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普及工作者的先鋒

2023-03-12 13:07葉小沫
科普創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科學普及葉圣陶工廠

葉小沫

有個做科普編輯的朋友問我,你的爺爺葉圣陶先生是文學家、教育家,他在少兒科普教育方面,有沒有做過些什么事情。這一問還真把我問住了。我知道爺爺沒有做過科普方面的專門研究,也沒有專門為了普及哪一類科學知識寫過文章,但是從教育這個大層面上來講,他的確一直在提倡學生進行生產實踐活動,也一直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普及教育。朋友的這個問題,倒引得我去查看了一些書以及一些有關記載,覺得還是應該記下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葉圣陶及其科普教育理念。

最早的有關記錄,應該是在1917年的春季,那時候23歲的葉圣陶到蘇州甪直鎮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那里集合了幾位有志進行教育改革的青年教師,他們要在這個偏僻的水鄉,創造出一所全新的學校。葉圣陶和老師們一起,帶領學生揮鋤破土,在銀杏樹旁創辦了“生生農場”,寓意著學生、先生一同勞動,一同收獲。他們種植馬鈴薯、玉米、瓜豆以及一些常見的蔬菜,讓孩子們參加農作物的種植,觀察它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全過程。學校還辦展覽,把這些勞動成果展示給家長們看,把豐收的果實分給大家,師生同享勞動給大家帶來的快樂。1922年,結合幾年勞動實踐,葉圣陶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在文中,他特別指出,學校教育當“以兒童為本”,僅有適用的教材是不夠的,要使教學與社會活動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所以學校宜有會場、農園、工室、博物館、圖書館等等設備,而教師也是兒童境遇里一要件,切不可遠遠隔離,授課時才相見”。在當時,葉圣陶關于教育改革的實驗和勞動實踐活動,和他在文章中提倡的那些做法,無疑是開了舉國之先。

1932年,葉圣陶在開明出版社做編輯的時候,花了一年的時間,為小學生編寫了一部《開明國語課本》。這雖然是一套國語課本,但是葉圣陶希望孩子在讀書的同時,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他編的課文里,介紹了那個時代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比如《人類的發明和生物的技能》《電的世界》《發掘和探險》《消化》《浙江潮》《巴拿馬運河》《兩個鐵球同時著了地》《揭開了天空的秘密》《科學發明的利用》《機械的工作》等等。從門類上看,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幾乎無所不包。語文課本中有著這樣多的科學內容,在那個時代可謂十分先進,對于后來的語文教材編選,也有著很大的啟示。葉圣陶曾說過,這套課本里的課文“大約有一半可以說是創作,另一半是有依據的再創作,總之沒有一篇是現成的,抄來的”。由此可見,出于教育孩子的需要,葉圣陶當時就已經開始寫科學小品了。從這一點來說,他大概也可以算作是中國寫科學小品文的先驅了吧。

1945年7月,在抗戰期間極困難的條件下,開明書店在四川創辦了一種少兒刊物《開明少年》,主編是葉圣陶,我的父親葉至善是他的得力助手。應該讓少年們在這本雜志中讀到些什么,在籌備創刊的時候,父子兩人商定了好些欄目,其中介紹科普知識的欄目不在少數。比如講科技常識的“任何人的科學”,介紹各類天文知識的“宇宙之大”,介紹身邊各種物品生產過程的“技工展覽”,講生物知識的“生物素描”,介紹數學相關知識的“數的驚異”等。從這些欄目的設置就不難看出,葉圣陶非常重視向孩子普及科學知識。編輯部還團結了一批為孩子寫科普文章的專家,比如科普作家賈祖璋,數學家劉薰宇、王峻岑,物理學家顧均正,包括那時候還不是科普作家的葉至善等。這些專家雖都有著自己的事情要做,但是他們也都把為孩子普及科學知識,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們是開創我國科普創作事業的老前輩?!堕_明少年》內容豐富,文字活潑,形式新鮮,反映了葉圣陶對兒童教育的種種設想,確實不同于當時市面上的少年刊物,也因此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葉圣陶被任命為教育部副部長,后又調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從那時候起的17年,葉圣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國的出版和教育事業上。他在人教社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編輯全國中小學生的教學用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語文教科書,歷史、地理、生物、常識、自然等,幾乎每一種,都是經過他字字斟酌修改后發排付印的。就連數、理、化這類純理科的教材,他也要事先和編輯們談定指導思想,然后看編出來的樣稿才定稿。教科書對于青少年來說,是啟蒙,也是普及科學知識的陣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葉圣陶在做的是最廣泛的,也是最重要的科學普及工作。

除此之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葉圣陶從教育層面出發,在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學習科學知識對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義,這里我只選幾節。

1935年,葉圣陶在《各種科目的教育價值》一文中說:“至于各種科目的教育價值,不但教者應當認清楚,就是學者也得辯明白。算學這一科目,豈止科學的重要基礎而已,我們平時的一言一動,都跟算學有密切的關系。它訓練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行動,它的價值遠在計算以上,計算只是它的狹義的實用價值罷了。再說史地,又豈止故事跟地名的記誦而已,它指導我們去認識環境,啟示我們怎樣才是適當的生活方式,本來不是裝飾品似的無聊學問。推廣開去,中學里的各種科目都是必要的,好像食物里的各種營養素一樣。一定要把各種營養素吸收到身體里去,身體才會正常地發育,同樣地,一定要把各種科目學習得到家,個人的知能才會平均地進展?!痹谶@里,葉圣陶對各個學科的認識,比那些只知道講課的老師還要深刻。

1958年,葉圣陶在《讀書》雜志發表《培養青少年的創造精神》一文,熱情地向青少年推薦科普讀物《我的機器蠶》:“這本書是作者自己創造發明的故事,寫的全是親身的經歷?!薄皠撛彀l明之中的甘苦和感情全都寫得很真切。青少年讀了,容易受到感染。在向科學進軍的今天,在科學研究必須跟生產結合的今天,受到這樣的感染是大有好處的??茖W研究的熱情將會激發起來,科學研究的方向將會認得很明確?!薄跋Mx者學習那種事事鉆研,樣樣追究個為什么,樣樣能自己想出辦法來實驗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創造發明的動力?!?/p>

1959年,葉圣陶在《給少年兒童多介紹課外讀物》一文中,特別強調了科普讀物的重要性。他說:“給少年兒童介紹課外讀物,范圍還要擴大些,過去的情形嫌不夠廣。要介紹一些地理方面(包括天文方面)的讀物,如旅行記、探險記、星空巡禮記之類。要介紹一些歷史方面的讀物,如歷史故事、創造發明故事、歷史名人傳略之類。要介紹一些有關生物的讀物,小至一種昆蟲,大至成片森林,凡可以引起觀察研究的興趣的都好。要介紹一些有關物理、化學的讀物,電燈為什么發光,鋼鐵為什么生銹,諸如此類,凡可以養成查根究底的習慣的都好。要介紹一些有關工業、農業的讀物,工廠里怎么樣操作,田地里怎么樣耕種,怎么樣改進應用的工具,怎么樣提高產品的質量,諸如此類,凡可以加強動手的欲望,鞏固勞動的習慣的都好?!n外讀物既能促進求知欲,也就有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功效?!?/p>

1961年,葉圣陶在《多登載知識小品》一文中說:“知識,誰都是越廣博越好,一個人只會嫌知識少,決不會嫌知識多。知識要它多,并不在乎裝點門面,遇見什么,都談得上一點兒。知識要它多,在乎充實自己,使知識化而為精神上的血肉,無論學習什么或是做什么工作,都有堅實的底子?!薄耙话闳艘谧约旱膶I以外吸收些知識,多半只能隨機檢取,逐漸積累。報紙上如果經??侵R小品那樣的文章,正好配合這種情況?!币虼怂粲鯃蠹埧镆嗟侵R小品,“要像詩歌和散文那樣經常見報”。他希望編輯部在選稿約稿上下些功夫,說:“研究自然科學的人那么多,……只要鼓起他們的積極性,刺激他們的寫作欲望,他們就會在研究工作和實際工作中抽出余暇,提起筆來?!蚁?,如果能夠充分說明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以及知識小品這樣的體裁大有利于普及,這就盡夠了,盡夠鼓起人家的積極性,刺激人家的寫作欲望了?!?/p>

1984年,葉圣陶已經90歲了,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怎樣才能推進中小學的教育工作,還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他寫了一份稿子給教育工會的會刊《教工》,題目是《懇請各工廠給中小學生出力》。在文章中他以十分懇切的態度呼吁,請各工廠對學生開放,讓學生們到工廠參觀,幫助中小學學生開展直觀教學,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安徽搶儆谥毓I還是輕工業……都可以因廠制宜,布置各自的展覽室,指導學生們參觀展覽室和車間。學生們在工廠里聽講解員講解,看工人們操作,并非像在課堂里一樣,分別地受到有關物理、化學、數理等方面的知識,而是綜合地得到這些方面的感性認識?!薄皩W生們在展覽室里看到舊的生產原料、生產工具和生產方法,又在車間里看到新原料、新機器和新方法,該會悟到如今的時代,工業在不斷地飛速發展,當前見到的種種事物,在不遠的將來又會被更進步的事物代替吧?!边@篇文章還進一步提出:“讓學生學習有關動物的知識,帶他們往動物園去參觀是好辦法,能讓他們有商有量飼養些動物是更好的辦法。讓學生學習有關植物的知識,帶他們到田間、林間、草地、湖邊或植物園去游觀是好辦法,能引導他們試種些花草樹木或莊稼是更好的辦法。唯有老師講課,學生聽老師講課本,‘空對空,決不是個辦法?!比~圣陶這些希望重視教育實踐,反對脫離實踐教學的話,既細致入微又語重心長,與他早在1917年在蘇州甪直進行教育改革,創辦“生生農場”,雖然相隔了將近70年,指導思想卻是一脈相承的,可見他畢生都在為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落實,做著孜孜不倦的努力。然而直到如今,這些思想還只是他的理想,在教育和教學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他在文中說的“空對空”的教育方法,依然占據著教學的主要地位。

葉圣陶希望工廠為小學生出力的這個呼吁,在當時確實引起了教育部門與一些工廠和農村的響應。一時間,有的學校開始組織學生走進工廠,有一些工廠不嫌麻煩,歡迎學生來工廠參觀。一些做得好的工廠,還派專門的技術人員給學生進行講解。比如鉛筆廠的開放,讓孩子們通過參觀知道,大樹要經過多少道工序,才成了一支他們天天在用的鉛筆。印刷廠的開放,讓孩子看到,他們天天要用到的書,經過了多少工人多少工序,才能散發著墨香來到他們手中。也有一些學校帶學生來到農村,和農民一起揮鐮割麥參加秋收,孩子們頭幾天疼得直不起來的腰,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盤中餐真的是粒粒皆辛苦。這些活動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既新鮮又生動,起到的教育作用,也是書本和課堂給不了的?,F如今,帶著學生去工廠去農村參觀學習的學校應該還是有的吧。比如,在葉圣陶的家鄉蘇州,很多有條件的學校,就在學習葉圣陶早年教育改革時的做法,建立“生生農場”,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學習有關知識,老師學生都嘗到了這樣做給他們帶來的甜頭,這無疑是值得稱贊的。我又想,如今的科學技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在飛躍式發展,如果學生們還有可能去工廠參觀,可能會是汽車制造廠、船舶制造廠;而他們看到的,也不再是落后的廠房和機床,而是先進的機械和流水線,操作者則是先進的機器人。農村也用上了先進的播種機、收割機,用上了塑料大棚和先進的水培技術。這樣的變化是葉圣陶當年做夢也想不到的吧。即使是這樣,如果他還在,相信他依然會提倡讓學生們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因為他重視教育實踐,反對脫離實踐的教學思想永遠不會變。

從上面這些零零碎碎的資料來看,關于葉圣陶和科普教育這個話題,大概不能只看他有沒有寫科普文章,做沒做過科普講座,而應該看到,科普教育的意識貫穿于他的一生,并且一直體現在他工作的全過程中。我想,從這個角度來看,葉圣陶提倡和實踐科學普及教育相對來說比較早,應該算得上是科學普及工作者的先鋒。他的很多先進的思想,直到現在還沒有能夠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本身,存在著嚴重的脫離實踐、脫離實際的問題。

這篇稿子寫好后,我不知道“葉圣陶是科學普及工作者的先鋒”這一提法是不是妥當,就把稿子拿給了一位科普界的老朋友,請他幫我挑挑毛病把把關,他可是我很信任的科普大咖。他看完稿子很快就回復我了。他說:“文章看了,很好。但是我覺得,葉老絕不是一般的科普作家,他對科學普及的貢獻,絕不是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一個學科知識的傳播,而是作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對科學普及的重要性,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并且在教學實踐和編輯出版中,進行了成功的探索,這才是他老人家在科學普及方面的歷史功績。這也是我在閱讀了你的文章后得出的結論,是對你爺爺的客觀評價。今后咱們應該從這個方面來展開對他老人家的科普思想的研究,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p>

感謝我的這位老朋友,他不愧是科普大家,對于葉圣陶為普及科學所做的工作,他想得比我深、比我高。我覺得他寫給我的話,既發自內心又言之有理,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愿意,從這個方面和這個高度去做一些研究,寫出葉圣陶對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視和貢獻,畢竟在這方面,有關史料和研究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幾乎是個空白。讓我們一起期待。

(編輯 / 鄒 貞)

猜你喜歡
科學普及葉圣陶工廠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科學普及助力科學教育做加法——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科學教育論壇會議綜述
霜的工作
為什么工廠的煙囪都很高?
廣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動效果調查研究
高校教師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的激勵策略研究
離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廠的實施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