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中國暑期檔電影創作觀察與評論

2023-03-22 17:14饒曙光
長江文藝評論 2023年6期

◆饒曙光

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3 年暑期檔(6 月1日至8 月31 日)最終以206.19 億元的票房收官,系我國暑期檔票房首次突破200 億元大關,創造了暑期檔票房新紀錄。媒體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這是在電影票房和電影行業同觀眾的良性互動下誕生的“史上最強暑期檔”,是電影創作與電影觀眾的雙向奔赴[1]。作為中國電影創作的重要檔期與窗口,2023 年暑期檔不僅折射出當前中國電影創作的文化鏡像,而且是歷經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后國內電影市場回暖與復蘇的重要關口,是中國電影的一次“大考”。在此意義上,復盤、研判、反思2023 年暑期檔,對推動新時代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提振電影行業信心、優化電影產業結構,提升觀眾觀影頻次和水平、加快建設電影強國步伐,具有階段性的價值經驗借鑒意義。

一、電影的政治經濟學本質——注意力經濟

美國文化學者喬納森·貝勒借助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后現代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框架,在《電影生產方式:注意力經濟與景觀社會》一書中,通過對電影生產方式的動態內部化過程的深入研究,明確提出了“人類注意力的生產價值理論”,即電影作為一種典型的“注意力經濟”的價值生產關系理論。貝勒將由眼睛發出的觀看即注意力視為一種感官勞動,并將這種感官勞動賦予價值生產的維度即被賦予生產力,在此意義上,“電影是觀眾在其中工作的去疆域化工廠,我們在其中進行價值生產勞動,換句話說,看就是勞動,人們會在觀看中產生價值”[2]?;氐诫娪靶袠I本身,話題引領、明星路演、超前點映或超長點映等電影宣發途徑、路徑,本質上都是提升觀眾對電影的關注、實現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在2023 年暑期檔中,《孤注一擲》引發觀眾對網絡詐騙的關注、《八角籠中》引發觀眾對社會底層的關注、《長安三萬里》引發觀眾對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封神(第一部)》引發觀眾對神話傳說的關注、《消失的她》《芭比》引發觀眾對女性主義的關注等等;2023 年暑期檔影片無不通過話題引領、成功出圈,進而引發觀影熱潮,形成良性觀影循環;多樣性、高口碑、高熱度由此形成2023 年暑期檔的核心關鍵詞。與此同時,從王寶強的《八角籠中》到大鵬的《熱烈》再到申奧的《孤注一擲》又無不通過超前點映或超長點映、明星路演的模式、方式積累了人氣和口碑,為電影市場開拓了更多的觀眾群體,與觀眾形成有效的互動,產生了很好的票房效應,從而與更大層面的觀眾達成共情、共鳴、共振,建立起情感共同體與審美共同體。

例如《八角籠中》關注的雖是底層窘迫的生活經驗,但其靠奮斗改變命運的價值內核是與當今觀眾同頻共振的,許多人從中收獲了突破困境的精神力量,并樂于隨手轉發這種由影片帶來的正向的情緒價值;它的點映出圈,是《超能一家人》這樣口碑崩壞的作品無法實現的,也是《碟中諜》系列電影無法復制的,這是電影在社會情緒層面非常復雜而微妙的互動關系決定的??偟膩碚f,超前點映或超長點映的有效運行離不開三要素,“影片質量和完成度經得起觀眾檢視,故事內容、情感價值能與觀眾共情共鳴,整個市場吸附了可觀的注意力”[3]??陀^品質、主觀情感、市場大盤三要素齊聚,在“質量內卷”“蛋糕做大”的2023 年暑期檔,超前點映或超長點映與中國故事達成了最大程度的共振?;诖?,我們必須認知并且反復強調,電影首先是一種經濟行為、一種經濟活動。電影作為一種典型的注意力經濟,需要有更多的話題、更多的議題來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需要在單位時間里吸引更多的觀眾,以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話題本身就是當前中國電影票房的殺手锏,也需要更多的電影活動來助推電影成為社會的熱點、文化的熱點,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這樣才能持續把觀眾吸引到電影院、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也唯有如此,才能達成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進而實現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2023 年9 月13 日,在北京舉辦的“新時代、新趨勢、新成就——2023 年中國暑期檔電影創作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暑期檔的火熱,國產電影的持續發力,不僅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高質量作品的需求,更折射出電影人在藝術創作當中的成熟與進取”[4]。這種成熟與進取在近年電影創作中的一個顯著趨勢與顯著特征之一就是越發注重情感價值而非特效價值。史蒂文·沙維羅在《后電影情動》一書中指出,“數字技術加上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關系已經產生了生產和表達生活體驗的全新方式”[5]。這是一種與20 世紀的媒體形式完全不同的新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對傳統電影的顛覆是結構性的,電影創作和電影理論都不可避免地因新媒體技術而發生重要的變化,它不僅使得電影的美學范式從古典美學向奇觀美學轉場,而且使得電影的生產方式從單純的“注意力生產”向更賦情感價值的“情動力生產”嬗變,即從注意力經濟向情動經濟嬗變。在這種變化下,無論是話題引領,還是明星路演、超前點映或超長點映,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在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進一步認識、認知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的基本特性、本質,尊重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的邏輯和規律,努力實現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的市場效應。這就需要電影相關方對電影制作、宣發有更長時間的布局,以增加影片的可預期性,讓影片的宣發營銷得以充分展開,以實現電影的市場效應和社會效應”[6]。

二、電影美學的核心問題——電影與觀眾的關系

電影理論家鐘惦棐在《電影美學:1982》一書中指出:“在電影美學體系的構建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與觀眾的關系問題,因為電影須臾不能脫離觀眾?!盵7]可以說鐘惦棐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遺產之一就是告誡我們電影美學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電影與觀眾的關系。在2035 年建成電影強國的遠景目標下,“在面向創作、面向銀幕、面向市場的實際需求中,在建構新的話語體系中,新時代電影理論與批評需要成為電影發展、電影強國建設的智囊,起到引領、反哺與互動的現實作用”[8]。新時代背景下,筆者提出的共同體美學“最核心的問題和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力圖在中國電影的具體實踐中全方位構建電影與觀眾的新型契約關系:電影與觀眾不是一種競爭關系,而是合作的關系,即通過對話、互動與契約形成(創作者、文本與觀眾的)共同體”[9]。正是基于共同體的視野,媒體和業內人士才紛紛用“電影創作與電影觀眾的雙向奔赴”來概括2023 年暑期檔的整體盛況。對于電影來說,觀眾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了解觀眾、尊重觀眾、滿足觀眾,進而引導觀眾都是第一位的。本土觀眾對于本土電影的信任和熱愛有增無減,構成了中國電影長期向好的觀眾基礎、群眾基礎。

在2023 年暑期檔中,《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孤注一擲》這三部中小成本電影所獲得的巨大成功與觀眾的熱切追捧不可分割。具體來說,首先,這些影片本身的內容表達具有很強的話題性和廣泛的關注度;其次,這種話題性又具有比較強的社會現實關聯度,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觀影需求,因此能不斷掀起新的觀影熱潮;再有,這些影片的宣發與營銷最大層面上考慮了新觀眾群體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觀影需求。例如,《消失的她》“治療戀愛腦”,《孤注一擲》“多一份觀影,少一份受騙”,都具有很強的社會聯動性和社會情緒表達力度,為開拓新觀眾群體埋下了話題發酵的情感種子。因此這些影片不僅成為一個觀影熱點,而且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熱點。又如,《八角籠中》聚焦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生活困境,與底層大眾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封神(第一部)》作為一部國民神話史詩電影,不僅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和提升,而且對于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換、創新性發展,如何讓影片的主題和內涵能夠與當前年輕觀眾的價值觀相協調、相適應,提供了更具“中國性”的人文美學表達范式;無獨有偶,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也在美學層面上提升了動畫電影的表達空間、想象空間,開拓了具有史詩風格和史詩氣質的中國動畫電影的新美學范式,影片融入的48 首唐詩引發觀眾尤其是中小學生對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烈反應。而反觀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碟中諜》系列卻遭致滑鐵盧。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是因為這部上映近20年的好萊塢工業系列電影的第一批觀眾已經老去,其受眾群體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好萊塢系列電影大片的主打產品,盡管場面宏大、特效與視聽奇觀讓人嘆為觀止,但卻無法避免地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由此來看,模式化、保守化已經無法有效可持續地吸引觀眾,相反,與觀眾建立情感共鳴才是票房最根本的良藥,更重要的是,“在引導觀眾觀影的同時,還要不斷拓展新觀眾群體,同時加強對觀眾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執著于內容創作、追求藝術品質的影片能夠得到合理的市場空間”[10]。

在2023 年暑期檔中,以《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長安三萬里》《熱烈》《我愛你》《芭比》為代表的影片,“從頭部、腰部到基座,構成了一個多元理想的電影生態格局、電影市場模型及其產品類型結構”[11]。中國電影長期存在的結構性、觀念性、體制性問題,在2023 年暑期檔中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與平衡。相較北美和日韓電影市場,在當前中國電影市場格局中,頭部電影所占比例普遍偏大,占據了國內電影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有關這一問題,2023 年6 月29日,在成都舉辦的“中小成本電影繁榮發展暨峨眉電影集團項目研討活動”上,與會專家指出,“頭部電影并不是中國電影創作和生產的常態,中小成本電影才是國內電影的主體”[12]。這就需要我們要不斷去化解包括周末檔、國慶檔、暑期檔、春節檔在內的國內重要檔期中的電影市場結構的不平衡問題,“以頭部電影為主體,腰部電影為補充,中小成本電影為多樣支撐”[13]。因為單靠頭部電影和重工業電影,不僅會帶來觀眾的審美疲勞,而且會導致整個電影行業的流血不暢,出現發展的低迷。因此,從行業觀念和工業實踐上努力讓腰部電影、中小成本電影與頭部電影實現良性的互動,進而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努力找到更多的途徑來幫助腰部電影與中小成本電影有效對接自己的目標觀眾群體,實現自身的良性循環,對于調節和提升當前以及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三、優化電影產業結構與生態——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

在力圖實現電影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到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的遠景目標下,中國電影面臨著包括銀幕數量與觀影人次、電影生產體量與電影藝術質量、中國電影海外傳播與西方觀眾觀影需求等多重前所未有的結構性矛盾與障礙。在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存在的結構性不平衡中,頭部電影市場占比過大,腰部電影和中小成本電影如何求生存求發展,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一方面,在周末檔、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觀影是緩解這種結構性不平衡的剛需;另一方面,頭部電影獲得的高票房,在有效帶動電影市場熱度和電影票房增長的同時也帶來電影發展更大的不平衡。如何找到更多的途徑來幫助腰部及以下電影,比如《長沙夜生活》《深海危機》這樣的中等投資電影擺脫叫好不叫座的困境,需要借助智識層面的方法論提供解決之道。筆者提出的共同體美學來源于中國電影的具體實踐,致力于推動與深化新時代電影理論(批評)與創作(市場)的有效對接與良性互動。在利益共同體協同發展的視角下,電影市場不能成為某一種類型電影的“專賣場”,而應是“電影超市”?!半娪俺小币馕吨囝愋?、多品種、多樣化。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方針就是堅持電影創作的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間可以達成更多的共同體。電影在所有藝術中對共情度要求最高,沒有共情度就沒有電影的高票房。電影市場需要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電影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受教育程度觀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與觀眾形成良性的互動,不斷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實現電影市場的可持續繁榮,即努力達成創作者、文本與觀眾的共同體。

基于利益共同體協同發展的視角,筆者認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需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首先,在利益共同體的協同發展中,除了繼續保持頭部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生產創作的常態化發展態勢之外,還需要推動大量高質量的中小成本電影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優化周末檔、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等重要檔期的電影市場生態格局,培養更多的目標觀眾群體,讓電影市場的供需結構更加合理,以此達到優化電影生態、持續平衡發展的理想狀態。其次,要實現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依賴于制片業、制片公司的強大,向制片傾斜,打造高質量的制片業,做大做強包括制片公司在內的制片業是保證電影創作持續平衡發展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通過市場本身的規律化運作與行政力量的前瞻性布局的合力推動制片業的逐漸強大,才能為電影創作者提供可持續創作的良性生態環境,才能讓電影產業、電影行業整體發展的基礎越來越鞏固,中國電影也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第三,近年來,國家電影局創立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開始組織實施新力量人才培訓計劃、推介新力量電影活動,提升新生代導演的自信心,擴大影片的宣傳規模和影響力。2023 年8 月29 日在長春舉辦的以“新時代·新征程·新力量——電影和觀眾在一起”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論壇嘉賓一致認為“對中國電影而言,新力量強則電影強,新力量強則電影事業前程似錦、充滿希望”[14]。近年來年輕導演即“電影新力量”不斷出現和涌現,成為中國電影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對此,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表示,“新力量的出現和成長,帶來電影形態、類型與話語方式的新變革,帶來電影融資模式的新嘗試,帶來媒介融合與人才跨界的新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繁榮發展的光榮與夢想,為中國電影的未來積累下了寶貴的資源”[15]。像黃渤、陳思誠他們已經從十年前的新力量成為如今的中堅力量,而且也在帶動、培養更多的新力量;2023 年暑期檔更是涌現了一批對電影創作規律有著清晰認知的新鮮血液,《消失的她》導演崔睿、劉翔,《長安三萬里》導演謝君偉、鄒靖,《孤注一擲》導演申奧,《我經過風暴》導演秦海燕,《學爸》導演蘇亮,《最后的真相》導演李太閣,等等。中國電影本身的活力來源于創作、來源于人才、來源于更多青年導演、來源于更多新力量,通過新力量不斷給中國電影注入更多活力,帶來各種各樣的新類型,或者說類型雜糅,帶來各種各樣新的可能性,并且讓觀眾獲得更大的一個觀影享受的空間以及更多的觀影福利。為了保障和培養、培育更多中國電影“新力量”,需要形成合理的電影體制、機制,尤其是以中國式監制的方式形成一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來可持續培育、培養更多的新力量導演,這是中國電影成功的核心關鍵所在。當前電影行業正在從導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推進,制片人作為統合“創作者、文本與觀眾”共同體的關鍵人物,多以監制的過渡身份而存在;因此,在一部電影的資源整合和資源配置中,監制起到至關重要的協調與統籌作用。比如《最后的真相》主演和監制都是黃曉明,他曾坦言律政電影在中國并不是熱門題材,導演李太閣賣了房子傾力投入,他如果不參與的話,導演的夢想可能就沒有了。因此,只有通過體制性、政策性的改革,給予更多稅收的優惠與行業幫扶政策,才能真正從行業實踐的迫切需求中推動中國電影的強國建設,才能保證我們有更多的新力量能夠推動中國電影不斷地開創、開拓新的發展局面。正如中宣部副部長胡和平在2023 年全國電影工作會上強調的,“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電影全面復蘇的關鍵之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著力推動電影市場、電影產業恢復發展,要健全現代電影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要健全組織保障體系,為建設電影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結語

國家電影局在推出“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時,同時提出“電影與觀眾在一起”的主張,這一主張要求我們“真正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拍出的電影要能夠生動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要深刻挖掘人民群眾豐富動人的內心世界,要真情描繪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與堅守,使電影與人民的創造實踐和思想情感同頻共振,要不斷推進深化電影市場改革,全方位滿足廣大觀眾的觀影需求,建立起電影與觀眾更為緊密的互動關系”[16]。未來,培養更多的電影觀眾走進電影院,引導觀眾消費,需要使電影從社交屬性轉移到審美屬性并且達成平衡和統一,需要通過更加優質的內容表達和動情的情感表達,需要一個更加平衡的電影市場生態格局??傊?,我們需要引導觀眾的觀影,不斷拓展新觀眾群體,不斷培育更多觀眾,形成更多的觀影的頻次,同時提升觀眾的審美能力和培養觀眾的審美習慣,讓更多優質的電影產品得到一個合理的市場空間、觀眾的追捧以及市場的回報,最終使中國電影整體層次的發展走向一個良性互動的循環。2023 年暑期檔所取得的206.19 億元的高票房、5.05 億的高觀影人次、3461.7 萬的高放映場次,不僅給中國電影發展帶來了更多信心,而且使電影行業的所有參與者更加緊密地形成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形成創作者、文本和觀眾的共同體,為不斷開拓中國電影發展的新局面、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建設電影強國作出了可見的階段性努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