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必讀書目中挖掘考點

2023-03-16 20:24李蘭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老規矩禮俗冰柜

李蘭

《鄉土中國》·得分點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悅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矩不是法律,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換一句話說,社會和個人在這里通了家。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幺?”——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F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斑@不是見外了幺?”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矩。西洋的商人到現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一文不要地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這自是“土氣”的一種特色。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地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去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

延伸角度

角度一:傳統禮俗就是那些熟悉的“老規矩”。

我們就生活在傳統禮俗里,但我們往往不自知。對此費孝通先生有一個很親切的解釋?!啊畬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悅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睋Q言之,我們每個人“習得”傳統規則的過程,就是在接受規則的陶煉之后,對之產生親密感覺的過程。費先生說,“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币簿褪钦f,我們的“不亦悅乎”是因為我們因為熟悉而產生的那種自然、自在、心靈放松的狀態。我們生活在傳統禮俗所演變成的種種“老規矩”中,就如同魚生活在水中。

適用主題:價值守望;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素材對接

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節,它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一種映照,這里有很多習俗已經約定俗成。春節要“掃房”:不論窮富,俱掃門庭。即便是人少、貧困的人家也都要掃房。這不僅是一種迎接諸神下界的準備,而且也是一種掃除穢氣、晦氣的重要舉動。除夕的飯叫年夜飯。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運用示例:有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小時候我們盲目聽從長輩的“老規矩”,青少年時我們對老規矩嗤之以鼻,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于老規矩的態度會從駁斥又回歸到接受與認同。就像兜了個圈子,越臨近終點,就會越接近起點——我們從最開始覺得這些老規矩很麻煩,與之有隔膜,到后來慢慢發現老規矩中藏著的人情味、煙火味,最終在越來越熟練地講究“老規矩”的過程中欣然接受那些由來已久的禮節。表面上我們仿佛是回歸到了圓的起點,但其中的感受與滋味早已大不相同。我們終有一天會明白老規矩中所蘊含的價值守望,那是祖祖輩輩對我們這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角度二:“禮俗”和“法理”兩者殊途而同歸。

在“禮俗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建筑在熟人之間的信用關系里,因為抬頭不見低頭見,因為祖祖輩輩基本都扎根在一片土地上,一旦一個人在鄉土社會里失信,他就將失去所有人對他的信任,他就無法在這個社會立足。所以,鄉土社會的人會特別講究信用,甚至會為了守信而付出生命。這也就是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而在“現代社會”,人口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在這樣的社會中,個人信用必須依靠法律的強制約束才會得到普遍的保障。所以“現代社會”特別強調的是“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不過,一旦契約精神已經根植于人的思想深處,成為一種“習得”的規則意識,一種潛意識里的行為規范,也同樣會產生一種“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適用主題:城市的溫暖;真誠的價值選擇;傳遞信任……

素材對接

2018年7月,在杭州市西湖區文三路上,出現了一臺引人注目的“愛心冰柜”。冰柜里冷飲、冰棍、西瓜等一應俱全,還附有提示: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員、外賣小哥可免費取用。冰柜無人值守,取用全憑自覺。據報道,兩位剛運動過的少年,打開礦泉水才發現是給特定對象的,趕緊留下零錢;一位女士剛拿起冰棍,發現自己不符合職業要求,又果斷放了回去;附近的阿姨專門趕來幫忙整理冰柜;一位路過的大爺甚至從自己買的蘋果中挑了個大的放進去……炎炎烈日下,冰柜里的物品不僅沒有“意外流失”,反而還增多了。

運用示例:7000萬網友圍觀“愛心冰柜”,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的情感指向,滲透著人們在獲取信息過程中付諸的關注程度。遵守規則,是現代法理社會的基本公民素養;講求信用,是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禮俗社會的傳統美德;與人為善,不求回報,是“華夏大美”,是炎熱夏天里的一抹清涼。圍繞著“愛心冰柜”,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一種“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表面上“愛心冰柜”創造的是一個“公益奇跡”,而7000萬網友的“云守護”實質上代表的是人們真誠的價值選擇。

角度三:“土”并非必然是一個貶義詞。

費先生告訴我們,“土”其實是一種特點,代表了對土地的依戀,與土地的緊密關聯。以及黏著在土地上的人才有的那種安土重遷、保守傳統的性情,帶有這種“土”味的人,一般缺乏商業社會普遍具有的精明頭腦,反倒是有著一種近乎木訥的老實和忠厚。

然而,現代社會的很多人,似乎都很排斥“土”的,而追慕“洋”的,甚至用“洋”來作為標尺,來衡量土不土。其實“土”與“洋”的區別,很可能只是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里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念的碰撞,它們之間往往并沒有高下之分,更沒有優劣之別,只有不同。

適用主題:民族文化基因;國潮;民族與世界;“土”文化中的堅守……

素材對接

1983年,《大鬧天宮》在巴黎上映一個月,觀眾就超過10萬人次?!妒澜鐖蟆贩Q贊道:“《大鬧天宮》具有一般迪斯尼作品的美感,但其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動畫片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滨r明的民族風格,并沒有限定《大鬧天宮》的受眾范圍,相反,它罕見地實踐了這樣一個藝術真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今天,“國漫”也迎來了欣欣向榮的崛起,并再次走向世界。同樣是孫悟空和哪吒的神話故事,今天的我們,已有了全新的講述方式,但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一種強烈的、極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基因,仍流淌于我們的血液里。

運用示例:如今有一種說法,叫“土到極致便是潮”。為什么土能變成潮?恐怕是因為這些看起來很土的東西,事實上是有其內在的堅固的價值支撐的。

就像是《大鬧天宮》堅持的是民族藝術的表現和傳承,而自媒體平臺紅人張同學鏡頭下的破敗村屋、老舊家具、冒著紅色火苗的灶膛……則始終透著一種濃濃的懷鄉情緒。費孝通先生說,土,并不必然代表落后,而是一種“特色”。當在“土”中間,蘊含著一種堅守的時候,“土”這種特色也是會讓人欣賞乃至于欽佩的。

(編輯:李躍)

猜你喜歡
老規矩禮俗冰柜
冰箱和冰柜
熱搜第一!免費取水冰柜里的水越取越多
有的“老規矩”,還真不能丟
跟蹤導練(五)
CLOSE TOHEAVEN
跟蹤導練(五)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古代禮俗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以徽州禮俗為例
新中國“十七年”婚姻禮俗的演變(1949—196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