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路徑

2023-03-16 13:18王妤童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路徑鄉村振興

王妤童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不可磨滅的鮮明底色。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舉措。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也需要以市場化協作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現代化,以教科研對接助推鄉村振興人才成長現代化,以數字化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文化產出現代化,以新發展理念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現代化,以制度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組織機制現代化。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價值旨歸;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3-0017-03

鄉村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鄉村振興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那么,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戰略有什么內在聯系,從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來看,推進鄉村振興的價值歸宿是什么,又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理清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來龍去脈。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聯系

基于我國的政治、文化以及歷史沿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鄉村問題。因此,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完善鄉村政策的前提與基礎。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基層建設,而基層建設的中心環節又在于鄉村。新民主主義時期,鄉村的政治、經濟建設主要依托于土地革命展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要徹底消除貧困,必須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關鍵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因此,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為鄉村建設的現代化邁進帶來了第一股熱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國內鄉村環境受到生產資料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鄉村建設仍處于底層基礎之中。為實現社會主義發展,改善鄉村的落后面貌,毛澤東正式提出“一化三改造”,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對個體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鄉村的中心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發展之間的差距。實行以“先富帶動后富”,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各項舉措,使鄉村建設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進程中,我國鄉村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鄉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從表面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具有各自的發展邏輯,但從歷史維度出發,不難看出,鄉村建設與現代化發展之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班l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只有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遠大前景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我國發展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鄉村振興是現代化征程上的一小步,但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的一大步。一方面,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的變化,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征程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發展,必須避免在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容易出現的“中等收入陷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價值取向,以實現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為實踐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因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將鄉村底色鋪滿復興畫卷。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遵循

把握鄉村政治經濟的發展方向,正確認知鄉村振興戰略的地位與目標,找尋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遵循,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理論依據。

(一)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

推動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于黨。執政黨必須要同群眾緊緊地依靠在一起,把勞動人民的全面發展作為黨的宗旨。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群眾做實事,為人民謀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至上,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生活幸福的奮斗歷程,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的奮斗歷程。鄉村振興戰略承載著黨為人民服務的百年夢想和不變初心,是當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蘊含的鮮明底色。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必須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才能在鄉村經濟發展中強化政治引領、明確政治方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推進。

(二)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作為建構美好生活的根本指向和核心內容,進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也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靶掳l展理念”中的“共享”則是共同富裕中全民性的體現,堅持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才能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視域下,我們的任務與目標沒有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沒有變,堅持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也沒有變。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推進鄉村的各個方面,以彌合城鄉發展差異為基準,從根本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必須依托鄉村現代化建設。因此,鄉村振興戰略須在產業發展、人才成長、文化傳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組織機制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轉型,以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

(一)以市場化協作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現代化

發展經濟是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最直接的方式,鄉村產業發展可以直接提升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將直接基于土地的農作物營收轉化為更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幫助農民實現增收渠道的穩定與長效。然而鄉村產業的初步發展并不能滿足現代化鄉村的建設需要,要在滿足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基礎上進行產業的協作與升級。目前,我國已經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但是由于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還存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使得鄉村產業發展仍落于市場之后。因此,以市場化協作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不失為適應新發展格局的一種現代化方式。市場化協作的本質是以現代化發展為基礎,依托于大數據網絡的廣泛應用,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中的關鍵作用,促進全國各個鄉村產業的結構性互補,使有效的要素資源在市場活性流動。一方面能夠發揮鄉村產業的最大化優勢,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資源的優勢互補,起到“以強帶弱”的示范性引領。首先需要通過整合單一片區的鄉村產業資源,如人力、技術、生產資料等要素,形成聚集型的資源輸入與輸出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市場化的產業鏈條打造出資源配置互補的輸送渠道。其次,發揮當地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中小產業融合,支持產業相關供應鏈條的豐富與發展,打造相關產業園區,帶動生產、生活、文娛等各個方面,形成農民助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產業惠及農民生活的良性生態循環,促進鄉村產業與農村生活質量的雙重現代化發展。

(二)以教科研對接助推鄉村振興人才成長現代化

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長效化發展的重點因素之一。首先,要確定鄉村的人才來源,以本地高校為主要依托,分專業、分方向實現鄉村現代化的人才培養。其次,要打造鄉村與高校的對接機制。將學校的教學項目、科研項目與鄉村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一方面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過專業化的教學實踐解決大量的鄉村遺留問題。并且高校的科研項目都具備現代化的創新條件,在項目對接的過程中也逐漸轉變了當地農民的傳統農業思想,將更加個性化、靈活性的生產生活方式融入鄉村居民的生活之中。最后,是高校與鄉村之間的人才輸送機制。要使人才“留得住、留得長”,鄉村的生產生活必須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加大對鄉村人才政策的傾斜力度,為人才的駐足創造更多的條件。要想真正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必須依靠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只有立足人才的“根”,才可以打造鄉村現代化的“魂”。

(三)以數字化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文化產出現代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本民族開拓進取的精神源泉。首先,鄉村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鄉村作為承接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實現文化傳播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碰撞。因此,在鄉村文化中引入現代化傳播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內容是鄉村文化走出鄉村、面向世界、迎來現代化的重中之重[3]。一方面,由于鄉村文化的傳統性與特殊性,必須對鄉村中的傳統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匯總。一是將不便于進行數字化分享的文化古跡施以政策性的保護措施,將鄉村旅游與文化建筑有機結合,打造當地風俗人情一條龍的深度文化游,走文化、產業相扶持的道路,保留當地文化傳統、促使鄉村文化破除“地域桎梏”。另一方面,可以運用大數據賦能,促進鄉村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使用數字化方式可以將其移入線上展示平臺,便于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播及推廣活動。以大數據作為支撐的文化保護,相比傳統方式更具備溯源能力,一是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專利權、著作權的保護,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加入了更加現代化的中國標識,對鄉村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以新發展理念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現代化

首先,要保證生態宜居的現代化鄉村環境,應從鄉村資源的綠色發展著手。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遠小于鄉村生態資源發展所帶來的附加潛力。比如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宜居環境配合針對性的輸出推廣,往往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發展鄉村生態游,以此帶動更多的商業資源在此駐足,實現生態與產業的有效銜接。其次,鄉村生態文明現代化發展必須構建配套的綠色發展機制,以多元主體協同推進鄉村生態文明治理。費孝通認為,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4]。因此,鄉村生態文明治理必須有大量且多元的主體參與。綠色發展機制正好作為政府與村民、企業等主體間的制度黏合,推動鄉村生態的有序化發展。最后是在鄉村中樹立綠色發展意識,將綠色發展觀念深入人心,融入生活,從內而外展示鄉村生態文明現代化發展的蓬勃朝氣。

(五)以制度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組織機制現代化

要提升鄉村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優化基層干部的組織協作,應發揮制度與政策體系的規范、保障作用,實現鄉村基層組織機制的進一步優化。一是要突出基層組織機制的政治功能,抓牢鄉村基層黨支部,發揮其穩定人心、積極進取的堡壘與引領作用。抓好物質保障、政策開展、人員協調,打造一批扎根于鄉村、奮斗在鄉村的黨組織隊伍,成為鄉村居民可靠的后備力量。二是要整體優化鄉村基層黨員的工作水平。從制度入手,優化基層干部的選配、晉升與后勤保障工作,明確基層干部的相應職責,堅持把政策落到實處、把農民生活質量提升放在首位、把自身融入鄉村治理中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層組織的協作工作機制,制定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整體發展規劃,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協調作用,統籌協調推進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鳳臣,劉鑫,許靜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4):13-21.

[2]? ?吳少丹.新時代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和提升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9):25-27.

[3]? ?鄧楨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貴州社會科學,2022,(4):162-168.

[4]? ?何陽,王俊.農村人民調解解紛效能變化機理及增效策略——基于“三治”環境的分析框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55-62.

The Practical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ang Yutong

(School of Marxism,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ndelible bright backgrou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a better and happy life for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s the value goa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with market-oriented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wi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ocking, promote the emerge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industry with digital culture,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with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rural vitalization; value orientation; practical path

[責任編輯? ?文? ?欣]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路徑鄉村振興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