾多“志向相同”的朋友,進而逐漸對網絡產生依賴感,最終形成網癮,沉迷網絡。同時,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缺乏足夠的分辨能力,在網絡上更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

2.各方實施網絡道德教育力度不足

一方面是對青少年網絡道德重視不夠。政府部門和學校比較關注學生外在的實際生活表現,而忽視學生的網絡道德問題,忽視網絡對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危害。在實際宣傳教育中,經常對已經出現的網絡問題進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補救教育,卻忽視了基礎的網絡文明宣傳教育。

另一方面是對青少年宣傳教育效果不佳。相關部門時常會推出相關的宣傳教育,如預防網絡詐騙、提高信息安全等。但是,這些宣傳教育比較形式主義,往往枯燥、刻板,缺乏生動性和可操作性,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網絡的節奏變化速度很快,各種網絡流行元素層出不窮,而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往往不能及時跟上,出現滯后性、表面性,也給宣傳教育增加了難度。

3.家庭網絡道德教育意識不足

家庭氛圍起到反作用。很多家長自身缺乏相關的網絡道德意識,其自身也未能建立正確對待信息、網絡的正確認識,甚至有的家長自身也沉迷網絡世界。在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中,未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甚至還起了反作用。

家庭教育偏向功利化。當下中小學教育“內卷”現象嚴重,家庭教育往往功利化,重視孩子的智育、體育、美育,而忽視德育。而對于另一個虛擬的信息世界,家長們更是忽略了其中的德育意涵,根本不了解和關心孩子在虛擬世界中的言行表現,導致有的孩子出現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言行不一致。

4.信息科技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不足

2022年版新課標中明確了“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要求義務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課標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但現有教材大多偏重技術能力培養,德育素材明顯不足。教材內容大多圍繞“怎么做”展開,而很少涉及“什么該做”和“什么不該做”。以蘇科版為例,僅在七年級教材中的第2章第3節“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和八年級第2章第2節“網絡是把雙刃劍”中有德育目標,在其他章節很難再見到明顯的網絡道德教育目標要求。

5.信息科技教師對網絡道德教育重視不夠

信息科技教師身處信息教學一線,理應承擔起信息世界中的德育責任。但教師受到教材的限制和影響,往往只重視能力培養,再加上各種軟件的更迭出新,使得教師把很多精力和重心放在了知識更新上,而忽視網絡道德教育這一因素。在現實的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德育目標大多圍繞傳統的常規教育和能力素質,德育素材僅停留在學生操作內容上,卻沒有明顯的德育環節,而對于網絡道德教育這一因素,更是少之又少。以所在市、區和學校聽課為例(如表2),2021年筆者共聽信息課102節,而網絡道德教育的比例明顯不足。

三、網絡道德教育的實施策略

1.社會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一是政府需要加強監管。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部門、國家文化行政部門、教育部門等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網絡內容的審查,限制低俗人員在網絡上從業的資格,提高在網絡上發布作品的門檻,減少低俗和不良信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是社會應當正確引導。政府部門還應該重視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加強對民眾的相關宣傳,引起社會關注,呼吁全社會共同凈化網絡環境,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多扶持發展綠色健康、適合青少年成長的網絡空間,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

2.家庭發揮監督示范作用

家長自身言傳身教。首先,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素養,避免將網絡中的負面信息、情感、價值觀等帶入現實生活。其次,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網絡的時間,避免自己沉迷網絡,在家庭中營造積極、健康的生活氛圍。

關注孩子網絡言行。家長應該重視網絡對孩子的影響,除了關注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習慣,也要關心孩子在網絡中的言行表現。在必要時,可以對孩子的網絡使用進行監督,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網絡,幫助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習慣,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長不應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多陪伴和引導孩子參加積極健康的活動,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避免孩子因缺乏關愛而沉迷網絡。

3.學校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與常規教育相結合。學校的常規管理往往局限于現實生活,缺乏學生相關網絡言行標準的規章制度,更缺乏對網絡言行的監管和考核。時代在變化,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在擬訂學校規章制度的時候,理應把網絡言行標準納入其中,在考核管理的時候,應該把網絡言行納入常規管理中,將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無縫對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虛擬網絡和現實生活一樣,是受管理和約束的。

發揮全員育人作用。網絡道德教育也需要所有教師的共同參與,發揮全員育人的合力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要多關注網絡中的潮流、文化,主動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發揮表率作用。同時,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關注學生在網絡上和現實生活中的言行,及時發現問題,防止網絡副作用的擴大和加深。

豐富教育內容、形式。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時,要豐富教育素材、內容,切不可發一張宣傳單就了事??梢栽诔繒?、班會、心理課、信息課、思想品德課、美術課等多種場合進行多種途徑的教育;也可以就實時發生的網絡問題開展活動或討論,引導學生正確審美,正確認識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4.信息科技課程中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新課標指導思想中要求堅持德育為先,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信息科技教師應該以德育為重要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培養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價值觀,提高學生信息道德素養。

落實課程中的德育任務。很多信息科技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德育理論課不重要、枯燥、不好上,往往忽視這些章節,而把重點放到了技術和能力的培養上,這與新課程中“德育為先”的指導思想相違背。信息科技課程中的德育課程理論性較強,更加需要教師發揮自身學科特點、豐富教育素材,將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在課程設計中,要把德育當成重要教學目標,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實施。

拓展教材外的德育素材。除了教材中固有的章節之外,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也可以充分挖掘素材。比如,教學用的例題選材、學生操作的素材文件,都可以適當融入德育元素。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應該多收集相關素材,除了在技術上與時代保持一致,更要在網絡文化、潮流等方面與學生保持同步,才能縮小與學生的“文化代溝”,找到更貼近學生的德育素材。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信息科技的上課地點大多在機房,有別于普通的教室,再加上電腦和網絡是一個特殊的教學環境,學生很容易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容易受網絡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因而信息科技教師更要留心觀察,防止不良價值觀在機房傳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世界,營造良好的機房氛圍,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環境。

綜上所述,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為德育的新范疇,政府、家庭、學校和老師應該予以重視,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網絡道德素養,才能真正踐行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實現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林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發展報告(2021)[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

[2]張一紅.“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對策[J].黑河學刊,2022(03).

[3]郁勝.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網絡道德與法制意識的嘗試[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24).

孫 斌? ?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猜你喜歡
青少年
青少年生活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青少年書法》征訂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