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掌握和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2023-03-21 23:36尚慶飛
現代哲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歷史

尚慶飛

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探索如何走向歷史主動的歷史。鴉片戰爭以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探尋掌握歷史主動的方法,從太平天國運動到洋務運動,從君主立憲到民主共和,無論是農民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他們試圖掌握歷史主動的嘗試都先后遭遇失敗。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把握歷史主動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肩上。毛澤東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推動國家和民族從歷史被動轉向歷史主動的代表性人物。毛澤東的一生都在為掌握歷史主動而奮斗,其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在當代中國仍然持續發揮著作用。

一、青年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青年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受各種社會思潮影響,在不同時期經歷了多次轉變。但他探索歷史主動的出發點卻是一以貫之的,即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憂患意識。17歲時,毛澤東讀到關于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董樂山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25-126頁。。正是由于這樣的初心,青年毛澤東不斷探索如何發揮歷史主動,最終在對各種思潮的比較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起初,毛澤東認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方案,只是反對君主專制,卻不反對君主制度,他“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2)同上,第127頁。。1911年毛澤東在長沙時接觸到同盟會創辦的《民立報》,了解到廣州武裝起義的事跡,開始擁護革命黨人,逐漸從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轉向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辛亥革命爆發后,他更是投筆從戎,加入起義新軍。返回學校后,他在學習與實踐中再次發生思想變化。1916年毛澤東多次寫信給蕭子升談到對時局的看法,在從長沙返回韶山途中目睹了陸榮廷的桂軍,指出桂軍“招搖道涂,側目而橫睨,與諸無賴集博通衢大街,邏卒熟視不敢問”;面對封建軍閥借反對袁世凱爭權奪利,指出“南北軍興,湘為斗場,省城波浪迭興,當春夏之交,危險萬狀,而能鎮定不撓”。(3)《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41、43頁。這反映了毛澤東的思想認識從反對君主專制到反對封建制度再到反對封建軍閥的不斷深入。但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的理論與實踐并沒有使近代中國擺脫歷史被動,毛澤東也逐漸認識到“今之紛紛,毋亦諸人本身本領之不足,無術以救天下之難”(4)同上,第84頁。,轉而認為救國救民的道路在于改造哲學和倫理學,使得“天下皆為圣賢”。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創刊以后,毛澤東成為《新青年》的熱心讀者?!缎虑嗄辍饭噍斀o毛澤東的是個性解放學說,在五四時期成為他批判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主要武器。毛澤東還受到康德主義影響,在讀了《倫理學原理》后,其哲學思想的主要傾向表現為二元論,為后來轉向唯物主義提供了橋梁。(5)參見金羽、王興國:《毛澤東:走向馬克思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頁??偟膩碚f,毛澤東一直在為國家和民族如何掌握歷史主動努力探索,但所接觸的理論都沒有清晰地揭示歷史規律,各種思潮和實踐輪番出臺,但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和民族的面貌。

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毛澤東開始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他曾回憶道,在此之前,“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我憧憬‘十九世紀的民主’、烏托邦主義和舊式的自由主義,但是我反對軍閥和反對帝國主義是明確無疑的”(6)[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39-140頁。。沿著反帝反封建的路徑,他探索著掌握歷史主動的路徑,在短短幾年思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18年毛澤東經楊昌濟介紹認識了李大釗,并開始讀一些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其后,他在自己主編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7)《毛澤東早期文稿》,第292頁。在隨后刊登的《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毛澤東認為民眾的大聯合是改造國家的根本方法,贊揚俄羅斯“打倒貴族,驅逐富人,勞農兩界合立了委辦政府,紅旗軍東馳西突,掃蕩了多少敵人,協約國為之改容,全世界為之震動”(8)同上,第390頁。。該文反映出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已有一定了解,在無政府主義思潮啟蒙下,更是有了具體的階級立場。雖然這時他離馬克思主義還有一定距離,但已經接近找到歷史依靠誰前進的答案。當然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啟蒙“也只是學理層面上的探討,現實革命斗爭的實踐則是毛澤東最終走向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的、決定性的因素”(9)尚慶飛:《短暫的啟蒙與深刻的印痕——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潮與毛澤東的心路歷程》,《現代哲學》2008年第2期。。驅張運動為毛澤東告別無政府主義提供了契機,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等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第二次到上海后,與陳獨秀的談話對毛澤東產生深刻影響。在理論和實踐雙重互動的影響下,毛澤東最終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但理論與實踐是存在間距的,如何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增強歷史主動的思想武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長時間探索。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的發展成熟

1949年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10)《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頁。這一觀點不僅深刻地解釋了近代中國從歷史被動轉向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學理論的指導,還表征了增強歷史主動的方法,即“學會”馬克思列寧主義。(11)參見沈紹卿、尚慶飛:《從歷史被動到歷史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實踐路徑》,《南京社會科學》2023年第11期。真理的相對性決定了“學會”馬克思主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真理的客觀性又決定了在具體歷史條件下能達到“學會了”的狀態。在革命實踐中,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不斷發展并走向成熟,集中體現在“學會了”馬克思主義。

第一,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把握歷史主動奠定根本前提。毛澤東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性人物,以其命名的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推動近代中國擺脫了歷史被動。一方面,發揮歷史主動,必須回答歷史前進的動力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基于歐洲的具體實際,曾提出農民是中間等級的觀點。十月革命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具體實踐,城市包圍農村是俄國革命的重要經驗。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生動的社會實踐時,最初因為缺乏經驗,采取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態度,將經典作家的具體結論當作金科玉律,將蘇聯經驗照搬照抄,使革命一度陷入危機。中國革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毛澤東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將農民組織起來,推動中國共產黨逐步走上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另一方面,發揮歷史主動,必須回答歷史前進的方向問題。在黨的歷史上,既有人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分兩個階段進行,其實質是放棄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走向右傾錯誤;也有人主張“畢其功于一役”,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時也反對民族資產階級,從而走向了“左”傾錯誤。毛澤東則依據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方向既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也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而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12)《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5頁。。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第二,加強黨的建設,增強發揮歷史主動的主體力量。馬克思曾高度評價巴黎公社運動中的無產階級:“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靈活性,何等的歷史主動性,何等的自我犧牲精神”(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93頁。。無產階級的歷史主動性來源于自身的特性,他們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因此他們代表著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和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巴黎公社運動最終還是失敗了,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堅強有力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無產階級只有在科學理論武裝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其歷史主動性轉化的實踐才能遵循歷史規律從而創造新的歷史。毛澤東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對于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性。一方面,尤其重視從思想上建設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毛澤東將思想建黨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1928年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14)《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7頁。。在黨的發展過程中,農民出身的黨員逐漸占絕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黨情,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亦不在少數,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時常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加強理論武裝,使黨員既在組織上入黨,也在思想上入黨,就十分必要。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提出“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加強官兵的政治訓練”(15)同上,第87頁。等觀點。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16)《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頁。。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指出:“我們已定思想、政治、政策、軍事、黨務五項為政治局業務中心,而以掌握思想為第一項?!?17)《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64頁。這些重要論斷,為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政黨提供了指導。另一方面,提出通過“民主新路”跳出歷史周期率。黃炎培在延安提出的歷史周期率問題令人警醒,在中外歷史上,“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歷史上不乏所謂的“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王朝鼎盛期,也不乏“為政以德”“民貴君輕”的思想,但這些封建王朝都跳不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封建統治階級不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封建王朝后期,往往出現土地兼并、吏治腐敗、藩鎮割據等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在封建剝削下苦不堪言。在西方歷史上,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但資產階級本質上仍是剝削階級,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本質上都是資本專政的‘錢主政治’,對人民來說只是形式上的民主”(18)王傳利:《“延安窯洞對”論析》,《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1期。,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無法得到解決,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這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也無法跳出歷史周期率。無產階級政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跳出歷史周期率具備了歷史可能性。但無產階級政黨也面臨著諸多考驗,物質、精神、能力、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考驗都有可能使無產階級政黨脫離群眾,從而陷入歷史周期率循環。毛澤東從實踐中概括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民主,以人民監督政府、人人起來負責,無產階級政權就不會人亡政息。

第三,強調研究和總結歷史,推動制定《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深化對歷史規律的認識。延安時期,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毛澤東組織黨內大規模學習和研究歷史,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更好地開展實踐。他主持編輯了《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三部歷史文獻集,這些黨史文獻為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提供了基礎材料,如《六大以來》“同志們讀了之后恍然大悟,發生了啟發思想的作用”(19)《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頁。。1942年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強調研究黨史要遵循“全面的歷史的方法”,采取“古今中外法”,“應該以中國做中心”(20)同上,第399-407頁。,為開展黨史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導。1944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路線學習的六條意見和《學習與時局》一文中的一些論斷,涉及了歷史的評價問題,如指出“我們要強調產生錯誤的社會原因,不要強調個人問題”(21)《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4頁。,“對于任何問題應取分析態度,不要否定一切”(22)《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8頁。等,這些論斷為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制定提供了指導。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制定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前后歷時近四年,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嚴謹的論證,凝聚了全黨智慧,毛澤東對其進行了反復修改。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了黨史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形成了關于中國革命的規律性認識,增強了歷史主動。

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的接續推進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新的歷史任務。社會主義作為新生的事物,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接續推進,總體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留下了歷史教訓。

第一,推動“第二次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把握歷史主動奠定了根本前提。一者,提出和發展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強調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探索了發展社會主義的動力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關于國體問題有著不同的認識,從“工農民主專政”到“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再到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系統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科學概念。毛澤東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23)《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75頁。在這里,毛澤東闡釋了人民的內涵以及民主和專政的關系,新中國的國家政權即是按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建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社會主義改造后,在重大社會變革下很多矛盾紛涌而至,1956年出現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民要求退社等現象,再加上蘇共二十大、波匈事件的發生,這就必須思考: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是否存在矛盾?如何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回答上述問題的代表性理論成果,毛澤東在該文中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強調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明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矛盾,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認識。二者,提出正確處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探索了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影響下,“以蘇為師”在全國范圍內成為共識,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領域,都進行了全方位學習。蘇共二十大的召開和蘇聯模式暴露的問題,使毛澤東逐步認識到從“以蘇為師”轉向“以蘇為鑒”、辯證地看待蘇聯經驗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24)《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3頁?!耙蕴K為鑒”并不是否定蘇聯的成功經驗,而是需要辯證地看待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優點和缺點。毛澤東充分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的艱巨性,“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走的是前無古人的道路”(25)《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49頁。。在充分總結歷史經驗和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問題,強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如在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中,提出優先發展重工業,但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需要加重,吸取了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的教訓。

第二,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現代化構成了掌握歷史主動的一般路徑,歐美國家通過率先實現資本主義現代化,曾經掌握了歷史主動。(26)參見沈紹卿、尚慶飛:《從歷史被動到歷史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實踐路徑》,《南京社會科學》2023年第11期。社會主義相較于資本主義有著巨大的優越性,蘊含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趨勢,但如何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轉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動力,仍是擺在社會主義國家面前的難題,毛澤東為此進行了初步探索。一方面,毛澤東充分學習其他國家現代化的有益經驗。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使生產力水平相較于傳統社會有了質的飛躍,由此帶動了社會各領域從傳統向現代邁進。毛澤東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一者體現在對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構想,指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27)《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60頁。;二者體現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不久,毛澤東在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談話時指出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28)《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170頁。,但遺憾的是沒有最終付諸實踐。對于蘇聯經驗,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更是主張全盤學習,這也推動了我國重工業以及軍事國防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毛澤東充分反思西方現代化和蘇聯現代化的弊端,堅持獨立自主地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獨立自主精神也是毛澤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一窮二白的國家,毛澤東強調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依附于其他國家,最終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急于掌握歷史主動,發動“大躍進”運動與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了深刻教訓?!袄碚撛谝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2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9頁。這決定了掌握歷史主動總是要與歷史發展的進程緊密相關,如果超越或脫離具體的歷史階段談歷史主動,就有可能將實踐引入誤區。為了盡快掌握歷史主動、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毛澤東在看到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后,認為經濟建設應該搞得更快一些。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同時,“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相繼發動。毛澤東對于實踐的樂觀估計,脫離了中國的具體國情,背離了他自己一向強調的實事求是的原則,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出現了曲折,留下了深刻教訓。

四、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的啟示與價值

回顧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思想,在絕大數時間中都產生了積極意義和重大作用,積累了寶貴經驗。毛澤東晚年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失誤,從主觀上而言仍是為了掌握歷史主動所犯的錯誤,但由于脫離了具體實際,導致留下了深刻教訓。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的兩種經驗,一種是成功的,一種是失敗的,應該視作為“兩份歷史遺產”(30)參見劉林元:《毛澤東的兩份歷史遺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該文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歷史證明,毛澤東的兩種歷史經驗——成功的和失敗的,兩份歷史遺產——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失誤的教訓,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改革開放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增強歷史主動提供啟示。

第一,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把握國家和民族發展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首先,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其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揭示了歷史如何前進,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揭示了歷史依靠誰前進,“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揭示了歷史向何處前進的問題,這三大問題的科學揭示是把握歷史主動的前提。(31)參見沈紹卿、尚慶飛:《從歷史被動到歷史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實踐路徑》,《南京社會科學》2023年第11期。其次,“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3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64頁。。在黨的歷史上,教條主義曾給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帶來了重大挫折,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探索實踐充分證明了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最好的堅持,只有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才能不斷激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活力。最后,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認識歷史,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從而增強歷史主動。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制定,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系統總結歷史經驗和規律的先河,在革命時期把握了歷史主動。中國共產黨相繼制定的第二個歷史決議、第三個歷史決議,同樣在不同時期增強了歷史主動。面向未來,仍要繼續發揚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的優良傳統,以歷史映照現實、以歷史遠觀未來。

第二,黨的建設是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保障。毛澤東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論述尤其是思想建黨的論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增強歷史主動。新時代仍然要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以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要繼續發掘毛澤東關于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的理論資源,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動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同時,繼中國共產黨人找到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需要統籌把握“兩個答案”的辯證統一性,在“兩個答案”的有機結合中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第三,保持歷史耐心是把握歷史主動的必要條件?!按筌S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毛澤東晚年失誤證明了保持歷史耐心的極端重要性。理論的科學、制度的優越、人民的擁護都是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相較于其他政黨和其他制度的突出優勢,但優勢轉換為現實生產力水平仍需要歷史的積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中國煥發出生機活力,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但經濟社會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我們既不能超越歷史階段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也不能過分估計人民群眾精神力量的作用,而是必須立足于基本國情,錨定歷史方位,把握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法的精髓,以堅定的歷史耐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此外,我們還需要深入發掘毛澤東精神在毛澤東發揮歷史主動過程中的重要性,毛澤東精神“代表了20世紀中華民族在西方強勢文明擠壓下,不甘落后、英勇奮戰、自強不息的生存意志和進步追求”(33)尚慶飛:《新時代背景下深化毛澤東研究的若干重大問題》,《東岳論叢》2019年第3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發掘毛澤東精神,有利于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包括歷史主動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把握歷史主動提供精神支撐。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歷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新歷史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