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廣西壯瑤醫藥文化英譯研究

2023-03-23 12:18鄒德芳
現代英語 2023年18期
關鍵詞:英譯醫藥民族

鄒德芳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200)

廣西少數民族醫藥文化豐富,壯瑤醫藥是壯瑤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總結的醫藥知識和經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壯瑤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富含樸素的哲學思想和生態美學詩學特征,科學性與人文性兼具,民族性與普適性相融。 隨著國家全面復興中華文化,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民族醫藥文化翻譯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橋梁,不僅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認同,還樹立了國家民族形象。 運用生態翻譯學研究壯瑤醫藥文化翻譯為壯瑤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開辟了新思路。

一、 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Eco-translatology)是生態學與翻譯學融合的新興翻譯學分支,是跨學科研究的產物。西方在20 世紀末出現了生態翻譯學的概念,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最早在1988 年出版的《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里將翻譯過程中的文化進行歸類,并指出了翻譯的生態學特征[1]。英國翻譯理論家Michael Cronin 在《翻譯與全球化》一書中指出:“生態翻譯是一種翻譯實踐,該實踐控制著弱勢語言的使用者和譯者,該譯什么、什么時候譯、怎么譯;并強調一元化和地方化的同等重要性?!盵2]由此可見,生態翻譯學提倡文化的生態平衡、和諧共生,是實現文化平等,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有效方式。 國內學者胡庚申在21 世紀初基于西方生態學的哲學思想、達爾文的進化論和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3],開拓性地提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4]。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逐漸完善,并成為文化翻譯實踐的重要依據和理論框架。 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過程是目的語到譯入語在語言、文化、社會等翻譯生態環境中互動的復雜過程[5],翻譯生態是影響譯者翻譯活動的所有外界因素。 翻譯不僅是語言層面的轉換,在翻譯過程中需以宏觀的視角考察文本的文化因素、社會因素,當這些因素的轉換達到平衡時,翻譯的良性生態環境才能維持。 譯本只有適應了譯入語的生態環境,譯本的價值和內涵才能被接受和體現,譯本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從而達到文化交流、和諧共生的目的。

二、 廣西壯瑤醫藥文化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醫藥文化豐富。 壯族和瑤族是廣西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在長期與大自然、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積累總結了豐富有效的醫藥知識和經驗,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民族地區人民的健康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今天對維護民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壯醫藥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即遠古至先秦的萌芽階段、秦漢至隋代的初級階段、唐宋至民國的豐富發展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整合發展階段[6]。 “三氣同步”“三道兩路”是壯醫藥文化的核心理論學說,“三道”指的是谷道、氣道、水道;“兩路”指的是龍路和火路。 壯族是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谷道即為人體的消化道,水和氣是人類生存、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水道和氣道分別起到運輸水分和氣體的作用。 “三道”體現了壯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的醫學智慧和樸素的哲學思想。 壯族人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有自己統一的語言文字,醫藥知識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承與傳播受到較大的阻礙。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通過挖掘整理,壯醫藥已建構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技法。

瑤醫藥文化根植于宗教信仰,這是瑤族醫學欠發達的必經發展階段,也體現了信仰對疾病治療和治愈的心理干預作用。 醫學與宗教既同源也離析,兩者相互協調,相互排斥[7],客觀上促進了瑤醫藥文化科學體系的形成。 與壯族人民一樣,缺乏本民族文字的記載,瑤醫藥文化經歷了原始本能醫學、醫學與巫術結合、以醫藥為主導地位的歷史發展過程[8]。 瑤族的第二大分支布努瑤的密洛陀信仰、祝著節;廣西恭城勢江源瑤的還盤王愿儀式[9]就是瑤醫藥文化中宗教信仰因子的典型代表。 瑤醫藥理論核心思想是“三元和諧論”“盈虧平衡論”“氣一萬化論”,強調人與自然的平衡、人體內部的平衡。 瑤藥也據此分為五虎、九牛、十八鉆、七十二風等類別。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瑤醫藥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廣西成立了全國首個瑤醫藥學院,學科建設日趨成熟。

三、 民族醫藥文化英譯研究現狀

從狹義范疇來講,民族醫藥指的是我國少數民族醫藥,我國56 個少數民族除了漢族,其余55 個少數民族都可稱為民族醫藥[10]。 文化是民族醫藥傳承發展創新的基石和動力,是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 國家重視民族醫藥的發展,并積極推動少數民族醫藥海外發展。 民族醫藥文化英譯是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豐富世界文化多元的橋梁和紐帶。 然而,長久以來,民族醫藥文化缺乏系統性的挖掘和整理,醫藥文化的學理知識不夠完整,學科建設有待完善,民族醫藥文化英譯一直處于邊緣地位。 在知網中以“民族醫藥英譯”為主題詞對中文文獻進行檢索,僅有13 篇文章。 在知網中分別以“壯醫藥英譯”和“瑤醫藥英譯”為主題詞對中文文獻進行檢索,結果分別為20 篇和5 篇文章。 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分析,有如下發現:①民族醫藥翻譯研究大多借鑒傳統譯學理論,重“譯”輕“介”,翻譯目標、機制、效果等研究相對缺乏。 ②民族醫藥翻譯主要集中在典籍翻譯、術語翻譯、翻譯理論構建等方面,缺乏對民族醫藥文化英譯范式研究。 ③壯瑤醫藥翻譯研究相對較少,集中在術語和翻譯標準領域,實證研究、系統性研究、創新性研究缺失。 生態翻譯學在民族醫藥英譯策略中的應用研究鳳毛麟角,生態和文化翻譯視角缺乏,民族醫藥的文化價值、生態思想未能充分挖掘和展示,影響了民族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和軟實力的提升。

四、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廣西壯瑤醫藥文化英譯研究

廣西壯瑤醫藥文化涵蓋宗教、民俗、禮儀、飲食、節慶活動等文化,是壯瑤族傳統文化與醫藥知識體系結合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 壯瑤醫藥文化根植于壯瑤族人民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具有獨特的生態性、地域性、民族性、傳統性。 生態翻譯學的立論視角是生態,生態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有機體。 壯瑤醫藥文化孕育于濃厚地域特點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壯瑤族人民樸素的自然觀和疾病觀,體現了壯瑤族人民防病治病理念和養生保健思想。壯瑤醫藥文化是對生命的感悟,對健康的追求,凝結了生態智慧,蘊含“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這點與生態翻譯學的哲學理據是吻合的。

生態翻譯學關注翻譯生態系統,即翻譯文本、譯者翻譯能力和翻譯生態環境。 文本是翻譯的基礎,譯者翻譯能力決定譯本的“質量”和“生存”,翻譯生態環境是翻譯活動的影響因素,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以“生”為軸心的三維體系。 壯瑤醫藥文化吸納壯瑤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經驗,形成了壯醫藥理論體系和瑤醫藥理論體系。 在翻譯文本的選擇上,壯瑤醫學史、理論體系、診療手段、醫學文化等體現壯瑤醫藥核心理論的文本是翻譯主要對象。 文本相對翻譯活動是靜態的,通過譯者對文本的理解和再闡釋,文本具有“動態”性,從而賦予文本新“生命”。 壯瑤醫藥文化凝結古代人們的醫學智慧,具有獨特的醫學術語、生態系統、文化群落。 譯者既要廣泛深入地了解壯瑤醫藥文化的背景和理論體系,也要將整個翻譯過程和行為納入宏觀體系,綜合運用翻譯技巧,避免過分歸化與異化,探究文本翻譯的影響因素、文本翻譯的過程和接受程度,確保譯文既能傳達原文的文化內涵,又能適應目標語言文化,即不僅要解決“譯什么”“怎么譯”的問題,也要考量“譯的效果”。 翻譯生態環境指語言、文化、交際、社會等影響翻譯過程和翻譯質量的因素,這些因素共同形成一個和諧平衡體。 譯者對原語和譯語的文化、社會等知識掌握得越多,文本翻譯的可接受度就越高。 壯瑤醫藥文化早期的口口相傳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閱讀需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壯瑤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離不開傳播。 翻譯是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民族醫藥國際影響力提升的平臺。在英譯過程中,譯者除了充分了解和尊重廣西壯瑤醫藥文化的獨特性和特性,還要充分考慮譯入語讀者的文化背景、閱讀習慣和語言水平,使譯文不僅傳達原文的文化內涵,也具有良好的可讀性和接受度。

壯族的稻作文化對壯醫的養生保健理論有一定的影響,壯醫核心理論“三道兩路”中的“谷道”的“谷”就指的是水稻,“谷道”引申為消化道。 西方醫學和文化中消化道翻譯為digestive tract 或者alimentary canal,在翻譯“谷道”時就以譯語的語言為主,以壯族稻作文化的注釋為輔,既可以保留“谷道”的特色,也達到了傳播接受目的。 因此,“谷道”可譯為“digestive tract”或“alimentary cana-Gu tract/canal”,注釋為“Gu in Zhuang Medicine refers to rice planting”。 壯醫理論認為“三道”通順則身體健康,堵塞則百病叢生[11]。 “通暢”與“阻塞”相對,英文中有相應的表達,可以采用“拿來主義”,直譯為“clear/clearance” 或者“unblock/unblocking” 或者“block/blockage”。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是壯醫的特色療法,其是用在壯藥酒中浸泡過的苧麻線經點燃快速灼點在穴位或身體部位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壯醫藥線點灸法在西方是沒有的,在翻譯時特別要注意文化的差異,應把此種療法的過程和目的加以解釋說明。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可譯為“Zhuang medicine medicated thread moxibustion”,注釋為“This Zhuang Medicine therapy involves using ramie thread soaked in Zhuang medicinal wine to practice point moxibustion in order to relieve symptoms”。

瑤醫藥理論核心是“三元和諧論”“氣一萬化論”“盈虧平衡論”。 “三元和諧論”指天地人三者的協調平衡,天地的各種因素對人體的生命和健康、疾病的發生都有關系,只有三元和諧,人才能健康地生存,如三元失諧,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在理論內涵理解的基礎上,“三元和諧論”可譯為“The Theory of Triple Harmony (Heaven, Earth, and Man)”。 “氣一萬化論”是受“元氣論”的影響,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是“氣”的變形,萬物的生長、變化、強盛、興衰都取決于“氣”的運動。 鑒于該理論基礎與中醫藥文化中的“氣”相近,中醫中的“氣”在對外傳播中接受度較高,可譯為“The Qi Theory”,如需區分, 可補充為“The Qi Theory of Yao Medicine”。 “盈虧平衡論”指人體內臟之間、人體內臟和外界環境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盈虧平衡維系著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這種平衡遭到人體內部或外界環境的破壞,人體就容易生病。 盈虧不僅包括中醫的虛實,還包括寒熱、表里,可譯為“The Balance Theory”, 或可增加注釋“balance between excess and deficiency”。 藥浴是瑤族常見的養生保健法,多用于預防治療風濕、婦科等疾病,可譯為“Yao medicinal bath”,或“Yao medicated bath”,突出了瑤藥浴的獨特性。

壯瑤醫藥文化外譯不僅是語言之間轉換的過程,也是一種跨文化傳播的過程。 從生態翻譯學的三個焦點,即翻譯文本、譯者、翻譯環境,對壯瑤醫藥文化原語和譯語的文化、交際、社會等翻譯生態環境進行考究,采用了譯語環境能接受,也保留原語文化特色的譯文,強調具有豐厚雙語文化儲備和專業技能的譯者的重要性,以期達到跨域跨語翻譯的平衡與和諧,促進文化的生長,發展,使翻譯成為文化“生生不息”的驅動力。 生態翻譯學從語言層面抽離出來,在譯入語與源語文化環境中尋求平衡的,達到交流和傳播的目的,為壯瑤醫藥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跨文化媒介和平臺。

五、 結論

民族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翻譯是民族醫藥文化延續和傳播的重要路徑。 廣西壯瑤醫藥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生態思想,生態翻譯學理念、方法在壯瑤醫藥文化翻譯中的應用,可以促進壯瑤醫藥文化譯文的和諧與平衡,克服文化負載詞跨文化傳播的障礙,為壯瑤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視角。 未來壯瑤醫藥文化翻譯還需不懈努力,進一步結合翻譯實例展開研究,提煉生態翻譯學與中國文化翻譯研究范式和壯瑤醫藥文化翻譯研究范式。

猜你喜歡
英譯醫藥民族
我們的民族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傳統醫藥類非遺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醫藥下一個十年 創新為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