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建筑學人展覽及創作論壇

2023-03-21 16:56范雅婷劉佳俊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世界建筑導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筑學校友建筑師

范雅婷 劉佳俊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2023年是深圳大學建校四十周年,也是建筑學科的四十歲生日。深圳大學建筑系,自1983年成立以來,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的沃土上,始終秉承“務實、開放、創新、多元”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學科發展,服務社會需求。四十年來,深大建筑校友也已成長為深圳建筑設計行業一股實驗、先鋒、主流的力量!

為深大建筑校友交流和檢驗創作水平,也為促進新時代深圳大學的建筑教育,作為深圳建筑四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由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坊城設計、萬科云城設計公社協辦,深大建筑學人校友友情贊助的深圳大學建筑學人展覽及創作論壇:“四秩芳華,筑夢未來”,于2023年12月16日,在留仙洞設計公社順利舉行。

本次校友作品展由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范悅、書記鐘波濤擔任顧問指導,楊鎮源老師團隊組織策劃并實施。本次創作論壇由校友陳澤濤建筑師客串主持,以重現學院評圖現場的形式組織:16位已經畢業的深大建筑校友,以10年為一個區間劃分為4組,分組輪流介紹自己的項目,再由相應的4組校內老師和行業專家進行精彩評議,展開學術討論。

范悅:首先對本次學術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并且感謝校友們提出展示優秀作品并由校園老師點評的獨特想法,讓闊別多年的學子與老師以一種別開生面的論壇形式重新齊聚在一起,開放包容,實驗實踐,不斷自檢,這本身就是深大和深圳精神的體現。其次,范悅院長回顧了深大建筑的發展史以及取得的成果,從清華大學援建初期的建筑系到如今的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深大建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過程,形成了完整的本碩博博士后的學科辦學模式,對學校一代代的發展深有感觸。范悅院長介紹了本次活動是源于《世界建筑》,于今年深大建筑40周年之際,邀請我們發起了一期專輯“深大建筑學人”,37位校友的經歷和作品得以刊發,為凝聚和展示深大建筑學人的力量,是凝練深大建筑學人特性的一次嘗試。此外,范悅院長作為主編的《世界建筑導報》,創刊于1985年,是國內最早的中英雙語建筑類期刊,今年,為慶祝學校40周年慶典,特別推出了一期“新·深圳建筑”刊物,邀請專家撰稿學術論壇,從多元角度共議深圳建筑的獨特屬性。加上院慶系列活動,深大建筑在這個時代慢慢地形成和總結出自己的共性和認同。最后,院長指出當前時代充滿挑戰,面對經濟下行的不確定性,學校更需要回歸初心,深大建筑一直以來保持的開放、創新、實踐和敢于實驗的初心。在未來的道路上,深大建筑將繼續與大家同行,為建筑領域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許安之:首先表達了本次在留仙洞召開論壇的重要紀念意義,對范院長關于深大建規學院40年的成果及發展歷程表示肯定,指出本次論壇對于深大建規學院發展的重要性,并且謙虛地表示自己是以聽眾的身份參加論壇,期待學生們在活動中展示的優秀成果,力圖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其次許院長談及中國建筑在全球的地位,分享了自己在UIA(世界建筑師協會)任職期間見證了中國建筑在國際建筑界的逐步崛起,當時上海經貿大廈項目是中國在國際建筑領域的地位提升的一個具體例證。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提到中國建筑何時能夠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即當我國能夠在支付設計費上與國外平衡時,就能夠在國際建筑界取得平等地位。最后,他鼓勵在座的各位努力奮斗,相信通過努力和實踐,必將迎來這一天。

第一組論壇? |? 演講嘉賓

第一組論壇? |? 點評對談嘉賓

龐偉:對兩位老師的作業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也引申談及對深大建筑學 人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既置身于紅塵之中但又有所超越的東西,以及工作中對于現實建筑學的深度思考。龐偉老師期待,深圳能否有一些不拘泥大范式大套路之人、之作,他認為建筑包括的兩層內涵,一層是在現實物質世界所營造的 場所,另一層是人類空間文化的建構,這需要更多的思考者,批判者。建筑 學人應對建筑文化保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覺,或者說生命自覺。 這既是對現有成就的認可,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深圳 ,這座城市的地理歷史坐標決定了深大建筑學人的廣闊舞臺是世界而不 僅僅是中國或深圳,這也應該成為大家的的抱負和視野。

劉珩:認為大家應關注南方城市精神,特別是深圳在南方的獨特定位與氛圍。在她看來,南方的特點包括務實、淡定和兇猛,以及對行動的強調。南方城市的生猛氛圍,既有實際行動上的生猛,也有思想上的生猛。此外,劉珩老師對快速城市化下的建筑發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在迅猛發展的時代,可能會忽略沉淀的作用,而這種沉淀對于建筑的完整鏈條非常關鍵,建筑設計也只能完成整個流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建筑師不僅要努力創作,還要思考如何完善整個建筑生態鏈條,使其更加系統和完整。她提到自己作為深圳的建筑師感到的一些遺憾,因為創作雖然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生猛,但在整個建筑鏈條上卻顯出相當的局限性。建筑師應該在社會層面上有更多的參與,建筑師應當更加全面地思考和介入建筑項目,而不僅僅是完成項目的一部分。希望深大建筑師能夠選擇不那么快、不那么生猛,而是更注重沉淀和反思,以推動深圳整個建筑界的創作。

許安之:表達了對建筑批評的支持,并強調批評對于建筑進步的重要性。評價祝曉峰受庫哈斯影響的建筑風格,且注重結構與落地性,在業內廣受好評,進而回顧自己與庫哈斯的交流經歷,庫哈斯首先提到了中國是否有建筑批評,這讓他深感建筑批評的重要性。校友分享的項目規模,在中國算是中等規模,而在發達國家可能是大規模的項目。對校友完成大規模建筑項目的成就表示認可,特別是對設計院出身的艱辛工作有深刻的體會。而對于中小型建筑,他認為這樣的規模更容易進行實驗性的探索,對校友們在中小型建筑項目的探索和實驗表達了期待。使用者反饋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建筑師應當更注重使用者的意見和評價,將使用者的滿意度放在建筑設計的首位。使用者在建筑評價中的關鍵性,與淘寶上的用戶評價類似,目前的建筑設計過程中缺乏使用者角度的反饋是一種不足。

第二組論壇? |? 演講嘉賓

第二組論壇? |? 點評對談嘉賓

陳佳偉: 對校友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強調校友們在設計中所展現的專業追求和整體設計觀念,榮幸能夠與校友們分享經驗和見解,并且對于能夠見證學生們的成長感到榮耀和欣慰。此外,陳佳偉老師提到了本土設計師的重要性,指出深圳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深大在產學研方面的模式對學生的培養起到了關鍵作用。他特別贊揚了許老師對人才的愛惜,不僅關心學生,還點燃了每一個人的夢想。最后,陳佳偉老師在點評作品時強調了整體設計的重要性,指出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周邊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觀瀾版畫基地就體現了對學生們主觀追求建筑整體設計。

陳忱: 對四位嘉賓的作品進行了分類,試圖從不同的實踐態度和重心來理解這些作品。首先,聚焦于土木類的作品,特別是對那些位于偏遠、美麗的自然環境中的小尺度實踐,這些作品展示了一種對深圳速度和普世建筑語言的抵抗,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這種對深圳速度的抵抗,在校友們的作品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其次,將楊期力和其他兩位嘉賓進行了比較,認為楊期力介于兩者尺度之間。對于蔡老師的作品,陳忱老師肯定其學校項目中的立面設計,解讀出渲染圖中傳達的對深圳速度的抵抗和對未來變化的考慮。針對朱雄毅的作品,感受到了極度的理性和對通用性、靈活性,這種建筑語言體現了深圳的一種獨特態度。最后,認為張震洲的建筑實踐中呈現出對深圳速度的抵抗和對井噴機會的把握,陳忱老師自己也感到羨慕,指出張震洲的作品展示了最宏大、多樣的落地實踐可能。盡管每位嘉賓的作品有所不同,但應試圖捕捉到它們的相似性,特別是在關鍵詞和思考層面,包括設計分析及過程的呈現,去設計化和通用性靈活性,多變性的思考與嘗試,以及對工作的連貫和專注的重視等。

陳東華: 對蔡老師提到的辦公、園區城市關系、院落等內容進行了簡要總結與贊同,并強調了學校布局、社區和拱中軸等方面的設計。楊期力的兩個小尺度作品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驚喜與沖擊,游客中心和觀察塔的設計應該得到高度評價。在這兩個作品中感受到尺度、空間和自然結合方面的微妙關注,表達了對小尺度作品的共鳴。陳東華老師表達了自己一直以來對朱雄毅作品的關注,特別是對城市結構、觀看平臺、文化宮和塔樓等項目的贊賞,其中對高密度下框架、技術、南方氣候的回應讓他產生了共鳴。此外,他談到上一代建筑師作品的態度和傳承是一個應該被重視和提起問題,學院作為一個重要機構,不僅僅是實踐的平臺,更是一個關于教育和學科的空間,呼吁討論在傳承與批判的過程中,如何對待上一輩建筑師的觀點和歷史。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討論的話題,超越實踐本身,涉及到教育和學科發展。

陳曦:贊揚了校友們在快速發展時期成功中標的項目,特別提及了蔡老師的項目和朱老師的糧倉項目。陳曦老師表示這一代建筑師成功地傳承了上一代的技術能力,并在設計和競賽中表現出色。他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轉向,特別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山水的方式,大規??焖侔l展之后如何去處理城市遺產的問題,及其中記憶和情感的問題。此外,陳曦老師呼吁建筑師在更廣泛的議題上進行拓展和主動思考,如社會公平、非正式社區和資源有限性等一些更為社會性的問題,又如非正式社會和聚落公平等深圳在地的獨特問題。當今建筑界缺乏對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問題的探討,建筑師還是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未來建筑師能否變成更加主動的狀態。同時,面對有限的資源性問題,比如公共投標的減少乃至消失,作為建筑師的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最后,向朱雄毅的作品解讀出更深層次的角度,認為其探討了結構的多重含義,涉及自然、社會和情感等方面,對的結構理解應該被認為是一個更大框架下理解作品的方式。

第三組論壇? |? 演講嘉賓

第三組論壇? |? 點評對談嘉賓

沈馳:深大建筑系是全國所有高校建筑系中最不油膩的一個,深大建筑系在作品中較少油膩的筆觸和老氣橫秋的設計,呈現出較為清新的風格,這應當歸因于時代背景和深大建筑學教育的影響。對于曾冠生的作品,沈馳老師欣賞其在全身產業園項目中的表現,特別是對建構、構造和品控的扎實處理,認為曾冠生是深圳建筑師中難得的具備實際落地能力的人才,期待曾冠生將設計理念更清晰地呈現出來,構建更為明確的線索和脈絡。在提到陳澤濤和蘇晉樂夫時,沈馳老師指出兩位建筑師的早期作品有一定的荷蘭風格和當代感,對陳澤濤提出一個問題,即是否在中標率上升的同時存在妥協的情況,建議在設計中尋找更銳利的元素。針對蘇晉樂夫,沈馳老師認為其作品有著放松的當代的特點,但也提到如果能在建構層面有所提升,可能會使作品更有厚度。最后,他對楊鎮源的作品給予了肯定,認為其作品干凈而沒有多余的元素,屬于學院派特色,鼓勵楊振源老師在琢磨自己的理念時,將更多個人特質融入作品,以使其更為出色。沈馳老師對深大建筑系的校友們給予了肯定,并在發表個人意見時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鼓勵各位老師在設計中持續探索與創新。

陳方:主要通過介紹四位校友當年的學習工作經歷,分享教育教學經歷,展開評述。在介紹楊振源和陳澤濤時,陳方老師提到了他們在實習階段的優秀表現,尤其是陳澤濤在深圳市首屆規劃競賽中獲得的一等獎和合肥金色池塘項目的成功,對陳澤濤的成功表示欣慰。接下來,陳方老師回顧了自己在三年級教學時的一些思想,強調了轉變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中探索建筑與規劃在尺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融合,也希望學生們能將城市規劃的思想融入建筑設計。他回憶了一些學生的作業,例如蘇晉樂夫關于行為學的設計思想,以及他們在大梅沙項目中的轉換思想。陳方老師對整個展覽中展示的作品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對校友們在小場景中進行設計的自由度表示認可,認為這對于思想的表達更有機會,小場景也可能是對建筑師未來應對行業下行的機會,例如停車庫的改造、學校的擴建等。他強調了在這些項目中結合城市觀察與個人理解的重要性。從第一組,第二組再到第三組的案例分享,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深圳城市建設與發展從增量慢慢轉變到存量的脈絡,在思想上也會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這恰恰體現了時代特征。

高巖:非常羨慕深大能有親身經歷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40年,見證人才培養的機會,對深大目前的人才儲備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表示肯定。高巖老師提出行業轉型期建筑教育該教什么的問題,當前建筑教育面臨的時代挑戰,學生對建筑師職業的認知和建筑學科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技能和知識培訓已不再足夠,建筑師需要更多地面對復雜性和實踐中的挑戰,而通過項目實踐來理解建筑的復雜性具有建筑教育不可企及的優勢。他提到了學生畢業后選擇不從事建筑師工作的現象,呼吁業界對建筑學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通過對四位年輕建筑師的點評,提出在實踐中探索、實驗和知識的積累對于建筑師的重要性,同時與社會產生持續互動。建筑師還需要更主動參與項目、發揮實踐能力,每個建筑師需要不斷重新發現和定義自己的重要性。在深圳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土壤下,希望建筑師能夠成為建筑教育的創造者和傳承者,不僅在項目中有所建樹,也在教育領域有所貢獻。

朱亦民:朱亦民老師在致謝陳澤濤邀請的同時,他提到了深大建筑學人的龐大能量和建筑競賽的激烈程度,以及自己在深圳項目中的經歷。深大建筑已過而立之年,有很多傳統也已經在逐步形成,需要更加追問我們專業之中更加本質的問題,深大是一個平臺,更長期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總結深化和思考其中的意義和價值。朱亦民老師在發言中展現了對深大建筑學人的關注和對建筑師職業發展的一些擔憂,對深圳設計師在競爭中的表現給予了贊揚,同時也以校友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在貝爾拉格學習的經歷。他強調了深圳作為平臺的重要性,深大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深大建筑學人的作品受國外建筑師影響較大,進而通過闡釋深圳大學40年來的傳統和經驗,以及一些歷史建筑的設計對他的影響,呼吁對這些傳統和歷史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建筑師的角色和建筑學科的本質。同時,他還向年輕建筑師提出問題,希望了解他們受到的國外建筑師思想的影響,以及這對深圳建筑學科的發展和建筑師職業的影響,朱亦民老師對學院的傳統和經驗提出了思考,鼓勵對學科的基本問題進行深入追問,期待有關建筑價值觀方面的回應。

第四組論壇? |? 演講嘉賓

第四組論壇? |? 點評對談嘉賓

阮文韜:以批判性的口吻與現場嘉賓進行互動,并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針對學校項目,建筑邊界硬朗是深大一脈相承的特色,學生與城市的關系并不只能由當今眾多學校建筑設計的表現形式來展現,而是應該探索更多的表現形式,包括建筑與城市關系、學校的社會責任、建筑造價、綠化與節能等,在這些方面是目前校友的案例中較少提及和展示出來的。對于城市建筑關系,強調深大建筑學人需要在建筑與城市之間建立更好的關系,并對深大學生乃至全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提出疑問。此外,在對競賽文化的批判中,阮文韜老師以自身經驗為例,呼吁年輕建筑師在競賽和實踐之間要有更多選擇,避免過度追求競賽而犧牲了實踐經驗的機會。他對建筑師的責任和社會角色提出了一些警示,并鼓勵學生們多角度思考建筑問題,不應該盲目追求贏得競賽,而是應該不斷反思和選擇,探索更多元化的實踐經驗。最后,對行業的未來提出一些問題,包括形式主義、程序化等現象的反思,以及建筑師在智能化、智能城市等方面的角色,強調跳脫傳統的項目思維和形式主義思維的重要性,關注未來的發展方向。

邱惠康:最后一組代表了深大建筑的新生代,從這一組中看到了才華和熱情,從事自己既喜愛又擅長的事情。邱惠康老師首先指出四位年輕建筑師代表了兼具才華和熱情的深大新生代,將他們視為“天選之子”,新一代建筑師中保有的傳統基因,與20多年前自己創業時的經歷產生了情感共鳴。其次,邱惠康老師指出“淡定”是另一個深大建筑學人的關鍵詞,從他們的作品中看不到受快餐時代影響的浮躁的痕跡,依舊在遵循著自我,這種淡定,與時下社會對視覺藝術和熱點創造的追求形成鮮明對比,是對行業浮躁和標準化的一種反思。同時,邱惠康老師看到新一代建筑師作品中融入了基于模型制作的傳統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這種保守的態度實際上是正確的選擇,對未來評價標準更為有利。此外,邱惠康老師對與行業發展提出了獨特的思考,認為目前最需要的是理性化的建筑行業評價標準,不僅是業內的評價,而且是全社會的評價。最后,在對年輕建筑師的鼓勵中,邱惠康老師希望他們能夠堅持積累,由量變到質變,保持對自我的堅守,避免盲目追求社會潮流,以此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朱榮遠:朱老師表示,一直以來都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待深大建筑和深大建筑的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老師和學生以及他們的教學過程及建成作品,傳遞的價值觀在40年時間里不斷地改造和塑造著深大建筑,因此深大學子是在對比中選擇,又是在實踐當中提升?;趯ι畲蠛蜕钲谶@座城市深厚的情感基礎,深大學子在一定程度上將會迎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由此引發出之前與仲德崑院長探討過的問題:深大學派是否存在?朱榮遠老師認為深大學派是需要大量實踐和理論的基礎,他建議在總結深大40年的建設經驗時,可以思考并逐步形成所謂深大學派。隨后,他對四位校友的作品逐一進行了評價。對于羅志航,他感嘆其手法是對于SOM的回歸,而他的作品需要在破除SOM的基礎上再有所突破。對于王瑋的作品,贊揚其理性的處理方式,尤其在難度極大的學校項目上表現得非常出色。對于最后一位90后校友溫文彬,指出其反叛傳統的思想性值得鼓勵,希望能堅持下去而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最后,朱榮遠老師感嘆于深大學子的獨立思考和選擇自己方向的勇氣,但同時也認為未來深圳的建筑設計走出深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提出通過思考深圳建筑設計與其他城市的差異性,鼓勵校友們做持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艾志剛:看到如此多曾經的學生仍然在建筑設計的道路上堅持,作為深大幾十年的老教師,艾老師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欣慰。對第一組嘉賓的成就表示敬佩,認為他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事業成就,其中祝曉峰更是在全國范圍具有影響力。對于第四組年輕一些的建筑師,感受到了他們的干勁和對建筑的堅持。艾老師感嘆深大學子的成才率較高,在職業發展中表現出色,這一部分成功歸因于老師的啟蒙,但更多的是學生自身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支持。以自己作為深大老師的經歷,談及自己38年的建筑設計課教學,提到盡管早在5年前就已經退休,但仍然堅持教授設計課,并于今年正式退休,計劃退休后撰寫回憶錄,回顧深圳大學40年的建設歷程,展望深大學子在建筑領域的未來發展,為深大的建筑歷史留下寶貴的記錄。此外,艾老師還回憶了1984年在深大的經歷,包括當時還是一片荒地的校園情景,與設計院合作堅定不移走產學研的道路。隨后,對未來的計劃表達了期待,能夠將這些回憶整理成一本厚書,向人們展示深大40年來的辦學歷程。他鼓勵大家閱讀深大出版的回憶錄小冊子,以了解當年教師的狀態和辦學思想,借以回顧,展望未來,對深大發展表達美好祝愿。

閉幕致辭

范悅:深大校友們的展示充滿吸引力,對校友們在建筑設計領域所展現出的出色狀態感到非常自豪,深大的這種氛圍和生態即便放在全國也極為難得,這種氛圍才是大學真正的樣子,是高校人才培養以及其與社會生產積極聯動的價值所在,而進入社會的校友也是一種持續進步的大學,希望校友們的相關交流活動能持續下去,持續追求卓越。同時,范悅院長對我國的建筑事業做出展望,認為這種積極的狀態如果能夠不局限在深圳,而是在整個國家范圍內普及和擴大,那么對于我國的建筑事業的發展將有巨大的幫助。由此強調出,深大辦學的最大目的并不是要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要秉持對于真、善、美和良知的堅守,盡管這些理念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執行貫徹卻非常艱難。最后,范院長感謝前來參與活動的校友和嘉賓們,認為這次活動連接了學校的過去和未來,同時表達了自己對于深大和深圳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深大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傳承這種精神。

深圳大學建筑學人展覽及創作論壇在嘉賓們真知灼見的熱烈討論中,順利落下帷幕。

猜你喜歡
建筑學校友建筑師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胖胖的“建筑師”
高層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學的應用分析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建筑學中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
校友風采
建筑學與建筑設計現狀淺析
見山樓的建筑學意味
校友風采
當建筑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