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傳媒的未來性”中國建筑傳媒學術論壇暨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2023年會

2023-03-21 16:56范雅婷王佳怡尹玉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世界建筑導報 2023年6期

范雅婷 王佳怡 尹玉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面對如今數字信息與媒體傳播高歌猛進、“元宇畝”虛擬媒介的浪潮下,建筑學術期刊必須厘清現象背后的本質和特性,重新解讀專業學術紙媒的內涵與外沿,引領未來的開放性討論。遂召開中國建筑傳媒學術論壇,召集專家學者分享觀點,不失為的一次面向新未來的積極求索。

2023年11月25日下午2:00-6:00,以“建筑傳媒的未來性:新思想,新領域,新方法”為題的“中國建筑傳媒學術論壇 暨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2023年會”在深圳大學校友廣場順利舉辦,論壇由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和《世界建筑導報》雜志社主辦,中國建筑學會傳媒學會委員會指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建筑導報》學術委員會主任孟建民和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世界建筑導報》總編范悅發起,由深圳大學副教授、《世界建筑導報》總編助理朱文健和深圳大學助理教授、《世界建筑導報》編輯范雅婷分別主持。

開幕致辭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首先對本次學術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其次指出中國建筑傳媒為建筑學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新的路徑、以敏銳的專業洞察力引領著建筑學科前沿理論的研究與科技實踐。最后修龍理事長對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發揮好職能表達希冀,對與會來賓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建筑學報》執行主編,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居正指出中國建筑學會傳媒學術委員會成立以來,致力于傳播建筑行業和學界的發展動向及趨勢。本次論壇的召開,希望來自全國建筑媒體的專家學者們能夠深入、廣泛的交流,分享彼此辦刊的經驗,為我國建筑傳媒的未來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導報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特邀顧問委員孟建民表示《世界建筑導報》辦刊理念應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建筑傳媒對建筑學科未來發展的導向和引領作用,探索與推動中國建筑“未來性”發展。

《世界建筑導報》總編,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范悅首先對各位專家學者蒞臨本次中國建筑傳媒學術論壇活動表示衷心的感謝,然后對《世界建筑導報》辦刊歷史進行了回顧,并對導報最新的辦刊思路進行了介紹,無論是學術稿件還是理事單位,期望有識之士加入《世界建筑導報》,共同探討建筑媒體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頒獎儀式

《世界建筑導報》增補學術委員會委員聘書頒發儀式,由孟建民院士給本次增補的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并合影留念。

本次增補學委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支文軍 《時代建筑》主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教授

呂學軍? ?柏濤建筑設計(深圳)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總建筑師

朱競翔?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 教授

劉? ?珩? ?南沙原創建筑設計工作室 (NODE) 創建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

孫? ?澄?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寒地城鄉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

杜春蘭?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副主編,《高等建筑教育》主編,?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院長、教授

李曉峰 《新建筑》雜志 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教授 副院長

李? ?鴿 《建筑師》雜志主編

肖? ?誠? ?深圳華匯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張? ?利 《世界建筑》主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院長、教授

賈倍思? ?香港大學建筑學院 副教授

唐克揚?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感知與意識研究中心 教授

黃居正 《建筑學報》執行主編

魯安東?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教授、副院長

雷振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 院長

魏春雨?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 院長、教授

主旨報告

分享1:支文軍 專業期刊介入建筑批評的路徑——《時代建筑》的主體性傳播與主題式批評模式

支文軍教授首先提出:專業期刊作為中國建筑媒體核心,在中國當代建筑批評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放眼于國內主流專業期刊的整體,支教授歸納出當代建筑批評的4種作用路徑與批評模式,以建筑專業期刊這一典型學術紙質媒體的技術邏輯特性為切入點,從專業場域搭建、核心區域強化、話語特征構建、媒體人群體培育、批評模式塑造等方面,深度探究了專業期刊介入中國當代建筑批評的作用路徑與范式,闡釋了專業期刊對于中國當代建筑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以此為參照,激發了對新媒體語境下專業期刊自身困惑以及在專業場域中發揮的嶄新作用等諸多思考。

分享2:李鴿 當代建筑媒體定位與使命——從建筑編輯家楊永生的出版成就談起

李鴿主編回顧和梳理了著名建筑媒體人楊永生先生的出版經歷、策劃理念和對建筑設計行業的重要貢獻,對今天的建筑媒體人反思自己的定位與使命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今年是她與同仁們心目中的“楊總” ——逝世10周年。作為一名曾經與楊永生先生有過短暫接觸、并承蒙楊永生先生關心和鼓勵過的后學,李鴿特作此報告,以表達對楊永生先生的敬意和紀念。

分享3:李曉峰 數字媒體時代建筑類學術期刊辦刊思考與探索 ——《新建筑》雜志的一些嘗試

李曉峰教授針對數字媒體時代的挑戰,從自身辦刊實踐出發,詳述了紙媒面臨沖擊與新媒體融合的問題特征與積極擁抱挑戰的實踐做法。他指出,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數字媒體時代中探索發展之路,對傳統紙媒學術期刊而言是極大挑戰。當今的建筑專業雜志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走出一條可持續的辦刊之路,是辦刊人的共同目標,各期刊亦有各自的經驗與教訓。最后,李曉峰主編依據《新建筑》雜志近年的辦刊探索,提出了一些問題和思考,以期為修正新時代學術期刊辦刊路徑提供一定參考。

分享 4:唐克揚 寫給過去的一封信: 致某設計雜志主編

唐克揚教授重溫了一篇二十年前寫給設計雜志主編的信件,并以虛擬的口氣,“補寫”了一封過去發給某位國內設計雜志主編的信件,既以“過去將來時”,記錄了對于此類設計雜志面對新世紀初“升級”的“前見”又以“過去完成時”,對今日這一領域的發展做了“反思”。這些思考源自20 世紀后半葉展開的建筑學及其相關設計教育的變革,也基于移動互聯網對設計領域的學術和聲名傳播帶來的巨大沖擊。

分享 5:葉揚 建筑期刊的身份之辯——以《世界建筑》為例

葉揚老師首先探討了建筑刊物與媒體的歷史發展,接著就國內外期刊變化趨勢以及自身辦刊的實踐,提出新時期建筑刊物從“專業雜志”向“學術期刊”轉型的觀點。面對新媒體發展的沖擊,她還指出,針對建筑學科的發展需求,具有雜志辦刊特質的建筑刊物亟待轉型。最后,報告在解析”建筑雜志” 與“建筑期刊” 區別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期刊的變化趨勢,簡要陳述《世界建筑》各階段的辦刊特點,闡述實踐中對于期刊定位與轉型的思考過程,探討適應媒體與學科發展需要的期刊發展策略。

分享6:魯安東 建筑傳媒的宇宙與線索:從弗萊徹建筑史到布盧姆斯伯里建筑圖書館

魯安東教授首先介紹大眾傳媒具有技能性,并基于此提出建筑傳媒是否要成為大眾傳媒的問題,面向用戶的用戶性,對于我們學術性的媒體不是那么適配。接著引出新媒體的特點,且強調我們要認可新媒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并提出關鍵的問題:新媒體是去對建筑的二次鋪陳,還是可能反過來對于建筑有某種本體性的影響?最后魯安東教授提出面對信息宇宙的構建,對于大眾傳媒方面需要做好知識基建,而對于專業傳媒方面,希望為不確定的信息宇宙提供指引和認知線索。

分享7:薛名輝 從“內容為媒”到“形式之介”——新媒體時代我國建筑類學術期刊發展圖景探討

薛名輝教授首先從一則社會熱點現象說起:國民讀物《讀者》沒有“讀者”了以及報刊亭的日漸消失。對于此現象他提出,新媒體是否會完全取代多年來陪伴我們的紙媒?接著,他從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特質談起,從“采編—宣發”角度提出二者在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媒—介”辯證關系,并針對建筑類中文學術期刊的現狀困境與未來機遇,架構新媒體時代我國建筑類學術期刊的發展圖景以供探討。

分享8:黃居正——學報近年的編刊思路

黃居正先生分享了《建筑學報》近年來的編刊思路,分析到《建筑學報》的讀者是以建筑工作者為主要對象,雜志以綜合性、學術性、權威性為特點。他強調,投稿文章最核心的是要關注一些當下的設計問題,還有一些基本的平衡理論跟實踐之間的問題。除此之外,《建筑學報》對于稿件的選擇也有十分嚴格的流程,每一審都會寫下詳細的意見。最后,黃居正先生分享了他對于編刊歷程的感悟,為新時代學術期刊辦刊路徑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圓桌分享

該環節由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助理教授、《世界建筑導報》編輯范雅婷老師主持,圍繞“建筑傳媒的未來性”,針對嘉賓多元身份進行多維角度的提問。

分享1:黃居正(關鍵詞:選稿趨勢、文章規范性、研究問題)

黃居正老師在圓桌對談環節進行了對選稿趨勢的探討,他指出,在選稿階段雜志社會設置嚴格的程序和門檻去篩選文章,比如對文章字數的限制、對文章規范性的限制。通過初審、二審和終審來培養編輯的判斷能力和審查能力,且每一審都明確要寫出詳細的審稿意見并簽字確認。最后黃老師指出,研究者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明確指出所研究的問題,否則,這篇文章就會沒有意義。

分享2:曾衛(關鍵詞:辦刊歷程、新媒體)

曾衛老師談到,一本期刊,不管是主編還是執行主編或者是編輯,必須至少要有一個人從頭到尾去操作,并且一本期刊選定了什么東西,就要把它在自己的賽道做好,因此,辦刊不僅有光鮮的面還要有背后辛勤的付出;接著他分享了自己在《西部人居環境學刊》的辦刊經驗,并強調了建筑傳媒有責任與中國智慧、中國制造、中國方案有所聯系,這也是與新媒體最大的區別。

分享3:魏春雨(關鍵詞:學術標準、物質性、儀式感)

魏春雨教授首先提出我們需要把新媒體的這些危機帶到我們建筑學。他認為,建筑雜志可能是彈性的,也可能是剛性的,需要建筑傳媒慢慢建立一些學術標準,且這個標準不能被其他傳媒輕易取代。接著他提出,紙媒具有一定的物質性。雖然它的外延一直在變,但是它的內涵沒有改變。最后,魏教授表明,雜志是一種儀式感的存在,它可以因此被保護起來。

分享4:劉珩(關鍵詞:建筑與傳媒、未來導向、地域特征)

劉珩教授首先將建筑傳媒的未來性分解成建筑傳媒和未來兩個部分。她認為,傳媒的傳播具有選擇性:它既不是360度傳播也不是在一個時間段傳播的,它可以隨時截取某一個片段去傳播。接著她指出,傳媒給建筑師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最后她指出,建筑傳媒需要具備地域特征的導向性,她認為這個導向性就代表了建筑傳媒的未來。

分享5:朱競翔(關鍵詞:讀者反饋、產業性、市場)

朱競翔教授首先描述了建筑傳媒與讀者的關系,他認為二者之間的反饋需要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圈。接著他提出了建筑傳媒關于產業性的問題,探討我們要把建筑傳媒作為一個建造業,還是當成一個決策科技的事情來思考,最后,他指出我們不需要在國內一線城市甚至一線大學去焦慮建筑傳媒市場的問題。

分享6:韓林飛(關鍵詞:建筑師責任、跨專業傳播、大眾差異)

韓林飛教授指出擴大建筑傳媒的影響力是建筑師的責任,建筑傳媒會對大眾、時代、設計師的創作有所影響。建筑傳媒既能夠影響建筑的學子們又能影響建筑師們。他提出,建筑傳媒是理性的,且有更深層次的解讀性,不能被困在自我的一個學術圈子里,而應該吸納其他專業,不斷進步。最后,韓林飛教授指出大眾與建筑專業人士對于建筑傳媒理解具有差異性的問題。

分享7:陳日飆(關鍵詞:行業生存、核心刊物擴展、學界業界連通)

陳日飆先生從行業跟傳媒的角度,以職業建筑師和學生的兩個身份去談建筑傳媒的未來。他把建筑傳媒和建筑行業兩者的未來放在一起討論,認為建筑媒體沒有任何生存的問題,但是建筑行業卻存在很大的生存問題。建筑雜志核心刊物過少,內容難以達到年輕人的喜好標準,而建筑傳媒沒有發行數量的壓力,也沒有吸粉和漲粉的壓力。因此難以跨越式進步。他還認為,建筑的核心刊物要做得有嚴肅性、話題性和批判性。最后陳先生暢想了學界和業界終將互通的可能性:如果建筑刊物能夠實現學界和業界的連通,將能帶領建筑傳媒走向更好的未來。

分享8:肖誠(關鍵詞:平衡點、檔案性、多樣性)

肖誠先生指出,職業建筑師需要找到商業和學術的平衡點,建筑傳媒則需要找到學術高度和傳播廣度的平衡點。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最大的區別是專業媒體有很強的檔案性。針對建筑傳媒的發展,他期望建筑傳媒能夠出現多樣性、嚴肅性的學術,也希望建筑傳媒的發展可以從閱讀者的角度,找到不同的方向。例如對于同一個作品,大家能看到不同觀點的解讀,可以有百家爭鳴的狀態。

總結

時長4小時的學術論壇,內容豐富、視角多元,許多專家對于“建筑傳媒的未來性”均提出了頗具建設性的意見,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世界建筑導報》將持續推動“建筑傳媒的未來性”的相關內容的研討,將會繼續通過研討會、論壇、理論文章、實際作品等多種形式,營造面向“未來"的學術生態,暢想“未來建筑傳媒”的明天。 “建筑傳媒的未來性:新思想,新領域,新方法”——中國建筑傳媒學術論壇在嘉賓們真知灼見的熱烈討論中,順利落下帷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