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研究

2023-03-08 03:27史紅霞楊憲敏邢林艷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建黨弘揚中國共產黨

史紅霞 楊憲敏 邢林艷

(1邯鄲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河北邯鄲 056005;2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要求我們把偉大建黨精神永遠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大學生肩負民族復興大任,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中堅力量,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培養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探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和有效路徑,是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意義

(一)激發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經過艱苦斗爭而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光榮傳統的精神支柱,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

1.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之源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源頭,在偉大建黨精神影響下形成的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是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時代的具體表現,不斷推動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發展。一百年來,偉大建黨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奮斗。偉大建黨精神已經被逐漸內化為中國共產黨人的行動宗旨和自覺行為,在不同歷史階段都發揮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潮流中,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加速重構,不同社會制度下的意識形態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產生著嚴重的沖擊。偉大建黨精神是意識形態的重要旗幟,引導中國人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堅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一個民族要有文化自信,不僅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要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去創造出新的精神品質和文化價值。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承繼責任奉獻、敬民愛民、家國情懷等價值觀念,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變化的時代條件下堅持斗爭,具象化為紅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不同的時代精神。黨團結帶領人民抵御外侮,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后,帶領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不斷繼承和豐富著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不斷喚起人民群眾對中國文化的自覺認同,彰顯文化自信。

3.展現國家形象的精神載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3]。中國當前取得的發展成就是黨與全國人民經過百年奮斗而來的結果,偉大建黨精神聚合著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自身的精神品質,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偉大建黨精神,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斷奮斗,不斷積累經驗為解決全人類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東方文明大國的光輝形象深入人心。

(二)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后備軍。當前我國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同時國際上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經濟全球化遭遇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成為各國角逐的主要力量。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仍未定型,人生信仰和價值取向極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有責任引領學生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

(三)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當代大學生應當繼承和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偉大建黨精神涵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精神追求,激勵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由弱到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用偉大建黨精神吸引和感染大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實踐,庚續紅色血脈,廣泛地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淬煉的精華,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質。高校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就是要凝煉共產黨人的精神實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內容。

(一)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回答了中國共產黨信仰什么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鑄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盵4]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李大釗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經過認真學習和鉆研,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同舊社會舊勢力進行堅決斗爭,不斷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在他們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最高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個信仰一經確立,就在中華大地上展開了追求遠大理想的實踐活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偉大成就。為了培育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高校要用體現偉大建黨精神的革命事件、英雄事跡來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清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觀念對學生的影響,促成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

(二)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激發大學生肩負初心使命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何成立、向何處去的問題。黨懷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自成立之日起就擔當抗擊外敵入侵和解放全中國的大任,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讓中國人民“站起來”。新中國成立后又擔當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大任,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人民“富起來”。進入新時代后,以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為使命,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讓中國人民“強起來”。勇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取得勝利、鑄就百年輝煌的力量源泉。偉大建黨精神對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有著重要的鞭策和引領作用,不僅能促使大學生提升社會責任感,還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為實現中國夢而接力奮斗。

(三)用“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鼓勵大學生甘愿奉獻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怎么去做的問題。一個世紀前,13名中國共產黨員沖破敵人的封鎖、破壞,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人以“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精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領導中國人民同反動派作斗爭、同貧窮饑餓作斗爭、同各種風險作斗爭,才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面對復雜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還必須發揚不怕犧牲的精神,與一切阻礙中國發展和崛起的敵對勢力作斗爭,推進民族復興事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必須使大學生真正理解革命先輩犧牲和斗爭的意義,自覺樹立犧牲精神和斗爭意識、增強斗爭本領,隨時準備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

(四)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厚植大學生愛國情懷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對誰負責的問題。忠誠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忠誠的對象是黨和人民。2021 年3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盵5]唯有對黨忠誠才能不負人民、保持共產黨人的階級本色,才能始終堅守為民情懷,提高服務人民的水平。一百年來,無數革命先烈就是懷著對黨的無條件忠誠、對人民的絕對熱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使中華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繼承革命先輩一心一意對黨忠誠、全心全意為民造福的光榮傳統,培養自覺為黨分憂、為民奉獻的時代新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路徑

(一)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高校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的關鍵,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覺認同偉大建黨精神,能夠做到真學、真懂、真用,才能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引導大學生深刻理解和堅定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因而要提升思政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開展“讀原著、悟原理”集體教研活動,幫助他們夯實理論基礎,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做到在與其他政黨對比中詮釋偉大建黨精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組織實踐研修活動,幫助思政工作者從身邊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黨的百年實踐中講好建黨故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開展“一對一幫扶”和“師生聯誼”活動,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個性化指導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要打造一支信仰堅定、素質過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創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高校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的主要途徑,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專業課程同向同行。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有意識地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程,合理進行課程設計。通過講述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理想的典型事跡,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鼓勵大學生汲取榜樣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結合百年黨史,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創新性、實踐性,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讓靜態的文本鮮活起來,讓抽象的理論生動起來。通過創設立體逼真的情境,讓學生沉浸式體驗中國共產黨各個時期英雄人物的情感,把偉大建黨精神投射到鮮活生動的教學情景中,做到以情感人,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自覺加強道德修養,自覺弘揚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通過持續創新,打造形式新穎、理論深刻的“思政金課”。專業課要結合課程特點,將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專業基礎教育內容與偉大建黨精神有機結合,提升偉大建黨精神育人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新局面。

(三)強化思想政治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是高校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手段,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偉大建黨精神。2021 年3 月6 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笏颊n’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盵6]利用社會資源,將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宣傳立體化融入“思政大課堂”,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通過實物感知、現場聆聽,激發對百年黨史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鳴。組織學生到革命老區開展實地調研,聆聽黨的故事、重溫黨的歷史,在實踐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組織學生到農村、社區開展理論宣講、專業服務等活動,邀請革命先輩的后代、優秀共產黨員、行業精英等作為實踐導師,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設計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紅色研學線路,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研學活動,擴大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播力。整合“觀、學、研、思”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充分發揮“校園+社會”的集合效應,構建多元協同長效機制,幫助學生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真諦,激發奮進力量。

(四)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氛圍是高校傳承偉大精神重要的精神載體,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文化資源,運用到校園雕塑、宿舍、長廊、文化墻、校史館、圖書館等設施中,使偉大建黨精神更加形象化,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利用重要紀念日,舉辦紅色影展、原創情景劇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文化活動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采用網絡新媒體技術

新媒介為高校傳承偉大建黨精神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多樣化的網絡傳播方式、個性化的網絡教育資源更容易吸引學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7]因此,高校要主動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新興媒介,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他們的興趣點,投放偉大建黨精神方面的相關內容,把解決學生思想困惑與宣傳偉大建黨精神緊密結合,引導學生講好黨史故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打造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精心挑選人物素材和黨史故事,制作成圖片、文字、音頻、微電影相結合的資源包,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進行精準投放,方便學生查閱和學習。開辟紅色教育論壇,深入開展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宣傳、交流討論。根據學生的喜好,運用手機客戶端、微信、抖音、視頻號等網絡平臺,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傳播技術情景式活動,提高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播力。

肩負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高校要引導大學生通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樹立崇高理想,錘煉過硬本領,成為知行合一、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注釋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頁。

[2]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年6月15日。

[3]《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求是網》,2023年1月27日。

[4]《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求是》,2021年5月31日。

[5]《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人民日報》,2021年3月2日。

[6]《在社會生活中講好“大思政課”》,《人民日報》,2021年4月14日

[7]《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猜你喜歡
建黨弘揚中國共產黨
弘揚愛國精神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建黨百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揚“最美” 打造精神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