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華中抗日根據地紅色海關機構及職能實踐研究

2023-03-07 11:25掌孝恩
海關與經貿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華中根據地海關

掌孝恩

華中地區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戰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從1938年4月開始,新四軍各部相繼挺進華中地區,分別建立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東、浙東和鄂豫邊區八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期間,為了解決戰爭經費問題,各根據地結合實際情況陸續成立了具有海關職能性質的機構開展稅收、檢查及緝私工作,一直持續到解放戰爭結束。國內對紅色海關的研究,從總體上看起步不算晚,主要集中在紅軍時期開創的紅色海關實踐等工作上,而對于圍繞華中抗日根據地紅色海關歷史的挖掘與研究迄今還比較薄弱。20世紀80年代,江蘇、安徽等省的稅務、工商部門掀起了系統研究華中革命根據地稅務、工商等工作的熱潮,(1)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檔案館:《安徽革命根據地財經史料選》(一、二、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安徽人民政府稅務局、安徽檔案局:《安徽革命根據地稅收史料選》(上、下),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中、下),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財政部稅務總局:《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例如,龔意農的《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胡弼亮的《新四軍二師的供給和生產》等回憶錄,這些都給深入研究紅色海關及職能開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箲饡r期的紅色海關,雖然不像戰場上與敵偽面對面的廝殺,但也與根據地的武裝斗爭一樣,同樣是兩軍對壘、硝煙彌漫、你死我活、十分激烈。關于紅色海關機構是如何成立和組成的?如何建立機制運作的?紅色海關職能主要有哪些?以往的研究尚未具體涉及,本文試從在目前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查閱博物館、紀念館第一手資料,對以上問題繼續探訪挖掘,以求教于智者。

一、抗日根據地戰區成立具有紅色海關性質的機構開展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面抗戰爆發階段處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敵戰區特別是沿??诎逗jP大都被日本人占有,國民黨政府的海關稅收在政府財政中的地位也大幅下降,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各方財政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因此,必須建立起具有紅色海關性質的機構開展稅收工作。

(一)建立起了必要的戰時財政經濟政策

華中抗日根據地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帶,是全國較為富庶地區之一,戰略位置重要。新四軍開赴抗戰華中敵后初期,由于戰事吃緊,沒有建立相應的具有紅色海關性質的機構,也沒有開展稅收工作。但由于地處國民黨政府統治區,軍餉由國民黨發放并多方刁難,加之社會治安、環境混亂,在軍需供應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建立起戰時財經政策顯得尤為必要。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革命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指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蓖展嫉摹犊谷站葒缶V領》明確了戰時財政經濟政策:“以有錢出錢及沒收漢奸財產作抗日經費為原則?!?2)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頁。10月2日,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四軍并于1938年初進入華中敵后??箲鸨l后的經濟是異常困難的,光靠捐稅、沒收根本不能達到充實抗戰經費的需要。為此,劉少奇同志指出“只有在建立起政權與秩序的根據地中,才能征收若干經常(3)引用原文表述。經常的捐稅是指固定、合理的捐稅,非臨時捐款或派款。的捐稅”。(4)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6頁。

1939年9月起,國民黨公然掀起了反共高潮,封鎖邊區政府,克扣抗日經費,直至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國民黨甚至停發了新四軍的一切費用。在這種情況下,華中各抗日根據地為了適應抗戰的需要,均陸續建立了稅收機構和征管制度,先后頒布了進出口貨物稅等一系列征收辦法?!案鞯攸h與軍隊政府負責同志,必須親自切實的(5)引用原文表述?!暗摹蓖F代文“地”。解決財政經濟問題……在各根據地內,須建有強有力的財政機關……成立財政經濟委員會統一領導?!?6)《中原局關于華中根據地內的財政經濟工作建設對各地區的指示》,1940年12月2日。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12頁。

(二)各戰區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具有紅色海關性質的工作機構

1.稅制初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紅色海關機構與制度是隨著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而建立起來的?!?939年5月1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新四軍行動方針的指示》,要求在大江以南創立抗日根據地,然后繼續向東、向北發展?!?7)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頁。根據這個指示要求,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截至1940年10月,相繼成立了蘇南、皖中、豫皖、鄂豫、淮北、蘇中、蘇北七個抗日根據地,浙東抗日根據地于1941年5月初成立??谷諔馉幨且粓鰝ゴ蟮拿褡鍛馉?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切為著(8)引用原文表述?!爸蓖F代文“了”。前線,一切為著打到日本侵略者的總口號、總方針,當時指出(9)引用原文表述?!爸赋觥蓖F代文“提出”。的戰時財政經濟政策是“保障抗日武裝部隊的給養及人民必需品的供給”。(10)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6頁。為此,新四軍在東進華中過程中,為了補充軍需供給的不足,一邊戰備一邊就開展稅管工作了。主要是開展“以貨易貨,等價交換的政策?!?11)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編:《永恒的記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453頁。征收過境稅,但稅款收入并不多,征收制度也不健全。截至1940年3月,在各個根據地相繼成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開始稅收工作?!爸泄仓醒氚l布了《關于建立與鞏固華中根據地的指示(財經部分)》……逐漸擴大了征稅范圍,征收之類主要由進出口稅(包括過境稅)……并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比較正規的稅收制度?!?12)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頁。

2.機構搭建。稅收制度建立了,各根據地相繼成立了財政機關——財政經濟委員會,選派工作能力和政治上可靠的人員從事財經工作,并在此之下設立專門的貿易局,統制(13)引用原文表述?!敖y制”同現代文“統籌管理”。進出口貿易工作。

1939年秋,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成立財政經濟委員會,下設稅務科,負責征收捐稅;1940年1-2月,皖南地委與軍部及一、三、四支隊共同成立經濟委員會進行征稅;1940年3月,定遠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屬國民黨的“安徽省第二十進出口貨物檢查處,還保留了原檢查處工作人員”;淮南津浦路西根據地成立后,將原國民黨的貨物檢查稅改為進出口稅;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成立后,在縣總會下設立財政科和稅卡收稅;蘇常太經濟委員會于1940年12月20日頒布《暫行稅則》,明確對進出口貨物征稅;淮北根據地確定鹽稅、檢查費等為正稅;(14)正稅亦稱主稅、本稅或獨立稅,“附加稅”的對稱。正稅指通過法定程序由最高權力機關公布稅法、或授權擬定條例以草案形式發布開征,具有獨立的計稅依據并正式列入國家預算收入的稅收。蘇中地區,成立通如靖行政委員會,設立稅務機構并征收稅款。1940年8月,“八路軍黃克誠部南下至鹽阜時,為了解決供給問題,抽出百多個政工人員建立稅收機構進行稅收工作……開征進出口稅等?!?15)廖原:《淮北蘇皖邊區的財經工作》,《淮北政府工作》第四期,1941年11月16日。

3.戰時特點。從以上的機構和稅收工作看,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雖然沒有明確成立海關機構,但屬于海關職能的工作比較突出。新四軍開赴前線后,因戰時斗爭需要,大都在還沒有站穩腳跟建立政權的情況下就開征進出口稅了,就更談不上海關機構的設置了;二是成立的機構名稱不統一、職責不清。在接受舊機構的基礎上設立財經稅收機構,地方稅與檢查稅混在一起?!巴顤|北過去因干部缺乏,把兩種性質的稅收混在一起是不適宜的……急切需要劃開,稅務局依行政設置,檢查處則照交通要道設立?!?16)廖原:《淮北蘇皖邊區的財經工作》,《淮北政府工作》第四期,1941年11月16日。三是頒布財稅政策不統一,各地自行其是,征收的稅種也不盡相同。從實際情況上看,抗戰初期,華中地區處于戰時非常狀態,日軍大舉進犯,國民黨節節敗退。而當時由國民黨供給的軍餉又不能及時到位,各地新四軍的給養嚴重不足,雖然也采取了諸如捐款捐物、借糧借款、“打資敵”(17)引用原文表述?!按蛸Y敵”是指戰爭時期,打擊供給敵人武器裝備、軍用物資資敵的行為。等方式籌款,但還總是入不敷出,戰士們經常餓著肚子去打鬼子。(18)引用原文表述?!按蚬碜印笔侵冈诳谷諔馉帟r期,中國軍隊和人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而進行的一系列戰斗。在這種非常困難、復雜的情況之下,要想能夠使戰爭經費得到正常的來源和基本的保障,必須要及時地開展因地制宜的稅收工作,以解決燃眉之急。但是,抗日戰爭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爭,要想在經濟上始終連續不斷地保障打仗的需要,新四軍的財經政策必須要著眼于未來,對目前戰時的政策進行調整與完善,并作統籌的規劃、統一的部署。

(三)統一稅收政策和機構開展海關職能工作

1.統一稅收政策,海關關稅職能突顯。1942年2月,根據華中黨政軍委會頒布的《華中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政策草案》(以下簡稱《政策草案》),統一了稅種,進出口稅作為當時保證戰爭補給的重要來源和渠道,理所當然地被排在了第一稅種,其它的還包括契稅、屠宰稅、普通營業稅、牙稅(19)引用原文表述?!把蓝悺笔侵袊糯囊环N稅收形式,是指對牙行、牙儈等中介商人征收的一種稅。和煙酒印花稅。為了確保第一稅源征收工作的正常、順利開展,《政策草案》對進出口貨物稅的征收原則、稅率標準、各地的聯系配合、禁運、漏稅等做了明確規定。主要有以下五項:一是對進出口貨物稅,即貨物檢查稅征收確定了與敵人作經濟斗爭、與敵偽頑爭奪稅源、保衛根據地的生產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四項原則。軍用品、自給不足的物產以及足以影響民生的物產,均禁止出口。我方軍事上或工業必需的五金、機器、電料等用品,免稅進口。為群眾必需的糧食等物品,盡量免征稅;二是確定了稅率的標準,按照奢侈品、消耗品、日用品、農產品、必需品和特種物品等六類分別規定,每一類的稅率有最高和最低之分,以便各戰略區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征收標準;三是強調了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制定的具體稅率,除根據上述標準外,還關注到了某種稅率高的物品是否能夠控制得住?對于不易控制的貨品,仍適當減低,(20)引用原文表述?!皽p低”同現代文“降低”。以免造成大量的逃稅;四是對于華中各抗日根據地間的聯系,規定了在同一區域內(指一戰略單位),保證稅不重征;各區如與其鄰區在商業上有密切聯系(如蘇中與鹽阜,淮海與淮南),它們的稅率盡可能求其同一,(21)引用原文表述?!巴弧蓖F代文“統一”。如有兩種貨物情形特殊,稅率不能同一時,其稅率差額互不補稅;各區間一般互相承認其稅票有效,但如有一兩種商品(如鹽),為該地區的主要稅源,在不影響稅源的原則下,可適當再征稅一次,但必須在技術上盡可能減少因重征所引起的不好影響;五是對于漏稅的處理,主要以教育為主,罰款總數不能超過其總貨值60%。對禁運資敵物品的處罰,取消了沒收政策,但對其處罰又適當加重了些。(見表1(22)《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頁-78頁。)

表1 華中抗日根據地進出口貨物稅及政策

雖然《政策草案》的出臺還顯得粗糙,特別是在稅種、稅目、稅率和征收的方式方法上還有明顯的差異,但畢竟在當時的條件下,總算有了一個比較健全的稅收制度,這在總體上解決了各區各自為政的現象,為長期且較為穩定地保障戰爭的經濟需求提供了規則機制。

2.統一稅收機構,體現海關名稱內涵。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使得新四軍喪失了皖南陣地,番號被撤銷,國民黨斷絕了對新四軍的一切糧餉、彈藥等供給。中國共產黨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要獨立自主地建立和健全各級抗日民主政權。新四軍很快得到重建,軍部設在蘇北鹽城。這段時期也是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從經濟上講,必須在一邊抗日一邊與國民黨作斗爭的同時,還要抓緊開展財經工作。為此,新四軍軍部設財經部,財經部下設稅務總局。1941年6月,皖中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統一領導皖中地區的財經工作,同時成立貨管總處、分處、分所三級稅務機構。1942年1月,華中局成立財政經濟委員會,統一領導華中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工作。(23)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頁。關于對各戰略區的財經機構設置,《政策草案》也做了兩項明確的規定:一是各區在中國共產黨政軍委會下組織財政經濟委員會,負責掌握政策及決定分配各項經費及其他財經需要事項之責,并指導該區財經處工作;二是各區行政公署設財經處,負責領導全區財經工作之責。在稅務方面的組織系統是行署財經處——(專署)稅管局——縣稅局(各縣稅局設置,可不依照行政區劃分)。這樣的設置安排,實際上從組織上統一了華中抗日根據地以征管為主的四級稅收機構,紅色海關職能得到了進一步固定,即華中局(軍部)的財政經濟委員會——各區行政公署的財經處——稅管局——縣稅局。在以上四個級層下,根據各地情況設置貨管局、貨管處、檢查處(所),其實質就是紅色海關機構名稱。例如,截至1942年,皖江抗日根據地“設有貨檢總處5個,分處17個,分所48個……”(24)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編:《永恒的記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506頁。

3.結果。稅收政策和機構的統一,帶來了抗日根據地稅收的增長。例如,新四軍七師所在的皖鄂贛邊區對1942年經費收支報告,“全年各種稅務收入共二千四百七十八萬七千七百二十九元一角七分”,“共支出二千二百八十九萬六千一百九十九元五角五分,年終結存一百八十九萬一千五百二十九元六角二分?!?25)《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皳滤能娰噦髦閰⒅\長日記的不完全記錄:1942年底—1945年春的僅二年多時間,僅七師支持給軍部及通過軍部轉交新四軍五師的現款,約達5300萬元法幣(26)引用原文表述。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27)蔡曉鵬:《新四軍七師既皖江根據地創新發展戰時經濟的歷史回顧》,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新四軍抗戰與鐵軍精神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

紅色海關職能工作既是華中抗日根據地防范敵人經濟封鎖的屏障,又是保障區內外貿易正常發展,籌集資金供給前線打仗的寶庫?!斑厖^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貨檢稅。我們在主要的交通要道,建立檢查網,按行政單位建立檢查機關。為了有效地防止資敵物品外流,與爭取我必需品進口,我們曾組織了緝私武裝,個別地方成立了群眾性的緝私小組,在對敵偽作經濟斗爭上有很大的作用?!?28)劉瑞龍:《淮北蘇皖邊區三年來的政府工作》,1942年10月。軍部、行政公署雙雙平行運作,海關根據財政委員會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各自根據地的實際情況,開展靈活多樣的稅收征管、貨物檢查和緝私工作。

二、抗戰時期紅色海關的稅收征管發揮重要,基本保障了抗日武裝部隊的給養

關稅是調節物品進出根據地、保障根據地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稅收政策和機構的初步建立,為各根據地因地制宜地開展稅收征管工作奠定了基礎,盡管在稅種、稅率和稅目等方面還存在著差異,但華中各抗日根據地都能夠把控住關稅。

(一)全面抗戰伊始征收的應急過境稅

1.軍需緊迫??箲鸨l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29)《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1937年8月25日。新四軍編入國民黨序列,通過國民政府撥發的抗日經費“一個月是6.6萬元。分上半月和下半月兩次發……以后物價上漲了,國民黨先給增加了1萬元,后來又陸續增加了一些,但還是很少……”(30)胡弼亮:《新四軍二師的供給和生產》,2005年。遠遠不能滿足抗日開支的需要。(31)根據《陜甘寧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記載,1937年至1938年,邊區各級工作人員實行津貼制度,每人每天供給糧食一斤四兩,菜金四分。最高津貼每月每人不超過五元,縣長每月津貼二元五角??h政府每月辦公費為三十元。區長每月津貼一元五角,辦公費兩元。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戰時財政經濟政策“以有錢出錢及沒收漢奸財產作抗日經費為原則?!?32)《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937年8月25日。還有大多依靠商人、老百姓的捐贈。但是,戰時各地混亂,有不少不法之徒假借部隊名義詐捐詐獻,破壞經濟秩序??箲鸪跗?新四軍挺進華中后,在還沒有站穩腳跟、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及政權的情況下,不可能建立稅則、稅目等管理規則,而是為了解決戰爭補給等方面不足的應急,在各自的戰略范圍區間征收貨物過境稅。

2.先開征過境稅。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關稅工作,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第一個開征的是過境稅?!俺约Z也發生了困難……伙食、服裝費還無法保證,軍械費、津貼費、雜支費就更加缺乏了……”(33)胡弼亮:《新四軍二師的供給和生產》,2005年?!敖洕щy而不能自存,不能不借重敵后資才(34)引用原文表述?!百Y才”同現代文“資財”。民力,以效命抗戰?!?35)陳毅:《論皖南事變及新四軍的態度》,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頁。新四軍就是在這種軍需供給極差的情況下,增加了對劃定地域過往物資物品征收稅費的辦法來籌集款項,這是因斗爭需要迫不得已的先有稅收后才有制度的辦法。例如,在皖東的和縣、含山及其戰略區的接近敵區的地帶征收貨物過境稅。(36)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頁。在浙東,通過在水陸交通要道設置稅卡,向過往商人征收過境貨物稅??梢?新四軍初期對過境稅的征收是在沒有制度、沒有稅率的應急情況下,采取的即時緊迫征收舉措。

3.過境稅的延續。此后,雖然各戰略要地都建立了根據地,成立了相應的稅收征管機構,制定了稅目、稅率等,但當貨物運輸在經過其他軍區時,還是需要征收過境稅。由于是各區之間的過境,所以,過境稅一般較低。例如,1944年7月1日蘇南行署財經處《貨物稅征收暫行條例》規定:“絲繭、人造絲進口稅率10%,出口稅率6%,過境稅率4%;酒的進口稅率為10%,出口稅率為8%,過境稅率4%?!?/p>

(二)初步統一稅率標準,稅收征管職能明顯擴大,紅色關稅稅收基本保障了戰爭供給

1.從過境到進出口稅,進出口稅是各根據地的主要稅種。隨著抗日戰爭的不斷推進,華中新四軍在各自的戰略要地站住了腳跟,各根據地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具有海關稅收管理性質的稅則、稅目、稅率。這是因為進出口稅已經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稅種。進出口稅“1940年春在淮南根據地最先建立,各根據地相繼實行?!?37)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82頁。1940年12月20日,蘇常太經濟委員會頒布了華中抗日根據地第一個比較具體的稅則—《暫行稅則》,一是對進出根據地的征收稅目種類,包括輸入品、輸出品、通過品、免稅品、禁止輸出物品等作了明確規定;二是對上述種類的稅率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例如,對輸入品的紗線、柴油、布匹、茶葉、五金、建筑材料、陶瓷器具等普通物品征1—3%的進出口稅,對罐頭、水果、綢緞、清涼飲品、酒類、化妝品、玩具、迷信用品等消耗品征5%—20%的進出口稅。對輸出品的瓜果、蔬菜、雜糧、蛋類、棉花等農產品征2%—5%出口稅,對紗線、火油、柴油、摻雜仇貨(38)引用原文表述?!俺鹭洝笔侵笖硨业纳唐泛拓浳?。品質或純系仇貨、糖類、卷煙、雪茄、五金雜貨等通過品征2%—4%的過境稅;三是還對貨物的估價作了規定。

2.規定了稅率初步統一原則,各紅色關稅各顯其能??箲鸪跗?征收關稅性質的名稱都不一致,就更不用說稅率了,蘇南根據地叫“貨物稅”,淮南叫“貨檢稅”,淮北、皖江叫“檢查稅”,鄂豫叫“關稅”。1942年2月,華中抗日根據地頒布的《政策草案》,對根據地征收關稅性質的名稱統一稱之為“進出口貨物稅”。稅率也作出了初步統一的規定,制定了最高稅率和最低稅率標準供各地參考執行,奢侈品最高按30%、最低按15%征稅,消耗品最高按15%、最低按10%征稅,日用品最高按10%、最低按5%征稅,農產品最高按10%、最低按5%征稅,必須品最高按5%、最低按2%征稅,而對于軍需原料等特種物品,最高可按200%、最低可按50%征稅。

淮北根據地將稅率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必需品,最高只有3%,基本上是屬于免稅的;第二種是一般的日用品,定5%—8%的稅率;第三種是非必須品,定12%—15%的稅率。此外,有些貨物是禁止入口(39)引用原文表述?!叭肟凇蓖F代文“進口”?;蚪钩隹诘?則征20%—30%。(40)劉瑞龍:《淮北蘇皖邊區三年來的政府工作》,1942年10月。皖江根據地規定對檢查稅則按四種征收:一是急需品,如機織布等征收5%;二是日需品,如肥皂、石油等,征收15%;三是消耗品,如煙酒等,征收15%;四是奢侈品,如香水、參、燕窩等,征收20%。(41)呂惠生:《黨的政策講授提綱》,1942年。

蘇南根據地“1942年……在水陸交通要道設立稅務所……當時的征稅項目比較多,如糧食、生豬等各種貨物過境稅……凡在我區經過的貨物稅,繳一次后不再征稅……生活必需品稅率為3—5%,日用消費品10%……”(42)徐子陵:《蘇南財經工作回憶》,1984年。1943年4月1日,豫鄂邊區頒布《物資統制局關稅稅率表》,將出入口(43)引用原文表述?!俺鋈肟凇蓖F代文“進出口”。稅率統一規定為2%、5%、10%、15%、20%五種。但對于出口到友區的稅率則規定為2%、5%、10%三種,明顯低于到敵偽區的稅率。1944年7月1日,蘇南行政公署財經處頒布的《貨物稅收暫行條例》,將進口最高、最低稅率分別定為10%、3%;出口最高、最低稅率分別定為12%、2%……

3.紅色稅收收入明顯提升?;茨细鶕赜?943年1月10日頒布了包括《進出口稅率表》在內的六項稅率、稅則表(同年10月25日又作了修訂),規定:“貨檢稅的物價(品)過境和出口,依照該區當地時市價七折至九折計算?!睘榇?淮南根據地1944年稅收收入達7億抗幣,(44)抗幣:抗戰時期,根據地發行的,一般為輔幣,作為法幣的補充,與法幣等價流通的。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編:《永恒的記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455-456頁。占蘇皖邊區稅款總數的33.6%。1943年12月,《蘇中區對進出口稅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凡屬軍需用品、日用必需品、電器器材、醫藥用品、糧食等一律獎勵保護進口;凡屬消費品、奢侈品、迷信與賭具、毒品等一律限制與禁止進口;凡根據地內確系過剩貨物,不屬資敵性者,一律獎勵保護出口;凡糧食、耕牛、五金物品、工業原料等一律禁止出口?!毙露惵适┬泻?蘇中區的稅收明顯增長,1944年達11.26抗幣,占蘇皖邊區稅收總數的53.5%。(45)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8—29頁。蘇北根據地進出口稅的重點是在鹽阜區,該地區水網交錯,貨物的流通均靠船舶運輸。1943年7月,鹽阜區重訂稅率:“對進口貨物最高征稅25%,最低征稅2%;對出口貨物最高征稅15%,最低征稅5%?!?46)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頁。1944年下半年,蘇北根據地進出口稅達2.07億,占其稅款總收入80%以上?;幢备鶕氐闹饕愂諄碓词秦洐z稅,即在主要的交通要道建立檢查網,與敵方爭奪必需品。在稅收征管的方法上采取主要調整進出口貨物稅額,而稅率不變。1944年,淮北根據地稅收1106.31抗幣,其中貨檢稅和鹽稅合計占其稅收的約90%。關稅是鄂豫邊區的重要財政來源?!斑厖^黨政軍首腦機關及其附屬單位和新四軍第五師主力部隊的經費開支,主要依靠關稅收入?!?47)李健:《鄂豫邊區的關稅建立和發展》,1983年9月23日。過境稅率出口最高征25%,進口最高征30%,特種物資管制進出口者征50%。關稅大部分是農產品出口稅。(48)鄭立三:《關于五師地區財經工作情況向中央的報告》,1945年。1944年,關稅收入約3.6億抗幣。皖江根據地的進出口稅由貨檢處征收,名曰檢查稅,即對于處在敵我之間的進出口交通要道,按照急需品、日需品、消耗品、奢侈品分別定率征收,每月稅收達數十萬抗幣。浙東根據地,對于進出口貨物稅,“實行一物一稅制,過境解一道稅,爾后在根據地內,就可以通行無阻”;對于鹽稅,“過境的食鹽,以貨物稅的形式征收,對鹽區……采取包稅的辦法,通過各種關系,責成鹽區鄉保甲長承包?!?49)陸幕云:《浙東革命根據地的財經工作》,1984年。

三、抗戰時期紅色海關的貨物檢查,配合了稅收征管,打破敵人以戰養息的陰謀

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對進出口貨物實行戰時政策,一方面按照國境(50)引用原文表述。國境指國界,一個國家的鄰接或面對另一國家的那一部分。劃分,一方面按照敵占區和封鎖區劃分,而后者的貨物監管措施,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中抗日根據地建立紅色貨物檢查制度(51)引用原文表述。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制定的進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貨物檢查制度。起到了借鑒作用,有力地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

(一)統制對外貿易,對敵施行“反封鎖”,(52)引用原文表述。指抗日戰爭時期“反經濟封鎖”。紅色海關的貨物檢查權有章可循、得以保障

1.頒布統制法令??谷諔馉幈l后,華中各地根據地民主政府以公告、訓令、決定、辦法等不同形式頒布進出口貿易管制法令。1940年12月,蘇常太經濟委員會公布《暫行稅則》;(53)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頁。1941-1943年,鹽阜區工商管理局先后出臺《進出口貿易管理辦法》《進出口貨物分運證換發辦法》《進口貨物登記證分次抵換土產出口許可證辦法》等;(54)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189頁。1943年5月,豫鄂邊區物資統制總局宣頒布公告——《宣布部分物資實行統制》;(55)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頁。1944年11月,蘇北淮海區頒布《工商管理局會議決定》;(56)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1-226頁。1945年5月,華中財經會議頒布《關于食鹽管制運銷問題的決定》等等。這些法令,規定了根據地貿易統制的政策、原則以及實施管理貨物的種類、方式、時效、范圍等,其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根據地的軍需及民需,保護根據地的工農業生產,對敵人進行“反封鎖”。那么,對于重點物資糧食的管控,就更加嚴格了?!艾F在實行了管理與統制,正是爭取根據地對敵區貿易的自由……1944年夏秋之交,敵人計劃用偽幣收買小麥,但淮北根據地加強管控,堅持要洋布‘以物易物’,敵人因收不到糧食趕緊運來大批洋布進行交換,根據地在兩天內就訂好二千多匹。解決了該年全部的冬衣及次年的部分單衣?!?57)劉瑞龍:《進一步鞏固團結建設淮北根據地》,1944年12月29日。

2.對貨物進行分類管理。各根據地在貿易統制中結合當地經濟及土產情況,對進出口商品進行分類管控,較好地“加強對敵經濟斗爭,保證我軍物資供給?!?58)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頁。例如,1942年2月,華中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政策草案提出免稅入口與禁止出口的原則是:“直接的軍用品及自給不足之物產且足以影響民生之物產均應禁止出口。為我軍事上、工業上必須之用品(如五金機器電料等)又為敵人所禁止者應免稅入口。為群眾必需而又大量之物品(如糧食)應盡量減免征?!?59)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版,第72頁??v觀各根據地對貨物進行的管理,大體分為三類:一是主要物資,包括糧、棉、食鹽等;二是次要物資,包括豬,油、酒、豆餅等,其出口則暫免管理,以爭取有利交換為原則等;三是一般物資,則采取低稅以至免稅出口,以充實外匯。例如,1943年5月,豫鄂邊區物資統制總局公告宣布受統制管理商品,共九大類:“(甲)糧食類:(1)谷米(2)大麥小麥(3)高粱(4)芝麻(5)黃豆(6)菜籽。(乙)油類:(1)各種清油(2)皮油(3)梓油(4)桐油(5)生漆。(丙)棉花。(丁)板炭。(戊)煙葉。(己)牛皮、雜皮。(庚)捆麻。(辛)菌麻子、五倍子、草子。(壬)土紗土布。(癸)茯苓等項?!辈⒚鞔_其中的大麥、小麥、棉花、菜籽自文發之日即實施統制。(60)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頁。

3.重要物資靈活管控。根據地受統制的出口貨物主要是糧食、棉花、油料、山貨等,這些農副產品的生產有豐年、災年之分,并受戰爭及其他因素干擾,且產品無長期保管儲存之設施。因此,根據地政府為維護群眾利益,根據農副產品產量、儲存的多少和對外交換的需要,經常調整變化貿易統制法令,當禁則禁,該放則放。例如,1941年3月,蘇南根據地有巨額存麥,禁止出境后米業感受周轉不靈,紛紛呈請及來會請求開禁,蘇南二區財政經濟委員會根據民意,訓令小麥由禁止改為出運征稅,每石征出運稅五元。(61)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編寫組編:《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上冊1937.7-1946.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頁。再如,1945年7月,日寇為實行以戰養戰,大肆利用投機奸商在根據地收買麥子,在宿縣,敵開設西村、大陸、大施、福永等四個洋行,每天用一萬及五千元的偽儲幣高價收買小麥。而淮北根據地人民食糧極感困難,政府采取多種措施,約束糧食運出。包括鄉村成立糧食管理委員會、實行五家聯保,互相監督,每村建立積極分子密報小組、基干隊緝私、調查并懲辦奸商等。(62)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檔案館:《安徽革命根據地財經史料選》(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8頁。

(二)貨物檢查保障了紅色稅收的質量,行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主權

1.宣示紅色海關檢查權力。對進出根據地各據點的貨物進行檢查并征收相應的檢查費是在抗戰初期就實行的監管手段,說到底,也是另一種保障稅收的征稅手段,體現了紅色海關機構及職能的初衷與初心。例如,湖北漢川縣于1940年7月“在蚌湖口設檢查所一所……共收1472.2元,占全數百分之四”。隨著抗戰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對貨物監管、檢查的職能發揮得越來越具體和到位。1940年12月2日,華中根據地明確規定“成立貿易局,準備統制進出口貿易?!?63)《中原局關于華中根據地內的財政經濟工作建設對各地區的指示》,1940年12月2日。根據此部署,在具體布局上建立了嚴密的檢查網。例如,在淮北蘇皖邊區,廖原回憶:“東起林家碼頭、呂良橋、新集、五橋,西至鄭集、峰山窯、沱東區,北至歸仁集、金鎖鎮、劉圩子,南至古沛、蒲子崗、司家巷、管鎮、蔣壩,一般地說,所有交通要道與進出口口岸都建立了我們的檢查據點?!?64)廖原:淮北《政府工作》第四期,1941年11月16日。

2.參與經濟斗爭打擊敵人。貨物檢查在不同的抗日進程階段、地區,采取多變靈活而又因地制宜的檢查方式,其目的不僅是通過設卡檢查的方式防止稅收跑冒滴漏,還要“打破敵人以戰養戰政策,并與敵人的經濟封鎖作斗爭”。從這個意義上講,“貨檢處主要任務就是在于與敵人作經濟斗爭,而不是單純征稅機關”?!柏浌芴幨俏覀兣c敵人進行經濟斗爭的一個武器。其作用等于海關,而不是厘金關卡。不過中國過去的海關是操縱在外人手里,關稅不能自主……而現在我們的貨檢處則主權在我,要征就征,要免就免,要加就加,要減就減?!?65)鄧子恢:《在淮南津浦路東臨時參議會上的報告》,1941年1月14日?!啊瓩z查處則是與敵偽作經濟斗爭……照交通要道設立”?!柏洐z工作應當具備著這樣兩種機能:對外能和敵人的經濟侵略政策作斗爭,對內能夠保護著自己工商業的發展?!?66)《淮南津浦路東區黨委關于根據地建立以來的總結報告》,1941年12月25日。

3.建立進出口禁限許可。由于在機制上建立了財政機關和確立了制度,特別是“在主要的交通要道建立檢查網”“邊區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貨檢稅?!?67)劉瑞龍:《淮北蘇皖邊區三年來的政府工作》,1942年10月。豫鄂邊區則對進出邊區的貨物由物資統制局(分局)簽發《內地運銷通行證》《后方免稅進口證》。前者用于“查驗該項物資是否到達該地”,后者“如屬于轉運敵區或友區時,所卡應立即負責查驗,征收關稅?!?68)《豫鄂邊區物資統制總局關于各地物資分局今后簽發內地運銷通行證后方進口稅證的通知》,1943年4月1日。這就明顯屬于當前海關還在施行的驗核《進出口許可證》和簽發《減免稅證明》的職能行為。蘇中區對進出區貨物也規定了嚴格的許可證及查驗要求,“持登記證連同向當地貿易機構申請核發出口貨物許可證”?!啊M口貨物入口時,應在第一道所報稅時,經貿易所查驗貨物種類、數量、總價、填該證書經就地行政機關證明,方得啟運內銷?!?69)《蘇中戰區時進出口稅暫行管理辦法》,《蘇中報》,1943年12月5日。鹽阜區規定:“出口土產憑土產出口許可證納稅出口”,“進口商人憑進口貨物登記證,申領定量之指定出口土產許可證,販運土產出口?!?70)《鹽阜區財經法令匯編》,1941—1943年。浙東戰時規定:“……特于接近敵區交通要道設立稅卡……實施貨物檢查,征收進出口貨物稅?!闭魍甓惡髴{許可證方可辦理分運、轉運手續?!胺惨讯愗浳锎龝r批售分裝轉運者,運商應在原稅票有效期間報請稅卡查明封存,并收回原稅票后發給分運許可證?!?71)《浙東行政公署戰時進出口貨物稅征收暫行辦法》,1945年1月。在抗戰頻繁經費極為緊張期間,貨物檢查作為“完成抗日經費征收”的手段,“應按各縣所布置的對象、征收數目及征收辦法,要切實地檢查?!?72)陸漠云:《為財經問題給四明山財經工作同志一封信》。1945年7月20日,皖南行政督察專署頒發《修改進出口稅率表》第十條規定:“以上各項,仰各級貨管人員一體遵照,為要?!?73)《華中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工商稅收史料選編》,第301頁。龔意農回憶:“稅收點和貨檢點有時結合在一起,常在游擊區與敵戰區的中間地帶,靈活機動地設立在交通道口。那時的稅收工作是武裝收稅,稅收小組3—5人,和部隊一起活動……收完稅便立即轉移……稅收和貨檢收到的實物和查禁沒收的物品,也立即由地方組織運回根據地?!?74)《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龔意農回憶錄》,《安徽財政研究資料》第三期,1981年9月2日。

四、抗戰時期紅色海關的緝私職能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根據地財力和物力的供給與補充

全面抗戰爆發后,日偽以淪陷區為據點,以多種非法手段進行走私活動,(75)姚永超、王曉剛,《中國海關史十六講》,第127頁。國民政府無能為力。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為了保證進出口監管、稅收的正常秩序,也有針對性地建立起了強有力的緝私職能。

(一)創立強有力的緝私武裝,采取靈活多樣的緝私行動是戰時緝私的重要特征

華中根據地的緝私活動是在形勢所迫和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具有明顯的戰時特殊性。為了保證戰爭供給的需要,必須要首先保證稅收征管工作得以正常開展,保障應有的稅源。而抗戰時期的根據地大都處在敵偽的封鎖包圍之中,稅源的重點恰恰在此邊緣地帶和交通要道。因此,打破敵偽的經濟封鎖就顯得很重要。

1.緝私力量的建立。1942年2月的《政策草案》對護稅武裝作了三條規定:“一是各區主力部隊及地區黨地方政府應負責幫助財經機關建立其獨立的、夠用的護稅武裝;二是武裝干部的條件,應該是政治堅定,經濟觀點正確;三是各地黨委對護稅武裝的政治工作,應特別加強”。緝私力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在稅務機構中成立專門的緝私武裝,專門用以開辟稅源、打擊走私及保護商人貿易;一種是參戰部隊的緝私武裝,“稅收小組三至五人,和部隊一起活動,經常凌晨突然出現在商客來往的交通要道口,收完稅便立即轉移”;(76)龔意農:《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一種是依靠群眾緝私護稅。為了防止不法商人偷稅漏稅、繞卡逃稅,各根據地發動群眾,利用群眾對地形熟、眼睛亮的特點,建立貨物檢查機制,輔助緝私,而檢查原則是“防止走私、運用現有鎮機構及群眾力量,并組織稽查隊,務必處處檢查,使無從逃稅”。(77)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199頁。

2.緝私范圍的確立。選定地點和范圍是打贏緝私任務的重要環節。例如,鄂豫邊區除了對私貨、非私貨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外,還對緝私的地點有明確的規定:“1.敵偽據點附近。2.公路、鐵路及其附近。3.關卡外圍之空隙地帶。4.夜間運輸者?!?78)《鄂豫邊區物資統制緝私辦法》,1943年4月1日。此外,由于地域廣闊,能設卡的地方畢竟有限,繞關闖關是件很平常容易的事情?!芭f社會工商界公開的有商會、青幫等組織,都有老頭子、老板做后臺,和地方上的地頭蛇等惡霸勢力各霸一方……財經工作的開展,沒有槍桿子是不行的……檢查走私,偷稅、漏稅,都要武裝整齊,步槍上刺刀?!?79)陳子良:《抗日戰爭時期淮北財經工作情況》。蘇北鹽阜地區“當時一個縣有稅警大隊……有一段時間,土匪在我稅收沿線擾亂,商船遭到攔截……稅收猛降。我們稅警處一面打擊土匪,一面武裝護稅……從而恢復了稅源,稅收也大幅上升?!?80)江建淮:《稅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安徽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料選》下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7頁?;幢备鶕貙θ罕娪薪M織的緝私規定:“甲、劃定封鎖線、指定征收處。規定商販必須走正路,繞越者即作為走私論處;乙、征收處與征收處之間,大小交通道路,普遍組織群眾性的緝私小組……丙、在重要大路交通線上配置游擊檢查小組,兼負責領導附近群眾性小組,并且必須有計劃地組成一個緝私網……”(81)《淮北蘇皖邊區第二次財政會議決議》,1943年11月4日。

(二)紅色海關的緝私工作緊緊地與走私處罰聯系在一起,沒有一定的罰則就達不到緝私護稅的目的

1.較為統一的處罰規則。為了更好地調節進出口,保證進出口稅得到應收盡收,對于偷稅漏稅等走私行為的處罰,華中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統一明確的處理原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于漏稅的,教育為主。告誡商人應該遵守稅法,照章納稅,不再累犯,同時處以罰金;二是對于偷稅的,處罰為主。最高的不超過應繳稅款的20倍,最低是1倍,還規定罰款總金額不超過貨物總值的60%;三是對于禁運物資,實行重處罰,但要求取消沒收政策。與其同時,對走私違法的處理權限、走私檢舉、舉報人的獎勵也做了明確的規定。有了較為統一的走私違法處罰罰則,為各根據地紅色海關緝私機構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處罰規定提供了依據和基本遵循。

2.靈活的規則運用。例如,淮南津浦路西根據地,就制定了較為嚴格的處罰規則:“一切禁運資敵或禁止入口之物品,經查屬實,得予以沒收之處分。一切漏稅物品不得沒收,而予以處罰之處分,但武裝走私貨違抗檢查者,得予沒收之處分……”而對于漏稅罰款的處理,也有明確的規定:“1.中心區比邊區為重。2.夜間走私較白天走私重。3.奢侈品比必需品較重。4.易控制區比不易控制區較重。5.重犯比初犯重。6.漏稅人之身份及資本大小等?!?82)《淮南津浦路西各縣政府各稅檢局處理沒收及提獎暫行辦法》,1943年1月10日。蘇常太規定:“漏稅處理辦法依照其所運貨物價值,10—100元,照應納稅款加倍罰金;1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加2倍罰金;500元以上者,加3倍罰金,第二次逃稅者,貨物全部充公”。(83)《蘇常太經濟委員會暫行稅則》,1940年12月20日。鄂豫邊區則規定:“對于偷關稅之貨物,其資本1千至5千者,處以應納稅款3%之罰金;資本5千至1萬元者,處以應納稅款罰金二分之一;1萬元以上者,處以稅款1倍之罰金?!?84)《鄂豫邊區物資統制局關稅征收辦法》,1943年4月1日。浙東根據地規定:“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意圖偷運漏稅者,除責令照章補稅外,并處以應交稅款1倍以上、10倍以下之罰金。其情節重大者,另行依法懲處。1.故意繞道顯系避稅者;2.日間未經報稅取票,夜間起運貨物者;3.違反規定報領起運及并運、分運各項手續,籍以蒙混者;4.以多報少(就其短報部分補稅罰款);5.臨時化整為零,意圖避稅者;6.偽裝隱瞞者;7.依托武裝走私者?!?85)《浙東行政公署戰時進出口貨物稅收暫行辦法》,1945年1月。蘇南行署除了規定要按照納稅不足金額來確定處罰的比例外,對于被緝獲的偷稅逃稅的,除全部照章繳稅外,還按情節輕重處以全部稅款高至二倍半的重處罰。(86)《蘇南行署財經處貨物稅征收暫行條例》,1944年7月1日。

五、結語

華中抗日根據地紅色海關機構及其職能的發揮,雖然顯示的是戰時極其艱難困苦條件下財經政策、措施的實踐,前后時間也只有短暫的不足8年,但是他留給現代海關的啟示卻是生動鮮活和歷史彌久。

一是根據地和財經政策的建立是正確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指引下的體制機制有機結合和相得益彰。華中抗日根據地是“論持久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理論在抗日戰爭條件下的成功運用。新四軍主力挺進華中敵后建立起來的8個抗日根據地以及紅色海關機構,均處在農村的邊遠山區,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審時度勢和英明領導,是不可能順利開展根據地建設和正常的財經工作的。

二是緊迫的財經政策與措施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高瞻遠矚的視野和不辱使命的信仰。華中抗日根據地戰略地位相當重要,他是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最早、最重要的戰場。193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就明確指出:“華中是我黨發展武裝力量的重要區域,而且戰略上華中亦為聯系華北、華南之樞紐,關系整個抗戰前途甚大?!?87)《新四軍文獻》,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頁。要堅持、鞏固和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使之成為牽制和打擊敵人的重要戰場和力量,就必須要組建維持這一重要戰場的另一支保障力量——政府財政機構。開赴前線的新四軍是由來自南方8省的14個紅軍游擊隊組建而成,他們離開原有的山區大后方,用微薄的保障和簡陋的武器與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如果沒有鞏固的根據地以及依靠根據地建立起來的政府財經部門,那么這種持久抗戰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根本得不到保障,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三是抗日根據地創造性建立紅色海關機構及開展海關職能工作為解放戰爭時期紅色海關職能作用的發揮以及保障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紅色海關機構以及海關稅收、貨物檢查、緝私三大職能的正確運用與發揮,使得新四軍不斷消耗的人力、財力、物力又能得到及時不斷地補充??谷諔馉帟r期,華中劃分為8塊根據地,既統一了紅色海關機構與制度,又發揮各根據地經濟、地理特點開展海關職能工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解放戰爭爆發后,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使得進出口稅、轉口稅等得不到保證,所以只能開展游擊稅收。但隨著解放軍的節節勝利,華中各根據地各塊連成一片,又適時地進行了三次調整進出口政策,(88)財政部稅務總局編:《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長編》(華中革命根據地部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60—64頁。第一次是:1948年8月,決定實行財政統一政策、統一收支、統一制度。對食油的進出口,土布、皮花的產銷,淮鹽運銷,以及浙鹽、魯鹽進口征稅等幾項稅則作了調整;第二次是,9月20日召開的華中第一次貨管會議,主要是統一稅制。采取三種單一稅制,及進出口貨物稅、產銷稅、營業稅;第三次是1949年1月,改進了進出口稅征管辦法,廢除過去規定的管理線。稅收分為華中稅,即由華中稅務局征收進出口稅和貨物稅,而地方稅,則由地方稅務部門征收其他各稅。進出口稅政策的調整既保證了解放戰爭資源的有效供給,又避免了兄弟部隊之間重復征稅。八年全面抗戰,華中新四軍在8個根據地建立了8個行署、20多個專員公署,164個縣鎮政府,(89)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編:《永恒的記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506頁。而建立起來的具有紅色海關性質的機構、檢查站、緝私卡口等工作據點已經無法統計了,也不顯得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華中抗日根據地紅色海關的建立為以后解放戰爭財經工作的組織和開展作了有效的實踐與探索,也為建設新中國海關造就了大批干部、人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猜你喜歡
華中根據地海關
華中要塞:義陽三關
華中建筑2021年總目錄
新四軍華中抗戰
清代海關銀錠漫談
關于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收支統計研究
外貿企業海關合規重點提示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明年或激增40%?華中3萬多噸加州鱸市場誰能笑到最后?
清代廣東十三行與粵海關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