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度·尺度·深度:農村幼兒園有效教研的新探索

2023-03-20 04:45夏淑萍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研幼兒園農村

◎ 夏淑萍

一、農村幼兒園有效教研的價值審視與現狀

幼兒園的有效教研是指教師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實現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教師能力素養的增強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有效教研的價值。

(一)有效教研的重要性

有效教研不僅能幫助教師在教研過程中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能扭轉教師的思維定勢,拓展教育教學實施的思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能。特別是在農村幼兒園,有效教研能幫助教育教學資源有限的教師,打破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多樣局限,在減負增效中實現自我知識的不斷更新和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農村幼兒園教研的現狀

由于農村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起點和要求也不盡相同,農村幼兒園開展教研的能力較弱,教研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不高。

1. 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弱,教研開展能力差

在農村幼兒園中有不少教師都是非師范專業的教師,他們雖然對幼兒教育事業充滿熱情,但是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通常只是教研活動的旁聽者。從表1 中可以看出,三所農村幼兒園的共性問題是專任教師人數少,教研組長過于年輕,對組織教研活動的經驗不足,再加上農村幼兒園在編教師逐年從農村調到城區,直接導致在編教師人數的減少,還有的教師因為年齡增長,出現了職業倦怠,缺乏一定的教學激情和研究探索欲望,因此想順利地開展教研活動相對比較吃力。

表1 農村幼兒園教研結構情況表

2. 農村幼兒園教研路徑單一,教育研究興趣小

農村幼兒園無論是業務負責人或者是教研組長,皆是身兼數職,所以在教研形式方面,才會更多地選擇相對好操作的實施路徑。

經過調查可發現現階段的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存在的最主要的共性問題是:教研開展形式雖然多樣,但是教研主題的確定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比如理論自學,自學的內容和書籍基本是幼兒園根據園本研修或課程建設等需要確定的;比如專家講座和指導,也是直接給予式的,集中研討時確定的主題也多是幼兒園為解決發展問題制定的。教師在這些上層建構好的教研活動開展過程中,較難提升主觀能動性。

3. 農村幼兒園教師教研認知不足,教研開展程度淺

雖然每個幼兒園都在開展教研,但由于教研組長和教師對教研本質的認識不足,常會出現以下教研現象:①被動教研: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展的;②淺層教研:為維持幼兒園傳統和慣例而開展的;③回應式教研:為回應課改要求而開展的;④表演式教研:為在幼兒園之間進行教研展示。以上現象直接導致教研開展浮于表面,教研程度淺和有效性低。

二、基于溫度·尺度·深度的教研重構

教研活動的開展是一個隨著教師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原有農村幼兒園微教研的基礎上進行有溫度、有尺度、有深度的教研重構是有必要且急需的。

1.原有的微教研

農村幼兒園因為教師人數有限,雖然會開展集中教研,但是因為人數的限制,其本質上也只能算是一種微教研,各段基本只有4 名教師,開展的分段教研更是微教研。因此除了以上兩種微教研形式,更多地會采取教師之間、教師與保教主任之間的對話式的微教研,在碰到問題后及時地進行溝通交流,盡力解決問題,這樣的對話式的微教研在日常中占主要比重。

2. 重構后的新教研

基于對教研本質的梳理,結合農村幼兒園的實際,希望通過提升溫度、激發興趣:準備盲盒,讓教研充滿驚喜;轉變場地,讓教研打破局限;調節氛圍,讓教研更加輕松;形式自選,讓教研豐富路徑;主題討論,讓教研貼近需求。具體如圖1 所示。

圖1 溫度·深度·尺度教研重構實施圖

三、基于溫度·深度·尺度的教研策略實踐

教研不是固定成型或封閉的,而是不斷拓展與完善的,具有豐富的內涵與持續改進的生命力,只有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教研活動的效果真正落在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和每一位幼兒的發展上,從而真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一)提升溫度,激發教研參與興趣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能促使孩子探索周圍未知的世界,其實對于教師來說,好奇心一樣重要,要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首先要讓教師有所期待。

1. 盲盒準備,讓教研充滿期待

盲盒是一個看不見里面東西的盒子,它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但你不知道里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在商場或者文具店里經??梢钥吹接惺圪u。在教研活動開展前,我們準備的盲盒里不光局限在玩偶,里面也可能是吃的,用的,抑或放空一小時的寶藏卡等。驚喜內容的選取可以從和教師的交流中了解教師需要的,讓教師在教研前或者教研后打開盲盒時充滿驚喜,激發教師對下一次教研的期待。

2. 場地轉變,讓教研打破局限

其次是場地的轉變(見圖2),尤其是冬天,溫暖的陽光能讓人身心愉悅,可以將研討的場地從室內搬到戶外,打破會議室帶來的隱形壓力,幫助教師打破固化思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圖2 教研場地轉換選擇圖

3. 氛圍調節,讓教研更加輕松

教研是各抒己見的過程,要延續前期盲盒帶來的好心情,讓大家感受到教研也是一件輕松的事。營造讓大家可以自由暢所欲言的氛圍,尊重每一位教師的發言和觀點碰撞。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才能夠心情愉悅地參與研討,才能夠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效率。

4. 形式自選,讓教研路徑豐富

還可以從教研形式和教研主題的選擇上入手,我們都知道安吉游戲的核心是放手游戲,發現兒童,那我們何嘗不可去放手教研,發現教師呢。這個時候就又可以聯系之前盲盒里的寶藏卡了,比如上面寫著:“請你組織教研活動一次”。當然,如果是經驗不足的教師,需要我們的支持和鼓勵。這樣一來,一方面這個任務不是幼兒園強加的,可以消除抵觸心理,另一方面,由下而上的教研占比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

5. 主題討論,讓教研貼近需求

通過圍繞需解決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以此來確定教研的主題,能讓主題更貼近教師的現階段需求。收集相關問題需要聚焦幼兒的行為表現等,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現場觀察等,從教師、管理層、幼兒、家長多方收集問題,并根據統計結果,依據問題的被關注程度進行排序。再確定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時,則可通過綜合分析年段、教研室研修發展趨勢,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根據問題的共性程度,結合幼兒園的研究條件,綜合考慮問題的迫切性、可行性和價值意義再確定教研主題。

(二)把握尺度,規范教研開展流程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研制度的確定不是為了限制教研活動的開展,而是為了教研活動的開展更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

1.規范流程,提升教研過程可操作性

對于教研能力有待發展的農村幼兒園教師而言,一套完整的教研操作流程對實際開展教研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具體如表2 所示。

表2 農村幼兒園教研開展流程

整個教研流程從策劃到設計再到實施、反思和分享,每一個環節都有清晰的內容導向,能幫助教師,特別是教研經驗不足的教師,規范流程的支架,能讓教師在開展教研時對照自己組織的或者參與的教研活動,查漏補缺,在優化實際操作中不斷提升教研有效性。

2. 規范時間,確保教研開展可持續性

確保教研開展時間是幼兒園開展教研活動的基礎,因為幼兒園自身的特性,除了日常備課上課,教師還需要實時進行環境創設、區域材料的制作和準備等工作,并且因為幼兒年齡特征,開展活動時需要兩位教師同時工作,因此幼兒園教師在園的一日過程中很難有獨立的時間進行教研,只有通過頂層設計保障教師的教研時間,才能為開展有效教研打好基礎。同時,當教師們的教研時間確保之后,教研活動開展的持續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教研時間的確保和規范能有效提升教師的教研意識。教師會提前收集存在的問題或者先進的教育知識在開展教研活動時進行交流,這也是教師教研主體地位的體現。

(三)挖掘深度,保障教研工具支持

在探尋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今天,也需要探尋支持教師深度學習的方法,畢竟,要給孩子一碗水,教師必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借助工具來助推教研活動的開展是很有必要的。

1. 表格工具,支持尋找教研真問題

表格工具是指借助表格,幫助教師高效記錄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發現值得教研的“真問題”。教研是離不開教學實踐的,教師的教學與教研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因此提供表格工具能更好地幫助教師發現問題、記錄問題、研究問題。具體如表3 所示。

表3 教師教研問題觀察記錄表

從表3 中我們可以發現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幼兒在戶外山坡上的游戲情況,從中梳理出值得教研和需要解決的“真問題”,這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的真實性和可見性。

2. 問題工具,支持教研討論更深入

問題工具是指通過預設多種形式的問題,支持教研過程中主持人或參與者借助提問深化現場互動的過程。參加教研的教師來自不同的年齡階段,面對的幼兒存在的差異性也較大,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面對同一個問題,其關注度和興趣點因此往往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提高教研實效,設計的問題就要適合大多數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要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這樣才能提升整場教研中的互動。具體如表4 所示。

表4 教師教研提問工具表

開展教研活動的動力的本質是利用教師自己對研修的興趣和活動本身的吸引力。因此教研主持人在設計問題支架時,一定要遵循教師的思維方式,結合具體的研修內容。同時,提問也要具有開放性,因為開放式的提問能更好地引發教師回憶自己獨有的教育經驗,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和想象,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事可談。

3. 評價工具,支持教研反饋更有效

評價工具是借助評價的導向作用,讓教師感受在教研中的所思所獲的過程??梢詮摹敖萄薪M長負責任、教研活動規范求特色、教學常規質量監控有實效、教研氛圍濃厚、教研有實績”等方面加以評價。在園內樹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領教研工作不斷提升品質,從而形成比、學、趕、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圍,推動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以校本研修為例,每次研修結束,都會有評價反饋表。通過對評價表的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明確教師對教研活動的需求和對不同形式的教研方式的反應,對后續教研活動的開展、教研氛圍的建立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四、收獲和啟示:教研內驅力提升,教研有效性增加

通過有溫度、有尺度、有深度的有效教研方式開展,每位教師從教研理念到教研實際操作能力都有提升。日常的教研已經不再只是任務,而是教師的內在需求。

1. 培植教研主持人,教研能力見提升

讓每一位教師成為教研主持人不光能讓教研的主題更貼近教師的實際需求,還能讓教師在主持準備過程中對教研的流程有更清晰的認識,在教研開展過程中能變得更加的自信。經過新的教研方式的實踐,每位教師都能以主持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教研活動中,從默默的參與者到積極的發言者,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教研活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明顯提高。一些新教師,經溝通了解本人希望先觀摩,積累經驗之后再嘗試,對于這樣的個體需求,園方也給予尊重和支持。

2.形成教研小組,自主教研形式多

教研小組的成立,可支持教師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研方式和教研地點,讓研討無處不在,任何時候都能開展。一學期以來我園開展的教研活動無論場地還是內容、形式都很多樣:有的選擇在陽光好、空氣清新的草地上;有的選擇在安靜的圖書室,還有的選擇在線上進行討論;有的選擇自己開展項目活動時碰到的問題進行大討論,有的結合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同年齡段的研討,讓教師在教研過程中的互動更加深入了,同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讓教研的效果更加顯現了。

3.打造教研文化,園所生長力提升

經過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園所的教研文化氛圍已經非常濃厚,但是唯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形成具有內涵的教研文化,助推教研走得更遠,讓教研的力量保障園所的發展有旺盛的生長力。

猜你喜歡
教研幼兒園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愛“上”幼兒園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