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用于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中的效果觀察

2023-03-12 15:51王小紅梁富春
健康之家 2023年24期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

王小紅 梁富春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用于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心血管內科在職的16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安全管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比較兩組護理人員表現差異性。結果 研究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和一般狀態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風險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溝通能力、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及應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依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實施安全護理,能夠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護理人員

心血管內科的疾病種類多樣,發病率和致殘率也較高,且大部分的疾病均為突發[1]。隨著疾病的持續惡化,大部分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使得護理工作的難度也隨之提高。護理人員在護理心血管內科患者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各種問題[2]。隨著公眾對健康狀況的日益重視,護理質量的標準也相應提升。作為衡量護理質量的關鍵參考依據,護理質量敏感度指標在醫療操作和護理管理的每個步驟都有著顯著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用于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心血管內科在職的16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8例。對照組男4例,女4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28.11±1.12)歲。研究組男5例,女3例;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29.11±1.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安全管理

對護士進行常規訓練、考評護理知識與技術、管理績效等。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

(1)組建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小組:由護理部主任、心血管科護士長、主管護士和資深護師組建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小組。其中,護理部主任擔任組長,主要職責是檢測敏感指標,其余的成員負責搜集和整理相關信息。通過培訓的方法增強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責任護士以嚴謹的態度進行工作,適當評估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危險因素,并實施有效的預防手段。如果患者發生意外,護理人員應立即向醫生匯報。

(2)篩選并確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團隊通過研究歷史資料,依據患者的治療狀況設定敏感指標,如結構、過程和結果指標。以上指標主要涵蓋識別精度、護理技能合格度、風險評估合格度、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早期康復訓練實施效率等。

(3)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應用培訓:為了滿足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需求,要強化相應的醫護團隊的護理技術,使其在執行護理工作時嚴格遵循敏感指標,并作出動態評價。

(4)護理安全管理的實施: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要全方位評估其心理狀況。大多數患者受病癥影響,會產生各種程度的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增進與患者的互動和交談,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颊呷朐汉蟮? h內,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并評估其病情變化情況和是否發生不良事件,如導管脫落、跌倒、壓瘡等,同時嚴格執行分級護理制度。監測患者的心跳、呼吸、脈搏以及導管是否暢通,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指導患者家屬觀察患者病情,若發現其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療團隊。評估長期臥床患者是否存在壓瘡風險。在全程的護理流程中,護理人員要嚴謹且專注地遵循5項關于護理質量的敏感性指標,責任護士長需要定期檢查護理工作執行情況,并及時識別和處理存在的問題。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加強對患者的口腔衛生教育,以減少肺部感染率。指導患者自主攝食,并通過刺激喉部的吞咽反射,使食物從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食物。飲食量要視患者恢復狀況而定,以免造成嗆咳。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適量運動,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學習走路、站立、下蹲等基礎動作,并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確定訓練時機,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的肢體功能。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包括分級護理落實率、??萍寄芎细衤?、患者身份識別準確率、高危風險評估準確率、高危藥物管理及使用合格率等方面。(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和一般狀態,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3)比較兩組護理風險發生情況。(4)比較兩組護理質量:包括溝通能力、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及應急能力,得分與護理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比較

研究組各項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和一般狀態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6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研究組溝通能力、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及應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較多,嚴重損害健康[4]。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的質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護理的安全性與質量是醫院護理的關鍵,因此必須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有力的護理服務。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是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主要依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實施安全護理。在應用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優化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的過程中,具有高靈敏度與高實效性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數,可以從各種角度全方位審查、動態跟蹤護理流程,確保護理計劃的設計與執行更貼近患者期望,充分展示護理職責的重要性,推動患者預后的優化[5]。

在心血管內科執行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模式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為患者提供飲食照顧、鍛煉和衛生保健等基本護理,還應評估其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判斷其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危險。同時,在高?;颊叩拇差^放置標記卡,提高護理質量,增加巡查頻率,以便采取相應的風險預防措施。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執行篩選出的護理敏感度指標,并由護士長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和監控,及時察覺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的問題,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為患者制訂更為優質的護理計劃[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和一般狀態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溝通能力、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及應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進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提高對敏感指標的應用效率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依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實施安全護理,能夠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改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曉茸,張瑜.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5):148-149.

[2]李輝,康偉.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新疆某三甲醫院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9,52(10):1449-1451.

[3]胡經文,肖娟,白婷,等.介入手術室??谱o理質量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8(1):46-51.

[4]張慧,沙凱賢,黃燕.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3):123-125.

[5]徐鴻,周春湘,何云霞.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自動采集方案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數字醫學,2021,16(7):62-66.

[6]郭麗麗,楊芳.??谱o理質量敏感指標評價體系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9):31-32.

猜你喜歡
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療效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
護理人員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作用觀察
平衡計分卡在手術室護理人員績效考核中的應用價值
在醫院編外護理人員中推行人事代理擇優同工同酬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