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課程化、項目化、活動化文化育人的校本實踐研究*

2023-03-09 01:53孔寰宇董玉晶梁玉清
中文信息 2023年2期
關鍵詞:培育育人大學生

李 丹 孔寰宇 魯 巍 董玉晶 梁玉清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育人新目標,是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人才培養的總方向。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之一,也是文化創造與傳承的核心陣地,肩負著文化傳承與培育時代新人的雙重使命,應在文化育人上大有可為且大有作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高校文明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各類社會實踐活動[1]。

就現狀來看,高等學校在文化育人時,必須要正視教育現代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等潮流對青年大學生思想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構建新時代文化育人的新路徑。具體來說,在培育原則上,高校應始終堅持主體性、導向性、實踐性等原則;在培育內容上,高校應著重培育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在培育路徑上,高??蓮脑O計班本課程、項目化學習、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方面著手。從而有效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讓時代新人培育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一、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體系是通過開展中華文化教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學生心靈、涵育學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的育人體系。文化育人的本質在于以人類文化的正向價值作為導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追求[2]。作為文化的引導者,高校應充分探索文化育人素材和資源,以文化育人為抓手,創新工作方式,培育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高素質人才。

文化育人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在當前特定的歷史時期,也為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堅實基礎與精神保障,高校應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價值,讓所有在校大學生得到熏陶,堅定文化自信;二是挖掘優秀文化的育人內涵,充分利用各種具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日及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開展革命文化教育;三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展示典型案例,選樹宣傳,繁榮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四是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教育活動[3]。

二、文化的育人價值

1.助推了高校時代新人培育工作的開展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指出,“育新人”是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務,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才能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項基礎但必不可少的工作,不同于普通的知識技能教育,高校開展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高尚道德理想、可擔負起中華民族復興大任、德智體美來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2.豐富了高校時代新人培育的內容

優秀文化資源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操,是高校進行德育教育的寶貴素材。文化資源將這些在精神層面上的優質資源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中,可潛移默化地引導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陶冶大學生的愛國情操,滋養大學生的心靈,涵育大學生品行,有效增強德育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3.創新了高校時代新人培育的范式模式

要想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讓大學生有獲得感,也需要高校積極創新德育教育的模式方式,應做到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教育理念因勢而新、教育內容因時而進、教育方式因形而活。創新新時代高校培育的模式,不同專業與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可在多種形式的文化教育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與引導,加速精神的內化、升華與踐行。

三、課程化、項目化、活動化的文化育人的校本實踐

1.文化育人的課程化設計

新時期高校應瞄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育人課程體系,構建必修課與選修課并行的文化育人課程體系,大力開展專業課內涵提升活動,實現文化育人課堂教學全覆蓋。首先,應突出課程的文化育人價值,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優化內容供給,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其次,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推進課程建設,將優秀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價值塑造內化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

將社會實踐全方位融入文化育人內容體系中。缺少了實踐活動的文化育人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抽象膚淺,與學生的生活軌道偏離,也產生不了文化育人的凝聚和喚醒作用[4]。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需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講解教授理論知識技能的同時,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文化與人的互動融合,進一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滋養學生的科學與人文素養。

課程實施是以教學環境與平臺建設為關鍵保障。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重要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應隨波逐流,應有自己的主旋律,這一主旋律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具有時代特點,應順應時代變化豐富內涵,更好地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值得一提的是,應立足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式基礎上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如此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風貌。而在向學生宣傳校園文化各種形式內容時,可將德育教育理論內容以漫畫、圖片、影音等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師生進行線上學習和開展文化知識學習的線下活動,從而全面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

2.文化育人的項目化設計

文化育人的項目化設計,即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特點設計不同的“項目化”學習,使學生在項目達成過程中滋養心靈、涵育品行。在互聯網環境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多元,有著較高的自我學習的內在需求。高校文化育人課程體系目標設置、內容確定、時間安排等方面,均應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做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能力差異等進行差別化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將項目化學習方式引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可充分落實“以生為本”的現代學習理念,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采用更為高效的方式進行活動的能力,且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從組建團隊、策劃活動、開展活動、活動總結與提升等方面均能得到有效鍛煉。

學生社團是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學生自發性組織的群體,是校園文化的延伸和補充,在助力學生學業提高、提升學生思想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專業學生社團可將活動與專業有機結合,發揮學科優勢確定文化育人的方向,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多元文化交互中,學會思考、創新和激發靈感。在日常管理中,通過定期開展“禮儀之星”“感恩之星”“學習之星”評選,讓學生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濡染家國情懷、傳承精神信仰??赏ㄟ^開展優秀學風宿舍評比、班級風采展示等項目,樹立一大批優秀宿舍與班級。通過開展書畫之星、文藝之星、勵志之星等活動,展示學生個人風采,樹立學生榜樣;班級風采展示活動則注重增強班級凝聚力,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樹立先進典型,對班級文化、優秀學風、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

3.文化育人的活動化設計

高校文化育人的活動設計,可以通過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實踐活動,搭建實踐平臺,在實踐體驗中培養學生的公德心、責任心及價值認同感。通過主題班會、制作手抄報等,激勵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融合,積極創建實踐育人的途徑,引導大學生親身投入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擔當,積極主動成為為社會和人民的奉獻者與服務者。

打造“三下鄉”社會實踐平臺,每年寒暑假,由輔導員帶領學生到邊遠山區進行實地參觀、調研與考察,促進高校教育與社會實踐協同德育育人;或者通過搭建大學生志愿服務平臺,利用大學生周末及節假日閑暇的時間,組織師生志愿者進行支教,關愛渴望知識的貧困孩子,主動承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能在艱苦的社會實踐中鍛煉自我;搭建公益愛心組織平臺,開展愛心捐款、敬老院志愿者等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讓公益行動成為新生入校軍訓期間的自覺行動,并從關愛他人體驗中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與服務奉獻的精神,將青春、激情、理想融入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

四、新時期高校文化育人的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進一步發揮組織的育人作用,是新時期高校文化育人的組織保障,也是實現組織育人的應有之義。高校共青團直接面對的是思想最為活躍的青年大學生群體,面對大學生日益多樣的價值取向,高校共青團應強化思想引領,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團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時,也應充分結合地域特色、學校及院系特色,廣泛開展如“未來我想對你說”等主題活動,培養出能力突出、作風優良的學生骨干。應突出學生會與學生社團組織在政治引領與凝聚方面的作用,正面有效地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與關切的難點,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組織的恪盡職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和引領其他成員,投身于個人夢與中國夢有機結合的價值追求中。此外,也應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社團組織的號召力,動員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中,讓廣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涵育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2.隊伍支撐

第一,培育時代新人,需要的不僅是“經師”,更需要的是“人師”。新時代的“人師”,應該具有較強的文化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無私奉獻的仁愛之心等,要將教師作為一種事業追求,并最終獲得事業幸福的人。

第二,教師與輔導員隊伍在高校時代新人培育中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高校應注重打造一支能勝任培育時代新人任務的教師隊伍,應按照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的品質要求配齊建強[5]。同時,大學生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及日常教育管理的組織者,更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也應圍繞立德樹人的任務,強化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學科的學習,同時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應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與人格的提升。

3.精準服務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開展,還需在學業輔導、生活引導等方面精準發力,以提升文化育人的成效。比如,在學業輔導中,針對性地為學生的學業提供有效輔導,當然并不是簡單對大學生進行學習作業的答疑解惑,而是通過多種機制培養大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生活引導中,可將勞動教育納入其中,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以集體勞動形式為主、個人勞動形式為輔,以社會勞動鍛煉為主、校內勞動為輔,培養學生熱愛創造、熱愛勞動的情感。

新時期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校應圍繞文化育人的理念方向,通過系統化地開展中華文化教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計覆蓋全面的文化育人課程體系,推動開展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法治觀念等教育,滋養學生的心理,涵育學生品行。同時,也應在文化育人的基礎上,充分落實實踐育人,通過設置項目化學習和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搭建實踐平臺,大學生群體能在項目和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心與價值觀念,從而有效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培育育人大學生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大學生之歌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