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食蠶豆‘陵西一寸’低溫春化處理時長探索

2023-03-21 16:58施素秀
東南園藝 2023年6期

施素秀

摘要要:【目的】探索適宜的人工低溫春化處理時長對蠶豆主要性狀和鮮莢產量的影響,促進冬種鮮食蠶豆特色產業穩定發展?!痉椒ā恳怎r食蠶豆品種‘陵西一寸為材料,對已催芽露白的蠶豆在(4±1)℃低溫條件下,分別進行0 d(對照)、5 d、10 d、15 d、20 d、25 d、30 d的低溫春化處理,比較不同時長的處理對蠶豆主要性狀和鮮莢產量的影響程度?!窘Y果】在低溫處理5~30 d內,隨著春化時長的增加,植株始花和鮮莢開采時間提前,始花節位降低,單株分枝數減少,而單株結莢數、單株鮮莢重以及667 m2鮮莢產量則呈現出先升后降的趨勢。低溫處理25 d的鮮莢產量最高、處理20 d的次之,分別比對照增產23.7%和18.9%,且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鮮莢可提前9~16 d采收。經函數效應模型分析,低溫春化處理23.46 d時,蠶豆鮮莢產量最高?!窘Y論】催芽露白的陵西一寸蠶豆種子在(4±1)℃的低溫條件下春化處理20~25 d后播種,可提前采收鮮莢上市,實現增產增收。

關鍵詞:鮮食蠶豆;‘陵西一寸;春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S667.9?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5774(2023)06-0401-05

Explore of D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Vernalization of Fresh Broad Bean ‘Lingxiyicun

Shi Suxiu

(Fuding Rural Vitalization Service Center,Fuding,Fujian 355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Effect of d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vernalization on mai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fresh pod was explored to enhanc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fresh broad bean in winter. 【Method】Fresh broad bean ‘Lingxiyicun was used as material and d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vernalization for 0 d (control),5 d,10 d,15 d,20 d,25 d and 30 d were set on germinated broad bean at(4±1)℃. Effects of d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vernalization of mai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fresh pod of fresh broad bean were compared. 【Result】With increase of d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vertalization,first flower and harvest time were in advance,first flower node was lowered,branching number per plant was decreased while pod number and fresh pod weight per plant and fresh pod weight per 667 m2 showed firstly upward and then downward trend. Vernalization for 25 d could result in the highest yield of fresh pod and for 20 d the second yield,which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control by 23.7% and 18.9%,respectively. Fresh pod could be harvested earlier by 9-16 d. Through 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function model,yield of fresh pod was the highest when vernalizated for 23.46 d.【Conclusion】Germinated broad bean‘Lingxiyicunwas vernalized for 20-25 d at(4±1)℃ and then were sowed,which could be harvested in advance to realize increased yield and income.

Key words: Fresh broad bean;‘Lingxiyicun;Vernalization

福建省福鼎市于2000年引進鮮食大粒蠶豆品種種植,蠶豆鮮莢主要銷往上海、江蘇、浙江等市場,現有種植面積1 500 hm2,已發展成為福鼎市冬季農業生產主要特色產業之一,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可以對其秸稈翻壓還田,提升土壤肥力,減輕環境污染。

蠶豆傳統種植方式是秋季露地直播或育苗移栽,苗期在冬季自然低溫條件下通過春化階段,翌年開春后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1],才能正常開花結莢。福鼎市沿海平原主要耕作模式是“早稻—晚稻—蠶豆”一年三熟制,蠶豆種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育苗,11月上旬雙季晚稻收割后移栽,翌年4月中下旬采收鮮莢,4月25日前采收結束,采用這種種植模式容易導致采收時間短,鮮莢大量集中上市,效益低。而通過人工低溫春化處理,可促進蠶豆植株盡快從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加快生育進程,提早開花結莢,提前采收上市[2]。低溫春化處理對鮮食蠶豆的上市時間和經濟效益影響巨大,通過研究人工春化處理對蠶豆生育期和產量的影響,對探索提早蠶豆上市時間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3,4]。經春化處理后,蠶豆開花和成熟時期提前,延長了采收時間,可避免集中上市,避開農忙高峰和用工荒,實現豐產豐收[5]。為了探索鮮食蠶豆‘陵西一寸種子適宜的人工春化時長,開展低溫春化處理時長對主要性狀和鮮莢產量的影響試驗,通過春化栽培技術調節蠶豆采收期,為人工低溫春化技術在福鼎市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冬種蠶豆特色產業穩定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鮮食蠶豆品種為陵西一寸,種子購自浙江省慈溪市種子公司。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鎮東岐村,海拔6 m,土壤為灰埭田,前茬為雙季晚稻,pH值4.9(酸性)、有機質42.5 g/kg(豐富)、堿解氮168 mg/kg(中等)、有效磷10.6 mg/kg(缺乏)、速效鉀112 mg/kg(中等),排灌方便,試驗期間溫光條件好,降水適宜。

1.3? 試驗設計

參考趙薇、陳華等相關研究的試驗方法和低溫處理時長[6,7],根據福鼎市歷年來的天氣狀況,本試驗春化處理溫度設定為(4±1)℃,低溫處理時長分別為0 d(對照)、5 d、10 d、15 d、20 d、25 d、30 d ,田間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四周設保護行。

1.4? 試驗處理

將蠶豆種子去雜,暴曬后選擇大小一致、種粒飽滿、無蟲蛀的種子在20℃清水中浸種5~6 h,取出后放置在帶孔塑料筐內,覆蓋濕布保濕。使用托普云農RTOP-500 Y智能人工氣候培養箱催芽,溫度控制在20℃[6,7]。在蠶豆萌動露白即種子出芽3 mm左右時,將露白種子放入托普云農CZ-450 FC低溫低濕儲藏柜中,按試驗設計進行不同時長的低溫春化處理。處理結束后,用48孔穴育苗盤育苗,每穴播1粒種子。各處理統一于2022年10月18日播種,11月10日移栽。每個小區長30 m、畦寬含溝1.1 m,面積66 m2,整地后覆蓋黑色地膜,單行定植,株距30 cm,每個小區種植200株。栽培管理按照當地習慣進行。2023年3月6日統一打頂,摘掉頂部1~2個葉節,控制株高,調節植株養分供應。各小區鮮莢采收根據各自的成熟情況分三批次進行,最后均在4月25日采收結束。

1.5? 數據采集

每個小區選取有代表性的蠶豆植株10株,分別考察植株始花時間(從移栽到第一朵花開所需的時間)、始花節位、單株有效分枝數、單株結莢數、單株鮮莢重、鮮莢開采時間(從移栽到第一批鮮莢采摘所需的時間)等。鮮莢采收時,實測每個小區鮮莢產量,折合成每667 m2鮮莢產量。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和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設定低溫處理時長為自變量(x)、蠶豆鮮莢產量為因變量(y),構建函數效應方程,測算本試驗條件下低溫處理時長(x)與蠶豆鮮莢產量(y)的函數關系,用Excel軟件制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低溫處理時長對陵西一寸植株主要性狀的影響

據表1分析可知,6個不同低溫處理時長與對照(0 d)相比,均呈現植株始花時間和鮮莢開采時間提前、始花節位降低、單株有效分枝數減少、而單株結莢數和鮮莢重增加等現象。始花時間提早4.3~36.6 d,其中20 d、25 d和30 d處理均極顯著早于對照;鮮莢開采時間提前2.5~20.3 d ,其中25 d、30 d處理極顯著早于對照。與對照相比,始花節位降低0.1~2.2節,單株有效分枝數減少0.1~1.2個,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單株結莢數增加1.3~7.7個,其中15 d、20 d、25 d和30 d處理均達極顯著水平;單株鮮莢重增加25.5~134.0 g,20 d和25 d處理達極顯著水平。單株有效分枝數和單株鮮莢重均表現為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20 d與25 d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而25 d與30 d處理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2 不同低溫處理時長對陵西一寸鮮莢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知,陵西一寸蠶豆鮮莢產量表現為25 d>20 d>15 d>30 d>10 d>5 d>0 d,有經過低溫春化處理的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14.5~191.9 kg,增幅1.8 %~23.7 %,其中以25 d處理的產量最高,折合667 m2產量為1 001.9 kg,其次為20 d處理,667 m2產量為963.5 kg。經LSD法多重比較,與對照相比,20 d、25 d處理的鮮莢產量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其它處理產量差異不顯著;25 d處理與5 d、10 d、15 d、30 d處理間鮮莢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而與20 d的差異不顯著,說明低溫處理對蠶豆的鮮莢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低溫春化處理效果并沒有隨著春化時間的延長而成正比提升,而是有其適宜的春化處理量值,僅從鮮莢產量來看,低溫處理時長在20~25 d為宜。

2.3 函數效應方程

試驗結果顯示(圖1),蠶豆鮮莢產量隨著低溫處理時長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當春化時間增加到一定量時,其蠶豆鮮莢產量反而呈下降趨勢。為了進一步明確低溫處理時長與蠶豆產量的關系,通過統計分析,建立了蠶豆鮮莢產量(y)與低溫處理時長(x)的函數效應方程,即y=

-0.266 6x2+12.514x+780.83。根據函數效應方程計算,低溫春化處理時長為23.46 d時,蠶豆鮮莢經濟產量達到最佳。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中,陵西一寸蠶豆種子催芽露白后經(4±1)℃低溫處理5~30 d,對蠶豆植株主要性狀有明顯的影響,植株始花時間和鮮莢開采時間提前,始花節位降低,單株有效分枝數減少。低溫處理25 d以內,單株結莢數、單株鮮莢重隨著低溫處理時長的增加而增加,但當處理時長為30 d

時,反而減少。在室內創造低溫環境條件,對萌芽的蠶豆進行低溫處理,可以起到春化作用,與移栽后大田冬季自然條件下的低溫作用疊加,使蠶豆在春季提早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始花節位降低,開花與結莢時間提早[8]。種子經低溫處理后,蠶豆鮮莢產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低溫處理25 d鮮莢產量最高,處理20 d的次之,分別比對照增產23.7%和18.9%,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同時鮮莢提前9~16 d采收。低溫處理25 d以內,隨著低溫處理時長的增加,667 m2鮮莢產量呈增加趨勢,低溫處理達到30 d,鮮莢產量反而降低。

陳瑩等總結了以‘通鮮2號‘慈蠶1號等品種、設置春化溫度(5±1)℃、處理時間20~25 d的人工低溫春化技術流程[9]。本試驗也出現了相近的結果,通過建立低溫春化處理時長與鮮莢產量的函數效應模型分析,低溫春化處理

23.46 d時,蠶豆鮮莢經濟產量表現最佳。生產上,陵西一寸蠶豆在催芽露白后,經(4±1)℃低溫春化處理20~25 d,可以達到既增產又可提前采收上市的目的,延長采收時間,增加農民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王旭強,趙君,陳江輝,等.鮮食蠶豆人工春化處理大棚促早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5(19):32-33.

[2]孫宇紅,王赟,陸錦明,等.上海地區鮮食蠶豆促成栽培新技術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20(2):78-79,81.

[3]徐兵劃,祁婷,曹玉杰,等. 蠶豆人工春化誘導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技,2015,54(19):4673-4675,4681.

[4]卞曉春,夏禮如,吳春芳,等.鮮食蠶豆通鮮2號選育及設施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7,29(4):26-31.

[5]鄧婧.鮮食蠶豆人工春化設施栽培效益好[J].農家致富,2021(13):6-7.

[6]趙薇,王愛花,陸慢,等. 不同春化處理對蠶豆開花結莢時間和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技,2018,46(16):102-105.

[7]陳華,鄭晨華,李愛萍,等. 春化時間對蠶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福建農業學報,2012,27(8):869-873.

[8]葉茵.中國蠶豆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9]陳瑩,丁文斌,候海鵬,等.大粒鮮食蠶豆人工低溫春化技術流程[J].現代農業科學,2020(8):22.

(責任編輯:黃雄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