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模式、機制及路徑

2023-03-15 14:31劉冰心張莉敏白勇雙楊建飛
農業工程 2023年12期
關鍵詞:寧都縣設施農業中介效應

劉冰心 張莉敏 張 璞 白勇雙 楊建飛

摘 要: 研究了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模式、機制及路徑。依據江西省寧都縣2004—2022 年統計年鑒數據,采取OLS回歸探究了寧都縣年末貸款余額對農業產值的影響,以財政收入作為中介變量考察了年末貸款余額對農業產值是否存在影響,分別采用了逐步系數回歸法、Sobel 檢驗法和Bootstrap 檢驗法。結果表明,年末貸款余額的增加對農業產值存在正向的作用,年末貸款余額每增加一個單位,會使得農業產值增加11.47%,財政收入作為中介效應也存在正向效應。

關鍵詞:金融支持;設施農業;中介效應;正向效應;寧都縣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795(2023)12-0138-06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12.024

0 引言

“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20—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1-2]。21 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種重要形式,農業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農業勞作,更多的技術和科技為農業注入了新的力量。高效優質的生產效益、生產的反時令性及生產類型的多樣化使設施農業成為現代農業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設施農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國邁向農業強國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目前,我國設施農業發展還較為落后,設施農業規模較小,從業人員科學素養較低,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內部功能層次不一,存在很多問題。在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難以保證,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創新的生產模式和有效的組織形式,最重要的是資金匱乏,一直制約著設施農業的發展,造成了設施農業配套設施不足、人才流入較少、人才培養困難等問題,使得經濟效益并不顯著[3-4]。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農業引入金融市場,通過金融手段和渠道為設施農業發展注入資金。2023 年《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開展設施農業貸款貼息試點,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金融等方式拓寬資金渠道,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設施農業。大力度的金融支持能夠有力地推動設施農業的發展,擴大設施農業的規模,建立新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國內許多研究對于金融對農業的作用也持正向觀點。顧寧等[5] 測度我國主要省份農業現代化水平,指出儲蓄動員效率、儲蓄投資轉化效率和投資投向效率3 種金融效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均具有比較顯著的正向影響。裴奔等[6] 選取2014—2017 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短面板數據,論述了現代農業深受我國金融支持的積極推動作用。

江西省寧都縣作為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縣和贛南老區最大的設施蔬菜種植地, 2018 年決定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蔬菜產業,探索創新“七統一分”和“國企投融資”模式,高效推進蔬菜基地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快速發展。設施蔬菜是高效農業,也是高投入的產業,高標準大棚蔬菜基地建設大棚、水、電、路和土地平整等設施投入6 萬元/hm?左右,一般農戶或企業都難以承擔,為此,寧都縣通過財政、企業、金融和農戶等多渠道融資投入,特別是發揮國有企業主導作用,形成了穩定可靠的資金投融資機制。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依據寧都縣2004—2022 年統計年鑒數據,將金融與財政結合起來分析對于設施農業的作用,聚焦于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的路徑機制,探究金融如何通過財政來對設施農業產生影響,在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為推動設施農業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豐富實踐路徑,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農業提供理論和經驗的支持。

1 核心概念及相關理論

1.1 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采用人工技術手段、新型生產設備、管理技術調控溫室等,可以改變局部環境,為動植物的生長創造出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動植物的生長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設施農業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創造出反季節時令農產品,生產的多樣化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是邁向農業現代化的一條必經之路,也是我國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之一。設施農業具有抵御風險能力強、保證生產及產品供給穩定、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生產效率等特點,成為世界各國普遍利用的一種技術措施[7-8]。

1.2 金融支持

設施農業的建造和發展需要投入更多的生產要素。鄉村整體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資金較為短缺,所以資金便是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一大要素,利用金融手段支持設施農業建造,籌集資金成為了設施農業發展重要的一部分[9]。

1.3 農村金融相關理論

1.3.1 農村信貸補貼理論

20 世紀60 年代,凱恩斯主義成為經濟學的主流學派,在此背景下誕生了農村信貸補貼理論,在20 世紀80 年代之前,農村信貸補貼理論是農村金融理論的主流學說。農村信貸補貼理論的前提是農村的生產力低、農民儲蓄能力不足、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所取得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生產活動,所以農民長期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由于農業的生產活動具有收入的不確定性、長期性、收益小等特點,所以也不能成為各商業銀行的服務目標。

農村信貸補貼理論認為政府應當建設非盈利性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來對農業生產注入資金,支持農業經濟,并且對于農業的融資利率低于其他產業來更好地促進農業的發展[10-11]。農村支行和農業信用合作組織的成立取代了民間高利率的非正規金融,消除了農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農村信貸補貼理論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是也存在著以下3 種缺陷。一是由于資金獲取更加的廉價方便,使得農民喪失儲蓄的動力,并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二是由于貸款利率過低,貸款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成本過高時,貸款機構將會更傾向于大農戶貸款,產生了大筆的貸款集中在富有農民身上的情況,造成資金分配不公,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三是農村信貸機構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督措施,會造成借款者拖欠貸款等問題[12-13]。

1.3.2 農村金融市場理論

針對農村信貸補貼理論所具有的缺陷,農村金融市場理論產生,其前提與農村信貸補貼理論恰好相反。第一,農民具有一定的儲蓄能力,即便是貧困地區的農戶也能儲蓄一定的資金,儲蓄也能夠帶動農業的發展。第二,過低的利率使借貸差別過大,農戶不愿意存款,阻礙了資金的融通及農村金融的發展。第三,農村金融發展依賴于外部資金的支持,信貸機構的貸款回收率也比較低。第四,非正規金融機構及高利率的存在歸因于農村貸款機會成本大[14]。

與政府干預農村金融市場相反,農村金融市場理論認為利率應該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這樣能夠使資源進行高效配置,利率市場化還能夠補償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有利于農村金融的發展。

農村金融市場理論對于農村金融自由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因為存在著各種缺陷,其收效甚微。農村金融市場理論只著眼于利率自由化對于農村經濟的增長有促進作用,但忽略了發展中國家金融機制不健全、不穩定等問題,存在著一定的金融風險。

1.3.3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20 世紀90 年代以后,隨著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村金融市場理論的缺陷不斷暴露出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有效需求會導致金融市場失靈,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開始興起,人們認識農村金融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預和介入。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認為,在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機制不完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金融機構建立的初期,政府應該發揮作用,完善金融體制,解決市場上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有效需求等問題[15]。與農村信貸補貼理論不同的是,不完全市場競爭市場理論的意圖在于減少政府對于金融機構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更好地發揮利率在金融市場的積極作用,同時政府的干預是為了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這是對農村信貸補貼理論和農村金融市場理論的進一步完善[14,16-17]。

2 金融支農運營現狀、模式與問題

寧都縣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財政撬動和國有平臺公司的融資主渠道作用,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農投融資建設、基地租售回款、政府獎補支持、公司經營兜底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支持設施農業建設“寧都模式”,建立起供需匹配、借還有序、穩定可持續,并且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資金良性運轉體系,成為金融支持設施農業建設“寧都模式”的精髓所在,創新投融資模式,解決了大棚建設錢怎么花,錢怎么來的問題。

2.1 寧都農投集團轉型發展與市場化運營

2016 年,寧都縣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了寧都縣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都城投集團),為寧都縣城市建設發展提供綜合投資服務。2021 年11 月,寧都縣整合寧都城投集團存量涉農資產和全縣農村光伏扶貧電站、水電站、城鄉供水等涉農經營性資產,由縣財政局注資10 億元,正式組建國有獨資的寧都縣永生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都農投集團)。寧都農投集團擔負了為全縣涉農建設與發展提供投融資服務的重要任務,通過整合開發優質農業資源及對涉農產業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現已發展成為總資產77 億元的大型國有涉農企業,實現了企業實力不斷壯大與全縣涉農建設發展資金越來越充裕的“雙贏”格局。

2.2 制定全縣設施蔬菜發展規劃

2018 年,寧都縣蔬菜辦和農業農村局落實《贛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 年)》,編制《寧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專項規劃( 蔬菜) (2020—2023 年)》,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全縣設施蔬菜基地。通過“兩上兩下”,對全縣規劃范圍內的蔬菜大棚建設資金需求和供給進行匹配。第1 個“上”是指各相關鄉鎮每年梳理統計轄內蔬菜大棚建設需求,向上報送縣政府;第1 個“下”是指縣政府立足全縣規劃和各鄉鎮需求,委托寧都農投集團分解各相關鄉鎮蔬菜大棚建設面積任務;第2 個“上”是指鄉鎮和村委會組織,組織蔬菜大棚建設用地經營權流轉至寧都農投集團;第2 個“下”是指寧都農投集團根據分解面積任務,謀劃蔬菜大棚建設項目,開展投融資工作,撥付建設資金。

2.3 投貸聯動支持種植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

2.3.1 大棚設施:國企集中投融資建設模式

充分發揮國有平臺公司融資主渠道作用,通過寧都城投集團發行企業專項債8 億元,通過寧都農投集團提供自有資金6.6 億元并從農發行、九江銀行等獲取中長期貸款授信8 億元,累計用款6 億元。主要融資模式可以總結為農投融資建設、基地租售回款、政府獎補支持、公司經營兜底。

一是寧都農投集團按照縣政府要求,根據分解各相關鄉鎮的蔬菜大棚建設面積任務,會同相關金融機構和專業咨詢公司,整片推進、打包謀劃設計符合信貸要求的設施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由寧都農投集團作為項目單位統籌組織實施,向相關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相關金融機構根據市場化原則進行獨立審貸,在授信額度內向寧都農投集團旗下的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借款人)提供中長期貸款,寧都農投集團配套項目資本金,共同用于基地建設,工程建設隊伍由寧都農投集團招標確定。

二是建設形成的設施產權歸寧都農投集團所有,由其出租或出售給農戶和企業種植。用于出租的,每年租金3 萬元/hm?,由寧都農投集團公司與村委會按6∶4 進行分配,即1.8 萬元/hm?歸寧都農投集團,1.2萬元/hm?成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出售的,出售價格前5 年72 萬元/hm?,5 年后67.5 萬元/hm?;市縣政府對新建大棚獎補30 萬元/hm?,其中市級獎補10.5 萬元/hm?、縣級獎補19.5 萬元/hm?。出租收入+出售收入+政府獎補形成項目收益現金流,項目收益+公司經營性收入形成公司綜合經營現金流,公司綜合經營現金流用于償還貸款本息。

經測算,此模式下寧都農投集團共建設設施蔬菜基地114 個,面積1 200 hm2,按90 萬元/hm2 計算,總投資約10.8 億元,其中使用自有資金4.8 億元、中長期貸款約6 億元。中長期貸款按期限10 年、利率5 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LPR)加70 個基點(Basis Point,BP)(5%)計算,累計需還本付息9 億元。寧都農投集團1 200 hm2 種植基地中,如果533.33 hm2 用于出租累計可獲得租金收入1.44 億元,666.67 hm2 用于出售可回籠資金4.8 億元,加上政府獎補資金3.6 億元,合計9.84 億元,實現項目成本收益自平衡。如果出現租售比偏高等情況導致收益不平衡的,假設極端情況下1 200 hm2 設施蔬菜全部出租僅獲得租金收入3.8 億元,與政府獎補資金合計5.76億元,則需寧都農投集團每年整合產業經營收入等公司自由現金流補充約3 240 萬元,低于目前寧都農投集團每年的農資供應和蔬菜自銷收入(約5 940 萬元),不需財政兜底,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

三是信用結構為母公司寧都農投集團向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不需提供資產抵押。

2.3.2 配套設施:政府投資模式

寧都縣整合鄉村振興、水利、電力和交通等有關專項資金4 億元,撥付各相關鄉鎮,統籌推進蔬菜基地的水、電、路和土地平整等配套設施設計和施工,為基地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如土地平整資金對利用耕地建設蔬菜基地的按3 萬元/hm?標準由鄉鎮包干使用。對使用低丘緩坡地建設蔬菜基地的,土地平整費用由相關部門組成聯席會議評審確定。2022年11 月18 日,寧都縣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32.4 萬元,建設完成了長勝鎮法沙村長龍蔬菜基地道路工程。

2.3.3 蔬菜生產:分戶種植經營貸模式

對租種寧都農投集團統一投資建設大棚的種植戶,寧都縣蔬菜辦、農業農村局和金融服務中心牽頭,協調寧都縣農商銀行、九江銀行、農業銀行寧都分行等金融機構給予15 萬元/hm?、每戶最高不超過150 萬元/hm?的流動資金貸款,用于種植戶購買農用物資等生產周轉。貸款為純信用貸款,不需農民提供抵押物,期限3 年,利率5% 以內,寧都縣財政全程貼息50%,農戶僅需承擔2.3% 左右。對種植戶2018—2019 年貸款、2021—2022 年貸款到期的,根據經營情況,僅需在第3 年末償還貸款本金的50%,剩余50% 貸款本金于第4 年末償還,并且繼續享受貼息1 年。截至目前,有關銀行已累計向蔬菜種植戶發放純信用的流動資金貸款2 億多元,寧都縣財政安排貼息資金2000 多萬元。此外,贛州市財政還安排了10 億元風險緩釋金,專門支持蔬菜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

3 數據、建模與方法

3.1 研究模型與方法

農村金融對于設施農業的影響機制并不是單一的,本研究采用OLS 回歸模型,測度農村金融支持通過財政收入作為中介變量對于設施農業的影響。

中介效應分析在本研究中是檢驗財政收入是否成為中介變量,以及財政收入作為中介變量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程度的中介作用的分析方法。首先通過簡單的中介模型對其進行理論介紹,然后再根據對中介效應的敏感度由弱到強對逐步回歸檢驗法、Sobel 檢驗法和Boostrap 檢驗法3 種中介效應的方法依次進行分析。

中介效應的作用原理如圖1 所示,X1 為解釋變量、Y1 為被解釋變量、M 為中介變量,記X1 到Y1 的總效應為a,X1 作用M 的系數為b,M 作用Y1 的系數為c,X1 作用于Y1 的系數為d。變量間總效應就應該等于直接效應加上間接效應,即a=bc+d,a 為總效應、d 為直接效應、bc 為中介效應也稱間接效應。

(1)逐步回歸檢驗法。

①檢驗方程。

Y1 = aX1 +e1 (1)

M = bX2 +e2 (2)

Y2 = dX2 +cM+e3 (3)

逐步檢驗回歸系數的方法分為3 步。第1 步,式(1)自變量X1 對因變量Y1 的總效應a。第2 步,式(2)路徑系數b。第3 步,控制中介變量M 后,式(3)系數d 和系數c。

②判定依據。系數a 顯著,即H0∶a=0 被拒絕;系數b 顯著,即H0∶b=0 被拒絕,并且系數c 顯著,即H0∶c=0 被拒絕。

(2)系數乘積檢驗法。檢驗系數乘積是直接針對假設H0∶bc=0 提出的檢驗方法,有多種計算公式,引入Sobel 檢驗和Bootstrap 檢驗兩種方法。

3.3.1 OLS 回歸

由表1 可知,對寧都縣年末貸款余額與農業產值做簡單的OLS 回歸使用穩健的標準誤在1% 的統計水平顯著,在引入其他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年末貸款余額每上升一個層次,農業產值升高12.55%。

3.3.2 中介效應分析

由表2 可知,根據逐步回歸檢驗法,式(6)中,對農業產值和年末貸款進行直接回歸,系數水平顯著,即年末貸款每增加一個單位,農業產值增加12.55%,年末貸款余額的增加對于農業產值有促進作用。式(7)中,考察年末貸款余額對于中介變量財政收入的作用,結果顯示,年末貸款余額的增加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呈正向關系,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年末貸款余額,財政收入顯著增長6.26%。式(8)中,將核心解釋變量年末貸款余額和中介變量財政收入放入到同一個模型中,中介變量財政收入的系數依然顯著,則中介效應顯著,對于年末貸款余額的系數也顯著,所以稱為部分中介,年末貸款余額的系數從0.125 5 變化到0.134 6。年末貸款余額對于農業產值的影響總效應為0.062 6×2.027+0.134 6=0.261 5。式(9)中,將所有的變量考慮進去探究對于農業產值的影響,年末貸款余額,財政收入相較于之前的模型作用結果沒有改變,只是系數發生了略微的變動??刂谱兞?、水果產量和牧業產量對于農業產值并沒有顯著影響,保費收入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對于農業產值有顯著影響。

為了改善逐步回歸檢驗會漏掉一些中介效應的缺陷,采用Sobel 檢驗法,結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知,Sobel 法檢驗結果與逐步回歸檢驗法相同,同樣是財政收入具有中介效應,但是在Sobel 檢驗法中,財政收入的中介效應估計值大于逐步回歸檢驗法,提取了更多的中介效應。

?a 和?b 因為Sobel 檢驗法檢驗假設服從正態分布,所以放寬這一假設,選取Bootstrap 檢驗法檢驗,設定Bootstrap 檢驗法檢驗的抽樣次數500,得到檢驗結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可知,Bootstrap 檢驗法檢驗中,根據中介變量財政收入的估計置信區間不包含0,所以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顯著。教育程度對于生育意愿影響的總效應,以財政收入作為中介變量來看,等于直接效應0.039 111 7 加上間直接效應0.089 589 3。

4 結束語

以財政收入作為中介變量考察江西省寧都縣年末貸款余額對農業產值的影響,結果表明,年末貸款余額的增加對于農業產值存在正向的作用,年末貸款余額每增加一個單位,會使農業產值增加12.55%。將財政收入作為年末貸款余額影響農業產值的中介變量,具有一定的中介效應,其財政收入對于農業產值也存在正向作用。水果產量和牧業產量對于農業產值的影響并不顯著,而保費收入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對于農業產值影響顯著。

為了平衡財政收入和減稅效果,政府可以考慮設定階梯式的減稅機制。初期可以給予更大幅度的減稅優惠,逐漸遞減至正常稅率。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財務壓力,同時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對于特定的農業領域在銀行貸款方面可以減小利率。

金融支持對于設施農業的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機理與作用,寧都縣要完善金融制度措施,調整金融支持結構,強化財政支持及調節效應,以金融支持帶動寧都縣財政收入,進而帶動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寧都縣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其他地方設施農業可以吸取寧都縣設施農業建設模式,根據自身的情況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的設施農業。

參考文獻

李曉東.山東省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研究[J].當代農機,2023(1):82-84.

王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金融支持與農業產業發展創新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4):211-214.

董良泉, 王雨菲. 金融支持高科技農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J].金融發展研究,2022(9):90-92.

黃若云.農業產業興旺的金融支持[J].中國金融,2022( 16) :101.

顧寧,余孟陽.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徑識別[J].農業經濟問題,2013,34(9):58-64.

裴奔,鄭彬.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實證分析:基于近年各省的面板數據[J].中國林業經濟,2021(4):128-130.

PEI Ben, ZHENG Bi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modern agriculture: based on panel data of various provinces in recentyears[J].China Forestry Economy,2021(4):128-130.

鄧曦.三明市設施農業發展與金融支持關系研究[J].廣東蠶業,2022,56(7):104-107.

鹿角.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22(19):10-12,18.

張虎強.財政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績效分析:以寧夏固原市為例[J].經濟師,2022(7):107,124.

文靜,馬文祥.湘西州農業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11):149-151.

魯立坤.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22.

LU Likun.A study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Jilin Province[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22.

劉書娟,郭會叢,韓亞莉.對河北省正定縣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 金融會計, 2021( 10) : 60-63.

唐江云,李曉,何鵬,等.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金融支持現狀與模式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73-79.

TANG Jiangyun, LI Xiao, HE Peng, et al. Analysis of status andmodel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nagement Research,2020,40(23):73-79.

韓俊華,周全,韓賀洋.農業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9,37(2):140-145.

HAN Junhua,ZHOU Quan,HAN Heyang.A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ing[J].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19,37(2):140-145.

中國人民銀行寧城縣支行課題組.對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以寧城縣為例[J]. 北方金融, 2016( 12) : 94-98.

張樂, 王楠. 農村金融理論回顧與展望[J]. 生產力研究,2018(9):67-71.

胡獻政,廖榮天.金融支持下的福建設施農業發展及突破路徑探索[J].發展研究,2013,30(10):62-64.

猜你喜歡
寧都縣設施農業中介效應
寧都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困境與思考
寧都縣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工作成效顯著
寧都縣降水氣候特征分析
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人際互動的中介效應
蘇南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朝陽市設施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開發SWOT分析
淺談設施農業蜜蜂授粉管理技術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童心繪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