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融合發展新路的實踐探索
——以閩南師范大學“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為例

2023-03-21 08:16
閩臺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研習閩臺閩南

曾 昱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閩南師范大學一直致力于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依托閩南地緣優勢,發揮閩南文化辦學特色優勢,在促進兩岸教育文化交流、服務兩岸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在閩南文化人才培養方面,設立“優秀閩南文化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班、閩南文化特色二級學科碩士點,承擔“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在閩南文化學術交流方面,成立閩南文化研究所,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閩臺文化研究期刊《閩臺文化研究》;在兩岸青年交流方面,舉辦國臺辦年度重點交流項目“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承辦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文化藝術節[1]。本文以閩南師范大學“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為例,闡述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融合發展新路的實踐探索。

一、閩南師范大學“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概況

(一)“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宗旨

閩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漳州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是開展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閩南師范大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與文化資源優勢,明確把閩南文化作為辦學特色之一,并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舉辦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對弘揚和傳承閩南文化,服務兩岸社會文化交流,促進兩岸高校青年學子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好交誼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探尋閩南文化精髓,感受祖地文化魅力,發揮對臺灣同胞祖地尋根的引導作用,搭建閩臺高校師生溝通交流的新平臺,以促進兩岸青年學子共同追溯同根同源的閩南文化,共同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增進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術交流與創新,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自2012年以來,閩南師范大學連續主辦8屆國臺辦年度重點交流項目“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研習營活動主要面向臺灣高校和閩南師范大學招收大學生(含碩士、博士研究生)學員。

(二)“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組織實施概況

2012~2019 年期間臺灣成功大學、“中央大學”、臺南大學、金門大學等20 多所臺灣高校師生奔赴閩南師范大學,參加“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系列活動,共同研習和交流閩南文化。他們主要來自各大學“國學研究所”“國語文學系”、中文系等。研習營活動由閩南師范大學主辦,閩南文化研究院負責組織。閩南文化研習營工作機構設有主任(閩南師范大學副校長)、副主任(閩南文化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協調組、聯絡接待組和后期組。參加研習營活動的臺灣高校均與閩南師范大學建立學術與文化交流合作關系,遴選優秀輔導員協調臺灣領隊教師共同管理各項事務,分別指派精干負責的領隊老師,并各甄選身心健康的學生組成代表隊參加研習營活動。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人數為130余人。2016年臺灣“民進黨”上臺后加深了臺灣青年與大陸之間的裂痕,減少了兩岸交流往來,參加研習營人數減至40 人。第一屆“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于2012 年7 月26 日開營,歷時12 天,2013-2019年舉辦的研習營活動每屆歷時7天[2]。

(三)“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研習活動形式

研習活動形式包含專題講座、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座談、實地考察以及文藝聯歡、籃球友誼賽等。

專題講座主要圍繞閩南文化理論、閩臺民間信仰、閩臺民間舞蹈藝術、林語堂與閩南文化等內容。主講教師均是閩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講座內容豐富,兼顧學術性與通俗性,臺灣師生對講座內容饒有興趣,與主講教師積極互動交流,氣氛活躍。通過舉辦閩南文化專題講座,也進一步促進兩岸高校的文化學術合作與交流。

研習營專題講座深入淺出地闡釋閩南文化的內涵,從文化整體研究、詩詞吟唱、民俗到表演藝術,老師們豐富的學養,點亮了兩岸青年的新視野?!伴}南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基本特征”講座中指出閩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同時又帶有一定的世界性。在當今世界一體化的趨勢之下,深入探索閩南文化尤其顯得深具意義?!伴}南話詩詞吟誦”講座中有著許多的精彩示范,老師帶領營員們以閩南語吟詩、朗誦,感受到閩南語言的優美?!伴}臺民間舞蹈文化”講座中向營員們介紹了大鼓涼傘等民間舞蹈的臺閩差異及沿革情況,并且現場練習教學,營員們共同感受閩臺舞蹈文化的魅力?!伴}臺民間信仰”講座中向營員們介紹了閩臺民間信仰不僅反映閩臺民眾神明的理念、神人的關系,而且涵蓋了閩臺民眾的道法、技藝、口頭文學、表演程式、生活禁忌等內容,關注兩岸的民間信仰,也必然關注共同的精神家園。營員們表示透過兩岸學術交流的機會,結交到許多好朋友,并深入了解閩南文化。

研習營實地考察地點主要分布在漳州、廈門和泉州等地的閩南文化古跡與展館,包括漳州古城、南山寺、龍文圖靈創客空間、漳浦東南花都閩南文化展示館、林語堂紀念館、開漳圣王陳元光墓、云霄威惠廟、漳浦趙家堡、泉州開元寺、閩臺緣博物館、晉江五店市、廈門博物館、廈門科技館、黃道周紀念館、南靖土樓等文化古跡、人文景點及專題展館。如營員們實地參觀圖靈創客空間,讓臺灣學子們了解到大陸鼓勵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可以吸引臺灣優秀青年今后有機會選擇來漳州創業就業。參觀漳州市博物館,感受到漳臺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相影響,給營員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入口的“漳臺宗親文化,族譜對接館”。參觀世界文化遺產南靖土樓,營員們表示對前人的智慧與建筑工藝產生敬意。通過實地參訪,臺灣青年學子紛紛表示對自己家族的閩南文化的源流,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2014年7月佛光大學博士生阮同學,帶著族譜和女兒首次踏上祖籍地,在閩南文化研習營的參訪活動中,見到了和家中同樣收藏的《阮氏宗譜》,喜悅之情,難以言喻。他說“我們的祖先是從這里到臺灣,兩百多年后,我們重新回到祖先居住過的地方,這是一種緬懷,也是身為子孫的一種無限感念。參加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營的最大收獲,不僅在重新認識閩南文化和習俗,更重要的它是一次尋根之旅”[3]。

(四)閩南師范大學“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的成效

閩南師范大學以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為平臺,推進兩岸青年共同研習閩南文化,在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方面累積了一定的經驗。

一是搭建兩岸高校青年溝通交流的平臺,增進感情。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的舉辦,為閩臺高校師生的溝通交流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兩岸高校青年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收獲了真摯的友情。在研習期間兩岸青年學子共同體驗和感受閩南文化,促進兩岸高校青年相互了解和互動,加深兩岸青年友情。首屆研習營臺灣領隊教師、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主任林登順說:“在‘五緣’的情懷之下,兩岸高校師生能夠透過這樣的交流活動,互相了解,互相溝通,對大家而言都會有很大的長進”[4]。第二屆營員臺灣東吳大學施亞霓同學、閩南師范大學肖思琪同學表示,通過研習、交流及參觀考察,讓兩岸高校青年學子的心貼近了,希望以后還有機會相聚交流[5]。從2016年暑期開始,通過體驗式交流,臺灣高校青年入住閩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公寓,研習營營員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第五屆營員明道大學的博士生代表陳同學說:“兩岸之間的文化同根同源,同氣連枝,我們都是同樣的人,說同樣的閩南話,唱同樣的歌,讀同樣的書,我們都是一家人。也歡迎大家到臺灣來,我們繼續一起探討最珍貴的文化——閩南文化”[6]。閉營式上兩岸高校青年依依不舍、相擁而泣,在研習營活動中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二是研習形式多樣,兩岸青年充分感受閩南文化。交流形式以專題講座、小組討論、交流座談、實地考察、文藝聯歡和籃球友誼賽等活動開展。專題講座主要圍繞閩臺民間信仰、閩南文化理論和閩臺民間藝術等內容,促進臺灣青年加深對祖地文化的了解。閩南文化專題系列講座為開展兩岸高校的文化學術合作與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每一屆研習營活動通過近距離接觸和實地考察廈門、漳州和泉州等地的閩南文化發源地,感受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魅力和鄉土人情。參加第一屆研習營的金門大學劉名峰老師認為閩南文化是中原文化與區域文化雙向互動的二元文化,對其研究能突顯閩南文化作為邊陲文化的特質及其生命力與創造力[7]。參加第二屆研習營的王怡超老師表示閩南文化研習交流活動對于弘揚和傳承閩南文化,促進兩岸高校青年學子之間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以后漳臺能更進一步持續交流合作[8]。

三是增進文化認同,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2014 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睒嬛砂段幕J同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核心目標,文化交流目的是解決文化認同問題。個體認同心理要素是一種從認知到情感,進而影響到行為層面的心理過程,并與整個社會環境相互作用[9]。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營通過專題講座和實地考察,增進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閩南文化的認知,對閩臺歷史淵源、語言文字、民間信仰和風俗習慣的接受程度。文化認知會影響臺灣青年的心靈契合程度。參加第一屆研習營的明道大學尤世萩同學表示,通過研習活動讓大家體會到“閩臺緣,兩岸情,一家親”的真正含義,讓兩岸高校青年學子的心貼近了[10]。

四是傳承和弘揚同根同源的閩南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閩南文化是兩岸民眾共同擁有的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內涵,凝聚海峽兩岸同胞民族意識和向心力[11]。閩南師范大學長期堅持以閩南文化作為辦學特色的理念,積極推進閩南文化的研究與傳習,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營的舉辦,正是利用地處漳州擁有的閩南文化資源的優勢,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方面做出的一個重要舉措。臺灣學子表示通過參加研習營體會了漳臺兩地文化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對深化閩臺民間交流交往、促進閩臺同胞心靈契合、服務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參加第三屆研習營的元智大學胡同學表示“我們共同生活在閩南文化的氛圍之中,便該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維護與創新,讓我們將閩南文化開創出另一番的風貌”[12]。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李姿瑩老師表示,2013年她作為臺南成功大學研究生第一次踏足漳州,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皟砂队泻芏喙餐幕曀?,應該多交流,增進了解”“兩岸融合的路會越走越寬”[13],正因為她對閩南文化的熱愛,一直致力于兩岸青年的文化傳播工作。

二、完善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

《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指出,要深化閩臺社會人文交流,促進文化領域融合發展,“促進臺生來閩求學研習”“建立一批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漳州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是開展兩岸閩南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基地?!昂{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項目前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應持續推進這一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建立流程化的運作機制,保障兩岸文化交流工作有序開展。

(一)注重發揮對祖地尋根及傳承閩南民俗文藝的引導作用

“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應進一步圍繞祖地文化重心,以漳州市博物館漳臺族譜對接中心、漳州市政協海峽文史館等單位為依托,做好閩臺姓氏族譜和源流研究工作,更好地發揮對臺胞祖地尋根的引導作用。

研習營今后應充分發揮在傳承閩南民俗文藝的作用,探索兩岸閩南文化傳承發展項目。閩南師范大學南音學會、木偶學會和吟誦社等社團活動,大鼓涼傘、歌仔戲、布袋木偶等民間藝術的傳習都很有特色,可以在研習營活動中展示和交流。

(二)開展體驗式、沉浸式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動

《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鼓勵青少年交流交往,可以“利用新媒體、流行文化、互聯網廣泛開展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交流活動,不斷擴大閩臺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業圈’”。以往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交流形式以專題講座、小組討論和交流座談等為主,今后可以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開展體驗式、沉浸式閩南文化交流活動。體驗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如開漳圣王信仰及尋根謁祖、族譜對接等文化交流活動;沉浸式體驗閩南藝術相關的系列文化活動,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展、兩岸歌仔戲藝術節、閩南民間民俗展演和閩南民間技藝展演等。

(三)舉辦閩南文化學術論壇,增進兩岸青年閩南文化學術交流

歷屆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主要邀請閩南文化研究專家和學者為營員們開展主題講座,今后可以嘗試舉辦閩南文化學術論壇,如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承辦相關主題的閩南文化學術論壇或會議,邀請兩岸青年學子共同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提升兩岸高校青年的學術素養和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術水平。

(四)加強閩南文化研習基地建設,建構文化交流品牌項目

目前已有的部分閩南文化研習基地如開漳圣王文化遺址、林語堂文化館區等的建設較為完善,但有些研習基地的建設還有待完善,如須提高研習基地工作人員參與傳播閩南文化的熱情和水平,進一步豐富研習內涵,加強與泉州、廈門等研習基地的共建合作,把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辦成有學術含金量高的文化交流品牌項目。

(五)設立研習營專項基金,確保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持續深入發展

加大財政支持和資金投入,設立專項基金,推進其建設成為影響大、知名度高、臺灣地區青年參與度廣的兩岸青年學生交流示范項目,不斷完善交流機制,建立流程化的運作機制,推進兩岸青年學生交流可持續發展。增進兩岸融合發展,達到心靈契合。

三、結語

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是維系兩岸同胞不可隔斷的情結所在。閩南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在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構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中發揮重要作用?!昂{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正是以兩岸同根同源的閩南文化為基點,通過對閩南祖地的文化尋根,使得臺灣青年學子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種下了兩岸一家親的情結,是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踐探索。臺灣地區青年在多樣的閩南文化聯結活動中實現深度文化體驗,與大陸青年經?;?、接觸,產生情感聯結,逐漸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

猜你喜歡
研習閩臺閩南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閩南文化傳承
導讀課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師《堂吉訶德》整本書導讀課研習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
閩臺巾幗館武夷“茶博會”驚艷亮相
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研習新媒體: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擁抱
閩南,閩南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吳家麟先生是我研習憲法學遵從的楷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