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須達到“三真”

2023-03-22 07:14
回族文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作假散文文章

孤 島

在古代,散文這種文體還沒有叫“散文”。那時候,詩已經獨立成體了。除了詩歌,所有的文體都統稱“文章”。散文自然是文章,而且是古代文章的主體部分。

到了現代,散文是一種區別于詩、小說、戲劇、電影電視文學、新聞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文學體裁,而且也不再是文章乃至文學的主體部分,但散文仍然是大眾最常用、最常見的一種體裁。它可以作泱泱浩論,也可以用來寫個通知,寫張便條,寫個說明……因為最普通,所以也最詭異;因為最容易,所以也最難。

散文雖然是以“散”和“雜”著稱的,但在這散漫和龐雜中,散文有它自己的特定原則。

特別是一篇好的散文,更是有它成功的標準。我認為好散文的標準是要達到“三真”:真實、真情、真理。這“三真”之文,就好比中國道家修行者修行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我們稱他們為“真人”。

這“三真”標準,是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主持《新疆經濟報》“大陸橋筆會”文藝副刊時總結出來的選稿標準。那時,“大陸橋筆會”版,不發小說戲劇,也很少發詩,主要發表散文。當時疆內外各式各樣的散文來稿,有時看得人眼花繚亂?!爸R分子氣”十足的我,不看關系,只看稿件本身的質量,而對散文質量最直接的感受認識就是要能觸動我,稿件里要“有東西”,也即:散文一定要言之有物。凡是沒有什么內容或內涵的來稿,我就棄之不用;內容或內涵豐富的就作為重點稿,發頭題或配短評。散文有文采是好事,可以使作品增光添色,但散文最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讀者可以從中品味到東西。

經過反復思考,我悟出了優秀散文的“三真”特性。

散文第一“真”,是真實

真實不僅僅是新聞作品的生命,也是自古以來散文作品的生命。在古代有小說以前,所有的詩和文章都要求真實,不能作假。這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種默契,一種心靈的約定。無論是真作文,還是寫書信、遞奏章、刻墓志銘,哪怕寫個說明書,都必須面對“真實”:點真實的人名,敘真實的故事,講真實的情況,概述真實的結果,不能“作假”。在“三皇五帝”的遠古時期,到夏商周的上古時期,及秦漢隋唐的中古時期,中國幾乎沒有什么人作假;下古時期以后,也即宋朝以后,才開始出現作假之風,而且愈演愈烈……散文作假,書畫作假,甚至嬉戲為詩,甚至八股為文。

散文與詩歌的不同,主要是形式上的。前者形式散漫隨意,后者形式嚴謹格律。而散文與小說、戲劇、電影電視作品的不同,則主要是內容上的真偽不同。前者必須是真實的,而且要以真面目示人;而后者主要是假的,或多以假面目示人。小說、戲劇可以為了故事的曲折感人而編造全部事實情節,或對部分真實的事情進行改頭換面,重新組合;可以全部用編造的人名、地名。與此不同,散文所寫的內容必須是客觀真實的——至少是主要事實部分是真實可信、有據可查的,人名地名也須是生活或歷史中的的確確存在的,不能胡編亂造,也不能張冠李戴。

真實,才能可感,才能可信。散文才有生命,才有一種小說、戲劇永遠不具備的真實的力量!今天是一個求真務實的時代,散文的真實可感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讀散文,就是讀現實,就是讀歷史!

散文第二“真”,是真情

如果說真實是散文的客觀界定,那么真情則是散文的主觀要求。真實是散文的基礎,是必要條件,但散文僅有真實是不夠的,因為新聞報道也講究客觀真實。如果沒有真情,散文就墜入了新聞報道的套路,沒有獨立存在的理由。有沒有真情實意,是散文與新聞報道的根本區別,也是散文能否跨向成功的第一道坎。一篇散文,如果既有了真實,又寫出了真情,就走上了成功的第一道臺階,滿足了好散文的必要條件。

小說、戲劇打動人,可以靠情節故事,但散文則主要靠深情厚誼、激情美意。在散文敘述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軌跡、心靈軌跡,那種揪人心扉的愛與恨、得與失、樂與悲……有時撼人心魄,有時催人淚下。古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諸葛亮的《出師表》《后出師表》、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今有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郁達夫的《還鄉記》《還鄉后記》、朱自清的《背影》、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無一不是以至情至性而讓人怦然心動的好散文。

當今紛繁的散文界,不乏矯揉造作之作,也不乏無病呻吟之作。無情卻一定要矯情,無意卻一定要弄意,搞得散文很無聊,很浮躁,很讓人厭煩。

一個心靈中沒有愛的人,一個心靈中沒有恨的人,一個心靈中沒有期盼的人,一個從來沒有憤怒的人,一個從沒經歷過疼痛的人,一個不會哭也不會笑的人,他(她)怎么能寫出感動別人的散文來?

沒有真情實感的散文,還是不要去寫為好,不僅扼殺了自己的心靈,還褻瀆了別人的情感。不要為寫散文而寫散文,不為滿足發表欲而寫散文,更不為別人的需要而寫散文。只為自己靈魂的悸動而寫,為情感的宣泄而寫,為表達某種思想而寫(這便到了后面的“第三真”了)。舒婷曾有一句詩說:“要是靈魂里溢滿了回響,又何必苦苦尋覓,要歌唱你就歌唱吧……”是的,如果你心靈里儲存了太多的情感思想,想傾吐,你就盡管用詩歌或散文去傾吐吧!只有這樣有真情實感的散文,才能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天下的人!

散文看上去是所有大眾的情人,誰都可以去寫,誰都有能力去寫,但散文這位大眾情人最終卻只向真正有“愛”且發出了“愛”的聲音的人投懷送抱!而無情無義者、假情假意者、少情寡義者,則最終會被散文遠離和拋棄。

散文第三“真”,是真理

散文的“第一真”——客觀真實性,是散文的基礎;散文的“第二真”——真情實感,是散文的較高要求,而散文的最高要求則是要表達真理的需求,閃爍出真理的光輝!

從真實到真情,散文從外在表面的真實,深入到了靈魂內心的真實。一般來說將“第二真”做好了,散文已經具備了價值和意味,可以成為優秀的散文。但如果再能將外在真實和內在真實合于一處,將客觀與主觀凝煉到一起,升華到對真理的探尋,甚至升華到了真理的發現,那么這種散文則是具備偉大品性的散文,有可能還會成為偉大的散文!

散文,優秀散文,具備偉大品性的散文,偉大的散文……一層一層在遞進,在升華!

像賈平凹的《丑石》、余秋雨的《一個王朝的背影》《蘇東坡突圍》、韓少功的《夜行者夢語》等,都是有思想有激情的好散文,是既客觀真實,又真情實意,還有理性發現,并能給讀者思想啟迪的優秀散文。它們雖然還不能直接稱之為“偉大散文”,但的確具備了散文的偉大品性,是含有偉大品性的優秀散文。如果作者從生活現實中的理性發現達到了很高很系統的高度——哲學思想的高度,又能將它極為簡單(又富有激情)地表現出來,那么它就有可能進入偉大散文的行列,也即真正成為偉大散文。

有人說這種進入“第三真”的散文叫哲理散文,或叫思想散文,或干脆叫哲學思想。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這種稱呼一旦被叫出來,就與原旨出現了偏差。其實,這些接近了真理的散文,不僅理性很強,有時感情色彩也很濃,是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悟與體驗,既十分感人,也非常啟迪人。比如《周易》乾卦和坤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比如《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比如莊子的許多散文……

散文家達到第三境界,特別是在主客觀一起碰撞后,形成了獨特而較為系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時的散文表達出的真實,是高度概括的真實,是抽象了的真實,是將復雜事物簡單化了的真實;同時,它表現出來的情感,也不再是卿卿我我的小主觀、小情感、小意識,而是大主觀、大情感、大意識,也即走出了純個人或某群體的得失悲喜,而進入了“大我”和“無我”的境界,展現出人類某些共同的思想情感及其流變。這種散文,我稱之偉大的散文。

從最早“第一家”管子(又名管仲)開始,陸續發展演變出的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的散文,無論怎么看,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好、最有價值的散文(文學和哲學,在我國古代是不分開的,都稱“文章”——而在今天可稱之為“散文”)。

文以載道,是中國的傳統,也是世界的文學主流。這“道”,便是道理、真理。

所以,散文能在客觀表達作者自我情感的同時,又能表達大眾共同的情感和公共的思想理性,從各個“小圈子”走出來,走向開闊的人類社會廣場“大圈子”,是散文的幸運,也是散文的驕傲,是散文的最高價值標準。

散文要達到“第三真”,是很難的。它需要的是作家非凡的胸懷和非凡的境界?!兑捉洝返奈恼?、諸子百家的散文等,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散文,最美妙和最高貴的散文,也是擁有最多讀者,并帶領他們禪悟世界與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最佳散文。所以,它們被稱為世界“經典”作品,即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除了這些“經典中的經典”外,還有不少達到“第三真”的經典散文,如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陽明散文的“知行合一”觀,以及孫中山、胡適、魯迅、林語堂的個別文章筆記、演講稿,都閃爍著理性的激情、思想的光輝。而在西方,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家們的偉大作品,托爾斯泰的隨筆、蒙田的隨筆、卡夫卡的隨筆、尼采與叔本華的文章、杰斐遜的《獨立宣言》、丘吉爾的演講錄……都是無比精彩的散文經典之作,閃爍著偉大的光芒。

這些名字,不僅僅是作家,更是人類的社會文化使命的承載者。他們在歷史的風云變化中,一生一世地磨煉自己,拋卻了“小我”,走向“大我”和“無我”,踐行或部分踐行了自己的文化使命和人類的社會使命。他們作為大寫的人,成為眾生的典范;他們的那些代表性散文成為了散文經典,在地球上喧響著永久的回聲!

猜你喜歡
作假散文文章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人才測評的“偽裝者”
——人格測驗作假研究述評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還敢作假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人員選拔中人格測驗的“作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